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大道家園 >> 羲黃大學 >> 學術之聲 >> 道家養(yǎng)生

      集義生氣 養(yǎng)生大法

      大道家園 2023-04-21 12:04:11

      清代道學宗師黃元吉說過一段集義生氣的話,對養(yǎng)生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值得仔細玩味和學習

      黃元吉說:“若性地之鉛,即孟子所謂浩然之氣

      ,由集義而生者是。”(見《樂語堂語錄》
      ,下同)就是說
      ,人的真陽之氣,是由許許多多“義的行為和感受的積累
      、升華而產(chǎn)生的。黃元吉這樣解釋“義”的表現(xiàn):“夫義之所在不止一端
      ,或于敦詩說禮而有得
      ,或于談今論史而有感,或于朋友相會而有所悟
      ,或于觀山玩水而有所見。更有行仁禮讓、濟困扶危種種義舉
      ,偶然感附忽地悟入大乘
      ”顯然這里的“義”,既包括人的崇高思想境界
      ,也包括人的良好道德風范
      ,更包括濟困扶危
      、樂善好拖的具體行為
      。因為這幾方面都和“氣”的產(chǎn)生有密切關系

      那么“義是如何“集”起來的呢?黃元吉說:“人能于機關偶露之際

      ,實實認得為我家本來故物,一眼覷定
      ,一手握定
      ,日夜用綿密寂照之功。如此之悟是為真悟
      ,如此之得是謂永得。此為集義妙法
      ”又說:“隨時隨處將所發(fā)情景,常常醞釀
      ,不是隨來隨去
      ,旋滅旋生,即是擴充集義之真實行持也
      ”黃元吉強調(diào)要善于從日常生活的感受和作為中,及時捕捉那種機關偶露的本來故物
      ,即人性中善良的本性
      ,并不斷加以醞釀和升華。黃元吉認為這才是“真真踏實行持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弊詈米顚嵲诘男逕?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

      從有關“義”的感受和作為

      ,到“氣”的產(chǎn)生和集聚,這經(jīng)歷了怎樣的過程呢
      ?可以說
      ,它經(jīng)歷了感悟、護持和潛化這三個心理修持階段

      一個人讀書論史

      ,如果從古人的吟唱或事例中,感悟到人生的價值就在于奉獻
      ,就在于愛人
      ,這便是“義”的體現(xiàn)
      ;一個人與朋友相會
      ,或互相切磋,或互相勉勵
      ,十分融洽
      ,十分默契
      ,忽地感悟到友情的純樸
      ,人性的善良,這便是“義”的體現(xiàn)
      ;一個人尊老愛幼
      ,行仁禮讓
      ,在尊重別人的同時也得到別人的尊重
      ,于是感悟到和諧相處的可貴和自己對社會的責任心,這便是“義”的體現(xiàn)
      ;一個人觀山玩水
      ,見到山川壯麗,由此感悟到浩氣蕩腸
      ,進而激起奮發(fā)上進之心,報效祖國之志
      ,這便是“義”的體現(xiàn)
      ;特別是一個人濟困扶危、樂善好施
      ,體驗到助人之樂,并感悟到解救他人
      、普度眾生是自己的天職
      ,這便是“義”的體現(xiàn)。凡此種種
      ,均是日常生活中隨時可能出現(xiàn)的有關“義”的感悟

      出現(xiàn)了“義”的感悟之后,就需要善加護持

      。用黃元吉的話說
      ,就是要“隨時隨處將所發(fā)情景,常常醞釀
      ,不使隨來隨去
      ,旋滅旋生”。因為生活中偶然出現(xiàn)的這種“閃光的一剎那”
      ,是“來無跡,去無蹤”
      ,極易消失的
      ,這種自然顯露的良好的心理原生態(tài),讓它消失是十分可惜的
      。因此
      ,必須抓緊時機
      ,“將所發(fā)情景時時醞釀”
      。這里的“醞釀”,不是指事后常常記起有關感悟情景的具體細節(jié)
      ,而是要求在粗略重現(xiàn)那些情景之后
      ,重新體驗情景中顯露出來的善良本性
      ,那種體現(xiàn)真善美的精神境界
      。這樣
      ,就能不斷凈化自己的心靈
      ,不斷強化自己的良知,不斷提高自己的品性

      在善加護持之后

      ,還要進一步使之潛化。用黃元吉的話說
      ,就是“一眼覷定
      ,一手握定,日夜用綿密寂照之功”
      。他的意思是
      在重復體驗所感悟的情景之后,便要集中注意力
      ,在這種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和心理基礎上
      ,進行“寂照之功”。即靜心
      、放松
      、調(diào)整好呼吸,把大腦中有關的感悟
      ,輕輕地模糊化,虛無化
      ,并自然地將之凝縮成為一個沒有顯意識內(nèi)涵的“無意識團”
      ,然后又輕輕地把這個“無意識團”沿著任脈徑路,投放到腹臍部位(丹田)
      ,就像《打坐淺訓》所說:“總要無人心(私欲之心),有道心(濟世度人之心)
      ,將此道心返入虛無
      ,昏昏默默存于規(guī)中(丹田)?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边@之
      ,再對腹臍部位進行“
      寂照
      。所謂“寂”
      ,是指心志極為虛靜;所謂“照”
      ,是指真意指揮內(nèi)視線對丹田部位進行照射
      。這樣的“寂照之功”,不但能夠激發(fā)體內(nèi)的真氣
      ,同時還能將生活中的感悟予以升華,使之悄悄地進入元神領域
      ,成為以后影響一個人的思想行為的潛在力量

      《道鄉(xiāng)集》說得好:“人能將此靈性,返照于命宮

      ,即是日照月留
      ,照之既久,先天一氣始從虛無中來
      。經(jīng)知修道者修此氣
      ,采藥者采此氣?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睹献印匪^集義所生者
      ,亦是集行此氣?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边@種蘊含仁義理念的潛意識
      ,一旦顯露出來,便是貫滿一身的凜然
      、浩然之正氣
      。誠如黃元吉所說:“即如貞女烈婦矢志靡他,一旦偶遇不良
      ,寧舍生而取義;又如忠臣烈士惟義是從
      ,設有禍起非常
      ,愿捐軀以殉難,此真正陽生也
      ”這個“陽生”,就是潛志仁義理念的顯露

      那么“集義生氣”有沒有科學根據(jù)呢

      現(xiàn)代腦科學研究已經(jīng)證實,當人們某種欲望得到滿足時

      ,大腦便會分泌出一種β-內(nèi)啡肽的物質(zhì)
      。這是一種快樂激素
      ,它能使人產(chǎn)生強烈快感
      。與此同時,腦波則會呈現(xiàn)α波
      。α波顯示大腦對外來的刺激
      ,采取了一種柔和、平靜和樂觀的處理方式
      。α波的出現(xiàn)
      ,說明腦內(nèi)正在分泌β-內(nèi)啡肽
      。α波的狀態(tài)和β
      -內(nèi)啡肽的關系,難以說清誰先誰后
      ,二者可以說同為一體
      。大腦里有一種快樂神經(jīng)
      ,受到刺激時便產(chǎn)生快感
      。這個神經(jīng)從性欲
      、食欲、調(diào)節(jié)體溫等原始性的生理欲望
      ,一直聯(lián)結(jié)到運動
      、學習、記憶
      ,最后到達掌管人精神的最高級腦和前額聯(lián)合區(qū),而控制快樂神經(jīng)的關鍵性物質(zhì)便是β-內(nèi)啡肽?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F(xiàn)代科學研究還證實
      ,β-內(nèi)啡肽隨著欲望層次的提高而增大。也就是說
      一個人如果具有良好的助人濟世的目的,時時有“義”的作為和感悟
      ,其大腦便能持續(xù)地分泌出和保持著較大量的β-內(nèi)啡肽
      。這樣,大腦前額聯(lián)合區(qū)的機能會隨之迅速活躍起來
      ,意識與潛意識合為一體
      ,可以在大腦的深層次,將邁向成功的積極設想
      ,具體化為行動的步驟;可以促使機體的各種潛能活性化
      ,并使直覺和悟性變得睿智敏捷

      另外,大腦還存在一種內(nèi)環(huán)境穩(wěn)定機制

      ,一般稱之為恒常性調(diào)整系統(tǒng)
      。比如當體內(nèi)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產(chǎn)生時
      ,必定還會分泌出一種稱為血清素的激素進行抑制
      ,有人稱此為負反饋。但是
      ,當高級大腦為社會
      、為他人作貢獻時,沒有任何東西能夠阻止β-內(nèi)啡肽的分泌
      。也就是說
      ,此時恒常性的調(diào)整系統(tǒng)并不進行負反饋工作,于是便能使人源源不斷地產(chǎn)生愉快
      、舒適的心情
      ,使人持續(xù)處于心情的最佳狀態(tài)
      。人體心理學創(chuàng)始人馬斯洛
      ,用“高峰體驗”來表現(xiàn)達到“實現(xiàn)自我”這個最高欲望的人們所感受的最佳狀態(tài)
      。實際上,這正是β-內(nèi)啡肽汩汩涌流出來
      ,用之不竭的狀態(tài)(參見春山茂雄:《腦內(nèi)革命》)

      由此看來,“集義”所以能夠“生氣”

      ,其物質(zhì)基礎便是大腦內(nèi)分泌出來的β-內(nèi)啡肽這種快樂激素。由于“義”的感悟是人的最高層次欲望得到滿足時的內(nèi)心體驗
      ,所以β-內(nèi)啡肽能夠持續(xù)地
      、不受阻止地并且是大量地分泌出來。如果這種感悟能夠常?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搬j釀”
      ,時時“集聚”
      ,則更能使之增多增強
      因為人體內(nèi)各個組織甚至睪丸細胞里都存在著它的受體,所以這種快樂激素便成為能對機體身心產(chǎn)生全面影響的物質(zhì)力量
      一個人應激狀態(tài)時外顯的浩然正氣
      ,和靜煉時內(nèi)發(fā)的丹田真氣,都是在β-內(nèi)啡肽的作用下形成的

      “集義”時產(chǎn)生的快感,則是修煉內(nèi)功

      、萌發(fā)真氣的心理基礎
      我們知道,“集義”時產(chǎn)生的快感
      ,一方面是來自最高層次欲望得到滿足時的體驗
      ;另方面則來自大腦分泌出來的β-內(nèi)啡肽這種快樂激素
      。修煉內(nèi)功時
      ,這種潛藏著仁義理念的快感,便變成為一種高品位的真意
      ,在功態(tài)中不僅起著主宰作用,還發(fā)揮著整合
      、調(diào)控和修復等作用
      。同時
      ,它還為修煉內(nèi)功提供了良好的心境

      心理學上把心境定義為一種使人的一切其他體驗和活動

      ,都感染上情緒色彩的、比較持久的情緒狀態(tài)
      。它具有彌漫性的特點
      。當一個人處于某種心境中,他往往會以同樣的情緒狀態(tài)去看待一切事物
      。積極、良好的心境
      ,有助于積極性的發(fā)揮
      ,有助于克服困難、提高效率
      。由“集義”產(chǎn)生的愉悅心境
      ,不但有助于真意的運作,而且也有利于內(nèi)氣的萌發(fā)
      、集聚和運行
      。正如黃元吉所說:“日夜謹慎
      ,不稍使此心有不仁不義之處
      ,以負慚于幽獨,抱憾于神明
      ,則我心無不歡暢
      ,我志自然圓滿”,“果能持守不失
      ,神常返于穴中,氣時歸于爐內(nèi)
      ,久久真陽自發(fā)生矣

      據(jù)此看來,集義生氣確為養(yǎng)生之大法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ddjy_104/139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道德經(jīng)》第三章:修性不修命,天下第一病
      《道德經(jīng)》第三章:修性不修命
      ,天下第一病老子說
      ,弱其志,常使民無知無欲
      ,這句話讀起來挺讓人費解:為什么老子要教人弱其志?而不是斗志昂揚
      、奮發(fā)圖強呢
      道德經(jīng):珍惜精氣
      ,保養(yǎng)身心,可達天壽
      ,冬奧開幕式中國元素彰顯文化自信">
      張之維為何會老
      ?左若童為何失敗
      ?原來“一命兩性”才是大道
      我參加了一個不吃飯的辟谷班
      ,她說她48天沒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