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亚洲精品制服丝袜综合资源网,女人高潮娇喘抽搐喷水视频,久久精品这里精品,99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99,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ΑV一卡二卡三卡免费,午夜福利男女XX00动态图片,久久亚洲日韩精品,高清白嫩偷拍视频,中文字幕日韩在线视频综合网,噜噜噜66网站,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特级AAAAAA视频免费观看,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深夜精品网站

登錄
首頁 >> 大道家園 >> 傳統(tǒng)典籍 >> 道學核心之黃帝老子 >> 當代黃老學術作品

《道德真經(jīng)學》謝先銘

大道家園 2023-04-21 12:04:11

道德真經(jīng)學

謝先銘(明明)道長

內(nèi) 容 提 要

《道德真經(jīng)學》系作者在多位老師的傳承指導和教誨之下,虔誠的學習和領悟中國道德家的始祖老子所著《道德經(jīng)》一書的講學備忘錄。作者在《道德經(jīng)》唯道論的 哲學思想指導之下

,在道林修真的實踐之中,將其略有所感
、稍有所應、受益所悟
、終有所成的一家之言
、一孔之見、點滴體會
,撰寫成書。
道濟天下
,真風流行
;德化人間,文明和平
。本書深入淺出
,通俗易懂,聯(lián)系實際
,白話意譯
,注重應用,開卷有益
。書中的哲學觀點
、思維方法
,以及世界觀和方 法論,既古老而又新穎
,既科學而又高明
,更是簡明而實用。本書既對養(yǎng)生修真者有指導作用
,又對各行各業(yè)的建功立業(yè)者有借鑒
、參謀和啟迪作用。
民族瑰寶數(shù)道德真經(jīng)
,講學《老子》是傳承文明
,千古玄學有新用新解,成就人生要導引指南
。本書將為有緣者帶來無量的喜訊和福音



老 子 傳 奇

老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
、道德家
。由于百家爭鳴,學派的發(fā)展
,宗教的產(chǎn)生
,老子也就自然而然的被后世學者們推崇為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尊奉為道教的教祖

我國古代著名的史學家司馬遷
,根據(jù)傳聞寫出了老子傳。司馬遷在《史記?老子韓非傳》中傳述:老子者
,楚苦縣厲鄉(xiāng)曲仁里人也
。姓李氏,名耳
,字聃
。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適周
,將問禮于老子
。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
,獨其言在耳
。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
。吾聞之
,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 德,容貌若愚
。去子之驕氣與多欲
,態(tài)色與淫志,是皆無益于子之身
。吾所以告子
,若是而已!” 孔子去,謂弟子曰:“鳥
,吾知其能飛
; 魚,吾知其能游
; 獸
,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網(wǎng)(wǎng)
,游者可以為綸(lún)
,飛者可以為矰(zēng)。至于龍
,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
。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 耶
!”
老子修道德
,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居周之久
,見周之衰
,乃遂去。至關
,關令尹喜日:“子將隱矣
,強為我著書?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庇谑抢献幽酥鴷舷缕?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終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記周太史儋見秦獻公曰:“始秦與周合
,合五百歲而離,離七十歲而霸王者出焉
。”或曰儋即老子
,或曰非也
。也莫知其然否。蓋老子百有六十余歲,或言二百余歲
,以其修道德而養(yǎng)壽也
。老子,隱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
,宗為魏將,封于段干
。宗子注
,注子宮,宮玄孫假
,假仕于漢孝文帝
。而假之子解,為膠西王卯太傅
,因家于齊焉
。世之學《老子》者,則絀(chù)儒學
,儒學亦絀《老子》
。道不同不相為謀豈謂是耶? 李耳無為自化,清靜自正

綜上所述
,隱君子傳,撲朔迷離
,使老子隱于了歷史的云霧之中
。連古人司馬遷都難以知曉老子的生平卒年,而后世硬要查個水落石出
,知其所以然者
,猶如井中撈月,海里尋針

《辭?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芬材@鈨煽桑觳磺宓恼f:老子
,相傳春秋時思想家
,道家的創(chuàng)始人。一說即老聃
,姓李名耳
,字伯陽,楚國苦縣厲鄉(xiāng)曲仁里人
,做過周朝“守藏室之 史”(管理藏書的史官)
。孔子曾向他問禮,后退隱
,著《老子》
。一說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萊子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独献印芬粫欠駷槔献铀鳎瑲v來有爭論

可以肯定
,老子是真有其人。但是
,老子到底是誰
,生于何時,卒于何地
,在世有多少年
,這一切,就像老子的“道”一樣
,不見其首尾
,不可捉摸。千家千言
,萬家萬語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眾說紛紜
,莫衷一是。
作者作為一個修行者
,也只有將師之口耳相授
,及其老子的有關傳聞,和盤托出
,以饗讀者。
相傳
,老子姓李
,名耳,字伯陽
,號聃(dān)。楚國亳(bó)州府苦縣厲鄉(xiāng)曲仁里人氏
,即現(xiàn)在的河南省鹿邑縣厲鄉(xiāng)溝一帶
。至今那里還保留有太清宮、老君臺等名勝古建遺跡
,而且還有較多的李姓后裔(yì)居于此

老子分神下降(誕生)于商朝殷武丁九年
,天運庚辰年二月十五日卯時
,即公元前一千三百一十六年
。老子在周文王時
,職任周之守藏史(掌管國家文物典籍的 史官)
。武王伐紂后
,遷為柱下史
。周昭王時
,青牛西逝
,西化金仙成佛
,大地作獅子吼
。周幽王時,紫氣東旋
,東度尼父成圣,致有猶龍之嘆
。老子化度的弟子還 有:南華真人莊周字子休即莊子,沖虛真人列御寇即列子
,通玄真人辛釬鈃(xíng)即文子,洞靈真人亢(kàng)桑子即亢倉子
,墨翟即墨子
,楊朱即楊 子
,南容朱
,楚人士成綺
,齊人崔啟
,燕人柏矩等等。老子見周朝衰遂
,不得已西度歸隱
,途經(jīng)函谷關時
,即現(xiàn)在的河南省靈寶市函谷關
,應當時的函谷關守關令尹 喜(慈航真人)之請
,強為著道德真經(jīng)寶典
,強為書修道靈符
,即太玄長生符
,師徒問答
,留下《西升經(jīng)》傳世
。所以說:道為萬佛之祖
,萬圣之尊
,萬家之源。相 傳在秦始皇九年
,即公元前212年(己丑),西升昆侖
,歷年一千一百零肆歲。后又降度
,東華帝君,張?zhí)鞄熣嫒司耪孀拥鹊?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神仙本在云霧中
,軼事傳奇根在 心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比老子小756歲
;釋迦生于公元前565年4月8日
,比老子小715歲
。老子的道德之學和彭祖的養(yǎng)生之學相結合
, 就產(chǎn)生了當時有名的養(yǎng)生修真學,又稱彭老之學或老彭之道
。彭祖活了八百歲
,老子一千歲
。老子的在世長年
,足以證明老子的養(yǎng)生有德
,修真有道。老子的清靜經(jīng) 和道德經(jīng)及太上感應
,不愧為中國養(yǎng)生學和修真學的最高寶典。

由于老子的道德真經(jīng)傳世
,老子也就被后世道德學家,尊崇為中國道德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
。道德家簡稱為道家
,道德教育簡稱為道教
。老子本是我國古代杰出的思 想家
、哲學家
、養(yǎng)生家
、道德家
、教育家
。老子本人,既沒有創(chuàng)立道德家學派
,更沒有創(chuàng)立道教宗教。由于時空的變化
,以及后世后人在學術和門派上的需要,老子 才由凡人走向了神壇
,而被后世的國教,即現(xiàn)在的中國道教
,尊奉為道祖

既然老子是教祖,也就自然成了大神大仙了
。大神大仙的身世也就需要與眾不同
。相傳老子之母
,名玄妙玉女
,玉女八十一而無丈夫
,執(zhí)身如玉
,貞靜自守
。受 氣于天然
,容顏常少
,神氣安閑
。所居之處
,六氣和平
,邪惡不侵,冬無霜雪而溫暖
,夏無酷暑而清涼,常有祥光覆護其身
。一日午睡之時,玉女忽見九彩霞光擁太 上老君降于空際
,空中彩霞紅彤彤,天神金燦燦
,仙樂齊鳴
,天曲悠揚
,檀香撲鼻
,紫霧繚繞
,太上老君就站在一朵金色的蓮花之上
。而且隨著動聽的仙曲不斷地變 幻:
第一變
,老君身長二尺
,喜鵲冠,著八緣鳳衣

第二變
,身長四尺
,重疊冠
,著白衣赤領赤袖

第三變
,身長六尺
,通天冠
,著五彩之服;

第四變,身長八尺

,戴辟邪冠
,著瑰麗羅衣

第五變

,身長一丈
,龍鳳冠
,著朱光之衣

第六變
,身長一丈二尺
,虛無冠
,著黑色羽衣

第七變
,身長一丈四尺
,元氣冠
,著龍鳳衣;
第八變
,身長一丈六尺
,百變冠
,著自然衣

第九變
,身長一丈八尺
,有七十二相,以應七十二氣

有八十一好,以應八十一變

頭圓法天,頂像昆侖
,皓(hào)首白發(fā)如鶴?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Ⅶ?zī)龍髯(rán)
,素潔如絲
,長長的銀胡須飄飄然
。眉如北斗
,色白如霜似雪
。兩目如鏡,清澈且閃 電光
。鼻如雙柱,形如截筒
。口方如海
,唇如赤丹,氣有紫色
,其香若蘭
。耳無輪廓,中有三門
,高平于頂
,下垂齊腮
。龍顏神變
,金容赤黃
,玉姿潤顏
,光彩照 人
。胸寬肩廣
,身材魁偉
。左手托金丹
,金光耀眼
,右手執(zhí)拂塵
,銀光閃亮。腳方法地
,足踏九真法輪,行如虎移步
,動若龍趨行
。身若金剛
,貌若琉璃
。頭上圓光 五明十色
,身披霞衣九紫十八彩
,腳踩吉祥云一步一蓮花
。遍體光燦燦
,周圍亮閃閃
。左有十一青龍騰,右有十三白虎躍
,前有九朱雀飛,后有七玄武隨,上有五雷 電神晃晃(huàng)昱(yù)昱
,下有十大祛病辟邪將軍晃晃悠悠,八方上下
,還有千神萬仙,群圣眾真
,圍繞擁簇
。有如眾星捧月
,又似彩云奉日
,更是日 月同輝
,吉祥無限

上列奇景異象
,倏(shū)變?yōu)榱餍?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化為玄珠
,飛人玄妙玉女的口中
,人腹而遂(suì)凝瓊胎。八十一年之后
,于殷武丁九年,二月十五日的清晨
,玉 女在流星園中散步,天上朝霞絢麗多彩
,地上晨露花花點點,金色的太陽
,從東方升起來了
,青草上晶瑩閃亮的露珠
,頃刻化為晨霧
,天地交融一體
,紫云碧霧繚 繞
,玉女左手扶在李樹干上面對朝陽
,凝思良久
,忽然
,龍吟虎嘯
,地動山搖
,猶如火山從流星園中爆發(fā)
;流星園中金光四射
,光芒萬丈
,恰似太陽就在李樹下
。李 樹下
,玉女圣胎動
,須臾從左肋誕生一子,此即老子出了世
。東方喜鵲叫得歡,西方百靈鳥鳴得巧
,早已聞訊賀喜的左鄰右居,鄉(xiāng)親百姓
,均紛紛趕到了流星園
,來 同沐神光
,共沾圣恩
,恭賀玉女有福
,歡慶老子誕生

老子降生之時
,落地即能行走,一步一蓮花
,走到九步九蓮花之時,停頓了片刻
,然后左手指天
,右手指地,而向十方三世的眾生說:“天上地下
,惟我獨尊
。 我當開揚無上道法設法太上元始道場
,普度一切眾生
,走遍十方
,隱顯人間
。言畢盤腿趺(fū)坐在李樹下
,指李為姓
。這時
,天下春風拂煦
,陽光明媚
,彩霞滿 天
,萬鶴翔空
,仙樂悠揚
,九天稱慶
;地上百花齊放
,鳥語花香
,蜂飛蝶舞,紫氣繚繞
,煙靄(ǎi)吉祥,九洲同賀
。流星園中金光燦爛,人間天堂如意吉祥
。老 子出了世
,天下有了道
,老子傳道德
,天下有文明。
老子以李樹為姓
,因其母夢老君而生,生而白首
,故稱老子
。老子生身
,借形顯神
,精修盛業(yè)
,為神仙模范
,道德宗風。功德圓滿
,西升昆侖,雖歸道回天
,但聞音赴感。
相傳
,只要人有誠心
,神就有感靈
。因此
,有很多修行者
,在功態(tài)功境中
,都程度不同的見到了老子這個白胡子老頭
。誠心者心念一轉(zhuǎn)
,或念圣號一句:“無量度人天尊”
,老子即可顯靈顯圣
。當然
,不可不信
,不可全信
。是真是假
,讀者不仿按照道德真功去試試看!
東周末年,春秋戰(zhàn)國時期
,人才輩出,百家爭鳴
。其中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就公推是老子。至西漢初期
,黃老之學盛行
,老子更是受到普遍尊崇
。東漢時
,黃老之 學的清靜無為思想與方術仙道的神仙信仰相結合
,形成了黃老道
。東漢中期
,張陵在蜀中創(chuàng)立正一道(又稱天師道)
,著《老子想爾注》說:“一(道)散形為氣
, 聚形為太上老君”
,尊老子為太上老君,并奉為教祖
。漢恒帝時,邊韶撰《老子銘》
,稱老子“道成仙化,蟬蛻渡世
。自羲農(nóng)以來
,世為圣者作師”
。從此以后
,道 教將老子之“道”作為其最高信仰
,將老子尊為“道德天尊”
,列為三清尊神之一

東漢恒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
,恒帝親自祭祀老子子翟(zhuó)龍宮,稱老子為老君

唐高宗李治乾封元年(公元666年)
,尊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

唐玄宗天寶二年(公元743年)
,唐玄宗皇帝李隆基追尊老子為“太圣祖玄元皇帝”
,并將老子祠老子廟親改其名為“太清宮”
;天寶八年(公元749 年)
,唐玄宗皇帝親謁太清宮
,又追尊老子為“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天寶十三年(公元754年)
,玄宗皇帝又親朝太清宮,再次加冕(mǐan)老子為“太圣 祖高上大道金闕玄元天寶大帝”

宋真宗皇帝趙恒尊封老子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中國道教當代都尊稱老子為“混元先天道祖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至此,老子由一個普普通通的常人
,根據(jù)社會和人們的切身利益及其精神上的需要
,老子被神化為道教最高尊神
,奉為教祖

道教儀規(guī)典籍中說:老君者
,得道之大圣
,幽顯所共之師。應感則變化隨方
,功成則隱淪常住,住無所住
,常無不在,不在之在,在乎無極
,無極之極,極乎太玄

太上老君,無時不在
,無處不顯。老子的前生
,就是太上老君。太上老君
,無極至尊
,分神化氣
,隱顯莫測
,隨世沉浮
,變化無方
,歷代化度,無世不出
,教化 眾生。太上老君
,歷代應化的尊號有:老君在上古,一氣化三清
;天皇時號萬法天師
;地皇時號玄中大法師
;人皇時號堅固先生又盤古先生
;巢皇燧(shī)皇時 號洪涯太清道祖或洪鈞老祖
伏羲時號郁華子或郁宓(mì)子
神農(nóng)時號大成子
黃帝時號廣成子
;少昊(hào)顓(zhuān)頊(xǖ)時號隨應子
、赤 精子
;帝嚳(kǜ)時號錄圖子
;堯(yáo)帝時號務成子
;舜帝時號尹壽子
;夏禹時號真行子或禹師
;商湯時號錫則子或斯宮
,周文王時號老子
,古老先生
、河 上公、太史儋(dān)
,周武王時號育成子;周康王時號郭叔子
;周卿王時號老萊子,秦始皇時稱古隱君子
。老君雖累世化身而未有誕生之跡
,至商武丁時
,才全 神始降為老子

至商武丁之始
,老子數(shù)易名號
,以適時世
,以利化度眾生
。老子所易名號大致上有:姓李名老字元陽;姓李名聃字伯陽
;姓李名中字伯光;姓李名石字子光
;姓李名召字子文;姓李名宅字子長
;姓李名元字子始
;姓李名愿字子生;姓李名德字伯文等等

老子講道論德
,布道施德
,弘道揚德
,道法自然
;無世不出
,無時不在
,和光同塵
,順其自然
;生于太玄,起于無因
,無成無敗,自然而然

老子是太上老君人格化的神
,太上老君是真理大道神格化的人
。宇宙萬物的生成公式就是:從無到有
,從有到無
。因此
,真理大道的學者們,是不會把云霧當蒼天的
。當然,修真行道的道士們
,也是不會盲目迷信的把泥木偶像當成神和人的。
一部道德真經(jīng)
,把真理大道和真功大德
,闡述得淋漓盡致
,清楚明白
。大道本無形,但能生育天地
,運行日月
,長養(yǎng)萬物
。我們每個人
,都是大道所化生和長養(yǎng)的萬物中的一靈物
,無靈則不神
,無靈則難悟空,無靈則修不了道
,還不了愿,成不了真

老君是大道的代名詞,老君無形無象而在前
;老子是道的化身
,是玄德的代表
,老子有顯有隱
,有生有升
,老子有形有神而在后
。老君是神真
,老子是真君
。老 君是指自然之道,是化生宇宙萬物的本原
;老子是自然之德,是認識自然之道的先知先覺
。老君為混元道祖,先天一氣
,分神化氣
,號日玄玄上人
,為先天之主宰
, 創(chuàng)世之真主,無生無滅
,無始無終
;老子為混元教祖
,陰陽合氣
,分靈化氣
,故曰道德天尊
,為中天之教主,形升神降
,神靈顯圣。老子人天合一
,替天行道,代天 宣化
,一部道德真經(jīng)
,玄德無量
。天不生老子,人間無道德
。人間若無道和德,世間哪有文明與和平

老子是太上老君的化身,是肉身的太上老君
,只有老子才能代表太上老君
,老子就是太上老君
。但是
,老子就是老子,太上老君就是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既是老 子,又是元始天尊
,靈寶天尊
,道德天尊,也是盤古老祖
,洪鈞老祖,玉皇大帝
,同時也是無極老母
,中極星君
,無量度人天尊

道為體
,靜而無形
;德為用
,動而有象
。無道就無德,有德就有道
。無德就無仁義禮智信,有仁儀禮智信就有德
,太上老君就是道,老子就是德
,體用合一
,道 德可并提
;天人合一
,太上老君老子并稱
。太上老君無形不可見
,老子有形可以顯。所以
,道生萬物,就是太上老君生萬物
。太上老君在數(shù)為“o”,老子在數(shù)為 “一”
。守其一
,萬事畢。從有一
,到無一
。無德道不顯
,無老子太上老君不神
。老君天上第一
,老子天下第一
。實際上
,道德第一

象數(shù)科學,是叫人要得其意而忘其象
。道德科學,是叫人要得其道而忘其德
。這就是真理大道的自然規(guī)律。

,可道
,非常道

,可德
,非常德;
太上老君
,可太上老君,非常太上老君:
老子
,可老子
,非常老子

神學
,可神學
,非常神學

哲學
,可哲學
,非常哲學

科學
,可科學
,非常科學

……
世上本無路,一人先行萬人走
,也就形成了路。天下本無道
,一人先強名而導引,萬人效仿而修行
,也就形成了道
。天下也本無神
,一人先強名而樹立
,萬人信誠而朝圣
,也就形成了神
。神者,真氣也
,靈氣也,人體生命信息能量場也
,修行得道而成真的真。
老子既是樸素的純唯物主義者
,又是單純的唯心主義者
,更是名副其實的唯道主義者
。老子破除了一切人文神的迷信
,永遠的實事求是,有道走遍天下
。老子立 言“道”與“德”
,老子就是“道”與“德”
,天上天下
,惟道獨尊。大道無私
,惟德是輔。崇尚真理大道
,崇尚宇宙玄德,崇尚天地人三才而生成萬物
。道生萬 物
,萬物歸道

信神者
,信人、信真人
、信道德之士。信神如神在神自在
,虔誠者恭敬祈求而神自有感應。神感應者
,實際上是超時空的真人信息波
,因思維同步而同聲相應
,同氣相合
,同場相融
,同道合德。神靈神靈
,信則神,誠則靈
。感應感應
,有感必應,有應必靈

有緣得此書者
,請珍重收藏閱讀
,切莫污損褻瀆(xiè dú)
,神無處不在,無處不顯
,無處不靈。本書的一字一句
,一段一章,一頁全書
,都是老子的化身
,神仙的化身
,真人的化身
,凡真心虔誠恭敬學習者
,必有大福報而功德無量

玄門經(jīng)曰:
隨方設教,歷劫度人
,為皇者師,帝者師
,王者師。假名易號
,立天之道
,地之道
,人之道
。隱圣顯凡
,總千二百之官君
,包萬億重之梵氣;化行今古
,著道德凡五千言
;主握陰陽,命雷霆用九五數(shù)

大悲大愿,大圣大慈!
無量太清仙境大圣

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老子無量度人天尊



前   言

老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道德家

。他的千古名著《老子》
,又稱《道德真經(jīng)》或《道德經(jīng)》
,這是一部博大精深的闡述真理大道的“天書”
,被道林界譽為“萬經(jīng)之 王”
。她像夜空中的北極星,統(tǒng)御和協(xié)調(diào)著北斗九星及滿天的星云
,并無始無終的閃耀出人類智慧文明的光芒?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兜赖陆?jīng)》對我國古代的三教九流,諸子百家
,乃至 三百六十行
,都產(chǎn)生過深遠的影響和無可限量的作用
。因此
,《道德經(jīng)》既是出世的宗教經(jīng)典
、修行珍文
,又是入世的哲學寶典、導世良書

《道德經(jīng)》既是我國古代原始文明智慧的結晶,又是當代人類社會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道德教材
。老子道法自然的唯道論的哲學思想,樸素而客觀的辯證法思想
,以 及所衍生出來的元始觀
、靈寶觀
、道德觀
、立場觀、世界觀
、人生觀、生活觀
、思想觀、事業(yè)觀
、理想觀
、前途觀
、名利觀
、社會觀、倫理觀
、政治觀、戰(zhàn)爭觀
、經(jīng) 濟觀、文化觀
、養(yǎng)生觀
、修真觀
、知識觀
、智慧觀、道術觀等
,將會永遠成為社會和平的綱要和人們文明的指南?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兜赖陆?jīng)》宏奧的唯道論哲學原理,是百家百科共 同的元始學問
。一部《道德經(jīng)》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導引師稱她為導引學
,養(yǎng)生家稱她為養(yǎng)生學
,修行者稱她為修真學
,軍事家稱她為兵法學
,政治家稱她為策 略學
,謀略家稱她為智慧學,哲學家等稱她為社會科學
,醫(yī)藥學家等稱她為自然科學,宗教家稱她為真經(jīng)等等
。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如果按照老子著書的初衷
, 《道德經(jīng)》就是道德學

而且道德學,可道德學,非常道德學

根據(jù)現(xiàn)代科學
、哲學
,現(xiàn)代人把老子的“道”解釋成了“物質(zhì)”、“精神”
、“規(guī)律”、“場”
、“波”、“氣”等等
。這一切解釋
,畢竟只是一種權宜假借的注釋 說法而已
,都不是老子原始的道德本意
。老子都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而我們今天
,就更加不知其名,只得沿用和承襲老子當初的強名
。當然,作者的意譯和札記
, 也只能是站在當時當?shù)氐目陀^環(huán)境之中
,來發(fā)表一家之言
,陳述一己之見,起到一個修行者給眾生指路的作用

“道”是先天一氣,混沌元氣
,其大無外,其小無內(nèi)
,其多無限
,其少無量
;她是宇宙中的能量
,太空中的氣場,至精至微
,至純至樸,至玄至妙
;她既是宇宙萬物的本原
,又是萬有自然之始祖
,也是宇宙萬物最后的歸宿
。用圖表示
,“道”就是“無極圖”
,即“○”。

無極圖“○”
,既無形無象,無色無聲
,無分別對待
,無八卦九宮,虛空粉碎
,無虛無空,至無無無
,又恍恍惚惚
,杳杳冥冥
,無始無終
,無邊無際,無所不在
,無 所不備,無所不有
,無所不能,無所不至
,無所不含
,無限圓滿
。無極圖“○”
,老子說她是“天地之始”、“玄牝之門”
,“道之為物,唯恍唯惚”
,“有物混 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
,獨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
,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
,字之曰道
。”
“道”是一種全方全位全在全備全智全能全有全息全善全德全時全空的無極化的統(tǒng)一大炁場
。修行者修她
,煉丹者煉她,體道者體她
,證道者證她,成道者成她
,得 道者得她
。天下不可能沒有道
,也不可能沒有大自然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暗馈钡倪@些體性
,即是修道修行修德的德性,被后來的道學家們強行強名歸納為十大特征,即:虛無
、自 然
、純粹
、素樸
、簡單、平易
、清靜、無為
、柔弱、不爭

“道”的這些體性和特征
,從人身上體現(xiàn)出來
,就是“上德”
、“圣人”、“上士”
、“道人”、“真人”
。如果從大自然界展現(xiàn)出來
,就是天高云淡,風和日麗
,高山流水
,風平浪靜
,鳥語花香
,風調(diào)雨順
,五谷豐登
,六畜興旺,鶯歌燕舞
,和平自然。
道為體
,德為用。道為虛
,德為實
。道為陰
,德為陽
。道是無,德是有
。道無形,德有形
。一切實在、實際
、實有
、實心、實事
、實物、實惠
、實踐、實施
、實用
、 實象、實業(yè)
、實質(zhì)
、實學等等
,皆因真實不虛才稱為德
。德是道之用,德是道之子
,德是道的化身,德是宇宙萬有
,德是一切形象觸覺。無德道不顯
,無道德不真
。 如果用圖表示,“德”就是“有極圖”
,即“●”。
道德并稱
,體用合一
,有無一體
,虛實相兼,陰陽和合
,這就是修行者修真要達到的境界,修行家稱為“修真圖”
,如果以圖表示,即“ ”
。天下萬般皆為假
,世間唯有道德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暗馈焙褪ト怂季S的信息能量體融為一體,這就是真
。道和合于德
,這就是真。所以中國道德家的修行標志就是“ ”
,即道德和合,日月同輝
,又名吉祥如意修真圖。
修行修道修真
,從一真到九真
,九九歸真
,九九歸元
,九九歸一,真元一體
。人的肉身亦是假,所以道家修真大成者
,就稱為“九真山人”
。以圖表示
,就是“ ”
。九真圖是老子的九轉(zhuǎn)成丹圖
。太上老君特造字
,將“九”與“真”合起來,為“ ”
,“ ”就是“丹”。所以丹經(jīng)說:道家三千六百門
,唯有金丹是正道。正道者
,是修真圖
;正道者,德滿人間

老子所講的道,是一種實實在在,客觀存在的“實體”物質(zhì)
。道可生萬物,萬物又回歸于道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萬物
。萬物負陰而抱陽
,沖氣以為和。 道是本原
,獨立存在于宇宙萬物之前;道是一
,混元一體
,混沌無極
,陰陽未判
,太極未分
,其中孕育著無限無量的生機
;一生二
,無極生太極,太極旋轉(zhuǎn)
,陰陽變 幻,自然交替
,一切無常
,萬物都在生長流逝之中
;三生萬物
,陰陽和合,靜而孕育
,萬物由三而生成
,三非陰非陽,而是陰陽的結合
;萬物負陰而抱陽,即萬物背 負于陰而擁抱于陽
。萬物扎根于陰以生
,枝葉向陽以長
。沖氣以為和
,即陽降陰升
,陽升陰降適時有度
,中正平衡而止,陰陽和合
,平靜自然,這就是生萬物的 “三”
。三生萬物以前
,是無名天地之始
,三生萬物以后
,是有名萬物之母
。三既是生萬物的道
,又是立人極的德,如果用圖表示
,三就是中極圖,即“ ”

中極正道的觀點是《道德經(jīng)》的核心。宇宙萬物皆太極
,唯有中極通道真
。中極就是道德,中極就是哲學
,中極就是智慧
,中極就是真理,中正之極者就是仙佛圣真

中極既是儒家和道家萬古心法之真?zhèn)鳎彩菙?shù)術家數(shù)術玄學之心法真?zhèn)?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既是東方文化之精髓,也是中華民族之瑰寶
;同時也是世界和平與天下太平之綱紀

黃帝曰:“四達自中”
,“為天下宗”
;堯帝曰:“天之歷數(shù)在爾躬,允執(zhí)其中”
;舜帝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惟精惟一
,允執(zhí)厥中”
;孔子曰:“中庸”
;老子曰:“多言數(shù)窮
,不如守中”
;數(shù)術家曰:“中極”。沒有中極之真理
,就沒有人極之事業(yè)。
大道至簡至易
,就在中正之極。心中有中極之數(shù)
,手中有人極之術
,行中有九真之功。萬變不離宗,萬化不離中
。萬法歸真宗
,萬家歸心中,真宗心中就是修真圖
,修真大成就是九真圖

反者道之動
,逆則成仙
;弱者道之用,清靜無為
,老子崇無貴弱以修道。正者德之動
,順則生人
;強者德之用
,為而不爭
,老子尚有尊強以積德。道無為而無不為
,德有為而不爭,爭則物極必反而為魔

老子唯道論的哲學在其認識論上有其獨特之處。這就是:萬事萬物
,首先要從道入其手
,先抓住綱
,心中有數(shù)
;再手中有術,按照自然規(guī)律去有為
,而且為而不爭。 不要把自己的主觀愿望強加于客觀規(guī)律
,不要以自己的私心欲望去改變大自然的規(guī)律
,不要正道不走走斜道
,不行大道行魔道
,否則將導致生態(tài)平衡的破壞
,陰陽平 衡的扭曲變形
,最終害苦了人類自己

老子知道宇宙萬物皆在陰陽矛盾對錯是非之中生滅回轉(zhuǎn)
,這一切都不是常道
,而是“易”道和“魔”道,因此客觀地把握了宇宙萬物
,即把握了“易”道和“魔” 道。人是萬物之靈
,靈在有思維,靈在能夠正確認識客觀世界的同時
,又正確的認識主觀世界
,即我們?nèi)祟愖陨怼K岳献訉Vv道與德
,無道德就沒有人類的文明與 和平。老子對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正確認識方法
,是怎么來的呢?是修道修來的
,是“煉丹”煉出來的
煉丹煉到天人合一和人人合一(即九九歸一)之時
,就會 無欲以觀其妙
,妙在身如其境,心靈感應
;有欲以觀其竅,竅在心領神會
,無師自通
。宇宙萬物大自然是修行的圣人之師
,圣人則是宇宙萬物大自然的代言人

常人不修行不知其道
,不修真不知其常
,修行修道先修心,不是道心就難以公正的談道論道
,道都不知
,何以有德。古往今來
,有些賢哲們
,他們因世界觀和方法論 以及時空的局限
,曾主觀臆斷地評論老子
,指責《道德經(jīng)》
,這種自以為是的治學態(tài)度,導致對《道德經(jīng)》的曲解
,對廣大眾生的誤導,是一種由于無知而產(chǎn)生出來 的偏見和失誤
。天地自然最公平
,獎善懲惡有報應
。當然
,無魔不顯道,無荒謬就無真理
。心不正則氣不正
,氣不正則形不正,形不正則立場不穩(wěn)
,立場不穩(wěn)則觀點 自然荒謬。
老子對道(無與“一”)
、德(有與“一”)的認識,是對世界科學的
、整體的
、正確的認識。一切與道和德相背離的認識
,要說正確程度都是相對的、個別的
、片 面的、局部的
、微觀的
、有限的
、暫時的
,終究也是謬誤
。與此所發(fā)生的一切言行舉止
,時間和實踐將證實是一種錯誤

在宇宙萬物大自然變化發(fā)展的全過程中,人們在各個發(fā)展階段上即具體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正確認識
,只是對客觀世界階段性的不完全的反映。這種認識或真理
,只是相 對的
。相對真理和絕對真理是辯證統(tǒng)一的
。絕對真理寓于相對真理之中
,即在相對真理中包含有絕對真理的成分,無數(shù)相對真理的總和就是絕對真理
。相對真理就是 德,絕對真理就是道
。因此
,無數(shù)德的總合
,就是道

實踐和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真理是指導實踐并經(jīng)得起時間的檢驗的
。凡人如果過份的重視或執(zhí)著于現(xiàn)時的某些立場、觀點
、方法、思想
、主意
、打算
、謀 略
、策劃、學業(yè)
、技術
、理想、前途
、事業(yè)、工作
、婚姻
、感情
、命運、規(guī)戒
、法紀、名利
、得失
、成敗等,實踐和時間將會作出證明
,其結果往往事與愿違。因為 一切都在變化
、變動
、變革
、變易
、變更、變卦
、變換、變遷
、變態(tài)、變通
、變相
、變形、變異
、變心、變性之中
。宇宙萬物皆太極
,一切都在自然中。自然大道是 真理
,唯有無極萬古存
。老子站在真理大道的立場之上
,所闡明的自然大德
,是人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寶藏

老子所說的“道”,是混沌未分的原始物質(zhì)
,是宇宙萬物生化的總元始,是宇宙萬物的總歸終
,是整個世界宇宙萬物(時
、空
、天
、地
、人、文
、事
、物
、靈)大自 然大統(tǒng)一的整體
,是絕對的“一”,是整個世界的全部客觀歷史必然性的存在
,是自然界的大虛空粉碎,是絕對的“無”(無限整體)
,業(yè)因果報因緣感應之定律
, 是色與空或無與有之合稱
,是無極化的大統(tǒng)一場
,是宇宙萬物的總本原,是生發(fā)萬事萬物的總本質(zhì)
,是天地運行萬物生化的總主宰
,是大自然和諧圓融的總規(guī)范,是 萬家萬學萬教萬化萬門萬法萬種萬類的總宗主
,是發(fā)掘不完開發(fā)不盡的總潛力,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總能源
,是無始無終無邊無際的總存在
,是宇宙中的無形反作 用于萬物有形的總制御者
,是三界有情眾生行為的總準則
,是宇宙萬物大自然的總規(guī)律,是大千世界之中的總真常
,是宇宙精神的海洋,是仙佛圣真的故鄉(xiāng)
,是真我 法身逍遙遨游的時空
,是無上天帝天尊和真主
,是天下萬人萬事萬物的總綱要,是宇宙萬物的總數(shù)理
,是十方三世眾生萬靈所追求的真理大道。道
,可道
,非常道
。 人們不知其所以然者
,即指如此之道也。
老子所說的“德”
,是“道”的自然總存在,是宇宙萬有的總“一”
,是自然的總體現(xiàn)
,是自然和諧的總運動
,是人類自然的知與行
,是人類立足于公而體現(xiàn)出來的 善良心性與行為,是人類精神財富和物質(zhì)財富的總和
,是人心的升華和超越及其人格的完善
,是“道”原始的化生和變化,是圓融和諧的大自然
,是和平中正的宇宙 萬物,是有序化有極化的功德圓滿場
,是“道”呈現(xiàn)出來的萬物萬有的總效應
,是借“道”而顯示出來的光
、電
、力、磁
、場、音
、波
、粒子
、射線
、靈能、法力
、 業(yè)力、因緣
、感應
、智慧等一切無形之形
,是借“道”而交流作用于天上地下人間三界萬靈的無象之象
,是“道”所體現(xiàn)出來的圓融無礙的一切色與空,是“道”恩 賜給萬物萬靈的空氣
、水、光
、風
,是“道”以形顯的宇宙萬物大自然及其自然規(guī)律
,是宇宙萬物(時
、空、天
、地
、人、文
、事、物
、靈)的總形象
。德
,可德
, 非常德。人們知其然者
,即指如此之德也。
道德德道
,道不離德
,德不離道
。道德一體
,道德難分,名為道一,實為德一
。道即以一顯
,道已化生而非道。德在道中
,道在德中。道德合一
,名為道德
。不知道者
,不足以成為智者
;不曉德者,不足以馳聘人生
;不修真者
,就不是道林中人。
老子的《道德經(jīng)》
,既是自然科學,又是社會科學
,既是上古社會縮影的百科全書
,又是全人類千秋萬代共享的精神財富
。道德文化
,是華夏的正統(tǒng)文化;道德文 明
,是民族的覺悟和智慧
。唯有公道和公德,才是世界和平的唯一保障
。對于修行證道,養(yǎng)生修真者
,《道德經(jīng)》是文化技術和寶筏梯航
;對于齊家處世安邦定國 者
,《道德經(jīng)》是醒世的恒言
、哲言、警言
、格言、真言和指南
。道德學永遠是“過去學”
、“現(xiàn)在學”、“未來學“
,這是我們傳人傳家傳統(tǒng)的無價法寶

老子的“道”,無形無象
,非感覺所能認知
,她是宇宙萬物大自然抽象的觀念或法則。但是
,她又有形有象,只有用心才能體悟
,用性才能明鑒
,她是宇宙萬物大自然客觀的如實反映的真常實在

道是超時間
、超空間、超語言
、超文字、超形象
、超思維的一種神秘的
、隱性的
,既可獨立的無限存在
,又能溶融在萬物之中而和合生化的一種物質(zhì)。宇宙萬物唯道 所生
,唯道所成,唯道所化
,唯道所藏
。道在宇宙萬物之中
,宇宙萬物唯道所主
。道徹底地反對一切人文迷信和鬼神迷信及自然迷信,是絕對的
、永恒的
、純粹的
、 自然的、實用的真理

真宗教真佛在心,假神在廟
,宗教場地借紙畫木雕泥塑的神仙和菩薩之偶像
,來收攝眾生的心神,校正眾生謬誤的思維偏差
,喚醒眾生昏沉迷醉的頭腦
,而將眾生導向正心正性正行
,引入正道正途正業(yè)
,而不是愚弄眾生,扼殺眾生的天性

真科學實事求是,從實踐中來
,到實踐中去
,根據(jù)客觀世界的存在
,來調(diào)整自己的主觀意識
,使人與大自然圓融和諧,從而不斷的創(chuàng)造出精神財富和物質(zhì)財富
,使社會自然而和平,讓眾生康樂而文明
,而不是要民不聊生
,弄得民窮國弱

真哲學立足于道
,著眼于德,指導人們走中極正道
,立人極功德,造福天下一切眾生
,從而完善人格成真人
。立足于道
,則立場公正
,是非分明,胸中有數(shù)
,宏觀把 握,知道無極之理
。著眼于德
,則觀點明確
,順其自然
,手中有術
,為而不爭,善而不惡
,利而不害,微觀控制
,知道中極之理
。如此之行
,則宇宙圓融
,萬物和 諧,行中有功
,執(zhí)兩用中,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太極復無極
,八卦歸九真
,九真達全真圣哲智慧,利物益生
,人間就有極樂天堂。而不要利用和曲解太極八卦之數(shù) 理
,去造成宇宙萬物的混亂
,形成社會和大自然的動蕩不安
。更不要去愚昧眾生
,挑撥是非,混亂人心
,離間民情,破壞自然
,造成武斗戰(zhàn)爭和動亂
,搞得天怒人 怨
,地覆天翻物毀人亡

老子的《道德經(jīng)》,是真宗教
,是天下人類信仰真理大道的總綱;是真哲學
,是放之宇宙萬物而皆準的真理
;是真科學
,是對整個社會人間及自然界總的施治方針
; 是真道德學,是天下人類可以共同遵照施行的文明總綱
;是真社會學,是使社會和諧穩(wěn)定自然的和平總綱
;是真自然學
,是人類適應宇宙萬物大自然以賴生存的總 要

《道德真經(jīng)》將人們導引向了真
、善、美
、和、安
、福
、壽、康
、樂、好的彼岸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兜赖抡娼?jīng)》是人間天堂的宏構
,是眾生覺悟智慧的萬能金鑰匙(yào shi)
,是修行者們得道成真的必修課?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兜赖抡娼?jīng)》既是道林真人和住世神仙尋聲救苦,普度眾生的無價法寶,也是我們每一位有緣的讀者安身立命
、為人處 事、平安順利
、如愿成就
、人生輝煌的指南。
《道德真經(jīng)學》的出版和發(fā)行
,使老子的玄學思想從世俗和迷信的雙重曲解中解脫了出來,使之傳承了華夏上古時代大道的光輝
,復興了原始社會人類的精神文明
, 從而促進了人類社會的精神文明
,促進了人類的自我覺悟
,自我養(yǎng)生,自我修真
,自我解脫,自我完善
,自我成就
,自然進化
,為整個社會的自然與和平
,為世界人 類的康樂與文明,都將會產(chǎn)生無可限量的道德作用
。《道德經(jīng)》大流行
,宇宙萬物(時
、空、天
、地、人
、文
、事
、物
、靈)將會大和諧、大自然、大自在
、大自 由、大吉祥
、大如意、大文明
、大圓融。


九真子 ? 謝先銘(明明)
1998年仲春初稿于仙鶴山


第二章  養(yǎng)  身

老子曰:天下皆知美之為美

,斯惡已
;皆知善之為善
,斯不善已
。故有無之相生,難易之相成
,長短之相刑,高下之相盈
,音聲之相和
,先后之相隨
,恒也
。是以圣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萬物作而不辭,生而不有
,為而不恃①
,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
,是以不去。
[注釋] ①恃:音shì
,指德

[意譯] 天下的人都知道美而很好的時候
,丑與壞和假美假好就產(chǎn)生了
,這種美好就不是真正的美好了;都知道善與良的時候
,惡與劣以及偽善偽良就產(chǎn)生了
,這種善良就不 是真正的善良了。所以說:有有必有無
,有與無是相對產(chǎn)生的;有難必有易
,難與易是相對促成的
;有長必有短,長與短是相對制約的
;有高必有下,高與下是相對 存在的
;有音必有聲
,音與聲是相對和諧的
;有先必有后
,先與后是相對比較的。宇宙萬物
,陰生陽消,陽長陰息
,周流變化
,循環(huán)往復,這是永遠存在著的自然規(guī) 律
。正因為如此,智慧的圣人賢哲們
,無分別心辦無為之真事
,無分辨心傳不言之真教
。宇宙萬物
,都是自然運行變化而不停的,天地生養(yǎng)萬物而不擁有
,圣賢有為 度人而不爭,圣賢像天地一樣的偉大
,但從不認為有功
。圣人賢哲
,正是因為自然而為而不認為是有為造化有功
,所以才功德無量而與天地共存

[札記]老子的這種樸素唯物主義辯證法思想,既是道林真人們養(yǎng)生修行的指南
,也是圣人賢哲們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唯一法寶。
老子講對立
,是根據(jù)天地和陰陽來的
,老子論統(tǒng)一
,是站在既宏觀又微觀的立場之上的,道法自然
,自然而為
,為而不爭
,功成而不居
。居功者必敗,擁有者必失
,宇宙萬物皆太極。
老子開示修行者
,要知太極
,守中極,修九真
。在魔中行道,在社會生產(chǎn)和日常生活中養(yǎng)身修行
。不可極化
,物極必反
。有追求就會有失落
,有希望就會有失望。過 份的專注和執(zhí)著
,就會利于局部而害于全局。因此
,唯有調(diào)和陰陽
,和諧中正
,才是養(yǎng)身之正宗
。善養(yǎng)身者
,行走坐臥,不離中正
。對于玄關一竅,既不可有意守
, 也不可無意求
,而是要把握中極。有意無意
,似是而非,模棱兩可
,中庸和平
,在陰平陽秘的和合之中
,生養(yǎng)圣嬰道胎
,還我本來,待到精滿氣足神全功圓果滿虛空 之日
,就是超脫輪回得道成真之時。
養(yǎng)身先養(yǎng)心
,心平則氣和
,氣和而無欲,無欲則清明
,清明則智慧,智慧則虛空
,虛空則道全
,這是養(yǎng)身的下手功夫

常人養(yǎng)身
,要學而知之。要從數(shù)術入門
,從有為開始,從感應起步
,誠信的修行
。修煉到見魚時而不知有江湖
,觀氣時而不知有道術
,而后再順其自然
,才能避免走火入魔和誤人歧途而成功有望。
宇宙萬物皆平衡
,一切都在自然中,真人是效法自然大宗師以科學的道術和數(shù)術來養(yǎng)身的
。智慧的養(yǎng)生者
,道心在悟。



第三章    安  民

老子曰:不尚賢

,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
,使民不為盜
;不見可欲
,使民心不亂
。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
,實其腹
,弱其志
,強其骨
。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
,為無為,則無不治

[意譯]不能有意的舉薦和崇尚賢能的人才
,因為這樣做會促使一些民眾互相競爭而勾心斗角
;不能有意的珍貴和重視那些難得的金銀財寶和名利地位
,因為這樣做 會刺激一些民眾的私欲而巧取豪奪和偷盜攔劫及賄賂(huìlù)陷害;不能宣傳和顯耀那些能觸發(fā)和引誘民眾欲望的諸如酒色財氣毒之類的東西
,因為這樣做會 擾亂一些民眾純樸平靜的良心,破壞民眾安穩(wěn)的生活秩序
,而使社會動亂

因此
,圣人治理天下的原則就是:修心以安定民心
,凈化民眾的心靈
,使之精神文明;發(fā)展生產(chǎn)保障供給解決溫飽使之物質(zhì)文明
;鍛煉以健康民眾的身體;寡欲以減弱民眾的爭斗
;修行以增強民眾的自制能力

還有,既要經(jīng)常使民眾沒有分別心和欲望心
,又要使民眾開悟智慧而不敢違法亂紀和胡作妄為。只要清靜無為
,運用道的大智慧去教化民眾
,天下就沒有治理不好的。

[札記]治理天下在安民
,安民則不須尚賢。因為崇尚賢能
,固然是好事
,但不賢不良的無能之輩
,卻可以偽裝做作為假的賢能
。這樣就會魚目混珠,真假難辨
,賢 者非賢,能者無能
,而且會使民心大亂
。怎樣才能治理好天下呢,就是要安民
,安民先安心,安心則自然而然
。有為而不造作,如此清靜無為
,實際上是無不為
,無 不為則天下不治而自治

修行者
,要首先學道明理,戒欲有為
,凈化心靈,意守丹田
,元精元氣元神就會自然的凝聚在丹田
。只有心中欲望虛無,才能腹中元氣實有
。練功會減弱過份的追求,鍛煉能增強病弱者體質(zhì)

只管耕耘
,不管收獲。只管練功
,不管成功。有意練功
,無意成功
。練功一定要順其自然
,切忌刻意追求,著相偏執(zhí)
,無明貪功
,以防偏差和走火入魔
。一理通百理 通
,天下道同理。修身
、齊家
、治國
、平天下
;治民
、治事
、治物
、治社會;導引
、調(diào)心
、養(yǎng)生
、修道真等
,都是一個理,不二法門

老子安民的觀點,在道林修真的宮觀寺廟精舍之中是完全行得通的
;在九真論道的整個人間
,也是辦得到的。要真正的達到民安
,唯有弘揚道德,覺悟真理
,人人修行而無為
,個個為公而不爭。安民先安心
,安心先放下;放下即心安
,心安即身安
;身安則家安
,家安則社會寧



第四章    無  源

老子曰: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
,似萬物之宗。挫其銳
,解其紛
,和其光,同其塵,湛兮
,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
,象帝之先

[意譯] 道之用是沖氣以為和,而道之體則永遠不可見
,她像萬丈深淵一樣深不可測啊,但她卻是宇宙萬物之宗祖

道無形跡而不顯露棱角鋒芒
,她可以化解一切有形和平衡陰陽;她既可和合于自然之光而謂之光
,又能混同于沙土灰塵而稱為塵
,真是莫明其妙啊!凡人說她沒有虛無是唯心,而修行者卻已體悟到她的客觀存在是唯物

道生萬物,又誰生養(yǎng)道呢?我雖然不知道
,但是
,她在帝王和人祖之先,是道產(chǎn)生了宇宙萬物大自然和一切生命物質(zhì)

[札記] 修行者是唯道主義的實踐者,他們實事求是
,客觀的對待一切人文現(xiàn)象
。實踐和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道是客觀存在著的一種神奇玄妙的物質(zhì)
,這種物質(zhì)在靜定或禪定及氣功態(tài)下是可以被感應得出來的。
道是宇宙萬物之本原
,宇宙萬物也是道之淵源
。道生萬物
,萬物歸道。道源于萬物而不是萬物
,萬物以顯道而不是道

萬物中的力,是有形中的無形。道之所以能生萬物
,是具有萬能萬有的斥力;萬物之所以又回歸于道
,是道具有萬能萬有的引力
。一陰一陽謂之道的話
,一引一斥
,一呼一吸,一生一滅等等
,這就都是道
,實際上
,都是道都不是道

道是太虛無極,是混沌未開
,鴻蒙未判
,先天的清空一氣。道也就是氣
,她是不增不減
,不生不滅的,既無源可探求
,又無流可考究
。道之體為靜,道之用為動
,動要沖氣以為和就是德,動若螺旋型進展則為魔

總之
,人生有限,功海無涯
,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涯的功海,就會無濟于事
。老子開示我們:要像道那樣圓融無礙而親和萬物
,自然而然為而不爭,默默無聞的去工作去修行去奉獻吧
,哪怕沒有功名,卻可以得到陰德而有福慧之報啊



第五章    虛  用

老子曰:天地不仁
,以萬物為芻①狗
;圣人不仁
,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
,其猶橐龠②乎?虛而不氵屈③
,動而愈出
。多言數(shù)窮
,不如守中。
[注釋] ①芻:音(chú)
,芻狗,古代祭祀時用草扎成的狗
,祭祀完畢則拋棄或燒掉
。②橐龠:音(tuó yuè),古代冶煉時使用的風箱
,橐是風箱的外殼,龠是風箱里面的鼓風裝置
。③氵屈  :音(qǔ)
,指龠推人橐內(nèi),橐則不虛

[意譯]天地是不講仁義禮智信的,她把萬物當成是草扎成的狗一樣很平常
,這就是天地真正的仁義禮智信
;圣人效法于天地自然,也是不講仁義禮智信的
,圣人把庶民百姓和皇親國戚都看得很平常,這就是圣人真正的仁義禮智信

天地之間的至真妙道
,就像風箱中的虛空一樣,正是因為虛空
,才取之不盡
,用之不竭
,你把風箱拉得越快
,從風箱中涌出來的風就越多。人們都說陰陽數(shù)術是窮究宇宙萬物的
,但就是不知道怎樣的去執(zhí)中守正立人極。
[札記]天地和圣人雖不仁
,不仁之仁是至仁
,至仁是真正的仁。道生養(yǎng)了宇宙萬物
,道滅絕了宇宙萬物。該生則自然生
,該滅則自然滅
,該用則自然用,該棄則自然棄
,一切都在自然之中。
圣人是以宇宙萬物大自然為宗師的
,宇宙萬物大自然的客觀存在
,通過眼耳鼻舌意及感觸而作用于心,心之意又通過語言文字形象表達出來
,這就是真言和圣訓了。 所以圣人又以心為師
,以自性為師
,代天宣化,替天行道
,圣人的言行舉止,皆是宇宙萬物大自然縮影在人身上的反應
。故天不仁
,圣人也不仁。天地和圣人不是不 仁
,而是大仁而不見仁,玄德而不見德
,亦即圣人有仁無仁無無仁
,無仁之仁是真仁
;圣無仁有大仁,大仁才是真正的仁

虛空之用,就是妙道之有為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斩竽苋荩宥竽莒o
,修行修道修虛空,練功練德練清靜
。施舍有形
,得到無形,無形之形是真形
。虛用是全方位全時空的無為而無不為的大道之真用。
虛為靜
,用為動
,動則為太極,太極為陰陽
,陰陽為對峙,有對峙就有了比較和好壞之分
。道之用
,在動中求靜,把握動中之靜
,就是守中。沖氣以為和
,就是太極 變中極
,中極就是守中,唯有守中才能建功創(chuàng)業(yè)立人極
。守中就是德,唯有守中才能通道真
道家養(yǎng)生文化中的煉丹
,就是老子守中學說在人體生命科學上的實踐。 老子說守中
,可守中
,非常守中。

守中也就是虛用
,這既是道德家文化的精髓
,也是真修行者們破除一切道法經(jīng)典人文術數(shù)等執(zhí)著的唯一法寶。心守中而天地正
,心持空而萬物皆備于我
,虛用者超脫象數(shù)氣數(shù)之束縛
,而直達全真妙境。


第六章   成  象

老子曰:谷神不死

,是謂玄牝①。玄牝之門
,是謂天地根
。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注釋]牝:音pìn,指雌性的動物

[意譯]識神合元神而孕藏于丹田之中
,這是長生不死的人體生命信息能量體,可以說這是玄妙的生命本原
。這玄妙的生命本原,是可以化生成為一切生命的
,所以 說這才是人的根本啊
。修行者只有呼吸綿綿,似有似無
,深勻細長
,如春雨之潤物
,二六時中而不間斷
,才能意念成象而初顯道真。
[札記]導引養(yǎng)生的修行者認為:上丹田為天谷
,中丹田為應谷
,下丹田為靈谷
,三田為元神之室
,靈性所在
,其空如谷,故名谷神
。谷神是人的元精、元氣
、元神 的凝聚體
,道家又稱為金丹。既稱為金丹
,就是修煉到了一定的層次,即已成象有形了
。既已成象有形
,就可千變?nèi)f化而自然的化生出一切生靈。仙佛圣真大成時
, 千百億化身盡虛空
,遍法界
。這玄之又玄的谷神
,才是神通法術永存于人體之中真正的特異功能。
要達到谷神成象這一步
,是要精勤不懈的修煉才能有成的
。只有體道實踐
,才能知道精微
,從而用道玄妙,終登道之彼岸
。玄牝之門
,在虛空中見
。修道頓悟有捷徑
,捷徑還是要一步一步的親自躬行才能達到。
蠟燭可以產(chǎn)生火焰而照明
,但這光明是以損耗蠟燭為基礎的
,人可以進行思維而產(chǎn)生智慧
,這智慧之光也是以耗損人的生命本能為基礎的
。因此,健身長壽之訣竅
,就是清心寡欲修道養(yǎng)德

層出不窮的新藥特藥,難治難防人類的奇病怪癥
。但一切身心疾患
,無非身心陰陽失調(diào),唯有修行煉丹
,才能整體的調(diào)理身體平衡陰陽。陰平陽秘
,陰陽和合
,則自然身心康泰如神仙。
修道
,是凡人開悟之后產(chǎn)生的大智慧
,不修道者不能見到無象之象
。養(yǎng)德,是大智慧者的大功德
,不養(yǎng)德者不可見到?jīng)_和之氣而執(zhí)中守正以通道真
。修行者們,道心在信啊!


第七章      韜①  光

老子曰:天長地久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故能長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
,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
,故能成其私耶?

[注釋] 韜:音tāo,意隱藏和收斂(1iǎn)

[意譯] 天地是很長久的。天地為什么能長久呢?
是因為陰陽和合
,自然而為
,而不再生發(fā)新的現(xiàn)象,所以能長生久視
。圣人效法于天地自然
,讓天下人都修身養(yǎng)性之時我再修身養(yǎng)性,只有天下人的身心都健康之 時
,我的身心才能夠健康起來
。圣人不自私自利的只顧修養(yǎng)自己的身心,而是代天宣化
,替天行道
,弘揚道德
,普渡有情
,故能成就自己的事業(yè),康樂自己的身心
, 使自己像天地一樣地長久

[札記]老子知天命
,故以百姓之生命為自己的生命
。人人與我同體,萬物與我同根
。天人合一
,人人合一
。人我一體
,人我一心。百姓之命就是天命
,百姓之命就 是我命
。只有利人
,才是益己
,利人和益己是辯證的統(tǒng)一。只有為公
,才能有私
,為公與有私是辯證的統(tǒng)一。常人眼光短淺
,一心的謀私益己,結果不能長久
。圣人 胸懷寬闊
,一意的為公利人,最后卻能成其為私,這種私是大公的代表和化身
,這種大私就是大公。先天下之憂而憂
,后天下之樂而樂
。后其身而身先,后就是先
; 外其身而身存
,外就是內(nèi)
。圣人是不考慮個人的一切的
,故圣人擁有一切,與百姓同化

圣人韜光
,收斂自己的功能與智慧
。圣人悟空而不悟能
,化太極之能為無極之空。所以圣人與日月齊光
,與天地同壽

圣人以自然為師。無我乃能有我
,無私乃能成其私。圣人無私
,無量度人而重于自我修行
。圣人自我修行,誰來度眾生
?釋佛度化眾生就是修行
;觀音尋聲救苦就是 修行
;天尊無量度人就是修行
;孔子弘揚道德,宣傳仁義禮智信就是修行;老子八十一化身
,應時顯化以度人就是修行
。無私無欲
,自然清靜
。自然清靜,不需修 行
。依乎天理
,不導引養(yǎng)生則壽
。不修之修是真修
,這就是老子自然的養(yǎng)生修行法門。
圣人循天道而無私
,故能身存而成其私
,這就是順天則存,逆天則亡的最上一乘修行大法
。仁者壽,智者壽
。功德圓滿
,福壽康樂。

當人道合于天道時
,人的壽命就能活到最大的自然生存時限了。人們求生求健康的欲望
,以及迷信的執(zhí)著之心
,會擾亂人心的平衡而有損于健康和生命。人們過份的 運動和對身形的扭捏
,會加速人的生理代謝速度而縮短自然之壽命
。凡效法天地自然的一切有為養(yǎng)生方法
,一定要適可而止
,中病即止,否則會物極必反
,養(yǎng)生轉(zhuǎn)化 成為傷生

天地無情故不老,圣人韜光以養(yǎng)生
。善養(yǎng)生者
,先養(yǎng)侮受辱以完善人格,再養(yǎng)吾浩然之真氣
。真氣隱則積德為圣功
,真氣顯則有功而立業(yè)。修行者
,一旦無私無欲, 就會空其色相
,永脫塵根
。練功者一心為公,功德無量
;有為者利在當代
,功在千秋
;修道積德者
,有道則長住人間,飛升則長存天壤
,不私其身而終得長生
。人生 在世要為公,為而不爭
,就可以成為圣人而天長地久。圣人就是覺悟智慧的眾生



第八章    易 性


老子曰:上善至大師兄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
,故幾于道。居善地
,心善淵,與善仁
,言善信
,政善治,事善能
,動善時,夫唯不爭
,故無尤

[意譯] 至善的圣人具有水的美德。你看:水至善滋潤利益萬物而不爭得失,她還可以到人們都嫌棄厭惡的地方而不計較世人的褒貶(bāobiǎn)
,所以說
,只有水的特性和品德才接近于道

圣人效法于水
,不管居住在哪里,都認為是寶善的好地方
。因為心善一切皆善
,心善者言而有信且真實,行而見仁且慈悲
;心善者為官則無為而治,為民則有為能干
;心善者言行舉止是不離好的
,而且為而不爭,所以就不會有天怒人怨

[札記]本章講易性,易人心為天性
。天性者至善
,至善者慈悲,慈悲者道林仙佛圣真人
。唯有易性者才能通道真
。大道似水而不是水,唯有水的特性和品德才接近于大道

真修行者,水就是宗師
,以水為師
。水溫順柔弱低下卑賤,修行者越卑賤則越高貴
,有多賤就有多貴
。水滋養(yǎng)萬物
,施恩而不圖報
,修行者要利益眾生而不與眾生去 爭。水繞圓則旋轉(zhuǎn)
,遇方則回轉(zhuǎn)
,堵塞則止行
,決口則涌流
。水行不通則退
,止不住則漫。修行者有令則行
,行不通則退或讓
;有禁則止,止不住則變或易
。水不拘 一形,隨物而成其形
。水變化萬千
,服從于時令之變幻。春夏溫熱
,萬物生長
,水則蒸云降雨
,滋潤群生
,降溫祛暑。秋冬涼寒
,萬物收藏
,水則凝為霜雪,護侍群 生
。修行者切忌執(zhí)著著相,千萬不能迷信封閉
。要根據(jù)天時
、地利、人和
,以及自身的實際情況
,來決定修行的方法
。不拘一格
,見效則易。千易萬變
,不離自性。
水性圓通
,無物不融
。自性圓通,神靈道玄
。道之德性以水來示現(xiàn)
,人之德性以善來體現(xiàn)。人心不易則自性不顯
,自性不顯則上善不見
。善惡一太極,太極則轉(zhuǎn)化
, 轉(zhuǎn)化則惡可易為善。修行者
,由善到上善
,上善不是善,這種不是善的善
,才是真正的善
。上善是至善
,至善者像水一樣的平常而輕賤
,低下而卑微,但是
,他卻須 臾不能離
。空氣中也有水的分子
,道在水中。
夫唯不爭
,至善不爭
,這是無極學說的思維方式。至善者超出氣數(shù)之外
,可以改變命運而趨吉避兇
。至善者易性心變
,心變一切皆變
,心是根本,心是總源泉
。心善 者
,立足之處皆凈土,言行舉止皆為他人著想
,讓自己無限的適應外界客觀的自然環(huán)境
,這樣做,就是上善的圣人
。圣人功蓋天下而不知有功
,行滿天下而不知有 行。
既得人生不行功

轉(zhuǎn)眼又入輪回中。
奉勸諸君易心性

以水為師修善功



第九章    運 夷

老子曰: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①而銳②之
,不可長保。金玉滿堂
,莫之能守。富貴而驕
,自遺其咎③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注釋] ①揣:音chuāi
,意捶打鍛煉
。②銳:音ruì
,意尖或快及鋒利,與鈍相反
。③咎:音jiù
,意過失或罪過。

[意譯]怎樣運作才能走向吉祥平安的康莊大道呢?老子說:長期保持或擁有得滿滿的
,就會盈盛且漫溢出來浪費掉或損耗掉。如此
,還不如適可而止或退讓奉獻出來為妙

你看:通過千錘百煉而鍛打出來的寶劍,其刃尖銳鋒利
,但不可長期的保持和恒久啊
。因為她遇鈍易銼,時間長了保護不好,其刃還會自動銹蝕
。還有,古往今來那 些金玉滿堂
,財寶如山的富貴之人,又有哪一個能長期的護持和守衛(wèi)得住呢?常人一旦富貴了
,就會驕奢(shē)淫(yín)侈(chǐ)
,自己就為自己和親 友及子孫種下了禍殃,這罪過都是由自己不知足不知止而造成的

因此,圣人是清靜無為的
,無為而無不為
,為而不爭,順其自然地成就事業(yè)和功名
,而且功成不居
,名遂不就,謙讓退避
,這才是善終其功
,善全其名,避免禍咎的自然之道

[札記]老子對待世事和生活的觀點
,是持中和混元的世界觀。因為
,宇宙萬物本平衡
,人間眾生本平等
,世間財物當共有
。為了保持自然界的陰陽平衡,宇宙萬物 都是向反面轉(zhuǎn)化的
,這是大自然運行不息的總規(guī)律
。圣人遵循自然規(guī)律以教化眾生,道士遵循自然規(guī)律以修行煉丹
,善良的人則循規(guī)蹈矩,遵紀守法
,在紅塵中忙碌 一生

自然界中,日中則移
,月滿則虧
,物盛則衰
,水滿則溢
。在人世間
,盛極則衰,福盡禍來
,樂極生悲
,否(pǐ)極泰來。

自然界中
,春溫夏熱
,暑陽司令時則溫和不在
;秋涼冬寒
,寒令乘權時則西風無存。萬物是春生夏長
,秋獲冬藏
,這都是正常的自然規(guī)律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ddjy_46/28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 rel="prev"> 沒有了!

相關文章
黃帝內(nèi)經(jīng)(啟玄子王冰注解)
黃 帝 內(nèi) 經(jīng) 素 問 序 啟玄子王冰撰 夫釋縛脫艱,全真導氣
,拯黎元于仁壽
,濟贏劣以獲安者,非三圣道則不能致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