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高手挑茶杯都這些有講究
都說“好茶得配好器”
。這個“器”
,除了講泡茶器具,當(dāng)然也指喝茶器具
,即品茗杯。品茗杯多樣的造型
,能帶給我們不一樣的喝茶感受
,所以選對、選好品茗杯的款式十分必要
。
今天我就來給大家介紹10款:

1.壓手杯
壓手杯在茶桌上最為常見
。其杯口向外微撇,腹壁接近豎直
,杯的深度略小于寬度
,因此重心偏下。
用起來安穩(wěn)妥帖
,手指正巧可以搭在杯沿之下
,十分稱手。
小巧的外形
,十分適飲工夫茶
,如鳳凰單叢、武夷巖茶等
。
2.鈴鐺杯
鈴鐺杯和壓手杯十分相像
,不過鈴鐺杯杯型更高,即杯的深度大于寬度
,外形和鈴鐺相像
。
鈴鐺杯的深底,更能聚集香氣
,適宜用來品飲香氣細(xì)膩的茶
,如普洱茶、白茶
。
3.圓融杯
圓融在佛教用語中
,指的是破除偏執(zhí),圓融貫通的意思
。
圓融杯外形圓潤
,杯口微微內(nèi)收,如同僧人化緣食飯的缽[bō]
。杯子較有厚度
,給人以穩(wěn)重感。適合于滋味醇厚的茶
,如熟普
。
4.斗笠杯
杯口敞亮
,形態(tài)為上寬下窄,外形如遮陽蔽雨的斗笠一般
。
斗笠在田園詩歌
、俠客影視劇中,十分常見
。使用斗笠杯,能給人恬靜
、飄然物外的輕松感覺
。
斗笠杯容量不大,散熱能力強
,是怕燙茶友的首選
。
5.把手杯
有點類似咖啡杯,茶杯帶有一個小把手
,把手使得拿取更為便捷
,防燙性能佳。
這類茶杯比較突破傳統(tǒng)的茶杯造型
,是為適應(yīng)現(xiàn)代飲茶生活
,而進行的一種創(chuàng)新嘗試。
6.折腰杯
其名字
,取自“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
,有保持傲骨、不趨炎附勢的寓意
。
折腰杯杯型高度適中
,腹部的彎折造型,既便利了拿取
,也有聚味
、聚香的超實用價值。
7.馬蹄杯
因杯子倒扣時
,形如馬蹄
,所以取名馬蹄杯。又因杯子本身為平底
,使用時十分穩(wěn)當(dāng)
,有種一馬平川的豪放感。
馬蹄杯的容量較大
,喝茶喜歡“海飲”的茶友
,可以嘗試這一款。
8.葵口杯
葵口杯的杯口
,呈六瓣平口形
,杯的腹部帶有六條棱線
,棱線從杯沿向杯底延伸并收尾,整體上看
,花的造型十分立體和生動
。
9.竹節(jié)杯
一般呈兩節(jié)的竹筒狀,帶有竹子本身的氣節(jié)風(fēng)貌
。
如竹節(jié)中空
,有虛懷若谷的謙虛寓意;外形挺立
,有剛正不阿的正直象征
;竹子不開花的品性,包含質(zhì)樸的含義等等
。
10.荷花杯
荷花杯杯口呈花瓣狀
,腹壁的外側(cè),有淺淺的棱線勾勒出花瓣輪廓
。
人們常以荷花來譬喻美好的品德和容貌
,荷花杯同樣蘊含了這些美好的寓意,是女性茶友偏愛的一款
。
其實品茗杯還有許多款式
,本篇雖只列舉了10款造型,但都是常見的
、有代表性的品茗杯造型哦
。
不知道看完以上內(nèi)容,你有沒有找到自己中意的那一款呢
?
喝茶有什么講究禮儀
喝茶有什么講究禮儀
喝茶有什么講究禮儀
, 中國被稱作禮儀之邦,待客茶道中自然蘊含了許多中國文化
。茶禮是中國重情好客的傳統(tǒng)美德
,喝茶、泡茶
、倒茶都有禮可循
。以下了解喝茶有什么講究禮儀。
喝茶有什么講究禮儀1 1、茶具要清潔
家里賓客來訪
,先讓坐,后備茶
。沖泡茶前
,一定要把茶具清洗干凈。清洗干凈后最好再用開水燙一下茶壺
、茶杯
。這是禮誠待客最基本的禮儀規(guī)矩
。
2、茶水濃度要恰當(dāng)
泡茶
,茶葉用量要適當(dāng)
,不宜過多,也不宜太少
。茶葉過多
,茶味過濃;茶葉太少,泡出的茶沒有味道
。泡茶前
,不妨先問問賓客的飲茶習(xí)慣,再根據(jù)客人的口味濃淡習(xí)慣沖泡
。
3、茶滿欺客
,七分茶三分情
俗語有說:七分茶三分情
,茶滿欺客。倒茶給賓客
,無論是大杯小杯
,都不宜倒得太滿,以倒七分滿為宜
,留下三分人情給客人是禮法
。
4、端茶要得法
中國的傳統(tǒng)習(xí)慣是只要兩手健全
,都必須用雙手給客人端茶
。此外,雙手端茶也要有講究
,有杯耳的茶杯
,一般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
,把茶端給客人
。
5、添茶要及時
要時刻關(guān)注客人的杯子
,需要添茶時
,要義不容辭及時去添茶。添茶時
,必須先給客人添茶
,最后再給自己添。
如果主人長時間沖泡卻不換茶
,這便有些下“逐客令”的意思了
,為了以后還能愉快地一塊喝茶
,客人這時最好起身告辭哦,主人也會表示“惋惜”之意
。
說到暗語
,還有一些來自茶館中的江湖規(guī)矩。比如茶客示意續(xù)水
,無需吆喝
,將茶蓋揭起擺放在一邊,堂倌就會來續(xù)水;茶客要離開一會兒
,茶蓋靠茶托斜放即可;茶客不喝了
,茶蓋朝天沉入茶碗,堂倌就會過來揀碗抹桌子
。
喝茶禮儀要注意
飲茶要定量
有人說
,既然喝茶那么好,就多喝點吧
。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每日飲茶2~6克最為適宜。雖然茶葉中含有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
,而且對于清油解膩
、增強神經(jīng)興奮以及消食利尿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并不是喝得越多越好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銇碚f,每天喝1~2次
,每次2~3克的飲量是比較適當(dāng)?shù)摹?/p>
濃茶不宜飲
過濃的茶會使人體“興奮性”過度增高
,對心血管系統(tǒng)、神經(jīng)系統(tǒng)等造成不利影響
。有心血管疾患的人在飲用濃茶后可能出現(xiàn)心跳過速
,甚至心律不齊,造成病情反復(fù)。因此
,泡茶時要注意茶量的控制
,避免飲用濃度過高的茶。
酒后不宜飲茶
飲酒后
,酒中乙醇通過胃腸道進入血液
,在肝臟中轉(zhuǎn)化為乙醛,乙醛再轉(zhuǎn)化為乙酸
,乙酸再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
。酒后飲茶,茶中的茶堿可迅速對腎起利尿作用, 從而促進尚未分解的乙醛過早地進人腎臟
。乙醛對腎有較大刺激作用
,所以會影響腎功能
,經(jīng)常酒后喝濃茶的人易發(fā)生腎病。
不僅如此
,酒中的乙醇對心血管的刺激性很大
,而茶同樣具有興奮心臟的作用,兩者合而為一,更增強了對心臟的刺激
,所以心臟病患者酒后喝茶危害更大
。
睡前不宜飲茶
茶中含有使人腦神經(jīng)興奮的物質(zhì),如果在臨睡前飲茶
,尤其是對于那些不經(jīng)常喝茶的人來說
,會造成入睡困難。而且有神經(jīng)衰弱癥或失眠癥的患者更應(yīng)注意
,睡前一定不要飲茶
。
進餐時少飲茶
進餐前或進餐中少量飲茶并無大礙,但若大量飲茶或飲用過濃的茶
,會影響很多常量元素(如鈣等)和微量元素(如鐵
、鋅等)的吸收。而且特別提起注意的是
,在喝牛奶或其他奶類制品時不要同時飲茶
。茶葉中的茶堿和丹寧酸會和奶類制品中的鈣元素結(jié)合成不溶解于水的鈣鹽
,并排出體外
,使奶類制品的營養(yǎng)價值大為降低。
四季飲茶要分類
四季飲茶有分別
,春飲花茶
,夏飲綠茶,秋飲青茶
,冬飲紅茶
。這是因為在春季,飲花茶可以散發(fā)冬天積存在人體內(nèi)的寒邪
,濃郁的香茶
,能促進人體陽氣發(fā)生。夏季
,綠茶性味苦寒
,常飲可以清熱、消暑
、解毒
、止渴、強心
。秋季
,飲青茶能消除體內(nèi)的余熱
,恢復(fù)津液。紅茶味甘性溫
,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
,在寒冷的冬季飲用,能助消化
,補身體
,使人體強壯。
新茶不宜長飲用
所謂新茶是指采摘下來不足一個月的茶葉
,這些茶葉因為沒有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放置
,有些對身體有不良影響的物質(zhì),如多酚類物質(zhì)
、醇類物質(zhì)
、醛類物質(zhì),還沒有被完全氧化
,如果長時間喝新茶
,有可能出現(xiàn)腹瀉、腹脹等不舒服的反應(yīng)
。
太新鮮的茶葉對病人來說更不好
,像一些患有胃酸缺乏的人,或者有慢性胃潰瘍的老年患者
,這些人更不適合喝新茶
。新茶會刺激他們的胃黏膜,產(chǎn)生腸胃不適
,甚至?xí)又夭∏椤?/p>
喝茶有什么講究禮儀2 茶人茶德茶道禮儀
茶既是靈魂之飲
,以茶載道,以茶行道
,以茶修道
,因而茶中無道就算不得“茶道”。不懂品茗技巧
,也不理會飲茶修身養(yǎng)性的作用
,亦算不得“茶人”。
茶道就是人道
。茶道的角色是茶人
,從古至今,從海內(nèi)到海外
,幾乎無處不無茶人
,無時不有茶人。一個人,只有當(dāng)他對茶產(chǎn)生敬意時
,才能成為新的茶人和愛茶人
!
在茶館里,茶博士
、茶把士
、茶服務(wù)員以茶迎客;在居住處
,以茶待客有主任和賓客
;在茶會上,有主持者
、茶藝師把茶道之美
、茶藝之情展示給應(yīng)邀嘉賓;家具茶事則自烹自飲
,自得其樂
。照理說,茶人不必言資格
、論貴賤
,但茶既出在道德立國的中華民族,也就給茶道賦予了濃厚的道德色彩
,茶人也便有了茶德禮儀的標(biāo)準(zhǔn)
。
茶圣陸羽的標(biāo)準(zhǔn)很簡單,要求茶人是“精行儉德之人”
。唐末劉貞亮要求茶人循禮法
、行仁義、謙恭和平
、凈心高雅
,即以茶行“道”
。此處的道又以儒為主
。
宋人強調(diào)茶人必須是佳客,這里的佳客應(yīng)當(dāng)具有如茶一般清醇優(yōu)雅的氣質(zhì)和坦誠告潔的情操
。明代對茶人雖無明確標(biāo)準(zhǔn)
,但大體要求則有。陸樹聲著《茶寮記》中提到:“煎茶雖微清小雅
,然而其人與茶品相得
。”要求茶人
、文人之間的情操高尚
、志同道合,飲茶時要吟詩、揮翰
。日本茶道宗匠千里休也提出茶人資格說
。
中國茶道推崇茶人的神韻,即茶人應(yīng)具有外觀形象美和氣質(zhì)美
。我國茶人在長期的茶事活動中
,借助佛教修行的“五調(diào)法”來修煉自己。
調(diào)身:茶人在茶事活動中要求坐有坐相
、站有站相
、走有走相,如:坐姿端正
,腰板直立
,肌肉放松,目光祥和
,舉止從容
。調(diào)息:呼吸要輕細(xì)而勻?qū)崳龅讲淮?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不喘
、不亂。調(diào)心:目定意閑
、除區(qū)雜念
,排除干擾,做到心“不散”(不想與茶無關(guān)之事)
、“不浮”(不浮躁不定)
、“不沉”(不昏昏沉沉,無精打采)
。
調(diào)食:飲食適度
,吃有吃相。用食勿計較
。
調(diào)睡:不貪睡
,不失眠,作息有序
。
茶人通過“五調(diào)”就可以進入“心齋”
、“座忘”的境界,得到大智大慧
、超越自我
、明心見性、陶冶情操等人格的修煉與完善
。
日本茶道對茶人要求很嚴(yán)格
,一般是要熟悉茶道文化藝能
,并已納入大學(xué)家政系必修課程,以致于一般日本婦女少學(xué)習(xí)3年才能勝任茶事
;二是要懂得日本文化
,了解本民族獨特的審美意識和道德觀念。按此要求
,茶人須是茶專家和哲人才行
。所以,在普及茶道時只能要求實事求是
,事實上很難作到
。
當(dāng)今社會,世人求和平
,國人將講文明
。茶人既要繼承發(fā)揚本民族的傳統(tǒng)道德和文化教養(yǎng),又應(yīng)融入當(dāng)代精神文明和科學(xué)知識
。1982年9月成立的臺灣茶藝協(xié)會
,提出了“清、敬
、怡
、真”的茶藝基本精神。我國已故著名茶學(xué)家莊晚芳先生一生以身許茶
、一心為茶
,他倡導(dǎo)的以“廉、美
、和
、敬”為中心的茶德可謂現(xiàn)代茶人之標(biāo)準(zhǔn),他本人也是我們茶人努力學(xué)習(xí)的'楷模
。
喝茶有什么講究禮儀3 學(xué)會這10個細(xì)節(jié)中國茶禮儀待客游刃有余
1 、準(zhǔn)備茶點
主人應(yīng)提前準(zhǔn)備好一些茶點,但最好先不要拿出來
,以免影響品茶的口感
。在喝了幾道茶后再拿出茶點,可防止客人因飲茶過多而出現(xiàn)身體不適的狀況
。茶點不推薦重口味的蜜餞
、奶糖等,選擇堅果類的零食比較適宜
。
2、茶席布置
為茶席的布置以整潔實用為主:鋪上桌旗
,減少茶具與桌面的摩擦聲響
;茶具擺放的位置要方便主人泡茶,也要方便客人取用;盡量減少多余的物品
,避免繁瑣花哨等等
。在茶席整潔的基礎(chǔ)上,稍微考慮一下色彩搭配
、插一瓶簡單的鮮花
,能給茶席增色不少。
3、保持清潔
茶性潔
。茶桌布置需整潔干凈,茶具應(yīng)提前清洗干凈并擺放整齊
,在飲茶的過程中
,無論主客都有責(zé)任維持清潔。比如茶桌上有水滴應(yīng)及時擦干
、垃圾不要放在桌面
、女士口紅印到茶杯上應(yīng)及時擦干凈等等。
4、介紹茶葉
不給客人介紹茶葉就直接泡茶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
。在泡茶前,主人應(yīng)先把要泡的茶倒入茶荷或小碟中
,讓客人仔細(xì)欣賞茶的形態(tài)
、色澤和干香,并給客人介紹茶葉的品類
、產(chǎn)地
、特點等信息。相對的
,客人也要配合主人
,先對茶葉做個大概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品茶
。
5 、勿用手取茶
茶葉具有吸附性,容易染上臟污和異味
。主人從茶罐或茶袋中取茶時
,不能用手直接抓取,否則會給人不衛(wèi)生的印象
。應(yīng)用茶則將茶葉舀出
,如果沒有也可以用干凈的勺子代替?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腿嗽谟^看茶葉時
,可用茶針輕輕撥動
,不能用手接觸。
6 、避免接觸
主人給客人奉茶或給他人遞茶杯, 都應(yīng)該一只手托住杯底
,另一只手則扶住茶杯的1/2以下部分,手指切莫接觸杯口
,保證杯口和茶具的清潔
。如果有條件,盡量使用杯墊或者托盤
。
7 、茶具朝向
我們都知道,在日常生活中給別人遞剪刀等尖銳物品時
,尖銳的一端要對著自己
,而把安全的一端遞給客人,這是一個禮貌的動作
。茶具的擺放也是一樣
,容易往外噴水的茶壺應(yīng)呈45℃擺放,尖銳的茶針應(yīng)指向茶桌內(nèi)測
,如果指向他人有不歡迎之意
。
8、均勻分茶
給客人分茶時應(yīng)使用公道杯
,公道杯的作用是均勻茶湯的濃度
。給客人倒茶時,要做到每杯茶水量一致
,以示茶道公正平等
,無厚此薄彼之義。倒茶只倒七分滿
,倒太滿容易燙手
,也不方便客人飲茶。
9、主人“掃尾”
每一泡茶
,都應(yīng)由茶主人進行“掃尾”,即給所有客人倒完茶后
,最后再給自己添茶
。客人之間互相倒茶敬茶也是如此
,先給別人倒茶
,再給自己倒茶。
10 、續(xù)茶
、換茶
主人在泡茶的過程中應(yīng)細(xì)心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