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在廈門落幕的第三屆東方茶席大賽上,吳言創(chuàng)作的《桃花流水》意外地將金獎收入囊中
。之所以倍感意外,是因為他才第一次參賽就拔得頭籌,獲獎對他來說,無異于一場由青澀邁向成熟的“成人禮”,不論是個人的成長,還是藝術的體悟。“看出來”的熱愛
吳言是“85后”
,出生在赫赫有名的宜興丁蜀鎮(zhèn)。雖生于斯長于斯,他學的專業(yè)卻是工商管理。大學畢業(yè)后,他進入國內一家知名民營企業(yè)里做銷售管理,過著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很多正在或曾在大城市打拼的人
,一開始都是懷揣夢想,躊躇滿志。漸漸地,感到壓力“山大”,感到疲憊,然后懷疑,乃至厭倦。疲倦了,那就回家吧。吳言獲金獎的茶席作品《桃花流水》
回到宜興后,有相當一段時間
,他都處于“無業(yè)游民”狀態(tài)。有事沒事,他就跑到朋友家里喝茶聊天。他發(fā)現(xiàn),有很多跟他年紀相仿或同齡的伙伴都在做壺,畢竟這丸紫泥在宜興手藝人手里已經捏了數(shù)百年。別人在做
,他就在一旁靜靜地看著一段泥條如何在手中變成一只美輪美奐的茶壺。每天看,日子一長,他也對泥土萌生出了“感情”,直到忍不住要自己動手試試。不同于正兒八經的拜師學藝
,他是抱著半玩半學的心態(tài)。在他看來,從古至今,拜師在手藝圈都是一件非常慎重的事,正所謂“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而向身邊的朋友學制壺,不存在因身份懸殊過大而帶來的心理壓力,自己也可以多練習基本功,遇到困難時,朋友們還會耐心地教。就這樣
享受修行
除了苦練打泥片
就像習書
一如泥料
,需經歷反復捶打揉捏陶塑才能成型,吳言對紫砂藝術的追求亦須經歷一番艱苦漫長的磨礪。他把這門藝術當作一項終身的修行:“我并不比別人更聰明,許多人花了幾十年才會達到應有的高度,我花的時間當然只會更多。但是,我不急(于求成),我更多的去享受它?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景行行止。不同的創(chuàng)作階段,他領略到了不一樣的“風景”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現(xiàn)今,他做的壺多為精氣神具足的小壺
現(xiàn)階段
美與實用之間
茶器
吳言認為,盡管它們是席上的主角
“桃在傳統(tǒng)文化里有吉祥圓滿的寓意
“泡茶是藉由人手使茶與水在不同的器中互動
明人周高起在《陽羨茗壺系》,將供春之后制壺名家劃分為“粗”與“精”兩大流派
吳言做的壺,恰到好處地將“拙”與“巧”
成長的“包漿”
迥異于瓷器的輕盈
這種幽微的光澤
在制壺的修行中
,他的作品,從花貨到小品,由繁到簡,由“精”到“粗”,由巧到拙,是風格的改變,亦折射出了個人的成長他穿過“花團錦簇”,超越自我,返璞歸真,以最簡暢的形式來呈現(xiàn)最豐富的內涵。壺如其人,冷靜沉著,卻也不失盎然意趣、生動氣韻談及創(chuàng)作心得
他追求的目標很簡單:“希望我的作品能成為別人席上的亮麗風景
,肯定不是最貴,但一定要是他逢人就說這是我覺得最好用也是最喜歡的壺,就夠了?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看似簡單
,實屬不易。不過,他早已把這當作一生的修行了。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chaqi/730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紫砂已經封礦那么泥料是取自哪里,
下一篇: 張玲芝:手工茶具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