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祖 師 三 尼 醫(yī) 世 說 述
龍門第八代戒子黃守中題 龍門第九代戒子陶太定輯
第十一代閔一得謹(jǐn)疏 第十二代沈陽一恭校
呂祖師為太上門下關(guān)尹子嗣道曾孫,本唐宗室,姓李名瓊字伯玉
;避武后之禍
,偕夫人金氏隱于嵩山深谷
,改姓呂
,名曰巖
,字洞賓;夫人歿,因號純陽——鐘離祖師弟子
。元世宗敕封警化孚佑帝君
。
三尼者,孔子
、如來、
老子也
。《心印集經(jīng)》曰:“青尼致中
,仲尼時中
,牟尼空中。三尼師師
,文尼翼司
,三尼克傳,文尼斯贊
,宏敷教育
,裨生化之源”。
此元始誥文尼之文
。本經(jīng)又言:“純陽真人,化號文尼
,職司鐸化
,故詔以三尼之道,敷錫于世
,陰騭下民?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薄獏巫鎺熤y(tǒng)儒釋道以宣教
,天所命也
,是以寶誥
亦稱為三教之師
。
《醫(yī)世說》,乃三圣之精蘊,發(fā)育萬物,峻極于天
。開辭以來,天下之道無有大于此者
。呂祖述之
,以開無量劫懷?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菘抵?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所言入手之則,雖屬玄門
,實不
外始基于定靜。定靜乃三家同入之門
,惟道宗功法較為簡而易曉,故拈以示人
。至于盡性知命而功及于天地
,則三尼同道悉該于此焉
。呂祖筆之于書
,以授門下
,歷
代祖師寶之
,藏于梅島之龍嶠山房——地為黃隱真律師別業(yè),今址猶存
,地離云巢二里許
,金蓋之東麓也。
是書原序為陶律師石庵著 ,其標(biāo)題蓋出自隱真律師。曰“呂祖師三尼醫(yī)世說述”者
,正以明是書尚有三圣本經(jīng),呂祖述其意以教人云爾
。
第一步說法
大壯
[
本易象以明各步功法 ,非盡以卦氣時序言也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按髩牙憽保捍笳哒玻瑑?nèi)乾外震
。乾為天、為首
,震起也,故功起于此
。“帝出乎震”:帝太乙也
,即真一之宰
也。震巽特變?yōu)槎喟籽郏耗孔⒛X則向上
,故多白
,謂當(dāng)注視乾宮也
。震
,陽之動也——意者心之所發(fā)
,陽氣之動也 ]
若曰:法先閉目,意斂目神,向腦一注。
[
簣中書同?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叭粼弧闭?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明非本經(jīng)。蓋本經(jīng)簡奧難曉
,呂祖述其意若曰如是如是也。陶律師本無“若曰”兩字
,次句有“微以”兩字
,末句“腦”字下有“際”字
,
“一注”作“存守”
。呂祖曰:“存者真一,守者真元
,真一是性,真元是氣
。腦為髓海,又為天性都會府
,猶天上之有玉清勝境——其境至清
,高居星月之上
,乃
太無之天
。能知存守,自能明道
。” ]
繼于腦中,向頂注之。
[
簣中書同。陶本“中”作“際”,下句有“門上”兩字,“注之”作“一注”。呂祖曰:“腦為人身玉清官,元始所居。頂曰囟門,穴名百會,乃三元聚會之所,上
接三天真一。向頂注之,真一感通,真元匯注,得見紅黃星點若雨灑下為驗?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鄙w真一無形
,所可見者真元。真元者
,真一所生之氣也。
(一得)按:《禮》曰:“本于太乙,分而為天地,轉(zhuǎn)而為陰陽
,變而為四時
,列而為鬼神
,其降曰命
,其官于天也?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碧壹凑嬉唬熘滓?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首為人身之天
闕,故迎乾必于首
。《易》曰“乾元”曰“首出庶物”——乾為天為首也
。《虞氏易義》:“乾為性”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烀砸病P哪俊白⒅?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即《尚書》所謂“頤諟天
之明命”朱子曰“常目在之也”
。《內(nèi)典》曰“大佛頂首陀羅尼”——言慧光如日在佛頂也
。又曰“斯是如來無見頂相,無為心佛”
,又曰“摩頂令其開悟”——言
人之性光皆在頂也。儒釋二家醫(yī)世功法
,以經(jīng)義參之
,與此書宗旨重規(guī)疊矩矣
。 ]
此為下手第一步。
[
簣中書同。陶本每步此句有“功法”二字。呂祖曰:“法,法則也
;功,功用也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薄胺ㄏ乳]目”者
,目為我心使氣神
。《法錄》“目神在天
,即為茍畢二帥”。其
在人身
,行則注于兩涌泉,坐則注于兩腰腎
。閉也者
,凝字之義也
。曰“微以”者
,有以若無之義。意為心神之號令,令出乃行
,猶人君之有誥敕也。曰“上注”
者
,有透頂而上之義。所以注迎真一之元
,以護(hù)身世也
。 ]
第二步說法
夬
[ 內(nèi)乾外兌?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兑菹蟆罚骸扒瑸樯瘢瑑稙橥?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與神通氣也?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薄瑲庀峦ㄖx也
。夬,決也
,剛決柔也,君子道長
,小人道消——小人謂陰。闕門下通于腹
,腹為陰
,引乾陽下注
,以決陰也
。 ]
乃自百會,下游闕盆。
[ 簣中書同。陶本作“繼于腑際,向下陶堂?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卑贂?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其穴在頂門
。闕盆,亦穴名
,其穴在陶。呂祖曰:“此不言意
,意在其中
。”曰“下”者
,引一引元并下之義。味下句自可見
。 ]
乾
[
元亨利貞:元始,亨通 ,利和
,貞正
。元始
,謂易生復(fù)初,探賾索引
,萬物資始。亨通
,以陽通陰
。務(wù)正性命為利貞
。心以上為陽
,腹為陰
。響乃陽始通陰之界
,天
下之賾將由之而起,不可憧擾
。乾有伏坤,馭動以靜
,乃為體得閑趣
。體乾之德:剛健中正純粹精?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似哒?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所由覺空色相
,一絲不掛也
。 ]
游夫闕盆,體得閑趣。
[
簣中書同。陶本作“用字陶堂 ,一絲不掛?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保ㄒ坏茫┌矗骸兑住吩弧扒迕髟诠?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心經(jīng)》曰“五蘊皆空”
,蓋同是道也
。呂祖曰:“第一戒毋率躁
,第二戒毋昏
迷
,第三戒毋莽蕩。要識此中
,本無一物,有何人我
,有何內(nèi)外
,光明磊落
,徹天徹地
,物物件件
,機動乃現(xiàn)?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F(xiàn)非心體也。現(xiàn)而勿察
,隱而勿追,如浮云之點太
空
,過而已矣
。所當(dāng)迎者,清存十分
,得迎三五?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鄙w此一步,《參同》謂之“上德”
。德以清虛恬淡
,一塵不染
。得失有無
,不稍粘滯
,乃為得法
。 ]
此為下手第二步。
[ 呂祖曰:“此步中必現(xiàn)有紛紜景象,若稍滯稍擾,天君有病,不惟無益,為害非細(xì)。而于下步便無下手處矣,可不戒哉 ! ”(一得)竊謂:能體游字、閑字,意義自得,行合祖訓(xùn)焉。 ]
第三步說法
姤
[
內(nèi)巽外乾。彖曰:“姤,遇也,柔遇剛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薄帪槿帷
!皠傆鲋姓?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天下大行”,謂以剛克柔
。五中正,故剛遇中正
。陰始生
,故宜勒照
。垢與復(fù)旁通
,復(fù)則龍
蛇俱蟄
,垢則萬物發(fā)揚——陰陽相伏之理
。象曰:“天地相遇,品物咸章
。”故為萬路齊開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疤煜掠酗L(fēng)”
,無路不通也
。 ]
運值正午,訣惟勒照。
[ 簣中書同。陶本首句上有“已而”兩字,下句作“萬路齊開”。言此中元運旺
,既庶且富
,無物不備
,有日中則昃
、月盈則闕之懼
,故當(dāng)有勒照作用
。正午,于世為中元
,于身中為心
,于功候為活午時,乃一陰初生之候
,宜勒照也。 ]
遁
[ 內(nèi)艮外乾。象曰:“天下有山
,遁
。君子以遠(yuǎn)小人,不惡而嚴(yán)
。”君子謂乾
,乾為遠(yuǎn)為嚴(yán)
。未于首,其位已遠(yuǎn)
。遠(yuǎn)而嚴(yán),正本清源之道
。剛當(dāng)位而陰漸長
,故有偏頗之象
。 ]
已值未正,正本清源
。
[ 簣中書同。陶本“已”作“若”,下句作“便有偏頗”
,蓋民忘善之所致也。世泰已久
,則民惟逸是安
。逸是安則忘善
,忘善則惡機已伏
,自然之勢也
。宜體“正本清源”句義
,乃有下手處
。鄙意:訣則迎一以化之
,不惟訣迎坤元而已
。 ]
否
[ 內(nèi)坤外乾。彖曰:“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內(nèi)小人而外君子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惫释鈴娭懈?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大往小來”
,故當(dāng)植培,此天地閉塞之候
。 ]
一入申正 ,植培而已
。
[ 簣中書同 。陶本“申正”.下作‘÷外強中干
,須事植培
。”意義與此書同
。蓋值申:正 ?
運當(dāng)下元之初,其時人民燕安成性
,罔知奮勉
,無有遠(yuǎn)慮
,風(fēng)氣浮華
,舉止文勝,故曰“外強”
。惟民生厚,其氣已漓
,百產(chǎn)亦漸耗竭
,故曰“中干”
。一旦劫臨,
挺而走險
,適以速斃
,誠可哀也。志斯道者
,訣惟植培為事
,所以思患預(yù)防也。 ]
觀
[ 內(nèi)坤外巽。象曰:“風(fēng)行地上
,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shè)教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庇^主化民,故當(dāng)致新
。五位未變
,為“大觀在上”
。近乾爻,故迎乾
。陶本曰“成賢劫”者,酉時卦中有蹇有明夷
,值運之艱也
。 ]
若至酉正 ,訣惟致新
。
[
簣中書同。陶本“酉正”下作“訣惟迎乾 ,以成賢劫?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绷x與此書相表里。酉正者
,下元之中運也
,舊染污俗,迎乾氣以廓清之
,使民自新也
,頑讒猶欲并生,使民
自新
,則劫運之來,化大成小
,所謂賢劫是也
。較諸兵火相乘
,不已相去多多乎
!呂祖蓋有深意存焉。賢劫者何 ? 饑饉疫癘昏墊是也
。 ]
剝
[ 內(nèi)坤外艮。此戌卦也。乾鑿度曰:“夫陰傷害為行當(dāng)九月之候,陽氣衰消而陰終不能盡陽,小人不能決君子也。”謂之剝,言不安而已。彖曰:不利有攸往,小人長也?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坤
[
六爻皆陰。此亥卦也,卦德為柔順利貞 ,卦氣為滅藏于癸,汲晦之象
,陽盡滅也。故有“履霜堅冰至”之占
。戌亥為剝?yōu)槔?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此曰“法惟屯蒙
,以俟?fù)”者,舍值時
之卦
。而言“因時之用”
,謂此時惟當(dāng)息養(yǎng)
。蓋戌亥于身為下極,于世為下元之下運
,言內(nèi)言外,皆當(dāng)息養(yǎng)也
。 ]
運至戌亥,法惟屯蒙以俟復(fù)。
[
簣中書同。陶本下句作“屯蒙而已?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币饬x與是書無異。屯蒙者
,萬物冥昧之象
,養(yǎng)之以俟其復(fù)而已
。屯,內(nèi)震外坎
,動而遇險,劫運多艱
,故屯利居貞
。蒙,內(nèi)坎
外艮
,坎智艮止,性靈窒塞
,機竅未開,故蒙以養(yǎng)正
。大元運之戌亥
,萬物皆息,小元運之戌亥
,亦貴息養(yǎng)元氣
。呂祖曰:“究其致此之由,總因失照失培之故
。”
言小元運之可挽于前也
。(一得)按:《易》曰“凡益之道
,與時偕行”
,《書》曰“道有升降
,政由俗革”,此儒教之視否泰元遠(yuǎn)而醫(yī)世也
。《華嚴(yán)經(jīng)》曰“清凈
光明
,遍照世間
,以無礙愿
,住一切劫
,常勤利益一切眾生”,《楞嚴(yán)經(jīng)》曰“于恒沙劫中
,救世悉安寧”,此釋教之歷無量元運而醫(yī)世也
。 ]
此為下手第三步。
[
簣中書此句上有“呂祖曰究其致此之由總因失照失培之故”十七字。按前后文均無呂祖曰字樣,當(dāng)是后人以此書質(zhì)諸呂祖,錄者誤入正文耳!今采入前注。竊按是
書,二步以上自頂至響,言身不言世,乃是自修之事。渾渾穆穆,不必分寸體驗,故不言時
。三步中分言六時者,功用至午位則為心
,乃一身之宰;一世之宰
;至未
以下則為腹
,為閻浮提
。世事不同
,補救之法亦不同,故逐時分析言之
,以明隨運之用。此六時之用
,皆學(xué)問之事
,謂當(dāng)裕道法于未用之時。午未申酉戌亥
,皆迎一
迎乾之所貫注。乾
,君也
。蓋有隨時醫(yī)世之學(xué)術(shù),而后可以任斯世之重;能凋元贊化
,
。而后可以上格君心。欲從事于澤民
,必先以致君力主也。 ]
第四步說法
復(fù)
[ 內(nèi)震外坤。震
,修省致福。坤
,德合無疆
。彖曰:“復(fù)亨,剛反動而以順行
,利有攸往,剛長也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标杹矸党?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而應(yīng)天行
,陰順之,明良之際會也
。 ]
已而華開見佛,自造慶會,於(音烏)萬斯年
。此為下手第四步
。
[
簣中書同。陶本“已而”作“既乃”,下有“別有妙用
,不外忠貞”二句,“自造慶會”下有“得致”兩字
。華
,心華佛
,喻君也
。開者,開心見誠之義
,中無意必
固我,隨機導(dǎo)引
,格非啟沃
,大有紅爐點雪之神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安煌庵邑憽闭?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言忠貞則咸有一德
,上下交孚
,不待語言文字,故曰“自造”——誠之通也
。忠則表里如一,貞
則夙夜匪懈
,是以能充滿其肅肅雍雍之氣
。而君臣皆在一氣之中
,為上為德也
,天下亦皆在一氣之中,為下為民也
,海隅蒼生陰受其福而不知矣。呂祖曰:“惟知迎
一與元者能之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保ㄒ坏茫┌矗骸稌吩弧佰评黻庩?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寅亮天地”
,《楞嚴(yán)經(jīng)》曰“于大菩提,善得通達(dá)
,覺通如來,盡佛境界”
,《持世陀羅尼經(jīng)》曰“利益安
樂
,一切有情”
,同此功用也
。 ]
第五步說法
臨
[ 內(nèi)兌外坤,兌悅坤順,故無間。元亨利貞 。彖曰:“悅而順
,剛中而應(yīng)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薄皭偠槨保煲恢?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剛中而應(yīng)”,妙凝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