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這部經(jīng)典,雖然出于道藏
,但其中的注述中,很多都是出自于儒家和佛家的經(jīng)典《感應篇》開篇就說:“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這句話提綱挈領(lǐng)
,開宗明義,直接就把本書的精華說出來了。后面所有的文字和內(nèi)容,其實都是在闡述這一句話,都是在為我們理解這句話服務(wù)。只要真正把這句話弄懂了,后面的內(nèi)容,其實就不用看了。我們中國古人著作的經(jīng)典,很多都是這樣,開門見山,簡潔明了,沒有那么多彎彎繞,第一句話就代表了后面的所有內(nèi)容。“禍福無門
,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就是說禍福沒有一定的門道,都是人心感召而來的;善惡的報應,就好像影子隨著形體移動一樣,永遠都無法分開人在念頭未動的時候
,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極為平靜清凈,就好像虛空大地一樣,根本就沒有什么善惡之分,也沒有什么禍福之別。可是當我們念頭一起的時候,就有了善惡分別,有了禍福的不同。當我們一心向好事的時候,就是善;當我們一心向壞事的時候,就是惡。最初的時候,可能就是一念之善
、一念之惡,可能就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善事,一件無關(guān)痛癢的壞事。但架不住日積月累,量變就會發(fā)生質(zhì)變,積累多了,就有了善人與惡人的區(qū)別。所以劉備在給劉禪的遺詔中就說了一句很有名的話:“勿以惡小而為之
,勿以善小而不為”。這句話很經(jīng)典呀,任何大惡大善之人,都不是一天兩天變成的俗話說:“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一個有福緣的人是什么樣的
?有人說
,這個人一定性格寬厚古人說 然而 第一種人:脾氣暴躁 有福氣的人,大多面容和善 相反地,在現(xiàn)實生活中 俗話說 曾有位讀者給我留言 由此可見,脾氣暴躁 所以說 第二種人:頑固不化 有福氣的人,大多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 在現(xiàn)實中 曾有個讀者向我傾訴:說她的婆婆平時很節(jié)儉,但是也很固執(zhí):上街買菜 終于 聽了婆婆的話之后 其實,兒媳看婆婆太節(jié)儉 對于一個家庭來說,家人和睦,就是最大的福氣,而上面的那位婆婆,就是因為太過固執(zhí),所以自己把自己的福氣弄丟了。 所以說,頑固不化,不明事理的人,注定福緣淺薄。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daojia/15783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周易》幾句話,讀懂禍福得失
,藏著承負
、打坐適合共修"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