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大道家園 >> 傳統(tǒng)典籍 >> 道學(xué)漸法之金丹大道 >> 丹道大成作品

      呂祖師三尼醫(yī)世說述

      大道家園 2019-12-11 22:10:20

      呂 祖 師 三 尼 醫(yī) 世 說 述
      龍門第八代戒子黃守中題 龍門第九代戒子陶太定輯
      第十一代閔一得謹(jǐn)疏 第十二代沈陽一恭校
      呂祖師為太上門下關(guān)尹子嗣道曾孫,本唐宗室

      ,姓李名瓊字伯玉
      ;避武后之禍
      ,偕夫人金氏隱于嵩山深谷
      ,改姓呂
      ,名曰巖
      ,字洞賓;夫人歿,因號純陽——鐘離祖師弟子
      。元世宗敕封警化孚佑帝君

      三尼者
      ,孔子
      、如來、老子
      。《心印集經(jīng)》曰:“青尼致中
      ,仲尼時中
      ,牟尼空中。三尼師師
      ,文尼翼司
      ,三尼克傳,文尼斯贊
      ,宏敷教育
      ,裨生化之源”。 此元始誥文尼之文
      。本經(jīng)又言:“純陽真人,化號文尼
      ,職司鐸化
      ,故詔以三尼之道,敷錫于世
      ,陰騭下民?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薄獏巫鎺熤y(tǒng)儒釋道以宣教
      ,天所命也
      ,是以寶誥 亦稱為三教之師

      《醫(yī)世說》,乃三圣之精蘊
      ,發(fā)育萬物,峻極于天
      。開辭以來,天下之道無有大于此者
      。呂祖述之
      ,以開無量劫懷?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菘抵?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所言入手之則,雖屬玄門
      ,實不 外始基于定靜。定靜乃三家同入之門
      ,惟道宗功法較為簡而易曉,故拈以示人
      。至于盡性知命而功及于天地
      ,則三尼同道悉該于此焉
      。呂祖筆之于書
      ,以授門下
      ,歷 代祖師寶之
      ,藏于梅島之龍嶠山房——地為黃隱真律師別業(yè),今址猶存
      ,地離云巢二里許
      ,金蓋之東麓也。
      是書原序為陶律師石庵著
      ,其標(biāo)題蓋出自隱真律師。曰“呂祖師三尼醫(yī)世說述”者
      ,正以明是書尚有三圣本經(jīng),呂祖述其意以教人云爾

      第一步說法
      大壯
      [ 本易象以明各步功法
      ,非盡以卦氣時序言也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按髩牙憽保捍笳哒玻瑑?nèi)乾外震
      。乾為天、為首
      ,震起也,故功起于此
      。“帝出乎震”:帝太乙也
      ,即真一之宰 也。震巽特變?yōu)槎喟籽郏耗孔⒛X則向上
      ,故多白
      ,謂當(dāng)注視乾宮也
      。震
      ,陽之動也——意者心之所發(fā)
      ,陽氣之動也 ]
      若曰:法先閉目
      ,意斂目神,向腦一注

      [ 簣中書同?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叭粼弧闭?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明非本經(jīng)。蓋本經(jīng)簡奧難曉
      ,呂祖述其意若曰如是如是也。陶律師本無“若曰”兩字
      ,次句有“微以”兩字
      ,末句“腦”字下有“際”字
      , “一注”作“存守”
      。呂祖曰:“存者真一,守者真元
      ,真一是性,真元是氣
      。腦為髓海,又為天性都會府
      ,猶天上之有玉清勝境——其境至清
      ,高居星月之上
      ,乃 太無之天
      。能知存守,自能明道
      。” ]
      繼于腦中
      ,向頂注之。

      [ 簣中書同
      。陶本“中”作“際”
      ,下句有“門上”兩字
      ,“注之”作“一注”
      。呂祖曰:“腦為人身玉清官,元始所居
      。頂曰囟門,穴名百會
      ,乃三元聚會之所
      ,上 接三天真一。向頂注之
      ,真一感通
      ,真元匯注
      ,得見紅黃星點若雨灑下為驗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鄙w真一無形
      ,所可見者真元。真元者
      ,真一所生之氣也。
      (一得)按:《禮》曰:“本于太乙
      ,分而為天地,轉(zhuǎn)而為陰陽
      ,變而為四時
      ,列而為鬼神
      ,其降曰命
      ,其官于天也?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碧壹凑嬉唬熘滓?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首為人身之天 闕,故迎乾必于首
      。《易》曰“乾元”曰“首出庶物”——乾為天為首也
      。《虞氏易義》:“乾為性”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烀砸病P哪俊白⒅?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即《尚書》所謂“頤諟天 之明命”朱子曰“常目在之也”
      。《內(nèi)典》曰“大佛頂首陀羅尼”——言慧光如日在佛頂也
      。又曰“斯是如來無見頂相,無為心佛”
      ,又曰“摩頂令其開悟”——言 人之性光皆在頂也。儒釋二家醫(yī)世功法
      ,以經(jīng)義參之
      ,與此書宗旨重規(guī)疊矩矣
      。 ]
      此為下手第一步

      [ 簣中書同。陶本每步此句有“功法”二字
      。呂祖曰:“法,法則也
      ;功,功用也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薄胺ㄏ乳]目”者
      ,目為我心使氣神
      。《法錄》“目神在天
      ,即為茍畢二帥”。其 在人身
      ,行則注于兩涌泉,坐則注于兩腰腎
      。閉也者
      ,凝字之義也
      。曰“微以”者
      ,有以若無之義。意為心神之號令,令出乃行
      ,猶人君之有誥敕也。曰“上注” 者
      ,有透頂而上之義。所以注迎真一之元
      ,以護(hù)身世也
      。 ]
      第二步說法

      [ 內(nèi)乾外兌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兑菹蟆罚骸扒瑸樯瘢瑑稙橥?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與神通氣也?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薄瑲庀峦ㄖx也
      。夬,決也
      ,剛決柔也,君子道長
      ,小人道消——小人謂陰。闕門下通于腹
      ,腹為陰
      ,引乾陽下注
      ,以決陰也
      。 ]
      乃自百會,下游闕盆

      [ 簣中書同。陶本作“繼于腑際
      ,向下陶堂?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卑贂?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其穴在頂門
      。闕盆,亦穴名
      ,其穴在陶。呂祖曰:“此不言意
      ,意在其中
      。”曰“下”者
      ,引一引元并下之義。味下句自可見
      。 ]

      [ 元亨利貞:元始,亨通
      ,利和
      ,貞正
      。元始
      ,謂易生復(fù)初,探賾索引
      ,萬物資始。亨通
      ,以陽通陰
      。務(wù)正性命為利貞
      。心以上為陽
      ,腹為陰
      。響乃陽始通陰之界
      ,天 下之賾將由之而起,不可憧擾
      。乾有伏坤,馭動以靜
      ,乃為體得閑趣
      。體乾之德:剛健中正純粹精?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似哒?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所由覺空色相
      ,一絲不掛也
      。 ]
      游夫闕盆
      ,體得閑趣

      [ 簣中書同。陶本作“用字陶堂
      ,一絲不掛?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保ㄒ坏茫┌矗骸兑住吩弧扒迕髟诠?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心經(jīng)》曰“五蘊皆空”
      ,蓋同是道也
      。呂祖曰:“第一戒毋率躁
      ,第二戒毋昏 迷
      ,第三戒毋莽蕩。要識此中
      ,本無一物,有何人我
      ,有何內(nèi)外
      ,光明磊落
      ,徹天徹地
      ,物物件件
      ,機動乃現(xiàn)?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F(xiàn)非心體也。現(xiàn)而勿察
      ,隱而勿追,如浮云之點太 空
      ,過而已矣
      。所當(dāng)迎者,清存十分
      ,得迎三五?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鄙w此一步,《參同》謂之“上德”
      。德以清虛恬淡
      ,一塵不染
      。得失有無
      ,不稍粘滯
      ,乃為得法
      。 ]
      此為下手第二步。
      [ 呂祖曰:“此步中必現(xiàn)有紛紜景象
      ,若稍滯稍擾,天君有病
      ,不惟無益
      ,為害非細(xì)
      。而于下步便無下手處矣
      ,可不戒哉 ! ”(一得)竊謂:能體游字
      、閑字
      ,意義自得,行合祖訓(xùn)焉
      。 ]

      第三步說法

      [ 內(nèi)巽外乾。彖曰:“姤
      ,遇也,柔遇剛也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薄帪槿帷
      !皠傆鲋姓?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天下大行”,謂以剛克柔
      。五中正,故剛遇中正
      。陰始生
      ,故宜勒照
      。垢與復(fù)旁通
      ,復(fù)則龍 蛇俱蟄
      ,垢則萬物發(fā)揚——陰陽相伏之理
      。象曰:“天地相遇,品物咸章
      。”故為萬路齊開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疤煜掠酗L(fēng)”
      ,無路不通也
      。 ]
      運值正午
      ,訣惟勒照

      [ 簣中書同。陶本首句上有“已而”兩字
      ,下句作“萬路齊開”。言此中元運旺
      ,既庶且富
      ,無物不備
      ,有日中則昃
      、月盈則闕之懼
      ,故當(dāng)有勒照作用
      。正午,于世為中元
      ,于身中為心
      ,于功候為活午時,乃一陰初生之候
      ,宜勒照也。 ]

      [ 內(nèi)艮外乾
      。象曰:“天下有山
      ,遁
      。君子以遠(yuǎn)小人,不惡而嚴(yán)
      。”君子謂乾
      ,乾為遠(yuǎn)為嚴(yán)
      。未于首,其位已遠(yuǎn)
      。遠(yuǎn)而嚴(yán),正本清源之道
      。剛當(dāng)位而陰漸長
      ,故有偏頗之象
      。 ]
      已值未正
      ,正本清源

      [ 簣中書同
      。陶本“已”作“若”,下句作“便有偏頗”
      ,蓋民忘善之所致也。世泰已久
      ,則民惟逸是安
      。逸是安則忘善
      ,忘善則惡機已伏
      ,自然之勢也
      。宜體“正本清源”句義
      ,乃有下手處
      。鄙意:訣則迎一以化之
      ,不惟訣迎坤元而已
      。 ]

      [ 內(nèi)坤外乾。彖曰:“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
      。內(nèi)小人而外君子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惫释鈴娭懈?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大往小來”
      ,故當(dāng)植培,此天地閉塞之候
      。 ]
      一入申正
      ,植培而已

      [ 簣中書同
      。陶本“申正”.下作‘÷外強中干
      ,須事植培
      。”意義與此書同
      。蓋值申:正 ? 運當(dāng)下元之初,其時人民燕安成性
      ,罔知奮勉
      ,無有遠(yuǎn)慮
      ,風(fēng)氣浮華
      ,舉止文勝,故曰“外強”
      。惟民生厚,其氣已漓
      ,百產(chǎn)亦漸耗竭
      ,故曰“中干”
      。一旦劫臨, 挺而走險
      ,適以速斃
      ,誠可哀也。志斯道者
      ,訣惟植培為事
      ,所以思患預(yù)防也。 ]

      [ 內(nèi)坤外巽
      。象曰:“風(fēng)行地上
      ,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shè)教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庇^主化民,故當(dāng)致新
      。五位未變
      ,為“大觀在上”
      。近乾爻,故迎乾
      。陶本曰“成賢劫”者,酉時卦中有蹇有明夷
      ,值運之艱也
      。 ]
      若至酉正
      ,訣惟致新

      [ 簣中書同。陶本“酉正”下作“訣惟迎乾
      ,以成賢劫?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绷x與此書相表里。酉正者
      ,下元之中運也
      ,舊染污俗,迎乾氣以廓清之
      ,使民自新也
      ,頑讒猶欲并生,使民 自新
      ,則劫運之來,化大成小
      ,所謂賢劫是也
      。較諸兵火相乘
      ,不已相去多多乎
      !呂祖蓋有深意存焉。賢劫者何 ? 饑饉疫癘昏墊是也
      。 ]

      [ 內(nèi)坤外艮。此戌卦也
      。乾鑿度曰:“夫陰傷害為行當(dāng)九月之候
      ,陽氣衰消而陰終不能盡陽
      ,小人不能決君子也
      。”謂之剝
      ,言不安而已。彖曰:不利有攸往
      ,小人長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

      [ 六爻皆陰
      。此亥卦也
      ,卦德為柔順利貞
      ,卦氣為滅藏于癸,汲晦之象
      ,陽盡滅也。故有“履霜堅冰至”之占
      。戌亥為剝?yōu)槔?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此曰“法惟屯蒙
      ,以俟?fù)”者,舍值時 之卦
      。而言“因時之用”
      ,謂此時惟當(dāng)息養(yǎng)
      。蓋戌亥于身為下極,于世為下元之下運
      ,言內(nèi)言外,皆當(dāng)息養(yǎng)也
      。 ]
      運至戌亥,法惟屯蒙以俟復(fù)

      [ 簣中書同
      。陶本下句作“屯蒙而已?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币饬x與是書無異。屯蒙者
      ,萬物冥昧之象
      ,養(yǎng)之以俟其復(fù)而已
      。屯,內(nèi)震外坎
      ,動而遇險,劫運多艱
      ,故屯利居貞
      。蒙,內(nèi)坎 外艮
      ,坎智艮止,性靈窒塞
      ,機竅未開,故蒙以養(yǎng)正
      。大元運之戌亥
      ,萬物皆息,小元運之戌亥
      ,亦貴息養(yǎng)元氣
      。呂祖曰:“究其致此之由,總因失照失培之故
      。” 言小元運之可挽于前也
      。(一得)按:《易》曰“凡益之道
      ,與時偕行”
      ,《書》曰“道有升降
      ,政由俗革”,此儒教之視否泰元遠(yuǎn)而醫(yī)世也
      。《華嚴(yán)經(jīng)》曰“清凈 光明
      ,遍照世間
      ,以無礙愿
      ,住一切劫
      ,常勤利益一切眾生”,《楞嚴(yán)經(jīng)》曰“于恒沙劫中
      ,救世悉安寧”,此釋教之歷無量元運而醫(yī)世也
      。 ]
      此為下手第三步

      [ 簣中書此句上有“呂祖曰究其致此之由總因失照失培之故”十七字
      。按前后文均無呂祖曰字樣
      ,當(dāng)是后人以此書質(zhì)諸呂祖,錄者誤入正文耳
      !今采入前注。竊按是 書
      ,二步以上自頂至響
      ,言身不言世
      ,乃是自修之事
      。渾渾穆穆,不必分寸體驗
      ,故不言時
      。三步中分言六時者,功用至午位則為心
      ,乃一身之宰;一世之宰
      ;至未 以下則為腹
      ,為閻浮提
      。世事不同
      ,補救之法亦不同,故逐時分析言之
      ,以明隨運之用。此六時之用
      ,皆學(xué)問之事
      ,謂當(dāng)裕道法于未用之時。午未申酉戌亥
      ,皆迎一 迎乾之所貫注。乾
      ,君也
      。蓋有隨時醫(yī)世之學(xué)術(shù),而后可以任斯世之重;能凋元贊化
      。而后可以上格君心。欲從事于澤民
      ,必先以致君力主也。 ]
      第四步說法
      復(fù)
      [ 內(nèi)震外坤
      。震
      ,修省致福。坤
      ,德合無疆
      。彖曰:“復(fù)亨,剛反動而以順行
      ,利有攸往,剛長也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标杹矸党?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而應(yīng)天行
      ,陰順之,明良之際會也
      。 ]
      已而華開見佛
      ,自造慶會,於(音烏)萬斯年
      。此為下手第四步

      [ 簣中書同。陶本“已而”作“既乃”
      ,下有“別有妙用
      ,不外忠貞”二句,“自造慶會”下有“得致”兩字
      。華
      ,心華佛
      ,喻君也
      。開者,開心見誠之義
      ,中無意必 固我,隨機導(dǎo)引
      ,格非啟沃
      ,大有紅爐點雪之神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安煌庵邑憽闭?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言忠貞則咸有一德
      ,上下交孚
      ,不待語言文字,故曰“自造”——誠之通也
      。忠則表里如一,貞 則夙夜匪懈
      ,是以能充滿其肅肅雍雍之氣
      。而君臣皆在一氣之中
      ,為上為德也
      ,天下亦皆在一氣之中,為下為民也
      ,海隅蒼生陰受其福而不知矣。呂祖曰:“惟知迎 一與元者能之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保ㄒ坏茫┌矗骸稌吩弧佰评黻庩?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寅亮天地”
      ,《楞嚴(yán)經(jīng)》曰“于大菩提,善得通達(dá)
      ,覺通如來,盡佛境界”
      ,《持世陀羅尼經(jīng)》曰“利益安 樂
      ,一切有情”
      ,同此功用也
      。 ]
      第五步說法

      [ 內(nèi)兌外坤,兌悅坤順
      ,故無間。元亨利貞
      。彖曰:“悅而順
      ,剛中而應(yīng)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薄皭偠槨保煲恢?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剛中而應(yīng)”,妙凝之德
      、大亨以正也
      。 ]
      于斯時也,功造無間
      ,一舉一措,不謀自合
      。蓋已兩氣混一
      ,志神不二
      ,是妙凝之神驗
      。此為下手第五步。
      [ 簣中書
      、陶本同,文正藏本有小異
      。呂祖曰:“行到此步
      ,益宜人我兩忘
      ,任此乾坤正氣氳如氤如
      ,有彌天蓋地氣象,乃得此驗
      。偶或現(xiàn)有戾機,必當(dāng)參迎人元以通 之
      ,倍迎乾元以新之
      ,坤元以和之,寂體真一以一之
      ,自然君圣臣良,上下一氣
      ,功行不怠
      。造致雍熙
      ,計日可待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保ㄒ坏茫┌矗骸稌吩弧跋逃幸坏隆?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金剛 經(jīng)》曰“以福德無
      ,故如來說福德多”,皆是道也
      。 ]
      第六步說法

      [ 內(nèi)乾外坤。彖曰:“天地交而萬物通也
      ,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毕笤唬骸昂笠载敵商斓刂?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以陰輔陽
      ,坤承乾命
      ,庶績咸熙
      ,四海升平之象也
      。 ]
      功到此際,朝寧雍熙
      ,百工亮采,而民隱君悉
      。從而加迎真一
      ,下照萬方
      。繼迎坤元以撫之
      ,乾元以一之。物產(chǎn)繁衍
      ,民行淳馴。此為下手第六步
      。(馴當(dāng)作良)

      [ 簣中書
      、陶本同
      ,文正藏本句繁不悉載
      。(一得)按:《禮》曰:“德者
      ,性之端也,極乎天而蟠乎地,行乎陰陽而通乎鬼神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惫τ弥链耍斓仨樁臅r當(dāng)
      ,艮有 德而五谷昌。詩曰:“允矣君子
      ,展也大成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薄蟽?nèi)外道也
      。《金剛經(jīng)》曰:“佛說非身
      ,是名大身,納大千于一粟也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薄稄浲咏?jīng)》曰:“阿彌陀佛國
      ,眾生 無有眾苦
      ,但受諸樂,是故名為極樂
      。”皆道在一身
      ,效在眾生
      ,申錫無疆之軌也
      。儒釋二家醫(yī)世之道
      ,亦該于此書矣!
      呂祖曰:“此撫世之極功
      ,圣人之能事,然非有待于外
      。六合九州
      ,不出坤晅
      ,呼吸可通,盡人能學(xué)
      ,惟在志堅
      ,切戒私智用事耳 ! ”又曰:“天地?zé)o心,寄心于人
      ,人故能行
      ,行必有成?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庇衷唬骸耙肋\之有上中下
      ,猶人之有少壯老。人無不愿常少壯
      ,天地豈有不愿常上中哉
      !至人體之
      , 故垂是說以俟志士
      。然有至玄玄理,終古未經(jīng)道破
      。余昔早聞是說而竊有待,及既道成且圓
      ,甫知昔既未事
      ,今亦惟能述此說(曰“述此”
      ,說明非本經(jīng)原文
      ,祖師 述其說以示人也。)以俟后之踵行者
      。汝曹姑勿窮潔(詳語意,此經(jīng)之道甚大
      ,仙真且不得盡聞
      ,凡人不當(dāng)窮詰秘錄。賴祖師慈悲
      ,吾輩得聞?wù)f述,豈非三生之幸乎 ? )
      ,今姑為汝曹詳述其能致之本(可見全經(jīng)上半部尚有修為功夫
      ,下文乃述其意耳)。乃曰:“《參同契》
      、《悟真篇》足以圓命
      ,《唱道真言》足以圓性,《大洞 玉經(jīng)》足以化凡
      ,《三尼醫(yī)世 > )足以證果。無如《參》《悟》兩書
      ,中多隱秘
      ,易入歧途
      。《大洞玉經(jīng)》
      ,經(jīng)義簡該
      ,藉化氣質(zhì)
      ,功用極神
      ,加之《唱道真言》,仗以煉心
      ,則三寶淳粹,然后參 以《參》
      、《悟》以圓命
      ,《醫(yī)世》以證果。證果
      ,計行以證者——行有巨于《三尼醫(yī)世說》乎?嗚呼
      !匹婦銜冤
      ,三年不雨
      ,兇乃爾
      ,吉亦然也。余嘗親印諸”三 尼”咸云如是如是
      。“三尼”又曰:‘性功不圓者驗不淳
      ,命功不圓者致不堅
      ,氣質(zhì)不圣者用不神;三寶盡圓返夫先天者
      ,行之藉諸人
      。’此即至玄玄理
      ,吾昔未之 聞也,汝曹今可悟矣
      。否則兩大自謀何其疏
      ,萬圣同寅何其懈
      ,豈非有生以來一大疑團(tuán)哉 ? 汝曹今而后趁此生年月日
      ,時時力行勿怠,盡此報身而證果
      ,不亦宜乎?然治病要知源
      ,病源不知
      ,如何下手 ? 兩大,無心無欲者
      。然而好生,生多則乏
      。醫(yī)有子病補母
      ,母病補子
      。若夫保極而新民
      ,一法也;愛民而悍災(zāi)
      ,一法也。惟此醫(yī)世
      ,乃有循環(huán)補劑
      ,用用無窮,不費 一錢
      ,不勞絲力,坐而致之
      ,功圓上升
      。與其從事三干功八百行須藉人力,不若行憑一念
      ,操縱自由而訣又不繁
      ,乃反空度歲月,不亦惑乎 ? 時哉時哉
      ,幸毋待焉”?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说拦馊攴炙菊?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又曰:“兩大元復(fù)
      ,則物產(chǎn)茂
      ,生人良。人良則物茂
      ,物茂則人良,人良物茂
      ,非世泰乎 ? 非有互相醫(yī)治之義乎 ? 又何觀望乎哉 ! 昔姑射(音弋)山神人姓許名晶字子由
      ,創(chuàng)醫(yī)兩大于堯舜時
      ,而洪水平,苗民臣服
      ,非明征歟(葛陸問答亦載此) ? 其尤著者
      ,佛說《持世陀羅尼經(jīng)》
      ,親授妙月長者于驕彌國
      ,迄今西域受其賜,見諸內(nèi)典(彭尺木佛藏隨筆亦引)
      。厥功厥德,可勝量哉 ? 吾宗以此道證果仙者
      ,惟北派七子
      。然而盡人可學(xué)也。以者未奉玉清神母懿旨
      ,秘不敢泄,今則統(tǒng)沐懿旨
      ,誥下三天
      ,普敕三界,準(zhǔn)行授受
      ,無分男女
      。三天三界, 晝夜巡護(hù)
      ,授持善信,有感斯應(yīng)
      ,魔無干犯
      。洵是開辟以來未有之遭逢,造化幸甚
      ,億萬世世幸甚。然貴有以身率者
      。余訣則以得合真一為本
      ,而功用總自胎息一節(jié) 始
      。余知道不終隱
      ,故昔降說述存于茲山之龍嶠山房也。今更徹底宣示未泄
      ,汝曹應(yīng)共凜遵,慎毋稍存期效念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獰o驗自驗,理如是也
      ,道如是也?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
      呂祖之訓(xùn)如此
      ,有志斯道者,閱是書
      ,必能發(fā)所未發(fā),身體而力行之
      。三尼且默鑒之
      。此(一得)采集呂祖遺訓(xùn)
      ,疏解是書之本意
      。其余強半采諸蔣元庭特郎纂 刻呂祖《天仙正宗》內(nèi)集
      。侍郎有跋
      ,謂:“聞云南五華山藏有《祖師醫(yī)世說經(jīng)》
      ,似合內(nèi)集所示玄義。歷訪未得
      ,得則擬以冠諸內(nèi)集,蓋必有要妙存是經(jīng)中
      ,《道 藏》未采
      ,缺典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保ㄒ坏茫└`以特郎所聞,或即雞足山本
      ,得之傳聞
      ,故有是經(jīng)云云耳 ! 蓋以陶律師原序核之,決非經(jīng)聞
      ,而謂《呂祖醫(yī)世》亦誤也。識此以俟考
      ,(一得)謹(jǐn)識
      。 ]
      呂 祖 三 尼 醫(yī) 世 說 述 管 窺
      金蓋山人閔一得著
      其 一
      按《醫(yī)世》說:“呂祖師奉教于三尼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笔痔章蓭熤^:是三圣在天之靈
      ,宣說參天地
      、贊化育之大道
      ,祖師嘗得聞之而述以示人者
      。其大旨,不外即身以治世 ——是道非法
      。據(jù)管窺,乃從三才源頭上立腳者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夺t(yī)世》經(jīng)文——玉清之寶笈。蓋深奧如《大洞玉章經(jīng)》
      ,凡人難曉
      ,非人不可妄傳。故祖師不宣示本文
      ,而但述 其說以示誠心學(xué)道者
      。又恐學(xué)者不知入手之門、故娓娓言之
      ,謂當(dāng)以《參同》
      、《悟真》了命,《大洞玉經(jīng)》化凡
      ,《唱道真言》煉心
      、然后以《三尼醫(yī)世》證果, 則《醫(yī)世》經(jīng)義自可默會
      ,而行之自有步驟
      。使世志士得其大略,誠以事之
      ,敬以行之
      ,從此上續(xù)三尼心學(xué)
      ,累行積功——惠而不費
      ,大而非夸,天仙之梯航也
      。竊 嘗息心體會,即身即世
      ,宜事培元
      。元培,功乃進(jìn)焉

      其訣惟何?虛我色相
      ,一我氣神
      ,卵而守之,久則內(nèi)外無間
      ,神完氣足而精化。此身之神氣既旺
      ,則所事得實
      ,必?zé)o不濟而中止之虞。又久之
      ,乃一絲不掛
      ,身 世兩忘,歸于太無
      ,功竣一斂,全復(fù)太初
      ,而縮斯身斯世于祖竅之中
      ,悠然住手。斯時也
      ,身世兩益,嗣則相力加進(jìn)
      ,自戒計驗計程
      。所當(dāng)刻省者,身不可不端直
      , 心不可不專一,行不可不堅不恒
      ,置身世窮通于不問而已

      其 二
      憶昔事此
      ,每到身世兩忘
      ,旋現(xiàn)一境:上截澈清,下截渾和
      ,虛無邊際;返而內(nèi)照此身
      ,肢體臟腑空無所有
      。但覺白者天如
      ,黑者地如
      ,且有激濁揚清之變化
      , 流露于動靜之中
      。寂而體之,下界迭現(xiàn)
      ,歷歷布若棋局
      。更寂體之,又見熙熙攘攘
      ,紛若明窗之塵
      。以是氣機之征驗叩之呂祖
      ,呂祖曰:“向之初現(xiàn)者
      ,三才混一之 太極;繼而現(xiàn)于內(nèi)照者
      ,一身之太極。其后紛紛迭現(xiàn)者
      ,是混一太極中含世宙億億太極之玄影
      ,統(tǒng)攝于一心之中。惟能體而勿滯
      ,見而不著,日時行動而勿間
      ,三才 真一感而下合
      ,乃可中加作用矣。若未迎合真一
      ,但當(dāng)循是征驗,益加虛寂其心
      ,置此真元景象于不見不聞中
      ,庶不為元所障,久之自可冀得真一
      。喜汝不由想像而 得,玄影印心能不動念而加寂體
      ,不負(fù)太虛保舉
      ,汝其勉諸
      !今所得雖屬玄影
      ,一得真一,便非玄影已也
      。然斯真一
      ,豈得以歲月期哉
      !噫
      ,玄影巽腔
      ,進(jìn)功之階
      , 汝其勉之
      。”此為嘉慶十六年事
      。蓋以初步進(jìn)功必由之境,故識之
      ,以為同志者先路之導(dǎo)

      其 三
      是道入手,現(xiàn)黑白
      ,見升沉;是為消息
      ,而總以自得為真
      。茍有心想,便落幻妄
      ,故以得見真一為宗。真一者
      ,持之不得
      ,體之則存。上所言者
      ,乃是真元。元 之為物
      ,有一以持之
      ,內(nèi)則用以治身,外則用以治世
      。第本一氣,忽判成兩
      ,輕清者上升
      ,重濁者下降,此自然之道
      ,而至人必究其所自。據(jù)理而論
      ,靜以致清
      ,動 以致濁
      ,而使之一動一靜者
      ,非無神以宰之也。在人之宰曰心
      ,心乃至靈之物
      ,必憑一念以定——所謂志也
      。君子所以貴立志
      ,成賢成圣,皆此志之定力
      。知此,則 治心有法矣

      治心之法
      ,不外剛健中正四字。如何剛
      ,如何健,如何中
      ,如何正
      ?內(nèi)問諸心,心自了了者
      ,以有天賦之性在焉。中正性之體
      ,剛健性之用
      ,性即天心也。明 此
      ,則存養(yǎng)有方,而中有把握
      。(一得)有志未逮
      ,竊聞先師緒論,謂學(xué)者當(dāng)遵《唱道真言》以自洗刷
      ,則心體大明,自能辨氣機之先后。氣機之滯
      ,凡質(zhì)之累也
      , 虔奉玉經(jīng)而氣質(zhì)自化
      。參諸《參》《悟》
      ,不為喻言蒙惑,而七情胥歸一性之正
      ,稟賦乃全。于是用志不分
      ,以之醫(yī)世
      ,出神入化,近則一家一村
      ,遠(yuǎn)則一縣一郡, 推其極則四大部洲
      ,無不調(diào)攝于此方寸之中
      。消其災(zāi)禍,則無水火
      、刀兵、蟲蝗
      、疫癘
      ;正其趨向,則俗無不化
      、人無不新、民安物阜
      ,熙熙然如登春臺
      。小用之而 小效,大用之而大效
      。道如是也,而用之則存乎其人
      。人稟天地之氣
      ,故通天地之氣而能運夭地之氣。人氣為天地二氣之樞紐
      ,性命之功未圓則氣不靈
      ,性命之功既 圓而四大已空,則無所依據(jù)以有為
      。故天仙亦讓其權(quán)于人
      ,此人所以為三才之一也。
      其 四
      要知天地?zé)o心
      ,非塊然兩大也
      ,言其自然之道耳
      !作善而百祥隨之,作不善而百殃隨之
      ,皆自然之道也。而致殃致祥之柄
      ,乃自人操之而天隨之
      ,是可見人有轉(zhuǎn) 移造化之力矣。其故何哉
      ?蓋從逆則兇,惠迪則吉
      。天本無心
      ,惟人自召,聽其縱欲則從逆而兇
      ,消其戾氣則惠迪而吉。轉(zhuǎn)移在人
      ,而藉有轉(zhuǎn)之移之之人
      ,一氣轉(zhuǎn)而 人心皆轉(zhuǎn),人心轉(zhuǎn)而天心亦轉(zhuǎn)矣

      所謂寄者,非出而寄之也
      。三才一氣
      ,原是一物
      ,言其形則有三焉
      。氣以成形,各有所歸
      ,是惟太極
      。輕清者自歸夭,重濁者自歸地
      ,乃各從其類
      。動而愈出,生清濁者真元也
      。玄之又玄,妙清濁者真一也
      。君子知而迎之
      ,合同而化之,令各返夫先天
      ,乃為得訣。
      斯真一也
      ,群居而不異
      ,獨立而不孤,同得而分
      ,各得而合
      。蓋元與一,是一非一
      ,是二非二
      。離氣而言曰真一,合氣而言曰真元
      。天心之氣曰真元
      ,真元之宰 曰真一。真一即天心
      。天心無形
      ,賦于人而有形,即真一也
      。真元有氣
      ,藉心迎一,藉一敕元
      。天以真一真元鑄有形,吾以真一真元培有形
      ,令各安泰
      ,是曰醫(yī)世, 是性命之學(xué)

      有為而無為者
      ,盡心盡性以致之;得驗與否
      ,不欲人知
      ;遠(yuǎn)近久暫,證果之高下定焉
      。君子存心,合內(nèi)外以成其道
      ,不計功效
      ,況計人世之勛業(yè)哉!蓋以是為性分中事
      ,一有所為
      ,不可與言道
      。士所以為四民之首者,以其有化民之責(zé)也
      。得聞是道,可不勉歟

      其 五
      是道也
      ,當(dāng)于定靜之中,寂審氣機之通塞
      ,及既充和,一守清明之在躬
      。有性命合修之理
      ,而醫(yī)世之用賅焉。(一得)嘗學(xué)之
      ,竊有所會。方其由心注頂
      ,由頂 達(dá)胸
      ,奉元首而啟乃心——明良之象也。乃由其胸達(dá)腹
      ,奉天心以騭下民——康濟之事也。以一身言之
      ,則為通理督任之法
      。繼由下極穿尾閭
      、循夾脊
      、透玉枕
      、上 昆侖、駐泥丸
      ,天雷一震
      ,甘露沛灑
      ,五臟清涼
      。斯時任督已交,天氣降而地氣升
      ,煦嫗發(fā)育
      ,含宏光大
      ,品物咸亨
      ,上下成泰,朝野不隔
      ,而民親其上——是實其 腹而藏富于民也,地不愛寶
      ,上達(dá)天庭
      ,膏澤洋溢,復(fù)下華池
      ,駐護(hù)絳宮者,下流上通——所以致雍熙也
      。從而坤乾并迎
      ,綿綿照注,俗化民新
      ,漪漪盛哉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 其得致之由中有真一以宰之耳

      斯道也,謂之升仙之寶筏也可
      ,謂之醫(yī)世之神功也亦可。然非致虛極
      、守靜篤
      、詣力充足
      ,則不可以行。

      呂祖曰:“頂不知存
      ,存不至足,胸不知存
      ,存不至足
      ,腹不知存,存不至足
      ,前三不通也
      ;下極不知存,存不至極足
      ,后三不得通也
      。三三通,一半功
      ,成仙 致治攻復(fù)攻
      ,下半功夫閉巽風(fēng)?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卑矗汗ィ瑢V我?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巽風(fēng),鼻氣也
      。鼻有兩竅
      ,致閉乃圓
      ,不從鼻漏
      ,直由黃道載升載降,而鼻若虛設(shè)
      ,乃謂之“閉”
      。此虛極靜篤 之驗
      ,蓋得孟子直養(yǎng)之義焉
      。養(yǎng)者何?養(yǎng)此真一也
      。孟子所謂“至大至剛?cè)跆斓刂g者”、“無若宋人然”
      ,則得矣

      其 六
      憶昔學(xué)此訣未了了
      ,但趺其足,直其體
      ,虛其心志,平其氣機
      ,安守下極
      ;既覺充和,漸熱若灸
      ,安守如故;覺此暖氣
      ,騰騰向后
      ,寂守勿助;又久之
      ,乃覺下 極寬廣,氣機無稍阻塞
      ,知已透關(guān)欲上矣
      。——關(guān)者
      ,尾閭是也。微用下翹上聳之訣
      ,隨機縱任之
      ,便覺脊背非背,曠若通衡
      ,平衍上臍,綿亙數(shù)十里
      。琦花夾道
      , 步者騎者、兜者笠者
      、負(fù)且乘者,肩摩轂擊如五都之市
      。其中冠蓋云集
      ,輜重輻輳,雕題鑿齒亦接瞳而來,自有萬國珙球趨赴神京之象
      。忽見白虹一道,起自北海
      , 肅肅有聲
      ,直趨峻嶺而南
      。元神殿而隨之
      ,見山頂極平廣,中峙殿宇
      ,金壁輝煌
      ,精曜華燭
      ,別有天地——此道家所謂昆侖
      ,內(nèi)典所謂兜率,實人身之元首也
      。此中 不敢顧戀
      ,俄見赤氣招耀
      ,起自天南
      ,隆隆有聲——知是天罡。砰訇一震
      ,與白虹相擊
      ,乃合成彩虹
      ,長橋橫空,上有羽葆旌幢
      ,往來雜沓
      。已而風(fēng)送繁響,馨瑯磅 唐——知是天樂
      ,不敢傾聽——又見星冠羽衣,仙禽神獸
      ,絢若圓畫
      ,靄然燦然,彌滿空際
      。斯時心怦怦欲動
      ,凝神強定,倏寂無所見
      ,黑宰成夜
      ,心又稍動,且有 虎嘯猿啼之?dāng)_
      。鎮(zhèn)靜久之,大聲忽起
      ,疾若霹靂——知是剝復(fù)機關(guān)——息心候之
      ,略有甘露需注,遍體作旃檀氣
      。寂然不動,光明頓開
      ,見沃野千里
      ,城雉環(huán)列,氣 象壯麗——知是釋典所謂帝釋天
      ,道典所謂鄞鄂也——肅然起敬,果見天神袞冕下降
      ,輿衛(wèi)莊嚴(yán)
      。身即俯伏,存迎真一
      ,布護(hù)天宮。有頃
      ,忽覺身隨云逝
      ,遠(yuǎn)離閶 闔,回視天宮
      ,五彩炫目
      ,俯見大地如棋局
      ,遍觀遐邇
      ,繡壤相錯,山川糾紛——知是下方——云氣垂注,瑞光糾縵
      。錦覆大千
      ,定神諦審,熙來攘往之眾
      ,粟如蟻 如,既而漸近
      ,歷歷如掌示
      。斯時心目中,覺眾庶非眾庶
      ,直是一我所分現(xiàn),眾庶之悲愉忻戚悉無所隔
      ,直是一我所親嘗
      。——此即融萬為一
      、物我無分之真境也
      。 蓋此真境
      ,胞與眾生
      ,春滿乾坤,三元之氣妙合而凝
      ,斯身斯世均在太和翔洽之中
      ,惜爾時未及加迎真一
      ,陶溶于林林總總之間
      。虛靜內(nèi)觀,遂入渾穆
      。久又久之
      , 元神出定
      ,吾身跌直如初
      ,而顏色頓變,忽成少年
      ,須發(fā)皆變自成黑?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藶榧螒c十八年長至日事。
      予學(xué)問疏漏,功夫未足
      ,逞敢云有益于世乎
      ?謹(jǐn)以所歷之境叩之呂祖,呂祖曰:“得之矣
      。能行不怠,必有征驗云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币陨纤鶜v之境,不必盡泥
      ,蓋各有精神詣力之不同,不可按圖索驥也

      其 七
      謹(jǐn)按是書
      ,離世以事身,原可成仙
      。即一身包羅一世以醫(yī)之,身世皆有功而證果
      ,是正一舉兩得者
      。個中消息前已略呈其概,所當(dāng)空凈者
      ,凡情凡緒與妄覺妄知 也
      ,所當(dāng)迎存者
      ,乾元坤元真一也
      。蓋乾無坤不和,坤無乾不清
      ,知迎坤乾而不知迎兩元中之真一
      ,是猶以水火煮空擋
      ,萬無得丹成仙之理
      。——以中無物耳
      !物者 何
      ?真一是也
      。得真一則個中有主
      ,措施無偏勝矣
      ,此《醫(yī)世》之綱領(lǐng)也。誠而行之
      ,訣中有訣,蓋不外有真我以持之
      。所謂以我之真
      ,感合三才之真,逆而行之
      , 復(fù)完太極。澆漓虧損之處
      ,斟酌清和
      ,維持調(diào)劑于期間,當(dāng)不計歲月
      ,不計功驗
      ,盡此報身而止
      。古人行之見諸典冊者
      ,周時吳會張諱亞字善勛,以醫(yī)世之道陰行名 世之功業(yè)
      ,默輔周召于成王時
      ,道洽政治
      ,福柞無疆
      ,而證文昌果位。事載寶錄
      ,《文昌大洞仙經(jīng)》原敘亦引之——敘為存華魏元君手著者

      (一得)沐先師曉諭,邑勉從事于迎元
      ,而尚未注意于迎一
      ,蓋以性未明徹,真一之一恐難協(xié)應(yīng)
      ,亦因未聞個中玄理
      ,妄有所待
      ,欲得另參秘旨而后行之
      。然迎 元之應(yīng),已歷有神驗
      。(一得)久寓之鄉(xiāng)
      ,春花重放于秋季非一次二次
      ,三四五次也
      。如金蓋之云巢,姑蘇之大德庵
      、蓮華庵
      、葆元善堂,禹航之天柱觀
      、半持庵, 武林之寂寧閣
      ,上海之小蓬萊
      ,若杏若桃、若玉蘭紫荊
      、木筆木瓜
      、西府海棠之屬
      ,秋令作花
      ,燦爛菜菠,酞若三春
      ,萬目共睹
      ,題詠成貼,九九桃花
      ,呂祖師嘗賜 詩,諸君子和之——事在嘉慶十六
      、七
      、八三年。金蓋之花木尤盛
      ,遍滿山麓
      ,歲放成例
      。斯十年中
      ,吳沈門桑堪
      ,重實于小春者
      ,亦有七載金蓋之河埠也
      ,嘉興童 翁名宏毅
      ,衰頹足蹇
      ,有神相斷其壽數(shù)終于是歲之臘,年已七十矣
      。得是埠冬實于樹
      ,服之盈握
      ,驟強健
      ,棄杖入山,往返七里許
      ,身輕如飛
      。歸采斗許
      ,純紫者配 丸配酒
      ,常服之,次者配于施藥方中
      ,治病無不立愈
      。乃歲歲如期來采
      ,救危疾無算
      。其友莫達(dá)誠,頂患血瘤
      ,大如拳
      ,皮軟薄若熟柿,翁以堪酒杯許飲之
      ,入口片 時,癢不可忍
      ,立即平伏若失
      。遂與翁發(fā)愿,募砌進(jìn)山石路千二百步有奇
      ,造石橋二、路亭一
      。亭名止止
      ,呂祖降壇為之題額——初,宋梅子春常止此
      ,趙松雪題其 亭曰“鶴止”
      ,今重建
      ,呂祖示人知止之義
      ,故改是名——錢唐鮑薇垣太守餛為作碑文
      ,詳志造橋砌路勝因,梁侍講山舟同書為之書
      。是年春,山上院中忽生楊柳紅 蓼
      ,今柳已成陰
      ,紅蓼每歲皆發(fā)。柳葉能治瘧癘
      ,紅蓼入曲釀酒,能消中脹
      。迄今嘉湖杭郡有疾者咸來采取,呼其柳曰“神柳”
      ,蓼曰“仙蓼”
      。叩之呂祖,祖曰: “由氣化而生
      ,古來有之
      ,事載《徑山志》
      ,為國一禪師事
      ,不足異也,然亦足為迎元之一證
      。九九桃花
      ,載在《續(xù)文獻(xiàn)月令》,為林侍宸靈素廣陵故事
      ,吾題詠載 焉,今所題詩即用廣陵原韻
      。此非僅迎元得致者
      ,喜秋桃歲放,放亦繁衍稱郁
      ,類昔廣陵風(fēng)景矣。汝曹勉之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庇衷弧叭瓴芤嘀质体分畠H證靈欽秘錄一代宗師者, 其故何哉
      ?將大道而樹私名
      ,一也;及既赴召
      ,迭以法顯
      ,二也;反舍真一
      ,謬云有待
      ,三也
      。使其能不赴召
      ,而密迎真一以醫(yī)世,宵小潛消
      ,天下太平
      ,其功尚可 量哉?述不師古
      ,吾曾諭示
      ,而有待之見牢不可破,以致不能直上天衙
      ,惜哉
      ?”——此嘉慶二十一年短至日示。
      (一得)學(xué)力未充
      ,輒蒙祖師獎許
      ,其應(yīng)在草木者,眾所共見
      ,故志之以勸同志
      。若眾所不知者,為所當(dāng)為
      ,不欲為外人道也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ddjy_50/36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呂祖五言律詩》呂洞賓
      五 言 律 詩 呂洞賓 其一 悟了長生理
      ,秋蓮處處開。金童登錦帳
      ,玉女下香階
      。 虎嘯天魂往,龍吟地魄來
      。有人明此道
      ,立便返嬰孩
      《呂祖敲爻歌》呂洞賓
      敲 爻 歌 ? 呂 洞 賓 漢終唐國飄蓮客
      ,所以敲爻不可測,縱橫逆順沒摭欄
      陳樸先生《九轉(zhuǎn)金丹秘訣》
      一轉(zhuǎn)降丹
      ,二轉(zhuǎn)交媾,三轉(zhuǎn)養(yǎng)陽
      ,四轉(zhuǎn)養(yǎng)陰
      ,五轉(zhuǎn)換骨, 六轉(zhuǎn)換肉
      ,七轉(zhuǎn)換五臟六腑
      ,八轉(zhuǎn)育火,九轉(zhuǎn)飛升
      《鐘呂傳道集》正陽真人鐘離權(quán)云房述純陽真人呂巖洞賓集華陽真人施肩吾希圣傳
      鐘 呂 傳 道 集 正陽真人鐘離權(quán)云房述純陽真人呂巖洞賓集華陽真人施肩吾希圣傳 論 真 仙 第 一 呂曰
      ;“人之生也
      ,安而不病、壯而不老
      呂祖黃鶴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