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大道家園 >> 羲黃大學(xué) >> 學(xué)術(shù)之聲 >> 百家論道

    道德經(jīng)簡讀第十章

    網(wǎng)絡(luò) 2023-09-21 10:48:19

    道德經(jīng)》簡讀第十章

    ?來源:大道家園整理作者:周高德道長時間:2014-04-25 15:44:02 繁體中文版

    載營魄抱一

    ,能無離乎?專氣致柔
    ,能如嬰兒乎?滌除玄鑒
    ,能無疵乎
    ?愛民治國,能無為乎
    ?天門開闔
    ,能為雌乎?明白四達
    ,能無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

    ,為而不恃
    ,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簡讀]

    形神相依氣致柔

    ,滌除玄鑒心無垢,

    無為無智能守靜

    ,修道養(yǎng)德上瀛洲

    注:為筆者以七言詩(不講究平仄)的簡練形式,對經(jīng)文進行簡要概括

    ,以及簡單理解

    復(fù)制去Google翻譯翻譯結(jié)果

    一起讀經(jīng)典《道德經(jīng)》第十章第十一章

    老子·第十章》

    誰能使靈魂與真道合一,毫無離隙呢?誰能使血氣變得柔順

    ,像嬰兒一樣呢?誰能洗凈內(nèi)心的雜念
    ,透亮如明鏡呢?愛民掌權(quán),誰能舍己順道
    、無為而治呢?運用心智
    ,誰能因應(yīng)天意、如雌隨雄呢?明白通達
    ,誰能超越人智
    、擺脫知識呢?

    那創(chuàng)造并養(yǎng)育這個世界的,他創(chuàng)造養(yǎng)育并不強行占有
    ,他無所不為卻不自恃其能
    ,他是萬物之主而不任意宰制。這真是深不可測的恩德啊!

    自己的靈魂和道合一,一舉一動
    ,心里想的
    ,都是道的表現(xiàn),不容易
    。能夠保持柔順的像嬰兒一樣
    ,就能夠長存。洗凈自己心里的雜念
    ,讓心里透亮
    ,就會冷靜深沉。愛民掌權(quán)的時候
    ,能夠舍棄自己私立
    ,順應(yīng)道,達到無為而治
    。運用心智能夠順應(yīng)天意
    ,也就是符合萬物人們的本性和習(xí)慣,就會成功地體現(xiàn)出來
    。能夠創(chuàng)造并養(yǎng)育世界萬物
    ,但是卻不強行占有,什么都干
    ,卻不自夸自己的能力
    ,即使自己是萬物之主,卻不任意宰割和加以制約
    。這樣的德是深不可測的


    這是對于行道上的要求:身心合一,并且和道要相合
    。做到像嬰兒一樣保持柔順
    ,清除心里的雜念,做事業(yè)的時候舍棄自己的私利
    ,順應(yīng)道
    。運用心智的時候也要達到道的要求,做事業(yè)和團體的母親般的存在
    。這樣
    ,就能做到深不可測的德了。

    、心
    、道合一,清除雜念
    ,摒棄私利
    ,對事業(yè)像母親對孩子一樣


    《老子·第十一章》

    三十根輻條集中在車軸穿過的圓木上,圓木有空的地方
    ,才對車有用處(可行走)
    。揉合黏土制成器皿,上面有空的地方
    ,才有器皿的用處(能容納)
    。為房屋安窗戶,窗戶有空的地方
    ,才對房屋有用處(取光亮)
    。有形者對人們有利益,是由于無形者的功用啊


    空的地方,象征的是無形的
    ;輻條
    ,器皿,房屋和窗戶象征的是有形的
    。有形的能夠給人創(chuàng)造利益和好處
    ,但前提一定是和無形的配合起來了。如果只注重有形的
    ,看得到的東西
    ,而注意不到看不見的無形的東西,一定不能夠成功的
    。同樣的
    ,和有形無形類似的,也有對的錯的
    ,這樣的看起來對立的后者似乎沒有用處的一組組的東西
    ,其實對于掌握道,對于做成事情和獲得好處是有著甚至比起前者更加有用的作用的


    這是在講學(xué)習(xí)道的一個容易忽略的地方:有了名以后
    ,名是根據(jù)用途而來的,但是會忽略了另一個方面
    ,因為通常人們會認(rèn)為它是有利的
    ,那么他的另一面就是有害的,至少是沒有用的
    。這就違反了“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樣的客觀冷靜的俯瞰態(tài)度
    ,均衡地看待他們,另一面通常人們認(rèn)為的有害的一面也是有著大用途的
    ,甚至如果能夠心思明凈
    ,他的作用甚至比起人們通常認(rèn)為的有用的一面更加有利于事業(yè)的成功和利益的獲得


    人們看重有利的,規(guī)避有害的
    ,但是如對他們平等研究
    ,有害的甚至更有利。

    《道德經(jīng)》第十章——生而不有
    ,為而不恃,長而不宰
    ,是謂玄德

    一、原文

    載(zài)營魄抱一

    ,能無離乎


    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滌除玄覽
    ,能無疵乎?

    愛民治國
    ,能無為乎


    天門開闔(hé),能為雌乎


    明白四達
    ,能無知(zhì)乎?

    生之
    ,畜(xù)之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
    ,長(zhǎng)而不宰
    ,是謂玄德。

    、各家之解

    1
    、白云先生《老子之道》摘要:

    第十章、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又在講另外一件事
    ,講什么事呢?虛靜
    。我們心里放空了
    ,才能夠比較寧靜
    ,寧靜下來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質(zhì),才能不受外來的那么多誘惑的干擾
    。這個世界誘惑太多了
    ,亂花漸欲迷人眼
    ,靠什么來抵抗誘惑
    ?除了外在的制度之外,規(guī)則之外
    ,還有我們的內(nèi)心


    上一章闡述了圣人功成事遂身退,去人道全天道的道理
    。本章接著講
    ,具體應(yīng)該如何去人道全天道。

    2
    、南懷瑾《老子他說》摘要

    (1)修習(xí)內(nèi)養(yǎng)的方法——內(nèi)圣

    第十章的開始,從修習(xí)內(nèi)養(yǎng)的超越現(xiàn)世之道來講
    ,有三個要點。第一
    ,“載營魄抱一
    ,能無離乎?”是第一步修身成就的要點
    。第二
    ,“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是第二步修性命成就的要點。第三
    ,“滌除玄覽
    ,能無疵乎?”是第三步修心智成就的要點


    第一步修身:“營”
    ,是指人體生命中的血液和養(yǎng)分等作用?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捌恰弊郑吪允前?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一半形聲
    ,一半會意
    。在肉體生命中的活動力,便是它的作用
    。所以俗說一個人的“氣魄”
    、“魄力”等等,就是這個意思
    。老子說,倘使人能將生命秉受中的營魄合抱為一
    ,永不分離
    ,便可得長生的希望了。因此說:“載營魄抱一
    ,能無離乎
    !”

    第二步養(yǎng)氣修心:從另一角度來講,假如一個人能夠做到“專氣致柔
    ,能嬰兒乎”,也就差不多可使“營魄抱一”了
    。然而老子這句名言
    ,卻使后世人為了想達到“專氣致柔”的效果,想盡種種方法
    ,建立了許多門道


    第三步修心智:但是,身心性命的中心
    ,并非在身心神氣兩者之間而已
    。神氣
    ,還只是道的用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蹦苁股硇纳駳庀嗷グl(fā)揮為用的,卻是無名無相的道妙
    。為了使世俗觀念的容易了解
    ,也可勉強另為它取名叫“玄覽”
    ,叫它為睿智或慧智
    。因此,便有第三步修心智成就的說法
    ,所謂“滌除玄覽
    ,能無疵乎
    !”這是說到了道智成就的時候,澡雪精神還須洗煉
    ,必須達到法天法地而“曲成萬物而不遺”的純粹無疵,才能返還本初
    ,合于自然之道
    。到此才能心如明鏡,照見萬象
    。物來則應(yīng)
    ,過去不留。洞燭機先
    ,而心中不存絲毫物累


    (2)為政治國的哲學(xué)——外王

    由載營魄抱一而無離
    ,專氣致柔如嬰兒
    ,到達滌除玄覽而無疵的內(nèi)養(yǎng)之道,已有所成
    ,便可入于內(nèi)圣境界
    。如能出而外王,轉(zhuǎn)進“同功而異位”的用世之道
    ,又有三個要點必須做到
    ,才能構(gòu)成整體工程系統(tǒng)


    “愛民治國,能無知乎
    ?”在《老子》本書第七十一章的全文
    ,已經(jīng)自作答案,不須我們另加發(fā)揮
    。如說:“知不知
    ,上。不知知
    ,病。夫唯病病
    ,是以不病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
    ,是以不病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边@就是說明真是天縱睿知的人,決不輕用自己的知能來處理天下大事
    ,再明顯地說
    ,必須集思廣益,博采眾議
    ,然后有所取裁。所謂知者恰如不知者相似
    ,才能領(lǐng)導(dǎo)多方
    ,完成大業(yè)。這里所說的“知不知”
    ,也正是老子思想學(xué)術(shù)中心的“為無為”
    ,是同一道理。

    第二要點
    ,便是“天門開闔
    ,能無雌乎
    ?”據(jù)說
    ,修道的人,修到純陽無雜的程度
    ,天門就會自然開闔
    。到此程度,自然智周萬物
    ,神通天地
    ,明達古今,超凡入圣


    具備了這種知不知與天門開闔而無雌的最高修養(yǎng),才能做到第三要點“明白四達
    ,能無為乎
    !”為而不為,垂拱而治的德業(yè)
    。因此
    ,從表面看來,雖然都是入世
    、治世的君主
    ,但在實際上,同時就是超越世俗的圣哲——超人
    。因此
    ,才能“生之,畜之”
    ,而護佑萬邦
    ,安養(yǎng)百姓。

    可是到了最后
    ,卻是“生而不有”,如天地一樣
    ,雖能生長萬有
    ,但不據(jù)為己有?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盀槎皇选?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雖然是因為他的德業(yè)作為而有此成功,但他卻不自恃為己功
    。雖然雄長萬方
    ,但卻不愿永久自居于主宰的地位。因此說“長而不宰
    ,是為玄德”,“玄德”的意思
    ,不只是大德而已


    3、韓鵬杰《道德經(jīng)在說什么》解釋

    身體像車一樣載著魂魄
    ,它們能不能不要分離
    ?聚結(jié)精氣以致柔和溫順,能不能像嬰兒那樣的純粹呢
    ?像玄鏡照心一樣清除雜念而深入觀察心靈
    ,能不能讓心靈沒有瑕疵呢
    ?愛民治國能不能遵行自然無為的規(guī)律呢?感官與外界的對立變化相接觸
    ,能不能守住雌柔寧靜呢
    ?明白四達,能不能不用心機詐術(shù)呢
    ?萬物生長繁殖
    ,產(chǎn)生萬物、養(yǎng)育萬物而不占為己有,作萬物之長而不主宰它們
    ,這就叫做“玄德”。

    、我之體悟—— 內(nèi)圣外王

    比較喜歡南懷瑾對這一章的解讀
    ,前三句講人如何修內(nèi)在,要做到身心合一
    ,氣息平穩(wěn)而柔和
    ,心無雜念如明鏡。后幾句講如何治理國家(也可以用于治理公司)
    ,要做到開明通達
    ,賢明納諫
    ,利萬物生長


    先說如何修內(nèi)在。身心合一不用說
    ,這是目前大家都很認(rèn)可的一個理念
    ,有一本書叫做《身心合一的奇跡力量》就講了身心合一帶來的好處:身心合一會讓人放松而專注,從根本上找到自信
    ,全力的投入一件事
    。那么如何做到氣息平穩(wěn)柔和
    。我們說氣定神閑
    ,只有內(nèi)心平和,身體放松的時候才可能氣息平穩(wěn)柔和
    。如果能夠常常處于這種狀態(tài)
    ,那這個人一定是通透豁達之人。最后
    ,還能做到心無雜念如明鏡
    ,照見萬像。那真是修為極深之人了


    再說說如何治理國家(也可以是一個組織)
    ,要做到開明通達,賢明納諫
    ,利萬物生長
    !這真的是一個相當(dāng)理想的狀態(tài)。我們可以想象
    ,一個組織如何才能發(fā)揮最大潛能
    ,一定是組織內(nèi)的每個成員都可以展現(xiàn)自己,發(fā)揮優(yōu)勢,團結(jié)協(xié)作
    ,力量往一處使。大樹底下無豐草
    ,如果一個組織只允許一個人展現(xiàn)自己
    ,別人只能順從,只能埋沒自己的才華
    ,時間長了
    ,這個組織的力量一定會越來越弱。有一句話說:所有的生命畢生的追求都是被看見
    。那我們?nèi)绾巫屆總€生命都被看見——就是老子說的“生之
    ,畜之
    。生而不有
    ,為而不恃,長而不宰
    ,是謂玄德
    。”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ddjy_131/5997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盧國龍教授講道德經(jīng)第六十章
    盧國龍教授講《道德經(jīng)》第六十章 ?來源:赤城賓館微信作者:盧國龍時間:2016-08-30 09:18:24 繁體中文版 原文:治大國若烹小鮮
    。以道蒞天下者,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
    ,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
    道家養(yǎng)生功法及功家必備驗方
    道家主張遵循自然法則
    ,按照自然規(guī)律處理問題,這是人與大自然和諧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
    。道家養(yǎng)生功法更是人類用大自然來保護自己的一種生存方式
    。 子午功道家養(yǎng)生功法
    ,按照宇宙運行規(guī)律和自然法則行功
    易經(jīng)證釋中孚卦詳解
    《易經(jīng)證釋》中孚卦 孔子《宣圣講義》中孚上巽下兌
    。風(fēng)行澤上。四陽二陰
    。與渙節(jié)之三陰三陽者異
    。節(jié)兌在坎下。中孚兌在巽下
    。渙巽在坎上
    。中孚巽在兌上。是中孚卦得渙節(jié)者各半
    。即以渙之上
    峨眉道家秘傳養(yǎng)生六字訣
    《養(yǎng)性延命錄·服氣療病篇》曰:“凡行氣
    ,以鼻納氣,以口吐氣
    ,微而引之
    ,名曰長息。納氣有一
    ,吐氣有六
    。納氣一者謂吸也,吐氣六者謂吹
    、呼
    、唏、呵
    、噓、咽
    ,皆出氣也
    黃帝內(nèi)經(jīng)的“道”
     一
    、"道”是生命的本質(zhì)自從文明誕生的那一天起
    ,人類就想知道自己生存的環(huán)境為什么會是這樣
    ?生命 又是怎樣產(chǎn)生的
    易經(jīng)周易第60卦,水澤節(jié)原文卦辭爻辭卦象預(yù)測應(yīng)用詳解
    《周易》第60卦 水澤節(jié)第60卦■■ ■■■■■■■■■ ■■■■ ■■■■■■■■■■■■坎上兌下水澤節(jié)節(jié):亨
    。 苦節(jié)不可貞
    。初九:不出戶庭,無咎
    。九二:不出門庭
    ,兇
    。六三:不節(jié)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