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胯肘、膝
、踝均自然放松(如圖2)
。
圖2
五心朝天式:五心朝天式在頭和軀干的作法與四心著地一樣,只是兩腿盤坐。所謂五心朝天,是指頭頂心(百會),兩手心,兩足心朝天,此種盤坐又分雙盤、單盤和散盤三種。
①雙盤腿,亦稱雙跏跌坐。先將左脛翻壓到右股之上,再將右脛扳上翻壓于右股之上,使雙腿相互交壓,足心向上,腳祉朝向左右。兩手結印于小腹前,即兩手掌相疊,左手在上 ,右手在下
,反之亦可
。手心向上
,兩拇指輕輕相抵,其余手指略微分開(如圖3)
。
圖3
②單盤腿 ,亦稱單踟跌坐。亦是兩腿交叉相盤
,只是左腿加在右腿之上
,或右腿加在左腿之上亦可。兩腿一上一下
,足心朝天
。這比雙盤式要容易,且練功過程中腿腳麻木時可換腿(如圖4)
。
③散盤腿:此式更易做 ,只將兩腿交錯,雙足壓在大腿之下(如圖5)
。
圖5
三種盤坐式以雙盤式最為理想
,練功效果最好,但此種坐式除少年兒童外
,一般初學較為難做到
,實在困難也不必勉強,可從散盤或單盤做起
,待克服酸痛麻木之后
,再行雙盤式。盤坐是練丹田內功的最佳姿勢
,但初學盤坐
,免不了發(fā)生腿腳酸痛麻木
,此時不可輕易起座,而應以頑強的毅力多堅持一段時間
。當酸麻到實在不能忍受時
,可稍事休息。經過一段時期的盤坐鍛煉
,血脈通暢則永不再麻木
,而感覺很舒適,越坐越想坐了.鍛煉有素者
,一坐可幾個小時
,甚至數(shù)天,收功站起即可走動
,毫無麻木之感
。
盤坐須注意以下幾點:
①頭頸正直,百會上頂
,此謂之“頂頭懸”
,但不可故意挺直,要放松自然
。
②腰背脊椎骨平直
,不要駝背彎腰,前俯后仰
,應自然安穩(wěn)端正而坐
,因為身正則氣正,氣正則心正
。
③兩眼輕輕合攏
,只留一線微光,此謂之垂簾
。留一線微光
,可避免初學易犯的昏沉;但眼太開
,精神易外逸
,神意易于散亂,不利人靜
。
④兩耳聽而不聞
。
⑤雙唇緊閉,上下齒相合
,舌頭輕抵上顎
。
⑥用鼻呼吸,不可用口。
⑦坐時可墊一個一二寸的坐墊
,以個人舒適為度
,以利久坐。二
、調息
調息即調整呼吸
。練功中調息就是運用意識來調整好呼吸;改變平時的“風相”
、“喘相”
、“氣相”而轉為氣功態(tài)的“息相”。所謂“風相”
,是指呼吸比較急促
,可以聽到自己粗糙的呼吸聲;“喘相”是指雖然聽不到呼吸聲
,但呼吸出人尚感結滯不
;通暢;“氣相”
,是指呼吸雖無聲音
,也無結滯,但出人還不夠細勻
;“息相”則是在松靜
、自然的基礎上
,在心平氣和
、機體松馳的狀態(tài)下,進行不疾不徐
,柔和勻長的呼吸
,使呼吸逐步達到“吸氣綿綿呼氣微微”,猶如春蠶吐絲的境界
,使意氣相合
,以后天之氣啟動、培補先天之氣
。
練功調息之法很多
,常用的有:
自然呼吸法(亦稱順呼吸法)、逆呼吸法停閉呼吸法、
深長呼吸法、
提肛呼吸法、潛呼吸法和臍呼吸法(亦稱“胎息法”)等。
本丹田內功采用自然呼吸法,即在放松身體、調整意識
、排除雜念
,大腦人靜的狀態(tài)下
,以自己的意念活動逐步地把呼吸運動鍛煉到柔和、細緩
、勻暢的地步
,并進而達到“意氣相隨”的境地。由自然呼吸法
,經過長久的鍛煉
,亦可期于步人胎息的理想境界。三
、調心
內功術
,說到底就是對意念的調控乃至意念不生。學習丹田內功
;即是一種意識訓練過程
,在練功中做到心意安定,雜念消失
,進入一種“恬淡虛無”的高度人靜境界
。這種高度人靜境界使大腦皮層處于保護性抑制狀態(tài),有利于增強大腦機能
,也有利于放松肌體
,減少消耗,加強“內氣”的聚集和運化
。人靜是丹田內功的基本要求
,同時也是最難訓練的。許多人一坐下來
,就雜念橫生
,愈想靜就愈靜不下來,難免心生煩燥
。今設一方便
,選出古人在煉功實踐中的幾種有效的人靜方法,初學者可根據(jù)自己的喜好任選一種
。
1.意守法
即意念集中在體內或體外某一點上
。最常見的是意守丹田,意守時要做到似守非守
,不即不離
,若有若無,松靜自然
。
2.觀想法
即觀想一美好的景象
。如《觀無量壽佛經》就是讓修行者分別觀想日落、水冰、寶池
、蓮花等十六種景觀
。初時腦際一片空白,久之即漸漸有所觀之景象
,久久觀成
,其功效唯修練者得知。
3.隨息法
即意念集中在呼吸上
,只留意于腹式呼吸的起伏
。注意不要將呼吸加重、加深加長
,要順其自然
,意氣相合。
4.數(shù)息法
一呼一吸為一息
,練功時默數(shù)呼吸次數(shù)
。可以由一數(shù)至十
,不斷重復
;亦可由一而十,由十而百
、百而千....以致目無所見
,耳無所聞,心無所慮
。
5.默念法
選擇一些詞句來默念
,目的是以一念代萬念,以正念代邪念
。如佛門
凈土宗恒持“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
,密宗有著名的“六字大明真言”
,長久持念
,有殊勝的功德,非所謂的聲學效應所能解釋
。
6.聽息法
用耳朵聽自己呼吸氣的出人
,以聽不到為好,在聽不到的情況下去聽
,可以人靜
。據(jù)高功夫的師傅說,要用耳朵
、鼻子
、眼睛嘴都聽,用所有的感覺器官去聽,聽真息在體內的運動
。功夫煉到高深境界
,不僅音可以聽,亦可以觀
,所謂觀音是也
。以下這些都是幫助人靜的好方法,初學時
,可選取一種或幾種
,但一旦習慣了其中一種,感到行之有效了
,最好就不要更換了
。不論哪種方法,能助你人靜就行
。四
、正行訓練
練功時任選一種姿勢,或站或坐
,但以坐式功效較好
,且易長久堅持。
第一步:按調身要求擺好姿勢后 ,全身放松
、精神安定,掃除“三心”
,即掃除過去心
、現(xiàn)在心、未來心
,放下一切思慮
,排除雜念。全身由上而下逐節(jié)放松
,放松的方法是先前部
,后背部。前部放松:由頭頂百會開始
,漸次眼皮
、顏面、口頸
,再從天突左右向兩肩前面
、兩前臂、兩腕
,兩手
、胸
、腹、大腿前面
、腳面
、腳趾,反復進行三次
;后部放松:由頭頂百會穴始
,漸次后頂、頸項
,雙肩
、雙后臂、雙手
、背
、腰、臀
、胯
、大腿后面、腳跟
、腳掌
、腳趾、反復三遍
。前后各三遍后
,再整體地、不分前后地自頭至足放松一遍
。
第二步:調息,先緩慢地呼出三口氣,邊呼氣邊意想著將體內毒素、濁氣由全身毛孔放出。然后再做吸氣,邊吸氣邊意想干凈、清新的宇宙精華之氣由百會穴往下流過膻中面至丹田,再意想此精華之氣慢慢地滋潤全身,全身干凈 、透明
。
第三步:雙眼平視,似看到千里之外的光景 ,即使在黑暗的屋里,也要做這樣的觀想
。如此片刻
,目光逐漸移近
,垂簾回光,返照祖竅
,下觀鼻尖
,似將千里之光收至目前。此時閉口
,鼻呼鼻吸
,舌抵上顎,摒除雜念
,將千里之光隨雙目下注丹田
,實則以先天之性光下照丹田,并輕輕意守丹田
,凝神寂照
,神明照臨之所,即是真氣凝集之處
。
收功:每次練功半小時至1小時后(初學亦可20來分鐘,漸增至1小時,甚至數(shù)小時),即可收功。收功之時,不可驟然睜眼離去,先意想濁氣從全身毛孔放出,同時觀想宇宙之真氣清新、潔凈有如甘露從頭頂流貫全身洗髓,洗入地下。如此三,遍,才慢慢地睜開眼睛,然后可做些自我按摩動作(詳見后邊輔助功),再緩步行走數(shù)分鐘,結束練功。
五、練功須知
1.練功的環(huán)境應盡可能安靜
,干擾越小越易于人靜
。可選擇專門的靜室
,如條件不許可
,也可選擇臥室。
2.坐處應空氣流通
,但又不能在當風處坐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諝馕廴局兀饩€強
,悶熱之處均于練功不利
。
3.不要在過飽、過饑
、過分疲勞
、情緒不穩(wěn)定時練功。
4.練功之前先解大小便
。
5.練功時應寬衣松帶
,務使全身不感到有任何拘束扯拌,否則
,輕則分散注意力
,重則阻滯氣機。但在冬季寒冷時
,兩腿須蓋好
,以免膝蓋受寒。
6.人坐時或專備坐凳
,或就坐于床上
,要求座上平坦,不得凹凸不平或傾斜
。座位上可鋪被褥或墊子
,以便長久堅持。
7.練功出汗后不可用涼濕的毛巾擦汁
。因練功時
,血液循環(huán)加快,毛細血管擴張
,此時若突然受到冷的刺激
,汗毛孔突然收縮,體內濁氣無法排出
,天地清新之氣不能吸人
,不僅降低了練功效果,且易感冒
。
8.平時生活起居要合理化
,提倡飯菜清淡,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