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大道家園 >> 羲黃大學(xué) >> 學(xué)術(shù)之聲 >> 百家論道

    現(xiàn)代莊子第16章,繕性(南華經(jīng))原文

    網(wǎng)絡(luò) 2023-09-21 19:23:16

    《現(xiàn)代莊子》第16章 繕性

    好多人在表演倒掛金鉤

    一、安恬守靜出智慧

    這樣的人很不少吧

    ,早在童年已被儒師灌了一腦袋的仁義禮樂
    ,塞了一肚皮的富貴榮華
    。天性被扭曲了
    。正德被扳歪了
    。一副庸俗嘴臉
    ,不好恭維他?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F(xiàn)在據(jù)說醒悟,他要發(fā)憤求學(xué)以恢復(fù)天性
    ,他要深刻反思以回歸正德
    。問他:“求學(xué)學(xué)什么?”他答:“讀儒圣的書
    。”問他:“反思怎樣思
    ?”他答:“聽儒賢的話
    。”他哪知道
    ,那些書愈讀天性愈渺茫
    ,那些話愈聽正德愈遙遠(yuǎn)
    。糊涂蟲是這類人的共名,我還能說什么

    古人修道

    ,不在乎讀不讀,不在乎聽不聽
    ,總在恬靜
    。安恬守靜自然能培養(yǎng)出智慧來。智慧培養(yǎng)出來
    ,不拿到社會上去濫用
    ,還須用于自我反省。這便是用智慧反哺恬靜了
    。智慧與恬靜循環(huán)不已的互相促進
    ,以恢復(fù)天性的和諧,從而得道
    。古人修道
    ,以自己的德行影響別人。別人得助
    ,也許從此走上正路
    ,但是這種影響是潛默的,非強加的
    。以自己的德行強加別人
    ,只能扭曲別人的天性。

    、社會愈發(fā)展愈惡劣

    太古時代

    ,人類日子過得混混茫茫,共同分享恬淡
    。彼此甘于寂寞
    。那時天地間的陰陽二氣,各自安靜
    ,互相諧和
    。鬼神都無為,不制造麻煩
    ,一年四季循環(huán)有序
    ,從不亂套,一切生命活夠天年
    ,從不短壽
    。人固然已掌握相應(yīng)的知識
    ,但是不去推廣應(yīng)用
    。這是最單一的至德之世,連酋長也沒有
    。當(dāng)時大家做任何事一律隨順自然,根本不必有為
    ,所以無為而治都還談不上呢

    后來才是遠(yuǎn)古時代,非單一的至德之世

    ,上有酋長了
    ,下有百姓了。大酋長燧人發(fā)明用火
    ,大酋長伏犧發(fā)明畜牧
    ,他們相繼以無為治天下,由于物質(zhì)生活有所改善
    ,人類日子過得好了
    。雖然仍是至德之世,大家順隨自然
    ,畢竟難返單一狀態(tài)
    。這是德衰了的結(jié)果。

    再后來德更衰

    ,國王取代了大酋長
    ,炎帝黃帝相繼以有為治天下。這是有德之世
    ,大家不再順隨自然
    ,生活方式開始裝模作樣。所幸者尚安定
    ,百姓得過且過

    再再后來,德衰到底

    ,有德之世遂結(jié)束
    。堯帝舜帝帶頭以文明治天下,所以官階增設(shè)
    ,百姓劃分等級
    ,生活方式更加裝模作樣,而且五花八門
    。文明社會
    ,狡詐取代淳厚,浮華取代樸實
    。只要能見效
    ,哪怕背道。只要行得通,哪怕喪德
    。于是大家不顧天性,想怎樣便怎樣
    。人人懷著忮心
    ,互相嫉妒。為了穩(wěn)定社會秩序
    ,官方用盡心智和能力
    ,仍嫌不夠。于是又在文明教化之外
    ,頒布條文治罪
    ,另添撲板打臀。條文坑害老實
    ,撲板威懾心靈
    。百姓從此困惑迷亂,喪失了原始的天真

    這樣看來

    ,社會拋棄無為的大道,大道遠(yuǎn)離有為的社會
    ,已經(jīng)很久了
    。社會與大道互相離棄了,不想再合作
    ,還去邀請道友振興社會
    ,還去呼吁社會宏揚大道,豈非空話也哉
    !有人認(rèn)為關(guān)鍵就在圣人不肯出山
    。須知當(dāng)今現(xiàn)狀,大道絕無機會振興社會
    ,社會絕無興趣宏揚大道
    。哪怕恭請隱居的圣人出山來,他的那一套圣德仍然吃不開
    ,他就天天坐在十字街頭
    ,還是精神隱士一個。

    這可惱的社會

    ,你縱然不隱
    ,也等于隱了。不是你要隱
    ,是你被隱了
    。隱士,有現(xiàn)代的
    ,有古代的?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F(xiàn)代隱士憤世嫉俗
    ,動輒不屑,顯得不群
    ,較情緒化
    。古代隱士不是藏身不肯亮相,不是閉嘴不愿議政
    ,不是懷才不想報國
    ,只是機會不到罷了。機會一到
    ,他的主義大行天下
    ,實現(xiàn)了無為的理想國,他自己便同天下人一起回歸單一狀態(tài)
    ,再也不留個人功名
    ,使天下人都忘記他。機會不到
    ,他的主義走投無路
    ,這是道窮,他便轉(zhuǎn)入地下
    ,樹根似的深深隱藏
    ,心安理得,靜待春回大地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梢姛o論順境逆境他都不顯不赫,不象一些現(xiàn)代隱士
    ,機會一到
    ,紅得發(fā)紫。這是他養(yǎng)生保命的方法

    、知識三不,道德二不

    修身原則

    ,也有現(xiàn)代的
    ,也有古代的。現(xiàn)代修身
    ,以有為為原則
    。古代修身,以無為為原則
    。古人修身
    ,如何對待知識,有三不焉。

    一不粉飾知識

    。真知識本來是樸素的
    ,如實傳授便是。不可花言巧語
    ,逞辯嘴而吹之

    二不誤用知識,知識對人未必有益

    。給世界添麻煩的知識,給未來貽災(zāi)禍的知識
    ,皆不可用

    三不迷戀知識。求知識而虧健康

    ,愛知識而成書呆
    ,放棄了作為人應(yīng)享有的正得,有損正德

    這三不歸結(jié)為站穩(wěn)自己超然不群的立場

    ,恢復(fù)人的天性,讓知識引我們順從自然
    ,實現(xiàn)無為
    。除了無為,還有什么可為的呢
    ?沒有了

    修身還包括行道與識德。行道既然以實現(xiàn)無為為目標(biāo)

    ,道就必須大行天下
    。所以,行道不能小行一鄉(xiāng)
    ,做些修修補補的工作
    ,還冒充成績。識德既然以恢復(fù)天性為目標(biāo)
    ,德就必須大處著眼
    。所以,識德不能小處窺察
    ,得些瑣瑣碎碎的見識
    ,還當(dāng)作德行。瑣碎見識有害于德
    。修補工作有損于道

    這二不仍然歸結(jié)為站穩(wěn)自己端正的立場,不去俯身遷就小行小識,如此而已

    、倒掛的人得志了

    通過修身,實現(xiàn)自我

    。自我實現(xiàn)了
    ,人便得志了,這就是說
    ,你心頭盼望的全都有了
    。人心頭盼望的彼此不同,這就是人各有志了

    古人質(zhì)樸

    ,所謂得志,絕非指的坐小車?yán)泊鞴倜崩驳鹊?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只要自己心頭滿意
    ,程序高到十分,沒法再添半分快樂
    ,在古人看來
    ,便是得志了。

    現(xiàn)代士人很難滿意

    ,不過只要有小車坐
    ,有官帽戴,在他們看來便是得志了
    。當(dāng)然
    ,情形并不全是這樣。現(xiàn)代有極個別恬淡之士
    ,古風(fēng)猶存
    ,認(rèn)為小車和官帽與天性無關(guān),與正德無關(guān)
    ,有也可
    ,無也可。在他看來
    ,一切身外之物
    ,包括車帽,如果來了
    ,也是過路投宿之客
    。客來投宿
    ,店主設(shè)法謝絕
    ,客走
    ,沒法挽留。所以
    ,戴著高品帽
    ,坐著豪華車,馳過洛陽雙闕下
    ,也不見他自我感覺有多良好
    。一旦垮臺,貧了賤了
    ,布衣草鞋
    ,寒傖一似在下莊周,他也不向世俗低頭
    。昔年的車帽
    ,今朝的衣鞋,在他心頭
    ,有相同的滿意程度。固然不見得歡喜
    ,但也不至于憂愁
    。從前是怎樣,現(xiàn)在也是怎樣罷了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上н@類恬淡之士太少。

    絕大多數(shù)現(xiàn)代士人

    ,一旦爬上顯士階層
    ,便視富貴榮華如體內(nèi)的心肝脾肺,有了便得志了
    。得志便樂不可支了
    。你提刀要給他一一割去拿走,他是如何痛苦
    ,那副要死不得活的樣子
    ,可想而知。據(jù)我猜測
    ,當(dāng)初得志
    ,他那樂不可支很可能羼了假,未必十分快樂
    。志能得
    ,也能失?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嫉没际?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所以當(dāng)官兢兢業(yè)業(yè)
    ,早晨乾乾,夜晚惕惕
    。他那快樂的笑臉掩蓋著恐慌的內(nèi)心
    ,何嘗真快樂呢。

    年輕時在洛陽看雜技

    ,高竿頂上倒掛金鉤
    ,好有趣!瞧那演員
    ,腳蹬天
    ,臉朝地,掛在半空
    ,回旋如意
    。上下顛倒,堪稱國技
    。后來投身社會
    ,懂得一些道理,才發(fā)現(xiàn)這玩意兒根本不稀奇
    。那么多的士人
    ,你瞧,在玩倒掛金鉤的人生游戲
    。他們顛倒了物我的關(guān)系:撈到了車帽
    ,淹沒了自己;丟失了天性
    ,學(xué)得了仁義
    ;洗褪了正德,染透了庸俗
    ;換來了恐慌
    ,付出了閑逸。就那樣雞鴨似的倒提
    ,不能下地
    ,直到死去!


    莊子經(jīng)典.CN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ddjy_131/6020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相關(guān)文章
    悟真篇14章,中卷.七言絕句.37-40在線注解
    《悟真篇》14章 中卷.七言絕句.37-40三十七月才天際半輪明,早有龍吟虎嘯聲
    。便好用功修二八
    ,一時辰內(nèi)管丹成。三十八赫赫金丹一日成
    ,古仙垂語實堪聽
    。若言九載三年者,總是推延款日程
    盧國龍教授講道德經(jīng)第六十章
    道家養(yǎng)生功法及功家必備驗方
    道家主張遵循自然法則
    ,按照自然規(guī)律處理問題,這是人與大自然和諧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
    。道家養(yǎng)生功法更是人類用大自然來保護自己的一種生存方式
    。 子午功道家養(yǎng)生功法
    ,按照宇宙運行規(guī)律和自然法則行功
    太乙寶誥(注解)
    太乙寶誥(注解) ?來源:道醫(yī)學(xué)官網(wǎng)整理作者:閔智亭時間:2014-01-22 14:05:52 繁體中文版 太乙寶誥⑴至心皈命禮。青華長樂界
    ,東極妙嚴(yán)宮⑵
    。七寶芳騫林,九色蓮花座⑶
    。萬真環(huán)拱內(nèi)
    人的入靜法,連接丹田的靜心
    道教修煉最講一個“靜”字
    ,靜字貫穿修煉之始終。筑基煉己講“靜”
    ,煉精化炁講“靜”
    ,煉氣化神講“靜”。道教認(rèn)為
    ,人不能妙合大道的原因
    ,是因人有妄心,晝夜隨起隨滅
    易經(jīng)證釋中孚卦詳解
    《易經(jīng)證釋》中孚卦 孔子《宣圣講義》中孚上巽下兌。風(fēng)行澤上
    。四陽二陰
    。與渙節(jié)之三陰三陽者異。節(jié)兌在坎下
    。中孚兌在巽下
    。渙巽在坎上。中孚巽在兌上
    。是中孚卦得渙節(jié)者各半
    。即以渙之上。合節(jié)之下也
    峨眉道家秘傳養(yǎng)生六字訣
    《養(yǎng)性延命錄·服氣療病篇》曰:“凡行氣
    ,以鼻納氣,以口吐氣
    ,微而引之
    ,名曰長息。納氣有一
    ,吐氣有六
    。納氣一者謂吸也,吐氣六者謂吹
    、呼
    、唏
    、呵、噓
    、咽
    ,皆出氣也?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薄胺踩酥?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一呼一吸,元有此數(shù)
    黃帝內(nèi)經(jīng)的“道”
     一
    易經(jīng)周易第60卦,水澤節(jié)原文卦辭爻辭卦象預(yù)測應(yīng)用詳解
    《周易》第60卦 水澤節(jié)第60卦■■ ■■■■■■■■■ ■■■■ ■■■■■■■■■■■■坎上兌下水澤節(jié)節(jié):亨
    。 苦節(jié)不可貞
    。初九:不出戶庭,無咎
    。九二:不出門庭
    ,兇。六三:不節(jié)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