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jīng)證釋艮卦詳解
網(wǎng)絡(luò)
2023-09-29 02:08:05
《易經(jīng)證釋》艮卦
孔子《宣圣講義》
艮卦與震乃一卦顛倒而成兩卦
。傳曰震起也
。艮止也
。即一始一終之意。言自震起始
。至艮終止也
。又兼有動與定。初與成
。本與末。下與上之別
。而俗稱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作息亦震艮也
。行道者由甲地道途。達(dá)乙地休止
。首途休止
。亦震艮也。皆首尾去來之地
。初終往返之時
。概人事天道而言者也。有始則有終
。有往則有復(fù)
。理數(shù)如此。德用亦然。故震動于前
。艮止于后
。震起于下。艮休于上
。震往則艮來。震升則艮降
。猶日月之代明也。朝夕之相繼也
。歲時之往復(fù)也
。榮枯之代謝也。有春有冬
。歲序乃畢
。有朝有夜。日用乃成
。故艮者終也
。成終者成其始。如夏正建寅
。歲之始也
。而由子丑至寅。亦可視為終
。地之兩極
。終也
。而由南北極以往返者
。亦可視為始。故曰艮成終始
。又曰成言乎艮
。以艮一陽由初起者震。歷中爻則坎也
。至上止則為艮
。三陽卦。非三陽并見
。乃一陽歷三級
。而著其初成。示其升降耳
。升者自下
。降者自上
。升極必降。降極必復(fù)升
。來往亦然
。直立者升降之道
。平行者來往之途
。故震起者
。至艮則止。道若相反
。德實(shí)相成
。不有其止。何來自起
。不有其終
。何來所始
。故成終者亦成始。而艮則終明乎始者也
。艮主土
。后天代坤。為五行之母
。故艮始終
。兼往返。概初成
。天道人事舉不能外
。以物象之。則山也
。土之積也。土積而高出地面者為山
。山高而氣下
。為其升而有降也。山之脊曰艮
。音轉(zhuǎn)為岡
。岡者剛也。陽止于表也
。俗猶有呼艮者
。訛作峎。人之脊
。亦艮也
。陽行于背
。上達(dá)于巔。以脊主之
。艮之道也
。故人立必賴脊。俯仰動息
。必藉脊椎之力。人思必賴腦
。精神氣血
。必藉腦之運(yùn)用
。腦之本。亦交脊下達(dá)于腎
。中注于心
。督脈所司
。神氣所貫。為其善止
。故亦能行
。為其有終。故亦能始
。則艮者限也
。范之也。有度有節(jié)
。不偏不激
。故中和不二。艮有退也
。返本復(fù)始之道也。至極則變
。達(dá)至則囘
。行而先止
。動以后靜。故道功本焉
。道以返原為的
。逆行為用。故貴艮止
。止而后定
。定而后靜。定靜而后返于所始
。復(fù)其天性
。故止者一切之妙諦
。而必適于進(jìn)。遵乎道
。蓋非徒止也
。止中之起。靜中之動
。是純乎性。全其天者
。不動以動
。不行以行。無為以為
。無思以慮
。則艮之極
。則道之至功
。天地猶不能違。而況人乎
。此震之次
。必為艮也
。周易之序
。后天人道所遵也
。
艮卦以陽在上。下覆兩陰
。與震卦以一陽承兩陰者
。恰相反。陽止于上
。則不復(fù)升進(jìn)。故義為止
。而以中爻九三六四
。合成既濟(jì)之象
。故利于行。止其所而利其行
。則行止皆宜
。是以為人道之本。下經(jīng)三十四卦
。艮當(dāng)二十一卦
。孚三七之?dāng)?shù)
。亦與人道協(xié)。人道因于地
。孚于天
。天道七日來復(fù)。故艮數(shù)七
。人道也
。而合天地人三者。成其始終
。則以人備天地之德
。兼剛?cè)嶂馈>呶挥芍?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而賅博厚高明悠久者也
。乾以大始
。坤以永終。合而為艮。一陽兩陰
。陽奇陰偶
。匹配以成。動定終始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サ子谄健4唆揠m陽在上
。而其用不窮也
。推之一切
。善進(jìn)者退
。善行者止
。柔而濟(jì)剛
。終以為始。山之巍峨
。土之突峙
。升降以時
。初成可紀(jì)。其對為兌
。洼下以瀦水
。水之與土
。皆生機(jī)之始。立乎至中
。俯以萬里
。氣根于下
。形著于外。中藏至柔
。安貞無礙
。坎險不陷
。乾剛不害
。合以中互。雷水為解
。解蹇往來
。一艱一怠
。止于所止。乃持其界
。不偏不倚
。乃慎所戒
。此無咎之道
。不求于外也
。坎離之用
。其道光明
。震艮之交
。其用成平
。九三上九
。相應(yīng)而不親
。六二六五。重柔而體乎坤
。故艮者得乾而歸坤
。持陽而返陰
。其義則止
。其利則行。高而自卑
。滿而不盈
。達(dá)于其極
。而志夫中庸。一止以息
。守貞而得中
。體用兼善
。是人道之宗。斯行藏之莫悖
。而利義之攸同也。
《宗主疏述》
艮為少男
。乃乾氣之將盡
。如人老年少孑
。一陽在上
。陽升至極。不得復(fù)進(jìn)
。故艮為止
。言不能前行也
。若進(jìn)則反為退。故退字從艮
。亦言其為止也
。降者至初為極
。升者至上為窮
。艮陽已窮
。而氣已衰。于物為老
。而稱少男
。是以得乾之氣先后別之。先者為長男
。即震也
。一陽在初
。繼者為中男。即坎也
。一陽在中
。后者為少男
。即艮也
。一陽在上。與巽離兌之三陰卦
。分長女
。中女
。少女者相對
。皆自其所出名之。故艮之陽雖窮
。而年猶稚。以出乾晚耳
。三畫卦如是
。合為六畫卦亦然
。不過成一起一伏之象
。故艮象辭。稱為兼山艮
。以艮象山
。重艮則為兼山
。兼猶連也
。重疊連接之意。夏后氏之易曰連山
。即以艮為首
。明取兩山相連之義
。與震之洊雷
。坎之水洊至固同
。即與巽之隨風(fēng)
。離之明兩(是否缺一“作”字)。兌之麗澤
。亦無非上下相接
。前后相隨之象。而艮則如山之靜而崇高
。峻而巍峨
。有挺出之勢。有重鎮(zhèn)之形
。巍然獨(dú)立
。卓而不移。俯臨下土
。超越諸物
。以在地上者
。惟山為高
。風(fēng)雷日月。雖高于山
。非立于地
。不得與之并論也
。故高者山
。低者澤
。兩相對照。而若主賓
。故艮兌先天對位
。其用相反。艮以高而不危
。峻而不險
。特立獨(dú)行
。超群邁類
。故擬諸人道。謂人之德性
。當(dāng)如艮也
。知止而止
。知退而退
。致于至善
。歸于中和。此艮為人卦
。與乾天坤地
。并稱三才。而夏后氏本之以立治焉
。夏重人時。商重地利
。周重天道
。三代之易
。各異其首
。即夏首艮。商首坤
。周首乾
。而歲時亦如之
。夏建寅
。商建丑
。周建子。觀其歷數(shù)
。知其治功
。艮本人道
。則凡仿艮者。皆人事之所本
。人者仁也
。論語曰仁者樂山
。以其德性近也
。
艮震往來
。一卦顛倒
。故震往艮來。行有異方
。事有異宜
。而震中互蹇
。艮則互解
。蹇解亦往來卦
。以中爻言
。蹇六三九四
。與未濟(jì)同
。艮則九三六四
。與既濟(jì)類
。既未濟(jì)亦往來卦也
。故艮震之用恰相反
。如行者背道而馳
。傳稱震起也
。艮止也
。一起一止
。亦相違
。即一動一靜
。一作一息之意
。物極則反
。道窮則變
。震動之后
。必屬艮止
。故序卦傳曰
。物不可以終動
。止之。故受之以艮
。言兩者相調(diào)劑也
。以道言為反背
。以用言為調(diào)劑
。此震艮之異
。當(dāng)于中爻證之
。行者必止。進(jìn)者必退
。為防其窮
。則必變而反其道
。推之如剝與復(fù)
。亦本此理
。地雷復(fù)者。震之道也
。山地剝者
。艮之道也
。消者以息
。盈者以虛
。陽共陰相推
。剛與柔相蕩。此天地生化之妙
。即在震艮往來中見之
。震者振作之義
。其行易躁
。艮者休息之義
。其志易怠
。欲孚于道
。必去其弊
。欲成于用
。必戒其過
。此山雷頤為養(yǎng)正
。而雷山小過反為過失也
。蓋頤陽表陰里。小過剛中柔外
。一順天行
。一違物理
。各有殊也
。故艮字義取山岡之挺拔
。而不失其靜守之道
。俗有呼山脊曰艮者
。訛作峎
。岡音之轉(zhuǎn)
。象本卦一陽在上。覆兩陰也
。陽昂于外
。而陰伏于中
。此德用克諧
。偶以待奇
。靜以御動
。此道功所本
。故大學(xué)稱知止
。fo教明止觀
。止乃天下大本
。一切動作
。皆自止出
。大哉止乎
。不止將何所行
。道以靜坐為本
。先求止而已
。故不獨(dú)人道重艮。仙fo亦自艮成
。學(xué)者習(xí)艮卦。當(dāng)先明此義耳
。
艮其背
。不獲其身
。行其庭
。不見其人
。無咎
。
孔子《宣圣講義》
此艮彖辭也
。艮卦以陽止于表
。剛章于外
。如人之背脊。故曰艮其背
。背與面相反
。見其面者
。不見其背
。今艮其背
。自不得見其身
。身以向我言
。向背猶表里也
。如人之行向前者。在后不得見其人
。但見其背影而已
。故背字對向言
。兼有背馳之意
。又悖也
。相違也
。人行固有向背
。立時亦然。此背字賅立行言
。惟見其背
。而不相向
。是以不得其身。不獲即不得
。不得見其人耳
。與下不見其人一義。而以背言
。故稱身
。艮者止也
。止于背者。即限于所止之地
。止則不復(fù)動轉(zhuǎn)。故以背止者
。不獲其身
。如背我而立
。不能見其人也
。雖見之
。亦不知其為誰
。以不見其面目。無以辨其人也
。而艮之象。一陽在上
。如山之脊
。人之背
。背脊之外無物也
。背脊之內(nèi)。則不得知
。為其蔽也。艮止也
。而兼限義。限于其背
。則背外無可得
。則所知者。惟背而已
。以卦與震顛倒。震為進(jìn)
。艮為退
。震為前
。艮為后
。故見震者得其前身
。見艮者止其后背
。正相反也。如登山者
。見山之脊。不見其山之面
。若不登山。則見之矣
。而艮者
。止而不移。故不動轉(zhuǎn)
。止于上者。何以窺其側(cè)面哉。此明示艮止之道
。不務(wù)旁觀。不求多識
。不期移轉(zhuǎn)。不志前行。此所以為止
。止于所止。永不改也
。而知有限焉
。行有界焉。思有位焉
。見聞有所域焉
。不隨物以回圈。不遂事以周旋
。不因人以窮達(dá)
。不緣數(shù)以得失。此艮者有限者也
。限于其地
。限于其時?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v可得者背。而全身不可得也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裳哉吆蟆6涿婺坎豢裳砸?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故艮止
。一切動作云為皆止。雖有智者
。不可易也
。故有目無覩。有耳無聞
。有口無言
。有知無覺。則艮之境
。靜定之至
。無所有也。無所得也
。無知亦無得也
。故有行若無行。有人若無人
。為耳目不用
。聰明不施。神識不動。一無所觸
。則心亦止
。物之示我者背。我之示人亦背
。背外更無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