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經(jīng)學
謝先銘(明明)道長
內(nèi) 容 提 要
《道德真經(jīng)學》系作者在多位老師的傳承指導和教誨之下,虔誠的學習和領悟中國道德家的始祖老子所著《道德經(jīng)》一書的講學備忘錄。作者在《道德經(jīng)》唯道論的
哲學思想指導之下,在道林修真的實踐之中,將其略有所感、稍有所應、受益所悟、終有所成的一家之言、一孔之見、點滴體會,撰寫成書。
道濟天下,真風流行;德化人間,文明和平。本書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聯(lián)系實際,白話意譯,注重應用,開卷有益。書中的哲學觀點、思維方法,以及世界觀和方
法論,既古老而又新穎,既科學而又高明,更是簡明而實用。本書既對養(yǎng)生修真者有指導作用,又對各行各業(yè)的建功立業(yè)者有借鑒、參謀和啟迪作用。
民族瑰寶數(shù)道德真經(jīng),講學《老子》是傳承文明
,千古玄學有新用新解,成就人生要導引指南
。本書將為有緣者帶來無量的喜訊和福音
。
老 子 傳 奇
老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道德家。由于百家爭鳴,學派的發(fā)展,宗教的產(chǎn)生,老子也就自然而然的被后世學者們推崇為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尊奉為道教的教祖。
我國古代著名的史學家司馬遷,根據(jù)傳聞寫出了老子傳。司馬遷在《史記?老子韓非傳》中傳述:老子者,楚苦縣厲鄉(xiāng)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適周,將問禮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
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tài)色與淫志,是皆無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
,若是而已!” 孔子去,謂弟子曰:“鳥
,吾知其能飛
; 魚,吾知其能游
;
獸
,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網(wǎng)(wǎng)
,游者可以為綸(lún)
,飛者可以為矰(zēng)。至于龍
,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
。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
耶
!”
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居周之久
,見周之衰
,乃遂去。至關
,關令
尹喜日:“子將隱矣
,強為我著書?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庇谑抢献幽酥鴷舷缕?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終
。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記周太史儋見秦獻公曰:“始秦與周合,合五百歲而離,離七十歲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也莫知其然否。蓋老子百有六十余歲,或言二百余歲,以其修道德而養(yǎng)壽也
。老子,隱君子也
。
老子之子名宗,宗為魏將,封于段干
。宗子注
,注子宮,宮玄孫假
,假仕于漢孝文帝
。而假之子解,為膠西王卯太傅
,因家于齊焉
。世之學《老子》者,則絀(chù)儒學
,儒學亦絀《老子》
。道不同不相為謀豈謂是耶? 李耳無為自化,清靜自正
。
綜上所述,隱君子傳,撲朔迷離
,使老子隱于了歷史的云霧之中
。連古人司馬遷都難以知曉老子的生平卒年,而后世硬要查個水落石出
,知其所以然者
,猶如井中撈月,海里尋針
。
《辭?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芬材@鈨煽桑觳磺宓恼f:老子,相傳春秋時思想家
,道家的創(chuàng)始人。一說即老聃
,姓李名耳
,字伯陽,楚國苦縣厲鄉(xiāng)曲仁里人
,做過周朝“守藏室之
史”(管理藏書的史官)
。孔子曾向他問禮,后退隱
,著《老子》
。一說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萊子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独献印芬粫欠駷槔献铀鳎瑲v來有爭論
。
可以肯定 ,老子是真有其人。但是
,老子到底是誰
,生于何時,卒于何地
,在世有多少年
,這一切,就像老子的“道”一樣
,不見其首尾
,不可捉摸。千家千言
,萬家萬語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眾說紛紜
,莫衷一是。
作者作為一個修行者,也只有將師之口耳相授
,及其老子的有關傳聞,和盤托出
,以饗讀者。
相傳,老子姓李
,名耳,字伯陽
,號聃(dān)。楚國亳(bó)州府苦縣厲鄉(xiāng)曲仁里人氏
,即現(xiàn)在的河南省鹿邑縣厲鄉(xiāng)溝一帶
。至今那里還保留有太清宮、老君臺等名勝古建遺跡
,而且還有較多的李姓后裔(yì)居于此
。
老子分神下降(誕生)于商朝殷武丁九年 ,天運庚辰年二月十五日卯時
,即公元前一千三百一十六年
。老子在周文王時
,職任周之守藏史(掌管國家文物典籍的
史官)
。武王伐紂后
,遷為柱下史
。周昭王時
,青牛西逝
,西化金仙成佛
,大地作獅子吼
。周幽王時,紫氣東旋
,東度尼父成圣,致有猶龍之嘆
。老子化度的弟子還
有:南華真人莊周字子休即
莊子,沖虛真人列御寇即
列子,通玄真人辛釬鈃(xíng)即文子,洞靈真人亢(kàng)桑子即亢倉子
,墨翟即墨子
,楊朱即楊
子
,南容朱
,楚人士成綺
,齊人崔啟
,燕人柏矩等等。老子見周朝衰遂
,不得已西度歸隱
,途經(jīng)函谷關時
,即現(xiàn)在的河南省靈寶市函谷關
,應當時的函谷關守關令尹
喜(慈航真人)之請
,強為著道德真經(jīng)寶典
,強為書修道靈符
,即太玄長生符
,師徒問答
,留下《西升經(jīng)》傳世
。所以說:道為萬佛之祖
,萬圣之尊
,萬家之源。相
傳在秦始皇九年
,即公元前212年(己丑),西升昆侖
,歷年一千一百零肆歲。后又降度
,東華帝君,張?zhí)鞄熣嫒司耪孀拥鹊?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神仙本在云霧中
,軼事傳奇根在
心
。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比老子小756歲;釋迦生于公元前565年4月8日,比老子小715歲。老子的道德之學和彭祖的養(yǎng)生之學相結合,
就產(chǎn)生了當時有名的養(yǎng)生修真學,又稱彭老之學或老彭之道。彭祖活了八百歲,老子一千歲。老子的在世長年,足以證明老子的養(yǎng)生有德,修真有道。老子的清靜經(jīng)
和道德經(jīng)及太上感應,不愧為中國養(yǎng)生學和修真學的最高寶典。
由于老子的道德真經(jīng)傳世,老子也就被后世道德學家,尊崇為中國道德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道德家簡稱為道家,道德教育簡稱為道教。老子本是我國古代杰出的思
想家、哲學家、養(yǎng)生家
、道德家
、教育家
。老子本人,既沒有創(chuàng)立道德家學派
,更沒有創(chuàng)立道教宗教。由于時空的變化
,以及后世后人在學術和門派上的需要,老子
才由凡人走向了神壇
,而被后世的國教,即現(xiàn)在的中國道教
,尊奉為道祖
。
既然老子是教祖,也就自然成了大神大仙了。大神大仙的身世也就需要與眾不同。相傳老子之母,名玄妙玉女,玉女八十一而無丈夫,執(zhí)身如玉,貞靜自守。受
氣于天然,容顏常少,神氣安閑。所居之處,六氣和平
,邪惡不侵,冬無霜雪而溫暖
,夏無酷暑而清涼,常有祥光覆護其身
。一日午睡之時,玉女忽見九彩霞光擁太
上老君降于空際
,空中彩霞紅彤彤,天神金燦燦
,仙樂齊鳴
,天曲悠揚
,檀香撲鼻
,紫霧繚繞
,太上老君就站在一朵金色的蓮花之上
。而且隨著動聽的仙曲不斷地變
幻:
第一變,老君身長二尺
,喜鵲冠,著八緣鳳衣
;
第二變,身長四尺
,重疊冠
,著白衣赤領赤袖
;
第三變,身長六尺
,通天冠
,著五彩之服;
第四變,身長八尺,戴辟邪冠
,著瑰麗羅衣
;
第五變,身長一丈
,龍鳳冠
,著朱光之衣
;
第六變,身長一丈二尺
,虛無冠
,著黑色羽衣
;
第七變,身長一丈四尺
,元氣冠
,著龍鳳衣;
第八變,身長一丈六尺
,百變冠
,著自然衣
;
第九變,身長一丈八尺
,有七十二相,以應七十二氣
,
有八十一好,以應八十一變 。
頭圓法天,頂像昆侖 ,皓(hào)首白發(fā)如鶴?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Ⅶ?zī)龍髯(rán)
,素潔如絲
,長長的銀胡須飄飄然
。眉如北斗
,色白如霜似雪
。兩目如鏡,清澈且閃
電光
。鼻如雙柱,形如截筒
。口方如海
,唇如赤丹,氣有紫色
,其香若蘭
。耳無輪廓,中有三門
,高平于頂
,下垂齊腮
。龍顏神變
,金容赤黃
,玉姿潤顏
,光彩照
人
。胸寬肩廣
,身材魁偉
。左手托金丹
,金光耀眼
,右手執(zhí)拂塵
,銀光閃亮。腳方法地
,足踏九真法輪,行如虎移步
,動若龍趨行
。身若金剛
,貌若琉璃
。頭上圓光
五明十色
,身披霞衣九紫十八彩
,腳踩吉祥云一步一蓮花
。遍體光燦燦
,周圍亮閃閃
。左有十一青龍騰,右有十三白虎躍
,前有九朱雀飛,后有七玄武隨,上有五雷
電神晃晃(huàng)昱(yù)昱
,下有十大祛病辟邪將軍晃晃悠悠,八方上下
,還有千神萬仙,群圣眾真
,圍繞擁簇
。有如眾星捧月
,又似彩云奉日
,更是日
月同輝
,吉祥無限
。
上列奇景異象,倏(shū)變?yōu)榱餍?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化為玄珠
,飛人玄妙玉女的口中
,人腹而遂(suì)凝瓊胎。八十一年之后
,于殷武丁九年,二月十五日的清晨
,玉
女在流星園中散步,天上朝霞絢麗多彩
,地上晨露花花點點,金色的太陽
,從東方升起來了
,青草上晶瑩閃亮的露珠
,頃刻化為晨霧
,天地交融一體
,紫云碧霧繚
繞
,玉女左手扶在李樹干上面對朝陽
,凝思良久
,忽然
,龍吟虎嘯
,地動山搖
,猶如火山從流星園中爆發(fā)
;流星園中金光四射
,光芒萬丈
,恰似太陽就在李樹下
。李
樹下
,玉女圣胎動
,須臾從左肋誕生一子,此即老子出了世
。東方喜鵲叫得歡,西方百靈鳥鳴得巧
,早已聞訊賀喜的左鄰右居,鄉(xiāng)親百姓
,均紛紛趕到了流星園
,來
同沐神光
,共沾圣恩
,恭賀玉女有福
,歡慶老子誕生
。
老子降生之時,落地即能行走,一步一蓮花,走到九步九蓮花之時,停頓了片刻,然后左手指天
,右手指地,而向十方三世的眾生說:“天上地下
,惟我獨尊
。
我當開揚無上道法設法太上元始道場
,普度一切眾生
,走遍十方
,隱顯人間
。言畢盤腿趺(fū)坐在李樹下
,指李為姓
。這時
,天下春風拂煦
,陽光明媚
,彩霞滿
天
,萬鶴翔空
,仙樂悠揚
,九天稱慶
;地上百花齊放
,鳥語花香
,蜂飛蝶舞,紫氣繚繞
,煙靄(ǎi)吉祥,九洲同賀
。流星園中金光燦爛,人間天堂如意吉祥
。老
子出了世
,天下有了道
,老子傳道德
,天下有文明。
老子以李樹為姓,因其母夢老君而生,生而白首
,故稱老子
。老子生身
,借形顯神
,精修盛業(yè)
,為神仙模范
,道德宗風。功德圓滿
,西升昆侖,雖歸道回天
,但聞音赴感。
相傳,只要人有誠心
,神就有感靈
。因此
,有很多修行者
,在功態(tài)功境中
,都程度不同的見到了老子這個白胡子老頭
。誠心者心念一轉(zhuǎn)
,或念圣號一句:“無量度人天尊”
,老子即可顯靈顯圣
。當然
,不可不信
,不可全信
。是真是假
,讀者不仿按照道德真功去試試看!
東周末年,春秋戰(zhàn)國時期,人才輩出,百家爭鳴
。其中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就公推是老子。至西漢初期
,黃老之學盛行
,老子更是受到普遍尊崇
。東漢時
,黃老之
學的清靜無為思想與方術仙道的神仙信仰相結合
,形成了黃老道
。東漢中期
,張陵在蜀中創(chuàng)立正一道(又稱天師道)
,著《老子想爾注》說:“一(道)散形為氣
,
聚形為太上老君”
,尊老子為太上老君,并奉為教祖
。漢恒帝時,邊韶撰《老子銘》
,稱老子“道成仙化,蟬蛻渡世
。自羲農(nóng)以來
,世為圣者作師”
。從此以后
,道
教將老子之“道”作為其最高信仰
,將老子尊為“道德天尊”
,列為三清尊神之一
。
東漢恒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 ,恒帝親自祭祀老子子翟(zhuó)龍宮,稱老子為老君
。
唐高宗李治乾封元年(公元66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