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大道家園 >> 羲黃大學(xué) >> 學(xué)術(shù)之聲 >> 百家論道

    現(xiàn)代莊子第25章,則陽(南華經(jīng))原文

    網(wǎng)絡(luò) 2023-09-21 20:04:10

    《現(xiàn)代莊子》第25章 則陽

    置身圓環(huán)虛空之外
    ,超脫是非

    一、王果規(guī)勸彭則陽

    彭則陽

    ,魯國人,南游楚國
    ,意在求得一官半職,拜托大臣夷節(jié)先生引他去見國王
    。夷節(jié)向國王報告了,國王對彭則陽缺乏興趣
    ,不予召見。夷節(jié)退朝出來
    ,如實以告。彭則陽不死心
    ,另辟溪徑,又拜托賢大夫王果先生幫忙
    ,說:“王老師怎么不為我美言幾句呢
    ,在楚王面前?”

    王果見他官癮迫切,言詞鄙俗

    ,便想規(guī)勸他,于是說:“找我還不如去找公閱休
    。”

    彭則陽未聽過公閱休的姓名

    。部長級官員的姓名他都背熟了,想不起有一位姓公閱名休的大夫
    ,便問:“公閱休?干啥的
    ?”

    王果說:“一位隱士

    。冬天他戳鱉在長江邊,夏天他乘涼在山腳下
    。過客問他家住哪里
    ,他答:‘這里就是我的家?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艺J(rèn)為你應(yīng)該去找他
    。你已經(jīng)拜托過夷節(jié)了,夷節(jié)都說沒有辦法
    ,何況我呀
    。我在楚王面前說不起話
    ,比夷節(jié)差差差。夷節(jié)為人臉皮厚
    ,肚子爛
    ,一點也不自高自大
    ,團結(jié)同僚,討好上下
    ,拉關(guān)系出神入化,追眼前的財富
    ,迷頭上的烏紗,不能助人為善
    ,倒能把人拉垮
    。冷得要死了,你不加衣裳
    ,老等春天溫暖的太陽。熱得發(fā)昏了
    ,你不脫棉襖,坐待冬天涼爽的寒潮
    。去找公閱休吧,聽聽他的意見
    。你道楚王好侍候嗎?楚王為人喲
    ,架子大,抖威風(fēng)
    ,兩腳的猛虎呀,誰犯錯誤殺無赦
    。只有兩種人能夠左右他,一是大奸大佞的不倒翁
    ,一是大賢大德的硬漢子
    。中不溜兒的就別想去伴虎啦
    !”

    王果又說:“所以圣人清高自守。退隱社會底層

    ,他教子女恬淡,忘憂忘貧
    。登上朝廷高位,他使貴族醒悟
    ,自慚形穢。什么樣的環(huán)境他都快活。什么樣的人他都能對話
    ,而又不失格。有時候不說話
    ,也能使人陶醉春風(fēng)。有時候同別人并肩站站
    ,也能使人潛移默化。在家庭生活中
    ,父尊子卑啦兄先弟后啦夫唱婦隨啦那一套禮儀
    ,他都退還給周公了,而一概寬舒地對待兒女弟妹以及妻室
    。圣人俗人皆是人
    ,精神境界差距如此之大!所以我說
    ,去找公閱休吧?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p>

    二、佳人忘美
    ,圣人忘愛

    萬物糾纏在一起,就像一團亂絲

    ,圣人[纟由]繹(讀抽易,理出頭緒)出來
    ,原是一條線啊,名叫自然
    ,或曰天然
    。天然這條線索
    ,貫串人間萬事
    ,貫串天地萬物
    ,聯(lián)結(jié)成整體,這便是世界
    。世界上的每一事物具體情況非常深奧,連圣人也弄不清楚
    ,也不必弄清楚
    。我們只能說
    ,那是本質(zhì)嘛
    ,本來就那樣
    ;那是天性嘛
    ,天生就那樣
    。圣人被尊稱為圣人
    ,是因為他仿效自然規(guī)律,順從命運安排
    ,認(rèn)識到本質(zhì)與天性之不可更改,推行無為主義
    。相反的是那些有為之士,挖空心思
    ,日拼夜搏,到頭總是一場空
    。幾時他們才有個完啊
    !奈何,奈何

    天生佳麗

    ,縱然給她鏡子
    ,如果家中諸人不說她很漂亮,她也永遠不曉得自己很漂亮
    ,更不會認(rèn)為自己艷絕群芳了
    。照見鏡子,她好像曉得了
    ,又好像不曉得。聽見家中諸人囁囁耳語
    ,她似乎察覺了
    ,又似乎未察覺。不管怎樣
    ,她依然很漂亮
    ,大家依然樂于欣賞她,這就是天性了
    。同樣的情形是圣人厚愛百姓
    ,縱然給他頭銜,如果社會各界不說他愛百姓
    ,他也永遠不曉得自己愛百姓
    ,更不會認(rèn)為自己愛及萬物了。瞥見頭銜
    ,他好像曉得了
    ,又好像不曉得,聽見社會各界紛紛傳聞
    ,他似乎察覺了,又似乎未察覺
    。不管怎樣,他依然愛百姓
    ,百姓依然安于被他愛,這也是天性呢

    三、來一首《故鄉(xiāng)吟》

    故國啊

    ,故都啊,
    異邦倦游歸來

    遠遠望見城郭

    我是多么快活。
    哪怕城墻倒塌
    ,城門破落

    繁華大街盡毀于兵火

    哪怕故宮剩一片高坡,
    喬木掩
    ,荒草沒,
    只要老家那條小巷還在

    我仍然很快活。
    本質(zhì)啊
    ,天性啊

    紅塵倦游歸來

    遠遠望見真相,
    我是多么舒暢

    何況一望便明白,
    視野很寬敞

    何況一聽便清楚,
    聲音很響亮

    真理畢竟是心靈的故鄉(xiāng)

    高臺十丈,矗立城中央

    、握持虛空
    ,領(lǐng)導(dǎo)圓環(huán)

    遠古時代

    ,冉相氏族一位酋長研究哲學(xué),發(fā)現(xiàn)圓環(huán)中央的虛空處乃是理想的中立區(qū)
    。懸浮在環(huán)中的虛空里
    ,就能自由回旋,獲得全方位的視域
    ,超脫于環(huán)上的是非矛盾
    。社會上的是非之戰(zhàn)
    ,亦即紅半環(huán)和綠半環(huán)的是非矛盾
    ,不宜介入,只宜中立
    。冉相氏族那位酋長悟得環(huán)中之道
    ,所以中立在虛空里,讓環(huán)上的是非互相證偽
    ,矛盾便解決了
    ,社會上無限多的問題便解決了。萬物自滅了自生了
    ,萬事自毀了自成了
    ,他都順其自然的與外界同步的調(diào)整自己
    。無始無終
    ,他永遠調(diào)整自己
    。無期無限
    ,他經(jīng)常調(diào)整自己
    。看他天天跟隨外界變來變?nèi)?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豈不迷失自我?不
    。他是以動守靜
    ,執(zhí)一不變的喲
    。他何嘗離開過環(huán)中呀
    !他幾時站過紅半環(huán)或綠半環(huán)的立場呀!出自本性要求
    ,仿效自然規(guī)律,從而悟得環(huán)中之道
    ,像他這樣的人不多。多的是仿效自然規(guī)律而捉摸不到自然規(guī)律
    ,依舊站在環(huán)上的人。這些人之所以要仿效自然規(guī)律
    ,純粹出自功利考慮罷了
    。貪功嗜利,陪著外物殉葬
    ,這佯做本身就背叛了自然規(guī)律,他們還認(rèn)為此乃神圣的事業(yè)
    ,奈何
    !圣人從不細(xì)察何為天命何為人事,從不規(guī)定幾時開始幾時告終
    ,全憑本性要求做去,自與外界同步偕行而不中斷
    ,所以所為完美無憾而不貪嗜
    。他就這樣仿效自然規(guī)律而與自然規(guī)律密合無間
    ,奈何!

    圣人成湯革了夏朝暴君的命

    ,創(chuàng)建商朝
    ,身為天子,發(fā)掘下層天才
    ,一是車夫名登
    ,一是門警名恒
    ,遂拜他二人為師傅
    ,又不受他二人的局限
    。登先生駕車穿行空虛處,恒先生守門站立空虛處
    ,都是妙在握虛持空以對付外物呀
    。成湯受到啟發(fā)
    ,悟得環(huán)中之道,超脫是非矛盾
    ,握持虛空以對付天下種種麻煩事
    ,讓其自行解決。成湯給這經(jīng)驗命名
    ,名之曰虛空術(shù)。成湯得到了登恒兩賢士
    。千年后有孔子吃盡苦頭,晚年醒悟
    ,排除思慮,遙拜成湯為師傅
    ,學(xué)習(xí)環(huán)中虛空之術(shù)

    遠古容成氏族一位酋長研究天文歷法,說過:“沒有一天又一天

    ,哪來一年又一年
    。沒有內(nèi)函,哪來外延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彼哉f呢,沒有虛空
    ,哪來圓環(huán)
    ,虛空存在于圓環(huán)之先
    ,領(lǐng)導(dǎo)圓環(huán)

    五、蝸牛角內(nèi)的戰(zhàn)爭

    魏惠王也就是梁惠王

    ,名瑩,在下莊周面見過他
    。他為人極狂妄,所以馬陵之戰(zhàn)慘敗于齊威王
    ,損兵十萬。其后四年,與齊威王簽訂和約
    ,重結(jié)友好,互不侵犯
    。不久,齊國違約
    ,損害魏國。魏惠王怒
    ,要派刺客去暗殺齊威王。

    魏國武官公孫衍嫌暗殺不光彩

    ,說:“大國之王
    ,戰(zhàn)車萬乘
    ,哪能用平民的方式去報仇
    !我請求率領(lǐng)二十萬大軍為你攻打齊國,抓走齊國民眾
    ,牽走齊國車馬
    ,叫那齊國國王怒火憋在胸腔,透背而出
    ,紅腫潰爛
    ,成癰成疽。然后拿下他的國都
    ,推垮他的城墻。齊國大將田忌夾起尾巴逃跑
    ,總算明白這回可不是馬陵啦
    。我要活捉他
    ,捶他的屁股,打斷他狗東西的脊梁骨
    !”

    魏國文官季先生嫌報復(fù)太野蠻,與暗殺同樣的不光彩,說:“一聲令下

    ,筑城墻七丈高。筑夠七丈高了
    ,又叫推垮,這是在折磨勞工喲
    。魏國不打仗已經(jīng)七年了,此乃王業(yè)基礎(chǔ)
    ,動搖不得
    ,公孫衍是亂人
    ,別聽他的?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魏國賢臣華先生嫌他們兩位的發(fā)言太丟臉了,說:“討伐齊國談得振振有詞

    ,那是亂人
    。不伐齊國談得娓娓動聽
    ,也是亂人。譴責(zé)他們兩位是亂人的
    ,例如我,同樣是亂人
    。總之
    ,胸懷是非得失
    ,談得頭頭是道
    ,全是亂人
    。”

    魏惠王問:“那怎么辦

    ?”

    華先生說:“學(xué)學(xué)道就行了。”

    魏國相爺惠施聽完這場爭論

    ,一言不發(fā),當(dāng)即出宮去
    。找到戴晉人,引他進宮來
    。戴晉人是一位民間賢士,機智詼諧
    ,一肚皮的笑話?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菔┮菀娢夯萃酢?/p>

    戴晉人問:“王見過蝸牛嗎

    ?”

    魏惠王說:“見過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戴晉人說:“有兩幫小家伙爬入蝸牛雙角

    ,一邦占領(lǐng)左角
    ,建立觸國
    ,發(fā)表《觸犯宣言》
    。一幫占領(lǐng)右角
    ,建立蠻國,發(fā)表《蠻橫宣言》
    。兩國軍隊在交界處
    ,也就是蝸牛的頭皮層間
    ,常常互相爭奪領(lǐng)土
    ,爆發(fā)大戰(zhàn)
    。一場大戰(zhàn),拋尸數(shù)萬
    。敗方逃竄,死守蝸牛角尖
    。勝方追擊十五天,然后凱旋
    ,兩國簽訂和約
    ,準(zhǔn)備下次再戰(zhàn)?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魏惠王說:“噫喲!虛構(gòu)的吧

    ?”

    戴晉人說:“不。請聽我落實

    。宇宙空間
    ,在你看來,有極限嗎
    ?”

    魏惠王說:“沒有極限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戴晉人說:“設(shè)想你的靈魂飛天

    ,以不可思議的超光速暢游沒有極限的最遠最遠的宇宙空間。然后返回地面
    ,再看看這九州列國
    ,同那無限大的宇宙相比較,豈不無限小嗎
    ?”

    魏惠王說:“那是當(dāng)然

    。”

    戴晉人說:“九州列國之間有個小小魏國

    。魏國有個更小的大梁城
    。大梁城內(nèi)有一微粒,請原諒吧
    ,那就是你
    。你同蠻國的領(lǐng)袖相比較,難道有很大的差別嗎
    ?”

    魏惠王說

    ,“差不多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戴晉人不再說

    ,鞠躬
    ,退下

    魏惠王獨坐發(fā)呆,悵然若失

    惠施等到戴晉人出來了

    ,便進去見魏惠王

    魏惠王說:“你引來的那個說客,嘿

    ,思想巨人哪!圣人堯舜也抵擋不住他呢
    !”

    惠施說:“不論好聽不好聽

    ,竹管總能吹出音響
    。吹刀環(huán)嗎,噓
    ,如此而已。世俗推崇堯舜
    。引堯舜來比較戴晉人,只一噓便啞了
    。”

    、熊宜僚躲避孔子

    孔子進入楚國,前往國都

    ,路經(jīng)蟻丘山下
    ,見太陽落坡了
    ,乃投宿一家賣飲料的旅店
    。在旅店后院內(nèi)
    ,孔子和他的一班隨員坐在樹下乘涼
    ,山東口音高談仁義
    ,侃侃然,彬彬然
    。隨員子路發(fā)現(xiàn)隔墻的鄰人全家爬上屋脊
    ,有男主人和女主婦
    ,以及小妾,以及家臣
    ,躲在那里偷聽。子路功夫好
    ,為孔子保鏢
    ,所以警惕性高
    ,洪聲叫嚷:“躲躲藏藏,擠成一團
    ,想干啥呀
    ?”

    屋上的那家人沒有回答

    孔子說:“不要嚷嚷。那是圣賢及其家人吧

    ?有那樣的圣賢
    ,寧愿藏身民間
    ,甘心隱居田園,名聲銷磨
    ,意志高遠
    ,嘴上說話,心中無言
    ,耐得寂寞,他與世風(fēng)相反
    ,不屑于上俗船,他潛入地
    ,所謂陸沉,永不出頭露面
    。哦,莫非是熊宜僚
    ,他有老家在市南,是楚國的大賢
    ?”

    子路心血來潮,要求孔子允許他去請熊宜僚過來坐坐

    ,好當(dāng)面陪罪,再請教仁義

    孔子說:“算了吧。若真是熊宜僚

    ,他定會明白我很器重他
    ,又曉得我是專程來楚國的
    ,很可能勸國王召見他,他會把我看成奸佞之徒
    ,若真是這樣,奸佞的談話他聽了都覺得受侮辱
    ,何況面晤,握手言歡
    !你以為他還在墻那邊等你嗎
    ?”

    子路跑出旅店

    ,去偵察隔墻的那家人
    ,發(fā)現(xiàn)大門鎖了
    ,院子空了。

    、愛愛仇仇
    ,生瘡害病

    子牢做地方官

    ,不調(diào)查,瞎指揮
    。長梧莊莊主當(dāng)面批評他
    ,說:“老爺,你處理政務(wù)不要魯莽
    ,你懲治百姓不要草率
    。俺是莊稼人,只會種莊稼
    。記得有一年,春耕太魯莽
    ,夏耘又草率
    ,秋收糧食大減產(chǎn)
    ,俺遭到了魯莽草率的報復(fù)。第二年
    ,變了辦法
    ,深耕細(xì)耘,禾稼茂盛
    ,穗粒飽滿
    ,秋收豐產(chǎn),飽飯吃了個對年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在下莊周在座,聽了莊主的一席話

    ,也順便給子牢提提意見
    ,說:“現(xiàn)今有些官員
    ,在身心修養(yǎng)方面也魯莽草率,很像莊主說的那樣
    。他們放逐天真,背叛本性
    ,抹殺感情
    ,累垮精神
    ,這一切都為了演戲騙人
    。他們魯莽草率的對待自己的天真和本性
    ,致使胸中愛愛仇仇蘆葦般的叢生。蘆葦初萌
    ,還未抽穗
    ,便是蒹葭。葉美莖嫩
    ,似乎強化了你的生命。很快茁壯
    ,長成蘆葦,拔掉了你的良心
    。身心俱完蛋,潰爛了你的腸胃
    ,痔瘺了你的肛門,全身的零件都出毛病
    ,例如頸脖毒瘡流膿
    ,指頭腫痛生疔
    ,下焦實熱尿蛋白
    ,等等
    。”

    八、刑場哭尸
    ,抨擊政府

    柏矩拜在老聃門下

    ,研究無為主義學(xué)說
    。畢業(yè)后
    ,請求老聃批準(zhǔn)周游列國,考察社會
    。老聃說:“算了吧
    。走遍天下
    ,還不是這么一回事?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柏矩一再請求

    。老聃問:“先游哪一國
    ?”

    柏矩是魯國人。魯國窮是窮

    ,精神很文明
    。北鄰齊國
    ,乃列國之首富,是個花花世界
    ,很值得考察呢
    。柏短說:“先游齊國
    。”

    柏矩來到齊國國都

    ,進了城門,只走大街
    ,不走小巷
    。怕誤人紅燈區(qū),聽說國營妓院有娼婦八百名
    。走到十字街口,交通阻塞
    ,路人圍觀。原來是已處決的罪犯
    ,曝尸示眾。柏矩上前
    ,挪動死尸,硬給擺成正臥姿勢
    ,脫下死者穿的制服,從頭到腳密密蓋好
    ,然后仰天號哭
    ,曼聲吟唱:“你啊你?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r代大不幸
    ,你先丟了命
    。說什么莫要為盜
    !說什么莫要殺人!樹立榮辱觀念
    ,結(jié)果是引發(fā)社會弊病。鼓勵發(fā)財致富
    ,結(jié)果是激起社會競爭
    。樹立的既然是弊病
    ,鼓勵的既然是競爭,國民都在那里拼搏
    ,官員都在那里猛晉
    ,勞累疲困還晝夜不停,一個個的又兇又狠
    ,要臉要錢不要命,叫他不為盜
    ,怎么可能!叫他不殺人
    ,怎么可能!

    古代的統(tǒng)治者

    ,成功歸百姓,失敗歸自己
    ;正確歸百姓
    ,錯誤歸自己
    。所以民問一旦出現(xiàn)刑事犯罪
    ,他就反省自己
    ,責(zé)備自己?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F(xiàn)代的統(tǒng)治者哪怕鑄成大錯
    ,也不肯做自我批評
    。他們打啞謎叫百姓去猜
    ,猜不準(zhǔn)就處分。他們出難題叫百姓去做
    ,做不起就問罪。他們交重?fù)?dān)叫百姓去挑
    ,挑不動就罰款
    。他們指長途叫百姓去跑
    ,跑不攏就懲辦。百姓嘛
    ,知識淺
    ,力量薄,完不成任務(wù)又怕苛罰嚴(yán)懲
    ,只好做假,鉆空子騙官方
    。今天逼他做假,明天逼他做假
    ,假透骨了,良民還不變成刁民
    !世人往往怕露窘態(tài)
    ,知識淺了就要裝門面
    ,力量薄了就要?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錢囊空了就要搞偷盜
    。小偷大盜風(fēng)起云涌
    ,到底該怪誰啊
    ?”

    、承認(rèn)我們的無知吧

    衛(wèi)國著名的賢大夫蘧伯玉先生,修道養(yǎng)德已經(jīng)多年

    ,最能審時度勢
    ,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
    ,而又堅持原則,謹(jǐn)守本份
    。六十歲那年
    ,他回顧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前半生的行為已經(jīng)調(diào)整六十次了
    。六十次啊
    ,肯定
    ,否定
    ,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又被否定
    ,從來沒有過一貫的正確。他總是這樣的
    ,先前自認(rèn)為做得對
    ,隨后又譴責(zé)做錯了
    ,及時調(diào)整,以順應(yīng)環(huán)境的變化
    ,有些事情,在五十九次之多的調(diào)整中
    ,一直自我譴責(zé)做錯了的,很可能第六十次調(diào)整時才察覺做得對
    。對了,錯了
    ,他都不說絕對,而說可能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隙ǎ穸?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他都不說永遠
    ,而說現(xiàn)今。賢人尚且無知
    ,何況我們。

    我門只能了解萬物的生命

    ,沒法查明生命的起因。我們只能看見萬物的出場
    ,沒法找到出場的門徑
    。承認(rèn)我們的無知吧
    。有些人太糊涂
    ,他們憑自己的智力獲得某方面的知識,便吹噓那些知識如何了不起
    ,并以專家自居。他們不懂得
    ,某些道理憑智力是學(xué)不到的,只有依靠某些道理
    ,道是妙道
    ,理是真理
    ,方能跳出糊涂狀態(tài)。算了吧
    ,算了吧
    。糊涂蟲是喚不醒的
    。他肯定他所肯定的
    ,我肯定我所肯定的
    ,各行其是好了,對嗎

    十、靈公究竟哪點靈

    孔子旅游衛(wèi)國

    ,衛(wèi)國史官三人陪他座談

    孔子說:“你們的衛(wèi)靈公

    ,原是昏君
    ,朝廷會議不來主持
    ,國際會議不去參加,一天到晚喝酒
    ,聽音樂啦看舞蹈啦
    ,要不就是打獵
    ,網(wǎng)野兔啦射飛鳥啦
    。奇怪的是他死后由你們給他定謚
    ,不叫昏公而叫靈公。他究竟哪點靈
    ?”

    史官大韜先生首先回答

    。他讀過周公《謚法》一書,曉得靈字用在這里是貶義詞
    ,說:“正因為如此,所以才謚靈
    。”

    史官伯常竅先生接著回答

    。他認(rèn)為靈字既含貶義,又寓褒義
    ,說:“靈公洗澡
    ,三位太太入盆伴浴
    ,真不像話。不過
    ,忠臣史魚有急事要報告
    ,闖進浴室
    ,靈公趕快抓浴中遮裸體
    ,不敢放蕩
    ,這也是事實
    。太太伴浴時他是那樣的放蕩
    ,忠臣面前他又是這樣的肅敬
    。這就是為什么叫靈公了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史官[豕希]韋先生最后回答

    。他認(rèn)為靈字是由天定的
    ,不是由人定的
    ,說:“靈公死了,準(zhǔn)備下葬
    ,先要問卜。龜甲占卜兩次
    。第一次的兆紋顯示已竣工的大墓不吉利,必須另找墓地
    。第二次的兆紋顯示葬在沙丘,孟津渡的北岸
    ,便吉利了
    。沙丘勘定墓地
    ,深挖墓穴,發(fā)現(xiàn)石槨
    ,年代不詳
    。石槨沖洗干凈
    ,槨壁刻有古文字曰:‘子孫象不住
    ,靈公遷移來此處?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梢婌`公謚靈
    ,由來已久,不是咱們幾個史官定的
    。靈字用在這里是褒是貶
    ,咱們不清楚,只有天曉得
    。大韜與伯常騫怎能明白呢
    !”

    十一、關(guān)于道的四問四答

    少知先生向太公調(diào)先生連續(xù)提出四個問題

    。以下是他二人的問答

    問:“什么是丘里之言?”

    答:“先說丘里

    。以家庭為本位,以個人為單元,以比鄰為關(guān)系
    ,以地區(qū)為范圍,自然形成獨特風(fēng)俗的小社會
    ,就是丘里
    ,亦即鄉(xiāng)村。這樣的小社會
    ,合聚異姓異名成為同風(fēng)同俗
    ,分散同風(fēng)同俗成為異姓異名。同風(fēng)同俗是其整體的同一性
    ,異姓異名是其個體的特異性
    。同中有異,異中有同
    。馬有肢體
    、器官、皮毛
    、內(nèi)臟等等,能解剖成無限多的個體
    。你著眼于任一個體,永遠找不到馬
    。一匹馬牽到你面前來
    ,你看見的是那無限多的個體的有機結(jié)合
    ,雄立而具生命,這才是馬
    。丘里也是許多個體自然結(jié)合成的
    ,其情形正如馬。所以
    ,山嶺因疊積許多矮坡而形成崇山峻嶺
    ,江河因容納許多支流而形成長江大河
    ,圣人因團結(jié)許多丘里而實現(xiàn)天下為公
    。圣人向百姓輸入觀念
    ,雖有主義而不教條
    。圣人從中央推出措施,雖有政綱而不強迫
    。年分四季
    ,大自然不開后門,夏不賜寒潮
    ,冬不賜高溫
    ,莊稼才有好收成。官分多職
    ,好國王不偏不私
    ,要留意各方面的工作,國家才有治
    。臣分文武
    ,好國王慧眼識別,要發(fā)揮每個人的特長
    ,品質(zhì)才整齊。物分萬種
    ,生存方式不相同,自然規(guī)律最公允
    ,不袒護任何物種
    ,不虐待任何物種
    ,所以大道沉默,聽不見響動
    。不響不動
    ,正是大道無為
    。無為
    ,讓萬物好自力之吧
    ,不去橫加干涉
    。萬物自己曉得怎樣為,該為的都為了
    ,結(jié)果是無不為
    。故曰,無為而無不為
    。季節(jié)更改
    ,時代變遷。禍?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斐梢粓F
    ,落到人間。李四說這是禍
    ,禍害了李四
    。張三譏這是福,福利了張三
    。所謂禍福
    ,不過是一件東西的兩面
    。是非纏在一起
    ,難以分辨
    。李四拼命求名
    ,張三冒險弄錢
    ,是非觀念相反
    ,同樣貪饞
    。所謂是非
    ,不過是一條絞索的兩端
    。丘里雖然小
    ,作為天下的縮影
    ,亦有大觀,好比儲存各種木材的森林
    ,好比蘊藏各種石料的大山
    。研究丘里小社會
    ,所謂蹲點
    ,會有哲學(xué)發(fā)現(xiàn)
    ,如我以上所談,這便是丘里之言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

    問:“那么丘里之言稱之為道

    ,夠格了吧
    ?”

    答:“不能那樣說。統(tǒng)計物種

    ,豈止一萬。限制稱為萬物
    ,不過是用最高數(shù)量級代表無限而已
    。萬在這里乃是模糊概念
    ,不可落實
    。宇宙者
    ,宏觀之最也
    。陰陽者,浩氣之最也
    。貫通宇宙
    ,包裹陰陽,絕對無私
    ,這便是道
    。取名為道,不過是用無處不有的道路代表無限而已
    。道在這里同樣是模糊概念
    ,本來無名,不可確指
    。本來無名的取名為道了
    ,不可確指的確指為路了,已經(jīng)不夠格了
    ,你還要用丘里之言比道,那就更加不夠格了
    。那個無限的無名的模糊概念飛跑在前,快馬都迫不上
    ,何況看家狗
    。這是比喻,請原諒吧
    。”

    問:“天地四方

    ,這六面體的空間內(nèi)
    ,每一物種是怎樣起源的?”

    答:“空間分出陰陽二氣

    ,形成對立
    ,有時候互相抗拒,有時候互相料理
    。時間引出一年四季,依次頂替
    ,前一季生后一季,后一季殺前一季
    。這樣的環(huán)境里,最初出現(xiàn)有機分子
    ,其名曰幾
    。順從的幾被環(huán)境愛惜
    ,逆反的幾被一半憎棄
    ,乃有微生物勃勃然乍起。后來雌雄分立
    ,通過性交
    ,兩性生殖遂成慣例。物種演變過程
    ,安全孕育危險,危險孕育安全
    ;禍害轉(zhuǎn)成福利,福利轉(zhuǎn)成禍害
    ;低速調(diào)到高速
    ,高速調(diào)到低速。一切活物稟賦陰陽二氣
    ,陰陽聚合便是生
    ,陰陽散離便是死。我所說的這些事實
    ,有案可稽
    ,從形式到內(nèi)容
    ,乃至細(xì)節(jié)
    ,都是能認(rèn)識的。繼承總是在創(chuàng)始的后面
    ,乍起總是在回落的前面,碰壁就會向后轉(zhuǎn)
    ,終點同時是起點,此乃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
    ,客觀存在的必然
    。我們能談?wù)撉宄模覀兡苷J(rèn)識透徹的
    ,僅局限于物質(zhì)世界而已。悟道的人不回溯萬物的起源
    ,也不預(yù)測世界的未日。事涉玄境
    ,超出言詮與思考的極限,誰也說不明白
    ,所以不說為宜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問:“齊國國都

    ,稷門下面
    ,有個自由論壇
    ,我去聽過辨論
    。談到事物的變化
    ,接子認(rèn)為有原有因
    ,季真認(rèn)為無緣無故
    。這兩家的看法,考之以實情
    ,驗之以真理,誰正
    ?誰偏
    ?”

    答:“雞鳴狗吠,眾所周知

    ,并非無緣無故。但是
    ,專業(yè)人士也說不明白某雞某犬某一次鳴吠的原因,更測不準(zhǔn)下一次將怎樣鳴吠
    ,有原有因又從何談起呢
    。變化著的事物
    ,小到質(zhì)子,瞧不見內(nèi)部結(jié)構(gòu)
    ,大到宇宙
    ,望不見外部周廓
    。研而究之
    ,便會發(fā)現(xiàn),所謂有原有因
    ,所謂無緣無故
    ,這兩家的看法都未能跳出物質(zhì)世界的局限,都不妥當(dāng)
    。有原有因
    ,執(zhí)著于有
    ,太實了
    。無緣無故
    ,迷失于無
    ,太虛了
    。一定的形式
    ,一定的內(nèi)容,物質(zhì)才能夠存在
    。無形式,無內(nèi)容
    ,那是道,在物質(zhì)結(jié)構(gòu)的虛空處
    。物質(zhì)
    ,可以言詮
    ,可以思考
    。道
    ,愈言詮愈思考背離愈遠了
    。懷胎在腹
    ,要生的擋不住
    。停尸在床
    ,已死的挽不回
    。生死現(xiàn)象擺在我們眼前
    ,夠近了吧,還是看不透其中的奧秘
    。所謂有原有因
    ,所謂無緣無故,不過是我們心頭拿不穩(wěn)
    ,懸擬的假設(shè)而已
    。我們面對事物的變化過程,來路迢迢望不見頭
    ,去路遙遙望不見尾
    。既然沒頭沒尾
    ,說了也是白說,因為說來說去不過是物理學(xué)
    。有原有因
    ,無緣無故
    ,作為立論的根據(jù)
    ,始終局限于物質(zhì)世界。道非物質(zhì)
    ,哪能實而有之。物質(zhì)實有
    ,哪能虛而無之。本來是無名的模糊概念
    ,取名為道,借了道路這個物象
    ,便于眾人接受罷了
    。認(rèn)為事物變化有原有因
    ,認(rèn)為事物變化無緣無故
    ,這兩家都困在物質(zhì)圈內(nèi)
    ,哪夠得上悟大道呢
    。悟道的人整天談物
    ,談的仍然是玄學(xué)
    。不悟道的人整天談道
    ,談的仍然是物理學(xué)
    。道在物的終端
    ,亦即物質(zhì)結(jié)構(gòu)的虛空處
    ,談也罷
    ,不談也罷
    ,都沒法表達出來,因為道是模糊概念
    。我們的態(tài)度應(yīng)該是拋棄談與不談的方法論,面對玄境
    ,悟得此處是理論的終端?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莊子經(jīng)典.CN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ddjy_131/6022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盧國龍教授講道德經(jīng)第六十章
    盧國龍教授講《道德經(jīng)》第六十章 ?來源:赤城賓館微信作者:盧國龍時間:2016-08-30 09:18:24 繁體中文版 原文:治大國若烹小鮮
    。以道蒞天下者
    ,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
    道家養(yǎng)生功法及功家必備驗方
    道家主張遵循自然法則
    ,按照自然規(guī)律處理問題,這是人與大自然和諧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
    。道家養(yǎng)生功法更是人類用大自然來保護自己的一種生存方式
    。 子午功道家養(yǎng)生功法
    ,按照宇宙運行規(guī)律和自然法則行功
    太乙寶誥(注解)
    太乙寶誥(注解) ?來源:道醫(yī)學(xué)官網(wǎng)整理作者:閔智亭時間:2014-01-22 14:05:52 繁體中文版 太乙寶誥⑴至心皈命禮。青華長樂界
    ,東極妙嚴(yán)宮⑵
    。七寶芳騫林,九色蓮花座⑶
    。萬真環(huán)拱內(nèi)
    人的入靜法,連接丹田的靜心
    道教修煉最講一個“靜”字,靜字貫穿修煉之始終
    。筑基煉己講“靜”
    ,煉精化炁講“靜”,煉氣化神講“靜”
    。道教認(rèn)為
    ,人不能妙合大道的原因,是因人有妄心
    ,晝夜隨起隨滅
    易經(jīng)證釋中孚卦詳解
    《易經(jīng)證釋》中孚卦 孔子《宣圣講義》中孚上巽下兌
    。風(fēng)行澤上
    。四陽二陰。與渙節(jié)之三陰三陽者異
    。節(jié)兌在坎下
    。中孚兌在巽下。渙巽在坎上。中孚巽在兌上
    。是中孚卦得渙節(jié)者各半
    。即以渙之上。合節(jié)之下也
    峨眉道家秘傳養(yǎng)生六字訣
    《養(yǎng)性延命錄·服氣療病篇》曰:“凡行氣
    ,以鼻納氣,以口吐氣
    ,微而引之
    ,名曰長息。納氣有一
    ,吐氣有六
    。納氣一者謂吸也,吐氣六者謂吹
    、呼
    、唏、呵
    、噓
    、咽,皆出氣也
    黃帝內(nèi)經(jīng)的“道”
     一
    、"道”是生命的本質(zhì)自從文明誕生的那一天起
    ,人類就想知道自己生存的環(huán)境為什么會是這樣?生命 又是怎樣產(chǎn)生的
    ?對自然和生命本原的認(rèn)識
    易經(jīng)周易第60卦,水澤節(jié)原文卦辭爻辭卦象預(yù)測應(yīng)用詳解
    《周易》第60卦 水澤節(jié)第60卦■■ ■■■■■■■■■ ■■■■ ■■■■■■■■■■■■坎上兌下水澤節(jié)節(jié):亨。 苦節(jié)不可貞。初九:不出戶庭
    ,無咎
    。九二:不出門庭,兇
    。六三:不節(jié)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