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學的時候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南華真經(jīng)·逍遙游》
在課堂上
,老師把大鵬鳥比作是人生得志的象征,告誡莘莘學子們要學會“培風”,要在平常的時候懂得付出努力,才能為自己的人生贏來鯤鵬之化。對于整日積壓在課堂書本中的學生們來說,有朝一日能做一只自由飛翔的大鵬鳥,這幾乎是一種充滿了浪漫主義情調(diào)的理想。正是基于這一點,莊子被中學的語文教材定義為浪漫主義的文學家。然而,隨著筆者開始學道、修道,并重新讀過祖師的經(jīng)典后,隨即也產(chǎn)生了一些反思:鯤為什么要從北冥飛向南冥?其實
,祖師不只是寫了一則浪漫的寓言,更是在文中講說了非常鮮明的修行道理。要論述這些道理,首先需要把鯤鵬之化的故事分條理順一下:【1】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边@里說明鯤原本是居住在北冥的,若與我們?nèi)粘R姷降聂~蝦相對照,鯤可以稱為是北冥中最大“王者”。然而,這位海底的巨無霸卻不再想住在北冥,它要去南冥。【2】
雖然祖師在經(jīng)典中沒有直接點明
,但根據(jù)上下文的意思可以推斷出,北冥和南冥之間的距離并非是一般的人和物可以跨越的。哪怕如鯤之大,也難以借用當下的身形超脫北冥、跨越阻隔,進而到達南冥。這個時候該怎么辦?擺在鯤面前的只有一條路,化鵬。【3】
從北冥到南冥
,不只是從大鯤到大鵬的身份形態(tài)的轉(zhuǎn)變,它還要乘著六月海風(時運),并且“怒而飛”(發(fā)志),最終才能完成這場遠距離的遷徙。時運是外因,發(fā)志是內(nèi)因,二者缺一不可。注:此圖為動畫片《大魚海棠》劇照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本站只做引用。以上便是《逍遙游》開篇只用兩三句話就寫完的一個小故事的主旨。故事雖小
,但立意很遠,要解決“鯤為什么要從北冥飛向南冥”這個問題之前,還需要考慮明白另外兩點,即北冥和南冥是否另有所指?按照字面意思解
,北冥是北方的大海,南冥則是南方的大海。然而,鯤用盡一生的力氣化作為鵬后,難道只是為了去向另一處的海洋?顯然,答案不會如此簡單。祖師在文章中只寫了一句“南冥者,天池也”。南冥,是九天之上的池水。與之相對的,北冥則應該是地上的湖海。從北冥遷徙往南冥,實則是從一個世間生靈進化成天上仙真的隱喻。于此反觀,也就不難理解祖師為什么要把鯤鵬之化寫得如此磅礴且是常人難以企及的高度。修仙這件事,本來便是要立大志、經(jīng)大難、借大力并最終有大成的。這個“大”字,恰恰正是本篇章所要論述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點。可以想見的是,在浩瀚無邊的北冥之中
,鯤必然與魚蝦眾等同居于此。對于小魚小蝦來說,北冥已經(jīng)如此之大,他們可以終其一生在其中悠游自在?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段氖颊娼?jīng)》中寫道,如果用一個水盆來作沼澤,小魚在其中哪怕來來回回游了幾千里,它也不會覺得自己是被困束的。因為在魚的眼睛中,水就是自己依賴生存的物質(zhì)基礎(chǔ),離開了水、離開了沼澤、離開了北冥便難以生存。他們要實現(xiàn)自己的逍遙游,必須依待于這份物質(zhì)基礎(chǔ)。是之為“有待”。但既然有所待
,就必然要受到現(xiàn)有物質(zhì)的困束。如魚蝦縱然羨慕天上的飛鳥,卻終不能離開水中而成為飛鳥。又因為有所羨慕,同時還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物質(zhì)而無法舍棄,求不得、放不下,所以才會生出無邊的痛苦傷情。對于眾生來說,這茫茫北冥不只是一片大海,更是他們的生活、他們的“人生”。當然,也是他們的修行。道經(jīng)中說,“愛河千尺浪
,苦海萬丈深。”于有所求卻又求不得的眾生來說,北冥便是苦海愛河。而明明知道有所待是為依賴,所有依賴都是束縛,那如何才能求得無束縛的真逍遙呢?鯤選擇了發(fā)大志而變化為鵬,用盡力量飛往天池南冥。在它的理想中,天上的神仙應該是最逍遙無拘束的。鯤比其他魚蝦更為幸運的是,它有化鵬的能力,它既能意識到此身乃是受到了愛河苦海的困束,并且還有能力去掙脫這些束縛而去追求更進一步的逍遙。若是之于人間眾生來說,只怕少有人能意識到此時依待于物質(zhì)的享樂,或者本質(zhì)上是一種苦楚。即便明白苦之所在,又有幾人有勇氣、有能力擺脫物質(zhì)的有待,而去追求另一番無待的逍遙呢?從北冥(人間)的苦
,向著南冥(神仙)的樂,這應該是鯤要化為鵬、要從北冥飛向南冥的最直接且根本的理由。然而于此,不免又提出了一個問題,那些天上的神仙,究竟是真的快樂呢?還是僅僅是我們在苦難中仰望而產(chǎn)生的一種期許?南華真人寫道,鵬鳥飛到九天之上后曾回望北冥
,原先它所看到的一切苦、一切樂此時都已經(jīng)模糊不清。原來,自己曾經(jīng)視之為無窮盡的一切,困束也好、逍遙也罷,一旦視之不見、聽之不聞,便全都不再具有意義。究竟什么才是真的苦、什么又是真的樂?眾生有求為苦,神仙無欲則樂。南冥和北冥并非相對而言,而是你的執(zhí)著,才讓一切有無成為了對立。若無執(zhí)著和欲求,當下,則是最大的逍遙游。所以言
,繞著水盆遨游的小魚是逍遙的,因為它沒有求過水盆之外的世界。身在哪里,心在哪里。祖師說,道在萬物中。心在哪里,道在哪里,修行就在哪里。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ddjy_28/291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上一篇: 關(guān)尹子高妙“以心悟道”:教你當代道家···
下一篇: 邱祖萬里西行的背后
,蘊藏著道教成真成···相關(guān)文章關(guān)令尹喜與道家文始派關(guān)令尹喜與道家文始派尹喜,字文公,號文始先生,曾任周朝大夫,后轉(zhuǎn)任函谷關(guān)關(guān)令將軍。其著有《關(guān)尹子》九卷,又稱《文始真經(jīng)》,傳承關(guān)尹子思想的道家門派為文始派,又稱隱仙派,以養(yǎng)性為宗,主張以神御炁,是一種直指大道的頓修法。文始派是非常古老的道家2023-04-21
神仙傳——尹喜神仙傳——尹喜尹喜,字文公,號文始先生,又稱文始真人,他在道教中的地位較高。一說他是周至縣龍鄉(xiāng)聞仙里(今陜西周至縣)人?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蛘f他是天水(今甘肅天水市)人。周昭王時為函谷關(guān)令尹喜,先秦時邽縣(今天水市人),母魯氏,生喜。眼有日精,天日之表。少好2023-04-21
各版本道德經(jīng)之我見各版本道德經(jīng)之我見先交代下背景吧,從大學時代,我開始思考,人活著的意義是什么?當然到現(xiàn)在這個問題我都沒有答案。我看了管理的書,我看了心理學的書,還有很多的雞湯文,毒雞湯文,從其中我找不到活著的意義,要知道這是一個沉重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我糾2023-04-21
電視專題片 | 《生命重于泰山》電視專題片 | 《生命重于泰山》編者按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安全生產(chǎn)工作,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強調(diào)要牢固樹立安全發(fā)展理念,堅持人民利益至上,始終把安全生產(chǎn)放在首要位置,切實維護人民2023-04-21
道教各門派修真典籍名錄,想修道就看看吧道教各門派修真典籍名錄,想修道就看看吧道教各門派修真典籍名錄?修行交流,請加道長私人微信號: 99257088導讀道藏經(jīng)籍,汗牛充棟;最多達七千余卷,現(xiàn)存之明正統(tǒng)道藏,及萬歷所補之續(xù)藏,亦達五千余卷。自茲以后,迄有清一代,不少上乘經(jīng)典,猶未2023-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