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玄真經(jīng)第二卷,精誠注解
網(wǎng)絡(luò)
2023-09-21 23:58:43
《通玄真經(jīng)》第二卷 精誠
老子曰:天致其高,地致其厚
,日月照
,列星朗
,陰陽和
,非有為焉
,正其道而物自然
。陰陽四時非生萬物也
,雨露時降非養(yǎng)草木也
,神明接
,陰陽和,萬物生矣
。夫道者,藏精于內(nèi)
,棲神于心
,靜漠恬惔
,悅穆胸中
,廓然無形
,寂然無聲
。官府若無事,朝廷若無人
,無隱士,無逸民
,無勞役
,無怨刑
,天下莫不仰上之象
,主之旨
,絕國殊俗莫不重譯而至
,非家至而人見之也,推其誠心
,施之天下而已。故賞善罰暴者
,正令也
;其所以能行者,精誠也
。令雖明不能獨行
,必待精誠
,故摠道以被民弗從者
,精誠弗包也。
老子曰:天設(shè)日月
,列星辰,張四時
,調(diào)陰陽。日以暴之
,夜以息之
,風以乾之,雨露以濡之
。其生物也,莫見其所養(yǎng)而萬物長
;其殺物也,莫見其所喪而萬物亡
。此謂神明
。是故圣人象之
,其起福也
,不見其所以而福起;其除禍也
,不見其所由而禍除?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坏茫熘惶?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日計不足,歲計有余
,寂然無聲
,一言而大動天下,是以天心動化者也
。故精誠內(nèi)形
,氣動于天
,景星見
,黃龍下,鳳皇至
,醴泉出,嘉谷生
,河不滿溢,海不波涌
;逆天暴物
,即日月薄蝕
,五星失行
,四時相乘,晝明宵光
,山崩川涸,冬雷夏霜
。天之與人
,有以相通
,故國之沮亡也
,天文變,世或亂
,虹霓見,萬物有以相連
,精氣有以相薄,故神明之事
,不可以智巧為也
,不可以強力致也
。故大人與天地合德
,與日月合明
,與鬼神合靈
,與四時合信
,懷天心,抱地氣
,執(zhí)沖含和,不下堂而行四海
,變易習俗
,民化遷善
,若生諸己
,能以神化者也
。
老子曰:夫人道者
,全性保真
,不虧其身
,遭急迫難
,精通乎天,若乃未始出其宗者
,何為而不成
,死生同域
,不可脅凌
,又況官天地,懷萬物
,返造化
,含至和
,而已未嘗死者也
。精誠形乎內(nèi)
,而外喻于人心
,此不傳之道也。圣人在上
,懷道而不言,澤及萬民,故不言之教
,芒乎大哉
!君臣乖心
,倍譎見于天,神氣相應(yīng)
,微矣,此謂不言之辯
,不道之道也
。夫召遠者使無為焉
,親近者言無事焉
,唯夜行者能有之,卻走馬以糞
,車軌不接于遠方之外,是謂坐馳陸沉
。天道無私就也,無私去也
,能者有余
,詘者不足
,順之者利
,逆之者兇。是故以智為治者難以持國
,唯同乎大和而持自然應(yīng)者,為能有之
。
老子曰:夫道之與德
,若圍之與革
,遠之即近
,近之即,稽之不得
,察之不虛。是故圣人若鏡,不將不迎
,應(yīng)而不藏,不物而不傷
。其得之也
,乃失之也,其失之也
,乃得之也,故通于大和者
,闇若醇醉而甘臥以游其中,若未始出其宗
,是謂大通
,此假不用能成其用也
。
老子曰:昔黃帝之治天下
,理日月之行,治陰陽之氣
,節(jié)四時之度,正律歷之數(shù)
,別男女
,明上下
,使強不掩弱
,眾不暴寡,民保命而不夭
,歲時熟而不兇,百官正而無私
,上下調(diào)而無尤,法令明而不闇
,輔佐公而不阿
,田者讓畔,道不拾遺
,市不預賈
,故于此時,日月星辰不失其行
,風雨時節(jié),五谷豐昌
,鳳皇翔于庭
,麒麟游于郊
。虙犧氏之王天下,枕方寢繩
,殺秋約冬,負方州
,抱員天
,陰陽所擁沈不通者竅理之,逆氣戾物傷民厚積者絕止之
,其民童蒙不知西東
,視瞑瞑,行蹎蹎
,侗然自得
,莫知其所由,浮游泛然
,不知所本
,罔養(yǎng)不知所如往,當此之時
,禽獸蟲蛇無不懷其爪牙
,藏其螫毒
,功揆天地
。至黃帝要繆乎太祖之下,然而不章其功
,不揚其名,隱真人之道
,以從天地之固然
,何即道德上通
,而智故消滅也
。
老子曰:天不定
,日月無所載
,地不定
,草木無所立,身不寧
,是非無所形,是故有真人而后有真智
,其所持者不明
,何知吾所謂知之非不知與
?積惠重貨
,使萬民欣欣
,人樂其生者
,仁也;舉大功
,顯令名,體君臣
,正上下
,明親疏
,存危國
,繼絕世,立無后者
,義也;閉九竅
,藏志意
,棄聰明
,反無識
,芒然仿佯乎塵垢之外,逍遙乎無事之業(yè)
,含陰吐陽而與萬物同和者,德也
。是故道散而為德
,德溢而為仁義,仁義立而道德廢矣
。
老子曰:神越者言華
,德蕩者行偽
,至精芒乎中
,而言行觀乎外,此不免以身役物也
。精有愁盡而行無窮極,所守不定而外淫于世俗之風
,是故圣人內(nèi)修道術(shù)而不外飾仁義
,知九竅四支之宜
,而游乎精神之和,此圣人之游也
。
老子曰:若夫圣人之游也,即動乎至虛
,游心乎太無
,馳于方外,行于無門
,聽于無聲,視于無形
,不拘于世,不系于俗
。故圣人所以動天下者
,真人不過,賢人所以矯世者
,圣人不觀
。夫人拘于世俗
,必形系而神泄
,故不免于別
,使我可拘系者
,必其命有在外者
。
老子曰:人主之思,神不馳于胸中
,智不出于四域,懷其仁誠之心
,甘雨以時,五谷蕃殖
,春生夏長
,秋收冬藏,月省時考
,終歲獻貢,養(yǎng)民以公
,威厲以誠
,法省不煩
,教化如神
,法寬刑緩,囹圄空虛
,天下一俗,莫懷奸心
,此圣人之思也。夫上好取而無量
,即下貪功而無讓
,民貧苦而分爭生,事力勞而無功
,智詐萌生,盜賊滋彰
,上下相怨
,號令不行
,夫水濁者魚噞
,政苛者民亂
,上多欲即下多詐
,上煩擾即下不定
,上多求即下交爭,不治其本而救之于末
,無以異于鑿渠而止水,抱薪而救火
。圣人事省而治求,寡而贍
,不施而仁
,不言而信,不求而得
,不為而成,懷自然
,保至真
,抱道推誠
,天下從之如響之應(yīng)聲,影之像形
,所修者本也
。
老子曰:精神越于外
,智慮蕩于內(nèi)者
,不能治形,神之所用者遠
,則所遺者近。故“不出于戶以知天下
,不窺于牖以知天道
,其出彌遠
,其知彌少
。”此言精誠發(fā)于內(nèi)
,神氣動于天也
。
老子曰:冬日之陽
,夏日之陰
,萬物歸之而莫之使
,極自然至精之感,弗召自來
,不去而往,窈窈冥冥
,不知所為者而功自成
,待目而照見
,待言而使命
,其于治難矣。皋陶喑而為大理
,天下無虐刑,有貴乎言者也
,師曠瞽而為太宰,晉國無亂政
,有貴乎見者也
。不言之令,不視之見
,圣人所以為師也,民之化上
,不從其言從其所行
,故人君好勇
,弗使斗爭而國家多難
,其漸必有劫殺之亂矣。人君好色
,弗使風議而國家昏亂,其積至于淫泆之難,故圣人精誠別于內(nèi)
,好憎明于外
,出言以副情
,發(fā)號以明指
。是故刑罰不足以移風,殺戮不足以禁奸
,唯神化為貴,精至為神
,精之所動
,若春氣之生
,秋氣之殺
。故君子者,其猶射者也
,于此毫末,于彼尋丈矣
!故理人者
,慎所以感之
。
老子曰:懸法設(shè)賞而不能移風易俗者
,誠心不抱,故聽其音則知其風
,觀其樂即知其俗,見其俗即知其化
。夫抱真效誠者
,感動天地
,神踰方外,令行禁止
,誠通其道而達其意,雖無一言
,天下萬民
、禽獸
、鬼神與之變化
。故太上神化
,其次使不得為非
,其下賞賢而罰暴
。
老子曰:大道無為,無為即無有
,無有者不居也,不居者即處無形
,無形者不動
,不動者無言也,無言者即靜而無聲無形
,無聲無形者,視之不見
,聽之不聞
,是謂微妙
,是謂至神
,“綿綿若存”,“是謂天地根
。”道無聲
,故圣人強為之形
,以一句為名天地之道
。大以小為本
,多以少為始,天子以天地為品
,以萬物為資,功德至大
,勢名至貴
,二德之美與天地配
,故不可不軌大道以為天下母
。
老子曰:振窮補急則名生利起,除害即功成
,世無災(zāi)害
,雖圣無所施其德,上下和睦
,雖賢無所立其功。故至人之治
,含德抱道
,推誠施無窮之智,寢說而不言天下莫知貴其不言者
,故“道可道,非常道也
,名可名
,非常名也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敝谥癫U于金石
,可傳于人者,皆其粗也
。三皇五帝三王
,殊事而同心
,異路而同歸
,末世之學者,不知道之所體一德之所摠要取成事之跡跪坐而言之
,雖博學多聞,不免于亂
。
老子曰:心之精者
,可以神化
,而不可說道
。圣人不降席而匡天下
,情甚于□呼,故同言而信,信在言前也
,同令而行
,誠在令外也
。圣人在上
,民化如神,情以先之
,動于上不應(yīng)于下者,情令殊也
。三月嬰兒未知利害
,而慈母愛之愈篤者
,情也
。故言之用者變,變乎小哉
,不言之用者變,變乎大哉
。信
,君子之言
,忠
,君子之意,忠信形于內(nèi)
,感動應(yīng)乎外,賢圣之化也
。
老子曰:子之死父
,臣之死君
,非出以求名也
,恩心藏于中而不違其難也。君子之憯怛非正為也
,自中出者也,亦察其所行
,圣人不慚于影
,君子慎其獨也,舍近期遠
,塞矣
。故圣人在上則民樂其治,在下則民慕其意
,志不忘乎欲利人。
老子曰:勇士一呼
,三軍皆辟
,其出之誠
,唱而不和
,意而不載,中必有不合者也
。不下席而匡天下者,求諸己也
,故說之所不至者
,容貌至焉
,容貌所不至者
,感忽至焉,感乎心發(fā)而成形
,精之至者可形接,不可以照期
。
老子曰:言有宗
,事有本
,失其宗本
,伎能雖多,不如寡言
。害眾著倕而使斷其指,以期大巧之不可為也
,故匠人智為
,不以能以時
,閉不知閉也
,故必杜而后開
。
老子曰:圣人之從事也
,所由異路而同歸,存亡定傾若一
,志不忘乎欲利人也
。故秦楚燕魏之歌
,異傳而皆樂
,九夷八狄之哭,異聲而皆哀
。夫歌者樂之微,哭者哀之效也
,愔于中
,發(fā)于外
,故在所以感之矣
。圣人之心,日夜不忘乎欲利人
,其澤之所及亦遠矣。
老子曰:人無為而治
,有為也即傷
。無為而治者,為無為
,為者不能無為也
,不能無為者,不能有為也
。人無言而神
,有言即傷。無言乏神者
,載無言
,則傷有神之神者。
文子曰:名可強立
,功可強成
。昔南榮疇恥圣道而獨亡于己,南見老子
,受教一言
,精神曉靈,屯閔修達
,勤苦十日不食
,如享太牢
,是以明照海內(nèi)
,名立后世,智略天地
,察分秋毫,稱譽華語
,至今不休
,此謂名可強立也。故田者不強
,囷倉不滿,官御不勵
,誠心不精
,將相不強
,功烈不成
,王侯懈怠,泛世無名
。至人潛行,譬猶雷霆之藏也
,隨時而舉事
,因資而立功
,進退無難
,無所不通。夫至人精誠內(nèi)形
,德流四方,見天下有利也
,喜而不忘
,天下有害也,憂若有喪
。夫“憂民之憂者
,民亦憂其憂,樂民之樂者
,民亦樂其樂,故憂以天下
,樂以天下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薄笆ト酥?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始于不可見
,終于不可及
,處于不傾之地,積于不盡之倉
,載于不竭之府。出令如流水之原
,使民于不爭之官
,開必得之門,不為不可成
,不求不可得,不處不可久
,不行不可復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贝笕诵锌烧f之政
,而人莫不順其命,命順則從
,小而致大,命逆則以善為害
,以成為敗
。夫所謂大丈夫者
,內(nèi)強而外明
,內(nèi)強如天地
,外明如日月
,天地無不覆載
,日月無不照明。大人以善示人
,不變其故,不易其常
,天下聽令
,如草從風
。政失于春
,歲星盈縮,不居其常
;政失于夏,熒惑逆行
;政失于秋
,太白不 當,出入無常
;政失于冬,辰星不效其鄉(xiāng)
,四時失政
,鎮(zhèn)星搖蕩
,日月見謫
,五星悖亂,彗星出
。春政不失禾黍滋,夏政不失雨降時
,秋政不失民殷昌
,冬政不失國家寧康。
莊子經(jīng)典.CN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ddjy_131/6035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