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基礎知識講解
茶葉基礎知識講解和技術指導,幫助茶農解決生產(chǎn)中遇到的難題
。同時
,積極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
,手把手教茶農采摘
、殺青、揉捻
、烘焙等制茶工藝
,,為茶農提供技術指導
。截至目前
,全縣共舉辦培訓班12期,培訓人員1000余人次
,發(fā)放宣傳資料2萬余份
,開展技術服務活動200余次,幫助茶茶農解決生產(chǎn)中遇到的難題
。同時
,積極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種植戶科學管理
,提高產(chǎn)量和品質
。
這篇文章是了解茶的開端,也是最基礎和入門的
。下面我們將圍繞什么是茶
、茶樹、世界產(chǎn)茶區(qū)域
、中國產(chǎn)茶區(qū)域
、茶的主要成分、我國茶的種類劃分總共6個方面展開
。
一、什么是茶
茶也被稱為茶葉,在國際通用的英文名詞稱為“Tea”。
定義:是以從茶樹上采摘的芽、葉、嫩莖作為原料
,按照
特定工藝加工制成的不含任何添加物、供人們飲用或食用的食品飲料。
鮮葉
茶葉
知識記憶點:
1.(茶)鮮葉:從茶樹上及時采摘下來的芽
、葉
、嫩莖。
2.初制茶(毛茶):茶鮮葉通過初制加工而成
,可供人們飲用的產(chǎn)品
。
3.精制茶(成品茶):初制茶經(jīng)過進一步精細加工成一定規(guī)格
、標準品類的產(chǎn)品。
備注:此處講的是狹義概念下的茶,不包含現(xiàn)在市面上常見的例如:“金絲黃菊”、“玫瑰花”等此類花草茶。
二、茶樹
定義:茶樹是一種多年生的木本 、常綠植物。
它在植物學分類系統(tǒng)中
,屬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原始花被亞綱 ,
山茶目 ,
山茶科,山茶屬 。
主要分布區(qū)域:亞洲
、非洲、美洲等
。
茶樹常見分類
1.分類性狀為樹型,主要以自然生長情況下植株的高度和分枝習性而定。分為喬木型、小喬木型、灌木型。
喬木型茶樹——有明顯的主干
,分枝部位高
,通常
樹高3-5m以上。葉片大
,
葉片長度的變異范圍為10-26cm,多數(shù)品種葉長在14厘米以上。
灌木型茶樹——沒有明顯主干
,分枝較密
,多近地面處,樹冠短小
,
樹高1.5-3m。大多數(shù)品種
葉片長度在10-14cm之間。
小喬木型茶樹——在樹高和分枝上都介于灌木型茶樹與喬木型茶樹之間
。葉片較小
,葉片長度變異范圍大
。大多數(shù)品種
葉片長度在10cm以下。2.分類性狀為葉片大小,主要以成熟葉片長度,并兼顧其寬度而定。分為特大大葉類、大葉類、中葉類和小葉類。
特大大葉類——葉長14cm以上
,葉寬5cm以上。
大葉——葉長10-14cm以上
,葉寬4-5cm以上
。
中葉——葉長7-10cm以上,葉寬3-4cm以上
。
小葉——葉長7cm以下
,葉寬3cm以下。
3.分類性狀為發(fā)芽時期,主要以頭輪營養(yǎng)芽
,即越冬營養(yǎng)芽開采期(即一芽三葉開展盛期)所需的活動積溫而定。分為早芽種
、中芽種和遲芽種
。
早芽種——發(fā)芽期早,頭茶開采期活動積溫在400℃以下
。
中芽種——發(fā)芽期中等
,頭茶開采期活動積溫400-500℃之間。
遲芽種——發(fā)芽期遲
,頭茶開采期活動積溫在500℃以上
。
知識記憶點:
1. 同一顆茶樹上的鮮葉可以做各類茶,并不是一種茶樹的鮮葉只能做一類茶
。只是有的品種適合做綠茶
、有的適合做紅茶而已。
2. 注意區(qū)分古樹茶和喬木類茶樹的區(qū)別
,古樹茶講的是時間的概念
,例如100年,但喬木形茶樹講的是樹型
,灌木型茶樹也有古樹茶
。
3.中國西南地區(qū)是世界茶樹原產(chǎn)地的中心地帶。
三、世界產(chǎn)茶國
世界范圍內生產(chǎn)茶葉的國家眾多,主要集中在亞洲、非洲、美洲等地。
亞洲產(chǎn)茶國:中國
、印度、斯里蘭卡
、孟加拉
、印度尼西亞、日本等二十多個國家
。
非洲產(chǎn)茶國:肯尼亞
、馬拉維、烏干達
、莫桑比克
、坦桑尼亞、剛果等二十多個國家
。
美洲產(chǎn)茶國:阿根廷
、巴西、秘魯
、墨西哥等十幾個國家
。
歐洲產(chǎn)茶國:俄羅斯、格魯吉亞
、阿薩爾拜疆
、葡萄牙等幾個國家。
根據(jù)國際茶葉委員會(ITC)最新統(tǒng)計數(shù)據(jù)
1. 2019年世界茶園面積達到500萬公頃.
2.2019年茶葉種植面積情況
中國第一,茶葉種植面積為306.6萬公頃
;
印度第二,茶葉種植面積為63.7萬公頃
;
肯尼亞第三
,茶葉種植面積為26.9萬公頃;
斯里蘭卡第四
,茶葉種植面積為20.3萬公頃
;
越南第五,茶葉種植面積為13.0萬公頃
。
3.2019年茶葉產(chǎn)量情況
中國第一,茶葉年產(chǎn)量279.9萬噸;
印度第二
,茶葉年產(chǎn)量139.0萬噸
;
肯尼亞第三,茶葉年產(chǎn)量45.9萬噸
;
斯里蘭卡第四
,茶葉年產(chǎn)量30.0萬噸
;
土耳其第五,茶葉年產(chǎn)量26.8萬噸
;
四、中國產(chǎn)茶區(qū)域
中國產(chǎn)茶省份
浙江、湖南
、安徽
、四川
、福建
、云南、湖北
、廣東
、江西、廣西
、貴州
、江蘇、陜西
、河南
、重慶、山東
、西藏
、甘肅等20個省。
中國四大茶區(qū)
中國茶區(qū)根據(jù)生態(tài)環(huán)境
、茶樹品種
、種類結構劃分為四大茶區(qū),即
西南茶區(qū)、華南茶區(qū)
、江南茶區(qū)、江北茶區(qū)
。
1.江南茶區(qū)
范圍在長江以南
,大樟溪、雁石溪
、梅江
、連江以北,包括廣東北部
、廣西北部
、福建中北部、湖南
、江西
、浙江
、湖北南部、安徽南部
、江蘇南部等地
。
生產(chǎn)的茶類品種主要有綠茶、烏龍茶 、黑茶
、白茶、花茶等
,如西湖龍井
、洞庭湖碧螺春、黃山毛峰
、安化黑茶
、福鼎白茶等。
2.江北茶區(qū)
范圍位于長江以北
,秦嶺淮河以南及山東沂河以東部分地區(qū)
。包括甘肅南部、陜西南部
、河南南部
、山東東南部和湖北北部、安徽北部
、江蘇北部
,是我國最北的茶區(qū)。
生產(chǎn)的茶類品種主要為綠茶,如信陽毛尖
、紫陽毛尖等。
3. 華南茶區(qū)
范圍主要包括福建大樟溪
、雁石溪
,廣東梅江、連江
,廣西潯江
、紅水河,云南南盤江
、無量山
、保山、盈江以南等地區(qū)
,還包括福建東南部
、廣東中南部、廣西南部
、云南南部及海南
、臺灣
。
生產(chǎn)的茶類品種有紅茶、綠茶、黑茶、烏龍茶和花茶等,如滇紅、鳳凰單叢、鐵觀音、六堡茶、凍頂烏龍等。
4.西南茶區(qū)
范圍包括米侖山及大巴山以南、紅水河
、南盤江
、盈江以北
、
神農架
、巫山、方斗山
、武陵山以西
、大渡河以東,包括云南中北部
、四川
、重慶、貴州及西藏東南部
。西南茶區(qū)是我國最古老的茶區(qū)
,是茶樹的原產(chǎn)地。
生產(chǎn)的茶類品種有綠茶 、紅茶
、邊銷茶和花茶等,如康磚
、方包茶等
。
五、茶的主要成分
在茶鮮葉中
,經(jīng)過分離鑒定的已知化合物約有700余種
。
1.水分
水是茶樹生命活動中不可缺少的物質,是形成光合作用產(chǎn)物的重要原料
。幼嫩的茶樹新梢中一般含水75%-78%
,葉片老化以后含水量就減少了。
2.茶多酚
茶多酚是茶葉中三十多種多酚類物質的總稱
。
主要由兒茶素
、黃酮類物質
、花青素和酚酸等四大類物質組成。
其中含量最高的是兒茶素類物質
,占茶多酚總量的70%左右
。
3.氨基酸和蛋白質
氨基酸和蛋白質都是茶葉中的重要含氮物質,很多氨基酸都是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
。
茶葉中的蛋白質含量高達22%以上
,但是絕大部分都不溶于水,所以喝茶時
,人們并不能充分利用這些蛋白質
。
能溶于水的“水溶蛋白”是白蛋白,只有1%-2%左右
,這種蛋白對茶湯滋味有積極的作用
。
茶葉中的氨基酸種類很多,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有25種以上
。氨基酸極容易溶于水
。不少氨基酸都有一定的香氣和鮮味,對茶湯品質影響較大
。
4.咖啡堿
咖啡堿是茶樹體內生物堿的一種
。
咖啡堿也是茶樹的嫩梢部分含量最高。
咖啡堿容易溶于熱水
,是茶葉的重要滋味物質
,對茶葉品質有較大影響。
喝茶能起到興奮人體神經(jīng)中樞
,起這種興奮作用的主題物質就是咖啡堿
。
5.芳香物質
茶葉中的芳香物質是種類繁多的揮發(fā)性物質的總稱。
茶葉香氣的芳香物質多達三百余種
,這些物質間不同的組合就構成了各種類型的香氣
。
6.茶葉色素
茶葉色素是指茶樹體內的色素成分和成茶沖泡后形成茶湯的色素成分。
包括葉綠素
、葉黃素
、胡蘿卜素、黃酮類物質
、花青素及其它茶多酚氧化的產(chǎn)物(茶黃素
、茶紅素、茶褐素)等
。
7.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即糖類
,茶葉中一般含量20%-30%,包括單糖
、雙糖和多糖三類
。
單糖和雙糖都是可溶性糖
,具有甜味,是茶葉滋味的物質之一
。
多糖通常指的是淀粉
、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等等
,多糖物質一般不溶于水
,含量高是茶葉老化、嫩度差的標志
。
茶葉中的碳水化合物
,除上述糖類物質外,還有很多與糖有關的物質
,例如:果膠
、茶皂素。
8.有機酸
茶葉中含有多種數(shù)量較少的游離有機酸
。
主要有蘋果酸
、檸檬酸、草酸
、脂肪酸等
。
9.酶類
酶是一類具有生理活性的化合物
,舊稱酵素
。
10.類脂
類脂類物質包含脂肪、磷脂和蠟
,茶樹種子和葉片中都含有類脂類物質
,含量約8%,種子中脂肪含量很高
。
11.維生素
茶葉中含有多種維生素
,也分為水溶性和脂溶性兩類。
水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C和多種B族維生素
。
脂溶性維生素有維生素A
、D、E等
,由于難以溶于水
,所以被人們利用不大。
12.無機成分
茶葉中的無機成分大部分是茶樹從土壤中吸收的營養(yǎng)元素
,氮
、磷、鉀是人們熟知的大量營養(yǎng)元素
,其余大多統(tǒng)稱為微量元素
。
六、我國茶的種類劃分
茶葉劃分目前還是相對較亂的,就我國茶葉種類劃分而言。因為我國茶葉種類繁多
,但目前尚無統(tǒng)一的分類方法。
現(xiàn)在比較通行的分類方法是將茶葉分為基本茶類和再加工茶類。
基本茶類包括:綠茶
、紅茶、青茶
、白茶
、黃茶和黑茶六大類。
再加工茶類:在六大基本茶類的基礎上
,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對其進行再次加工而成的茶葉
。主要有花茶、緊壓茶
、果味茶
、保健茶等。
100篇茶葉入門知識普及計劃,是我自己想系統(tǒng)地把茶葉知識進行一次梳理。由于時間和精力的限制,每兩天更新一篇,總共100篇。期待你一起和我成長的人,期待更好的我們。
雖然我想盡量做到全面,但難免會有所紕漏,大家可以留言指正
。
茶葉的基本知識
1
、中國四大茶區(qū)
(1)江南茶區(qū)
名茶最多的茶區(qū),綠茶的主產(chǎn)區(qū)
,部分紅茶和烏龍茶
。
江南茶區(qū)位于長江中、下游南部
,包括浙江
、湖南、江西等省和皖南
、蘇南
、鄂南等地,為中國茶葉主要產(chǎn)區(qū),年產(chǎn)量大約占全國總產(chǎn)量的2/3
。生產(chǎn)的茶類主要有綠茶
、紅茶、黑茶
、花茶以及品質各異的特種名茶
,諸如西湖龍井、天目青頂
、黃山毛峰
、洞庭碧螺春、君山銀針
、廬山云霧等
。
(2)華南茶區(qū)
中國最南部的茶區(qū),主產(chǎn)烏龍茶
、紅茶
、綠茶等。
華南茶區(qū)位于我國南部
,包括廣東
、廣西、福建
、臺灣
、海南等省(區(qū))
,為中國最適宜茶樹生長的地方
。有喬木、小喬木
、灌木等各類型的茶樹品種
,茶資源極為豐富,生產(chǎn)紅茶
、烏龍茶、花茶
、白茶和六堡茶等
。
(3)西南茶區(qū)
茶樹的原產(chǎn)地,主要產(chǎn)黑茶(普洱茶)
、綠茶
、紅茶等。
西南茶區(qū)位于我國西南部
,包括云南
、貴州、四川
、重慶等省市以及西藏東南部
,是中國最古老的茶區(qū)
。茶樹品種資源豐富,生產(chǎn)紅茶
、綠茶
、沱茶、緊壓茶和普洱茶等
。
(4)江北茶區(qū)
四大茶區(qū)中最北的一個茶區(qū)
,主要產(chǎn)綠茶。
江北茶區(qū)位于我國長江中
、下游北岸
,包括河南、陜西
、甘肅
、山東等省和皖北、蘇北
、鄂北等地
。江北茶區(qū)主要盛產(chǎn)綠茶。
2
、茶樹與茶葉的分類
(1)茶樹的分類
按樹的大小分三種:有喬木型
、半喬木型和灌木型;
按葉型大小分三類:大葉種
、中葉種和小葉種
;
按進化程度分三種:原始型、半原始型和進化型
。
喬木型茶樹:樹形高大
,主干明顯,分枝部位高
。
半喬木型茶樹:又稱小喬木型茶樹
,樹形沒喬木型高大,但有明顯的主干
,分枝較低
。
灌木型茶樹:樹形矮小,沒明顯主干
,分枝較低也較多
,發(fā)芽密,乃采摘
。
(2)茶葉的分類
綠茶(不發(fā)酵)
白茶
、黃茶(輕微發(fā)酵)
烏龍茶(青茶,輕中度發(fā)酵)
紅茶(完全發(fā)酵)
黑茶(完全發(fā)酵,后發(fā)酵)
3
、加工茶類
花茶
、緊壓茶、萃取茶
、果味茶
、茶飲料。
茶的基本知識
關于茶的基本知識
茶是中國特有的一種著名飲品
,下面我來給大家介紹關于茶的基本知識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正常人一天宜飲多少茶?
飲茶量的多少決定于飲茶習慣
、年齡
、健康狀況、生活環(huán)境
、風俗等因素
。一般健康的成年人,平時又有飲茶習慣的
,一日飲茶12克左右
,分3-4次沖泡是適宜的。對于體力勞動量大
、消耗多
、進食量也大的人,尤其是高溫環(huán)境
、接觸毒害物質較多的人
,一日飲茶20克左右也是適宜的。油膩食物較多
、煙酒量大的人也可適當增加茶葉用量
。孕婦和兒童、神經(jīng)衰弱者
、心動過速者
,飲茶量應適當減少。
2 、茶葉化學成分及其對人體的保健作用
茶葉的化學成分是由3.5-7.0%的無機物和93~96.5%的有機物組成
。茶葉中的無機礦質元素約有27種,包括磷
、鉀、硫
、鎂
、錳、氟、鋁
、鈣
、鈉、鐵
、銅
、鋅、硒等多種
。茶葉的有機化合物主要有蛋白質
、脂質、碳水化合物
、氨基酸
、生物堿、茶多酚
、有機酸
、色素、香氣成分
、維生素
、皂苷、甾醇等
。
茶葉中含有20-30%的葉蛋白
,但能溶于茶湯的只有3.5%左右。茶葉中含有1.5-4%的游離氨基酸
,種類達20多種
,大多是人體必需的氨基酸。茶葉中含有25-30%的碳水化合物
,但能溶于茶湯的只有3-4%
。茶葉中含有4-5%的脂質,也是人體必需的
。
3、家中有多種茶葉,如何安排飲用?
有些人在一天之中
,不同時間飲用不同的茶葉
,清晨喝一杯淡淡的高級綠茶,醒腦清心;上午喝一杯茉莉花茶
,芬芳怡人
,可提高工作效率;午后喝一杯紅茶,解困提神;下午工間休息時喝一杯牛奶紅茶或喝一杯高級綠茶加點點心
、果品
,補充營養(yǎng);晚上可以找?guī)孜慌笥鸦蚣胰藞F聚一起
,泡上一壺烏龍茶,邊談心邊喝茶
,別有一番情趣
。這種一日飲茶巧安排,你如果有興趣
,不妨也可試一試
。
4、為什么有人喜歡用枸杞子、西洋參
、白菊花、桔皮
、薄荷等加在茶葉中泡茶喝?
用枸杞子泡茶
,有滋補抗衰的作用?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侗静萁?jīng)疏》對枸杞子之功效作過較全面的論述:“枸杞子
,潤而滋補,兼能退熱
,而專于補腎
、潤肺、生津
、益氣
,為肝腎真陰不足、勞乏內熱補益之要藥
。老人陰虛十之七八
,故服食多為益精明目之上品”。枸杞子泡茶喝
,不但對肝腎陰虛所致的頭暈目眩
、視力減退、腰膝酸軟
、遺精等久服甚效
,而且對高血脂、高血壓
、動脈硬化
、糖尿病等也有一定的療效。
用西洋參片泡茶喝
,可以利用西洋參味甘辛涼的性質
,調整茶味,而且西洋參補陰虛效果甚佳
。這種西洋參茶常有良好的益肺養(yǎng)胃
、滋陰津
、清虛火
、去低熱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