,隨著時間的長久價格雖然會有點攀生但畢竟無法和老生茶比擬,因為好的生茶通過在優(yōu)質(zhì)的儲藏環(huán)境下(干倉收藏
,空氣濕度合適等)所產(chǎn)生的茶氣和茶質(zhì)的變化很大(所以才會有所謂的樟香
、蘭香
、荷香等最高境界的香氣及化口生津順喉的好的口感)
普洱茶第二談:說說古樹普洱茶
一般提到的普洱茶
,指的是云南思茅、普洱
、西雙版納、臨滄等地所產(chǎn)的大葉種茶
,經(jīng)過加工進(jìn)行后發(fā)酵的茶
。以樹齡又區(qū)分為古樹茶、老樹茶
、臺樹茶等。古樹茶
,是泛指以樹齡百年以上的野生喬木型古茶樹為原料所制作的普洱茶,老樹茶則是以樹齡三十年以上的喬木型茶樹為原料制作的普洱茶
,臺樹茶則大半采自人工種植的灌木型茶園
。云南有豐富的茶樹品種資源和茶樹優(yōu)良品種, 據(jù)史志記載 , 云南從原茶 ( 俗稱野生茶 ) 轉(zhuǎn)移為家種已有 2100 多年的歷史
。迄今仍生長在云南勐海南糯山800余年的栽培型古茶樹 , 勐海巴達(dá) 1700 多年的野生古茶樹和臨滄邦崴 1000 余年的野生型與栽培型之間的過渡型古茶樹
,被譽(yù)為”世界三大古茶樹王”。它們是茶樹原產(chǎn)云南的活化石
。
普洱茶第三談:普洱茶的加工
普洱茶是以云南大葉種茶樹鮮葉加工而成
,分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兩種制作工序
。
1
、傳統(tǒng)普洱茶制作工序:殺青(生曬
、鍋炒)揉條(手工揉團(tuán))曬干
2
、現(xiàn)代普洱茶制作工序(人工熟化):殺青(鍋炒、滾筒)揉捻(機(jī)器加工)干燥(烘干)增濕渥堆(灑水
、茶菌)干燥
普洱茶的成型過程:采茶—?dú)⑶唷嗄怼獣窀伞锥选栏伞Y選分類—緊壓成型
普洱茶第四談:普洱茶的分類
(一)依制法分類
生茶:采摘后以自然方式發(fā)酵
,茶性較刺激
,放多年后茶性會轉(zhuǎn)溫和
,好的老普洱通常是以此種制法
。
熟茶:以科學(xué)加上人為發(fā)酵法使茶性溫和
,讓茶水達(dá)到軟水好喝
。以1973年后為分界點
。
(二)依存放方式分類
干倉普洱:指存放于通風(fēng)
、干燥及清潔的倉庫
,使茶葉自然發(fā)酵
,陳化 10~25年為佳
。
濕倉普洱:通常放置于較潮濕的地方,如地下室
、地窖,以加快其發(fā)酵速度
。由于茶葉內(nèi)含物破壞較多
,常有泥味或霉味
,濕倉普洱陳化速度雖較干倉普洱快
,但容易產(chǎn)生霉變
,對人體健康不利
,所以個人不怎么推崇濕倉普洱
。
(三)依外型分類
1
、餅茶:扁平圓盤狀
,其中七子餅每塊凈重 375 克
,每七個為一筒
,每筒重 2500 克
,故名七子餅
。
2
、沱茶:形狀跟飯碗一般大小
,每個凈重 100 克、 250 克
,現(xiàn)在還有迷你小沱茶每個凈重 2 — 5 克。
3
、磚茶:長方形或正方形, 250 克— 1000 克居多
,制成這種形狀主要是為了便于運(yùn)送
。
4
、金瓜貢茶:壓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
,從 100 克到數(shù)百斤均有
。
5
、散茶:制茶過程中未經(jīng)過緊壓成型
,茶葉狀為散條型的普洱茶為散茶
,分為用整張茶葉制成的索條粗壯肥大的葉片茶
,也有用芽尖部分制成的細(xì)小條狀的芽尖茶
。
6
、現(xiàn)在市面上普洱茶的中級
,上級品大都以沱茶及餅茶居多
。因為沱茶餅茶存放方便外形比較美觀
。所以比較受歡迎
。但是個人認(rèn)為最頂級的普洱則以散茶形式存放為最佳
。
普洱茶第五談:普洱茶的沖泡
1 、普洱茶沖泡宜選腹大的壺 , 因為普洱茶茶湯的濃度高 , 用腹大的壺沖泡可以避免茶湯過濃
。普洱茶經(jīng)過常年累月的存放里面雜質(zhì)較多
。所以在材質(zhì)上應(yīng)首選紫砂壺。陶壺其次
。不建議用玻璃壺。因為紫砂壺的氣孔吸附普洱茶湯中的部分雜質(zhì)
,泡出來的茶湯口感好
。
2
、普洱茶沖泡份量:沖泡普洱時茶葉份量大約占壺身 20%, 將茶磚 , 茶餅 , 撥開后 . 暴露空氣一到兩周
,再沖泡味道更佳
。
3
、沖泡普洱茶:要先要洗茶兩遍
,對于普洱茶來說這是不可缺少的程序
。因為好的陳年普洱茶至少要儲存十年左右,所以可能會帶有部分的灰塵在里面
。洗茶葉除了可以喚醒茶葉的味道之外
,還具有將茶葉中的雜質(zhì)一并洗凈
。前兩次洗茶的沖泡速度要快
,只要能將茶葉洗凈即可
,不須將它的味道浸泡出來
;而以后濃淡的選擇就可依照個人喜好來決定
。個人建議洗茶后第一泡三到四秒出水
,之后根據(jù)個人口感每泡時間加一秒。一般正常的普洱可以沖泡10-15泡
。普洱茶涼了也是不影響其口感的,所以夏天的時候可以弄得冷一些或者是冰過以后再喝
。但不建議飲用隔夜的普洱茶
。
4 、品飲普洱茶必須趁熱聞香
,舉杯鼻前,此時即可感受陳味芳香如泉涌般撲鼻而來
,其高雅沁心之感
,不在幽蘭清菊之下
。
5 、普洱茶需用心品茗
,啜飲入口,始能得其真韻
,雖茶湯入口略感苦澀,但待茶湯于喉舌間略作停留時,即可感受茶湯穿透牙縫
、沁滲齒齦,并由舌根產(chǎn)生甘津送回舌面
,此時滿口芳香,甘露“生津”
,令人神清氣爽
,而且津液四溢,持久不散不渴
,此乃品茗之最佳感受“回韻”。
普洱茶屬于越放陳舊越好的茶類
,因此現(xiàn)今有人以標(biāo)榜普洱的年限為榮,追求年限長久的普洱茶
,普洱茶這就涉及到如何辨別普洱茶陳期
,以下的方法僅供普洱茶愛好者參考:
1
、 1950 年之前:這個時期稱為“古董茶”如百年宋聘號
,同興貢餅
,同慶號
,同昌老號,宋聘敬號
。通常都有一張糯米紙
,印上名稱
,就是“內(nèi)飛”
。
2
、 1950 年~ 1968年:所謂“印級茶品”
,也就是包裝紙上
,“茶”字以不同顏色標(biāo)示
,紅印為第一批
,綠印為第二批
,黃印為第三批。
3
、 1968 年之后:此時茶餅包裝不再印上“中國茶葉公司”字號,改由各茶廠自行生產(chǎn)
,統(tǒng)稱“云南七子餅”
,如:雪印青餅
,73青餅
,大口中小綠印
,小黃印等……
另外
,品茗
、辨識普洱茶時需注意“四大要訣”及 “六不政策”
,本要素為眾多專業(yè)人士經(jīng)驗之談,僅供普洱茶愛好者參考
。
四大要決:
一
、 清:聞其味;味道要清
,不能有霉味
。
二、 純:辨其色
;茶色如棗
,不能黑如漆
。
三
、 正:存其位;存放干倉
,不可位潮濕。
四
、 氣:品其湯;回味溫和
,不可味雜陳。
六不政策:
一
、 不以錯誤年代為標(biāo)竿
。
二
、 不以偽造包裝為依據(jù)
。
三
、 不以深淺湯色為借口
。
四
、 不以添加味道為假象
。
五
、 不以霉氣倉別為號召
。
六
、 不以樹齡葉種為考量
。
普洱茶第七談:普洱茶的香氣
好的普洱茶可以具有許多細(xì)膩微妙的香氣物質(zhì)
,在香型上主要分為:蘭香
、棗香、荷香
、樟香
。關(guān)于這些特殊香味的形成
,有很多種說法
,以下幾種是較為常見的幾種說法
。
樟香:云南各地有高大的樟樹林
,這些樟樹多數(shù)高達(dá)一
、二十余丈
,在大樟樹底下的空間
,最適合普洱茶的種植生長
,大樟樹可以提供茶樹適當(dāng)?shù)恼谑a機(jī)會
,在樟樹環(huán)境下可以減少茶樹的病蟲害發(fā)生
。更可貴的是普洱茶樹的根
,與樟樹根在地底下交錯生長
,使茶葉有了樟樹香氣。同時樟樹枝葉也會散發(fā)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