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注解:這一章由道本體講到含括天地人的宇宙秩序
,是《道德經(jīng)》中含義最為豐富的章節(jié)之一。一如既往,講道本體
,依然具有謎面般的詩意魅力。“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這樣理解《道德經(jīng)》
按照最通常的理解
這樣理解“道法自然”
當真要從思想上解決這個問題
所以講“道法自然”
附《詩譯道德經(jīng)》
(圖文轉(zhuǎn)載自大道家園)
重玄,道教義理概念
,也稱「又玄」,源自《道德經(jīng)》第一章「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語句?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盧國龍:《中國重玄學(xué):理想與現(xiàn)實的殊途同歸》(北京:人民中國出版社
,1993)。 中國道教協(xié)會、蘇州道教協(xié)會編:《道教大辭典》(北京:華夏出版社,1994)。道藏綜合索引 書名:道德義淵(擬) 編著:宋文明 卷數(shù):二卷 正統(tǒng)道藏: 字號 涵芬樓本第冊 新文豐本第冊 三家本第冊 道藏提要:編號 中華道藏:三洞真經(jīng)三洞經(jīng)教 第5冊 ?道德義淵,南朝梁代道士宋文明撰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度粗槟摇芬么藭T瓡猩舷露?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墩y(tǒng)道藏》未收。敦煌抄本S1438、芥字97號,兩件首尾均殘缺,合計約存二百一十七行。抄本原無標題,大淵忍爾《敦煌道經(jīng)圖錄編》據(jù)其內(nèi)容擬定書名為《道教義》。盧國龍《中國重玄學(xué)》考證此本當即宋文明所撰《道德義淵》卷上。本書為南北朝道教重要理論著作。其體例與隋唐道書《玄門大義》、《道教義樞》類似。先開列出道教重要義理名目,然后引經(jīng)據(jù)典,條分縷析,逐條疏解其旨義。原書篇章數(shù)已難詳考,現(xiàn)殘存部分有:第一為無為之義,第二澆淳之義,第三缺,第四自然道性義,第五積德福田義,第六功德因果義等。從思想內(nèi)容看,本書大抵以老子《道德經(jīng)》為立論之本,又吸收儒家及佛教思想,發(fā)揮重玄理趣。其道性自然,修道即修心,復(fù)歸自然道性之說。對隋唐道教亦有影響。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ddjy_131/5978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上一篇:
盧國龍教授講道德經(jīng)第六十八章
下一篇:
盧國龍教授講道德經(jīng)第二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