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大道家園 >> 傳統(tǒng)典籍 >> 道學漸法之金丹大道 >> 丹道隱仙派

      隱仙派祖經(jīng)《文始真經(jīng)》

      大道家園 2023-04-21 12:04:11

      文始真經(jīng)
      漢劉向原序
      右新書著定《關尹子》九篇

      。護左都水使者
      、光祿大夫臣劉向所校中秘書《關尹子》九篇,臣向校讎太常存七篇。臣向本九篇
      ,臣向輙(zhé)除錯不可考,增闕 斷續(xù)者九篇成
      ,皆殺青可繕寫
      。關尹子名喜,號關尹子
      ,或曰關令子
      ,隱德行人易之,嘗請老子著《道德經(jīng)》上下篇
      ,列御寇
      、莊周皆稱道家,書篇皆寓名有章
      ,章 首皆“關尹子曰”四字
      ,篇篇敘異,章章義異
      ,其旨同
      ,辭與《老》《列》《莊》異,其歸同
      ,渾質崖戾
      ,汪洋大肆
      ,然有式,則使人泠泠輕輕
      ,不使人狂
      。蓋公授 曹相國參,曹相國薨(hōng)
      ,書葬
      。至孝武皇帝時,有方士來
      ,以七篇上
      ,上以仙處之?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茨贤醢驳谰蹠写?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不出。臣向父德因治淮南事得之
      。臣向幼好 焉
      ,寂士清人能重愛黃老,清靜不可闕
      ,臣向昧死上
      。永始二年八月庚子,護左都水使者
      、光祿大夫臣向謹進上


      晉葛洪《文始真經(jīng)》后序
      洪體存蒿艾之質,偶好喬松之壽
      ,知道之士雖微賤
      ,必親之;雖夷狄
      ,必貴也
      。后遇鄭君思遠,鄭君多玉笈瓊笥之書
      ,服餌開我以至道之良藥
      ,呼吸洗我以紫清之上 味,后屬洪以尹真人《文始經(jīng)》九篇
      ,洪愛之
      ,誦之,藏之
      ,拜之
      。宇者,道也;柱者
      ,建天地也
      ;極者,尊圣人也
      ;符者
      ,精神魂魄也
      ;鑒者,心也
      ;匕者
      ,食 也
      ;釜者,化也
      ;籌者
      ,物也;藥者
      ,雜治也
      。洪每味之,泠泠然若躡飛葉
      ,而游乎天地之混溟
      ;茫茫乎若履橫杖,而浮乎天地之渺漠
      。超若處金雞琳瑯之居
      ,森若 握鬼魅神奸之印。倏若飄鸞鶴
      ,怒若斗虎兕(sì)
      。清若浴碧,慘若夢紅
      。擒縱大道
      ,渾淪至理,方士不能到
      ,先儒未嘗言
      ,可仰而不可攀,可玩而不可執(zhí)
      ,可鑒 而不可思
      ,可符而不可言。其忘物遺世者之所言乎
      ?其絕跡去智者之所言乎
      ?其同陰陽而冥彼此者之所言乎?何如此之尊高,何如此之廣大
      ,何如此之簡易也
      ?洪親 受之。咸和二年五月朔
      ,丹陽葛洪稚川序

      第一卷:一宇篇
      關尹子曰:非有道不可言,不可言即道
      ;非有道不可思
      ,不可思即道。天物怒流
      ,人事錯錯然
      ,若若乎回也,戛戛然斗也
      ,勿勿乎似而非也
      。而爭之,而介之
      ,而哯 之
      ,而嘖之,而去之
      ,而要之
      。言之如吹影,思之如鏤塵
      。圣智造迷
      ,鬼神不識。唯不可為
      ,不可致
      ,不可測,不可分
      ,故曰天
      ,曰命,曰玄
      ,合曰道

      關尹子曰:無一物非天,無一物非命
      ,無一物非神
      ,無一物非玄。物既如此
      ,人豈不然
      ?人皆可曰天
      ,人皆可曰命,人皆可曰神
      ,人皆可致命通玄
      ,不可彼天此非 天,彼神此非神
      ,彼命此非命
      ,彼玄此非玄。是以善吾道
      ,即一物中
      ,知天盡神,致命造玄
      。學之,徇異名
      ,析同實
      。得之,契同實
      。忘異名

      關尹子曰:觀道者如觀水,以觀沼為未足
      ,則之河
      、之江、之海
      ,曰:“水至也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笔獠恢抑蛞合褱I皆水

      關尹子曰:道無人,圣人不見甲是道
      ,乙非道
      。道無我,圣人不見已進道
      ,己退道
      。以不有道,故不無道
      。以不得道
      ,故不失道。
      關尹子曰:不知道
      ,妄意卜者
      ,如射覆盂
      。高之者曰存金存玉,中之者曰存角存羽
      ,卑之者曰存瓦存石
      。是乎?非是乎
      ?置物者知之

      關尹子曰:一陶能作萬器,終無有一器能作陶者
      ,能害陶者
      。一道能作萬物,終無有一物能作道者
      ,能害道者

      關尹子曰:道茫茫而無知乎?心儻儻而無羈乎
      ?物迭迭而無非乎
      ?電之逸乎?沙之飛乎
      ?圣人以知心一物一道一
      ,三者又合為一。不以一格不一
      ,不以不一害一

      關尹子曰:以盆為沼,以石為島
      ,魚環(huán)游之
      ,不知其幾千里而不窮也。夫何故
      ?水無源可歸
      。圣人之道本無首末無尾,所以應對不窮

      關尹子曰:無愛道
      ,愛者水也;無觀道
      ,觀者火也
      ;無逐道,逐者木也
      ;無言道
      ,言者金也;無思道
      ,思者土也
      。唯吾人不離本情而登大道
      ,心既未萌,道亦假之

      關尹子曰:重云蔽天
      ,江湖黯然,游魚茫然
      。忽望波明食動
      ,幸賜于天,即而就之
      ,魚釣斃焉
      。不知我無我,而逐道者亦然

      關尹子曰:方術之在天下多矣
      !或尚晦,或尚明
      ,或尚強
      ,或尚弱。執(zhí)之皆事
      ,不執(zhí)之皆道。
      關尹子曰:道終不可得
      ,彼可得者名德不名道
      。道終不可行,彼可行者
      ,名行不名道
      。圣人以可得可行者,所以善吾生
      ,以不可得不可行者
      ,所以善吾死。
      關尹子曰:聞道之后
      ,有所為有所執(zhí)者
      ,所以之人;無所為我所執(zhí)者
      ,所以之天
      。為者必敗,執(zhí)者必失
      。故聞道于朝
      ,可死于夕。
      關尹子曰:一情冥為圣人
      ,一情善為賢人
      ,一情惡為小人
      。一情冥者,自有之無
      ,不可得而示
      。一情善惡者,自無起有
      ,不可得而秘
      。一情善惡為有知,惟動物有之
      。一情冥為無知
      ,溥天之下,道無不在

      關尹子曰:勿以圣人力行不怠
      ,則曰道以勤成。勿以圣人堅守不易
      ,則曰道以執(zhí)得
      。圣人力行,猶之發(fā)矢
      ,因彼而得
      ,我不自行。圣人堅守
      ,猶之握矢
      ,因彼而守,我不自守

      關尹子曰:若以言行學識求道
      ,互相展轉,無有得時
      。知言如泉鳴
      ,知行如禽飛,知學如擷(xié)影
      ,知識如計夢
      ,一息不存,道將來契

      關尹子曰:以事建物則難
      ,以道棄物則易。天下之事無不成之難
      ,壞之易

      關尹子曰:一灼之火能燒萬物,物亡而火何存
      ?一息之道能冥萬物
      ,物亡而道何在

      關尹子曰:人生在世,有生一日死者
      ,有生十年死者
      ,有生百年死者。一日死者
      ,如一息得道
      。十年百年死者,如歷久得道
      。彼未死者
      ,雖動作昭智,止名為生
      ,不名為死
      。彼未契道者,雖動作昭智
      ,止名為事
      ,不名為道。

      關尹子曰:不知吾道無言無行
      ,而即有言有行求道
      ,勿遇異物,橫執(zhí)為道
      。殊不知舍源求流
      ,無時得源;舍本求末
      ,無時得本。
      關尹子曰:習射
      、習御
      、習琴、習奕
      ,終無一事可以得息者
      。唯道無形無方,故可得之一息

      關尹子曰:兩人射
      ,相遇則工拙見;兩人奕
      ,相遇則勝負見
      ;兩人道,相遇則無可示
      。無可示者
      ,則無工拙
      ,無勝無負。
      關尹子曰:吾道如海
      ,有億萬金投入不見
      ,有億萬石投之不見,有億萬污穢投之不見
      。能運小蝦小魚
      ,能運大鯤大鯨。合眾水而受之
      ,不為有余
      ;散眾水而分之,不為不足

      關尹子曰:吾道如處暗
      。夫處明者,不見暗中之物
      ;而處暗者
      ,能見明中區(qū)事。

      關尹子曰:小人之權歸于惡
      ,君子之權歸于善
      。圣人之權歸于無所得,惟無所得
      ,所以為道

      關尹子曰:吾道如劍,以刃割物即利
      ,以手握刃則傷

      關尹子曰:籩不問豆,豆不答籩
      ;瓦不問石
      ,石不答瓦,道亦不失
      。問歟答歟
      ,一氣往來,道何在

      關尹子曰:仰道者跂
      ,如道者骎,皆知道之事
      ,不知道之道
      。是以圣人不望道而歉,不恃道而豐,不借道于圣
      ,不賈道于愚

      第二卷:二柱篇
      關尹子曰:若碗若盂,若瓶若壺
      ,若甕若盎
      ,皆能建天地。兆龜數(shù)蓍(shī)
      ,破瓦文石
      ,皆能告吉兇。是知天地萬物成理
      ,一物包焉
      。物物皆包之,各不相借
      。 以我之精合彼之精
      ,兩精相搏而神應之。一雌一雄
      ,卵生
      ;一牝一牡,胎生
      。形者彼之精
      ,理者彼之神。愛者我之精
      ,觀者我之神
      。愛為水,觀為火
      。愛執(zhí)而觀
      ,因 之為木;觀存而愛
      ,攝之為金
      。先想乎一元之氣,具乎一物
      ,執(zhí)愛之
      ,以合彼之形
      ;冥觀之
      ,以合彼之理,則象存矣
      。一運之象
      ,周乎太空,自中而升為天
      ,自中而 降為地
      ,無有升而不降
      ,無有降而不升。升者為火
      ,降者為水
      ,欲升而不能升者為木,欲降而不能降者為金
      。木之為物
      ,鉆之得火,絞之得水
      。金之為物
      ,擊之得 火,熔之得水
      。金木者水火之交也
      。水為精為天,火為神為地
      ,木為魂為人
      ,金為魄為物,運而不已者為時
      ,包而有在者為方
      。惟土始終之,有解之者
      ,有示之者

      關尹子曰:天下之人,蓋不可以億兆計
      。人人之夢各異
      ,夜夜之夢各異。有天有地
      ,有人有物
      ,皆思成之,蓋不可以塵計
      ,安知今之天地非有思者乎

      關尹子曰:心應棗,肝應榆
      ,我通天地
      。將陰夢水,將晴夢火
      ,天地通我
      。我與天地,似契似離,純純各歸

      關尹子曰:天地雖大
      ,有色有形,有數(shù)有方
      。吾有非色
      、非形、非數(shù)
      、非方
      ,而天天地地者存。
      關尹子曰:死胎中者
      ,死卵中者
      ,亦人亦物,天地雖大
      ,彼固不知
      。計天地者,皆我區(qū)識
      ,譬如手不觸刃
      ,刃不傷人。

      關尹子曰:夢中
      ,鑒中
      ,水中
      ,皆有天地存焉
      。欲去夢天地者
      ,寢不寐
      。欲去鑒天地者
      ,形不照
      。欲去水天地者,盎不汲
      。彼之有無
      ,在此不在彼。是以圣人不去天地
      ,去識

      關尹子曰:天非自天
      ,有為天者
      ;地非自地,有為地者
      ,譬如屋宇舟車
      ,待人而成,彼不自成
      。知彼有待
      ,知此無待,上不見天
      ,下不見地
      ,內不見我,外不見人

      關尹子曰:有時者氣
      ,彼非氣者,未嘗有晝夜
      。有方者形
      ,彼非形者,未嘗有南北
      。何謂非氣
      ?氣之所自生者,如搖扇得風
      ,彼未搖時
      ,非風之氣;彼已搖時
      ,即名為氣
      。何謂非形?形之所自生者
      ,如鉆木得火
      ,彼未鉆時,非火之形
      ;彼已鉆時
      ,即名為形。

      關尹子曰:寒暑溫涼之變
      ,如瓦石之類
      ,置之火即熱,置之水即寒
      。呵之即溫
      ,吹之即涼。特因外物有去有來
      ,而彼瓦石無去無來
      。譬如水中之影有去有來
      。所謂水者,實無去來

      關尹子曰:衣?lián)u空得風
      ,氣呵物得水,水注水即鳴
      ,石擊石即光
      。知此說者,風雨雷電皆可為之
      。蓋風雨雷電
      ,皆緣氣而生,而氣緣心生
      。猶如內想大火
      ,久之覺熱;內想大水
      ,久之覺寒
      。知此說者,天地之德
      ,皆可同之

      關尹子曰:五云之變,可以卜當年之豐歉
      。八風之朝
      ,可以卜當時之吉兇。是知休咎災祥
      ,一氣之運耳
      。渾人我,同天地
      ,而彼私智
      ,認而已之。

      關尹子曰:天地寓
      ,成物寓
      ,我道寓。茍離于寓
      ,道亦不立

      第三卷:三極篇
      關尹子曰:圣人之治天下,不我賢愚
      ,故因人之賢而賢之
      ,因人之愚而愚之;不我是非
      ,故因事之是而是之
      ,因事之非而非之
      。知古今之大同,故或先古
      ,或先今
      ; 知內外之大同,故或先內
      ,或先外。天下之物
      ,無得以累之
      ,故本之以謙;天下之物
      ,無得以外之
      ,故含之以虛;天下之物
      ,無得以難之
      ,故行之以易;天下之物
      , 無得以窒之
      ,故變之以權。以此中天下可以制禮
      ,以此和天下可以作樂
      ,以此公天下可以理財,以此周天下可以御侮
      ,以此因天下可以立法
      ,以此觀天下可以制器。 圣人不以一己治天下
      ,而以天下治天下
      。天下歸功于圣人,圣人任功于天下
      。所以堯舜禹湯之治天下
      ,天下皆曰自然。
      關尹子曰:天無不覆
      ,有生有殺
      ,而天無愛惡。日無不照
      ,有妍有丑
      ,而日無厚薄。
      關尹子曰:圣人之道天命
      ,非圣人能自道
      。圣人之德時符
      ,非圣人能自德。圣人之事人為
      ,非圣人能自事
      。是以圣人不有道、不有德
      、不有事

      關尹子曰:圣人知我無我,故同之以仁
      ;知事無我
      ,故權之以義;知心無我
      ,故成之以禮
      ;知識無我,故照之以智
      ;知言無我
      ,故守之以信。
      關尹子曰:圣人之道或以仁為仁
      ,或以義為仁
      ,或以禮以智以信為仁。仁義禮智信
      ,各兼五者
      。圣人一之不膠(jiāo),天下名之不得

      關尹子曰:勿以行觀圣人
      ,道無跡。勿以言觀圣人
      ,道無言
      。勿以能觀圣人,道無為
      。勿以貌觀圣人
      ,道無形。
      關尹子曰:行雖至卓
      ,不離高下
      。言雖至工,不離是非
      。能雖至神
      ,不離巧拙。貌雖至殊
      ,不離妍丑
      。圣人假此以示天下
      ,天下冥此乃見圣人。
      關尹子曰:圣人師蜂
      ,立君臣
      ;師蜘蛛,立網(wǎng)罟(gǔ)
      ;師拱鼠
      ,制禮;師戰(zhàn)蟻
      ,制兵
      。眾人師賢人,賢人師圣人
      ,圣人師萬物
      。惟圣人同物
      ,所以無我

      關尹子曰:圣人曰道,觀天地萬物皆吾道
      ,倡和之
      ,始終之,青黃之
      ,卵翼之
      ,不受道,不棄物
      ,不尊君子
      ,不賤小人。賢人曰物
      ,物物不同
      ,旦旦去之,旦旦與之
      ,長之短之
      ,直之方之,是為物役者也
      。殊不知圣人鄙雜廁
      ,別分居,所以為人
      ,不以此為己

      關尹子曰:圣人之于眾人,飲食衣服同也
      ,屋宇舟車同也
      ,貴賤貧富同也
      。眾人每同圣人,圣人每同眾人
      。彼仰其高侈其大者
      ,其然乎?其不然乎

      關尹子曰:魚欲異群
      ,魚舍水躍岸即死;虎欲異群
      ,虎舍山入市即擒
      。圣人不異眾人,特物不能拘爾

      關尹子曰:道無作
      ,以道應世者,是事非道
      。道無方
      ,以道寓物者,是物非道
      。圣人竟不能出道以示人

      關尹子曰:如鐘鐘然,如鼓鼓然
      ,圣人之言則然
      。如車車然,如舟舟然
      ,圣人之行則然
      。唯莫能名,所以退天下之言
      。唯莫能知
      ,所以奪天下之智。
      關尹子曰:蝍蛆食蛇
      ,蛇食蛙
      ,蛙食蝍蛆,互相食也
      。圣人之言亦然
      。言有無之弊,又言非有非無之弊
      ,又言去非有非無之弊
      。言之如引鋸然,唯善圣者不留一言。

      關尹子曰:若龍若蛟
      ,若蛇若龜
      ,若魚若蛤,龍皆能之
      。蛟
      ,蛟而已,不能為龍
      ,不能為蛇
      、為龜、為魚
      、為蛤
      。圣人龍之,賢人蛟之

      關尹子曰:在己無居
      ,形物自著,其動至大師兄
      ,其靜若鏡
      ,其應若響。芒乎若亡
      ,寂乎若清
      。同焉者和
      ,得焉者失
      。未嘗先人,而常隨人

      尹子曰:渾乎洋乎
      !游太初乎!時金已
      ,時玉已
      ,時糞已,時土已
      。時翔物
      ,時逐物。時山物
      ,時淵物
      。端乎權乎!狂乎愚乎

      關尹子曰:人之善琴者
      ,有悲聲,則聲凄凄然;有思心
      ,則聲遲遲然
      ;有怨心,則聲回回然
      ;有慕聲
      ,則聲裴裴然。所謂悲思怨慕者
      ,非手非竹
      ,非絲非桐,得之心
      ,符之手
      ;得之手,符之物
      。人之有道者
      ,莫不中道。

      關尹子曰:圣人以有言
      、有為
      、有思者,所以同乎人
      。以未嘗言
      、未嘗為、未嘗思
      ,所以異于人

      關尹子曰:利害心愈明,則親不睦
      ;賢愚心愈明
      ,則友不交;是非心愈明
      ,則事不成
      ;好丑心愈明,則物不契
      ,是以圣人渾之

      關尹子曰:世之愚拙者,妄援圣人之愚拙自解
      ,殊不知圣人時愚時明
      ,時拙時巧。
      關尹子曰:以圣師圣者賢人
      ,以賢師圣者圣人
      。蓋以圣師圣者,徇跡而忘道;以賢師圣者
      ,反跡而合道

      關尹子曰:賢人趨上而不見下,眾人趨下而不見上
      ,圣人通乎上下
      ,惟其宜之,豈曰離賢人
      、眾人
      ,別有圣人也哉。

      關尹子曰:天下之理
      ,夫者唱
      ,婦者隨;牡者馳
      ,牝者逐
      ;雄者鳴,雌者應
      ,是以圣人制言行而賢者拘之

      關尹子曰:圣人之道雖虎變
      ,事則鱉行
      ;道雖絲棼(fén)
      ,事則棋布

      關尹子曰:所謂圣人之道者
      ,胡然孑孑(jié)爾
      ,胡然徹徹爾
      ,胡然堂堂爾,胡然臧臧爾
      。惟其偏偶萬物
      ,而無一物能偶之
      ,故能貴萬物

      關尹子曰:云之卷舒
      ,禽之飛翔
      ,皆在虛空中
      ,所以變化無窮。圣人之道則然

      第四卷:四符篇
      關尹子曰:水可析可合,精無人也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鹨蚋嘁蛐?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神無我也
      。故耳蔽,前后皆可聞
      ,無人
      ;智崇無人
      ;一奇無人
      ;冬凋秋物無人;黑不可變無人
      ;北壽無人
      ,皆精
      。 舌即齒牙成言
      ,無我
      ;禮卑無我
      ;二偶無我
      ;夏因春物無我;赤可變無我
      ;南夭無我
      ,皆神
      。以精無人
      ,故米去谷則精存。以神無我
      ,故鬼憑物則神見。金精者
      ,忘 是非
      ,忘得非
      ,在此者非彼。抱神者時晦明
      ,時強弱
      ,在彼者非此

      關尹子曰:精神
      ,水火也,五行互生滅之
      ,其來無首
      ,其往無尾
      ,則吾之精一滴不存亡爾,吾之神一欻(xū)無起滅爾
      。惟無我無人,無首無尾
      ,所以與天地冥

      關尹子曰:精者水
      ,魄者金,神者火
      ,魂者木
      。精主水,魄主金
      ,金生水,故精者魄藏之
      。神主火
      ,魂主木,木生火,故神者魂藏之
      。惟水之為物
      ,能藏金而息之, 能滋木而榮之
      ,所以析魂魄
      。惟火之為物,能熔金而銷之
      ,能燔木而燒之,所以冥魂魄
      。惟精在天為寒,在地為水
      ,在人為精;神在天為熱
      ,在地為火
      ,在人為神; 魄在天為燥
      ,在地為金,在人為魄
      ;魂在天為風,在地為木
      ,在人為魂
      。惟以我之精,合天地萬物之精
      ,譬如萬水可合為一水
      ;以我之神,合天地萬物之神
      ,譬如萬 火可合為一火;以我之魄
      ,合天地萬物之魄
      ,譬如金之為物可合異金而熔之為一金;以我之魂
      ,合天地萬物之魂
      ,譬如木之為物,可接異木而生之為一木
      ;則天地萬 物皆吾精吾神吾魂吾魄
      ,何者生,何者死

      關尹子曰:五行之運
      ,因精有魄,因魂有神
      ,因神有意
      ,因意有魄,因魄有精
      ,五者回環(huán)不已
      。所以我之偽心,流轉造化
      ,幾億萬歲
      ,未有窮極。然核芽相生,不知 幾萬株
      。天地之大
      ,不能芽空中之核。雌卵相生
      ,不知其幾萬禽
      ,陰陽雖妙,不能卵無雄之雌
      。惟其來干我者
      ,皆攝之一息,則變化為我
      。無物非我
      ,所謂五行者, 孰能變之

      關尹子曰:眾人以魄攝魂者地
      ,金有余而木不足也;圣人以魂運魄者
      ,木有余而金不足也
      ,蓋魄之藏,魂俱之
      ,魂之游
      ,魄因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陼冊⒛?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魄夜舍肝,寓目能見
      , 舍肝能夢
      。見者魂,無分別
      ,析之者分別
      ,析之曰:“天地者,魂狃習也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眽粽咂牵瑹o分別
      ,析之者分別
      ,析之曰:“彼我者
      ,魄狃習也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被鹕?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故神生意
      。 土生金
      ,故意生魄
      。神之所動,不名神立意
      。意之所動
      ,不名意名魄
      。惟圣人知我無我
      ,知物無我
      ,皆因思慮計之而有
      。是以萬物之來
      ,我皆對之以性,而不對之以 心
      。性者
      ,心未萌也
      。無心則無意矣
      。蓋無火則無土
      ,無意則無魄矣
      ,無土則無金
      。一者不存
      ,五者皆廢
      。既能渾天地萬物以為魂
      ,斯能渾天地萬物以為魄
      。凡造化 之妙皆吾魂
      ,凡造化所有皆吾魄
      ,則無一物可役我者。
      關尹子曰:鬼云為魂
      ,鬼白為魄
      ,于文則然
      。鬼者
      ,人死所變
      。云者風
      ,風者木
      ;白者氣,氣者金
      。風散
      ,故輕清
      ,輕清者上天
      ;金堅
      ,故重濁,重濁者入地
      。輕清 者
      ,魄從魂升
      ;重濁者
      ,魂從魄降
      。有以仁升者
      ,為木星佐
      ;有以義升者
      ,為金星佐
      ;有以禮升者
      ,為火星佐
      ;有以智升者
      ,為水星佐
      ;有以信升者,為土星佐
      。有 以不仁沉者
      ,木賊之
      ;不義沉者
      ,金賊之
      ;不禮沉者
      ,火賊之
      ;不智沉者,水賊之
      ;不信沉者
      ,土賊之
      。魂魄半之
      ,則在人間。升魂為貴
      ,降魄為賤
      ;靈魂為賢
      ,厲 魄為愚
      ;輕魂為明
      ,重魄為暗。陽魂為羽
      ,鈍魄為毛
      。明魂為神
      ,幽魄為鬼
      。其形其居
      ,其識其好
      ,皆以五行契之
      。惟行之數(shù)
      ,參差不一
      ,所以萬物之多
      ,盈天地 間
      ,猶未已也。以五事歸五行
      ,以五行作五蟲,可勝言哉
      !譬如兆龜數(shù)蓍,至誠自契
      ,五行應之,誠茍不至
      ,兆之數(shù)之
      ,無一應者。圣人假物以游世
      ,五行不得不 對

      關尹子曰:三者具有魂,魂者識
      ,目者精,色者神
      。見之者為魂
      ,耳口鼻心之類
      。在此生者,愛為精
      ,為彼生父本
      ;觀為神,為彼生母本
      ,愛觀雖異,既皆識生
      。彼 生生本
      ,在彼生生者
      ,一為父,故受氣于父
      ,氣為水;二為母
      ,故受血于母,血為火
      。有父有母,彼生生矣
      。惟其愛之無識,如鎖之交
      ;觀之無識
      ,如燈之照
      ,吾識 不萌,吾生何有?
      關尹子曰:如桴叩鼓,鼓之形者
      ,我之有也;鼓之聲音
      ,我之感也
      。桴已往矣
      ,余聲尚存,終亦不存而已矣
      。鼓之形如我之精,鼓之聲如我之神
      ,其余聲者
      ,猶之魂魄。知夫倏往倏來
      ,則五行之氣我何有哉

      關尹子曰:夫果之有核
      ,必待水火土三者具矣,然后相生不窮
      ;三者不具
      ,如大旱大潦,大塊皆不足以生物
      。精水
      、神火、意土三者本不交
      ,惟人以根合之
      ,故能于其中橫見有事,猶如術咒
      ,能于至無
      ,見多有事。
      關尹子曰:魂者
      ,木也
      。木根于冬水,而花于夏火
      ,故人之魂藏于夜精而見于晝神
      。合于精,故所見我獨
      ,蓋精未嘗有人
      ;合乎神,故所見人同
      ,蓋神未嘗有我

      關尹子曰:知夫此身如夢中身,隨情所見者
      ,可以飛神作我
      ,而游太清;知夫此物如夢中物
      ,隨情所見者
      ,可以凝精作物而駕八荒。是道也
      ,能見精神而久生
      ,能忘 精神而超生。吸氣以養(yǎng)精
      ,如金生水
      ;吸風以養(yǎng)神
      ,如木生火,所以假外以延精神
      。漱水以養(yǎng)精
      ,精之所以不窮;摩火而養(yǎng)神
      ,神之所以不窮
      ,所以假內以養(yǎng)精神。 若夫忘精而超生者
      ,吾嘗言之矣

      關尹子曰:人勤于禮者,神不外馳
      ,可以集神。人勤于智者
      ,精不外移
      ,可以攝精。仁則陽而明
      ,可以輕魂;義則陰而冥
      ,可以御魄。
      關尹子曰:蜣螂轉丸
      ,丸成精思之,而有蠕白存丸中
      ,俄去殼而蟬。彼蜣不思
      ,彼蠕奚白。
      關尹子曰:庖人羹蟹
      ,遺一足機上
      ,蟹已羹而遺足尚動
      ,是生死者
      ,一氣聚散爾。不生不死
      ,而人橫計曰生死

      關尹子曰:有死立者
      ,有死坐者
      ,有死臥者
      ,有死病者,有死藥者
      ,等死無甲乙之殊
      。若知道之士
      ,不見生
      ,故不見死

      關尹子曰:人之厭生死、超生死者
      ,皆是大患
      。譬如化人
      ,若有厭生死心
      、超生死心
      ,止名為妖,不名為道

      關尹子曰:計生死者
      ,故曰死已有
      ,或曰死已無,或曰死已亦有亦無
      ;或曰當喜者,或曰當俱者
      ,或曰當任者
      ,或曰當超者,愈變識情
      ,馳鶩不已。殊不知我之生死
      ,如馬之手,如牛之翼
      ,本無有
      ,復無無,譬如火水
      ,雖犯火水,不能燒之
      ,不能溺之

      第五卷:五鑒篇
      關尹子曰:心蔽吉兇者
      ,靈鬼攝之
      ;心蔽男女者
      ,淫鬼攝之
      ;心蔽幽憂者
      ,沉鬼攝之
      ;心蔽逐放者
      ,狂鬼攝之;心蔽盟詛者
      ,奇鬼攝之
      ;心蔽藥餌者,物鬼攝之
      。如 是之鬼
      ,或以陰為身
      ,或以幽為身
      ,或以風為身
      ,或以氣為身
      ,或以土偶為身,或以彩畫為身
      ,或以老畜為身,或以敗器為身
      。彼以其精,此以其精
      ,兩精相搏,而 神應之
      。為鬼所攝者,或解奇事
      ,或解異事,或解瑞事
      。其人傲然,不曰鬼于躬
      ,惟曰道于躬。久之
      ,或死木,或死金
      ,或死繩,或死井
      。惟圣人能神神,而不神于 神
      ,役萬神而執(zhí)其機,可以會之
      ,可以散之,可以御之,日應萬物
      ,其心寂然。
      關尹子曰:無一心
      ,五識并馳,心不可一
      。無虛心,五行皆具
      ,心不可虛。無靜心
      ,萬化密移,心不可靜
      。借能一,則二偶之
      。借能虛,則實滿之
      。借能靜,則動搖之
      。惟圣人能斂萬有于一息
      ,無有一物可役吾之明澈。散一息于萬有
      ,無有一物可間吾之云為。
      關尹子曰:火千年
      ,俄可滅;識千年
      ,俄可去

      關尹子曰:流者舟也
      ,所以流之者是水
      ,非舟
      ;運者車也
      ,所以運之者是牛
      ,非車;思者心也
      ,所以思之者是意,非心
      。不知所以然而然。惟不知所以然而然
      ,故其來無從,其往無在
      。其來無從,其往無在
      ,故能與天地本原,不古不今

      關尹子曰:知心無物,則知物無物
      ;知物無物,則知道無物
      ;知道無物,則不尊卓絕之行
      ,不驚微妙之言。
      關尹子曰:物我交
      ,心生;兩木摩,火生
      。不可謂之在我
      ,不可謂之在彼
      ;不可謂之非我
      ,不可謂之非彼;執(zhí)而彼我之則愚

      關尹子曰:無恃爾所謂利害是非,爾所謂利害是非者
      ,果得利害是非之乎?圣人方且不識不知
      ,而況于爾?
      關尹子曰:夜之所夢
      ,或長于夜,心無時
      。生于齊者,心之所見皆齊國也
      。既而之宋之楚之晉之梁,心之所存各異
      ,心無方。
      關尹子曰:善弓者
      ,師弓不師羿
      ;善舟者,師舟不師奡(ào)
      。善心者
      ,師心不師圣。
      關尹子曰:是非好丑
      ,成敗盈虛,造物者運矣
      。皆因私識執(zhí)之而有。于是以無遣之
      ,猶存。以非有非無遣之
      ,猶存。無曰莫莫爾
      ,無曰渾渾爾,猶存
      。譬猶昔游再 到,記憶宛然
      。此不可忘
      ,不可遣
      。善去識者
      ,變識為智。變識為智之說
      ,汝知之乎?曰想
      ,如思鬼心栗,思盜心怖
      ;曰識,如認黍為稷
      ,認玉為石
      。皆浮游罔象
      , 無所底止
      。譬睹奇物
      ,生奇物想,生奇物識
      。此想此識
      ,根不在我
      。譬如今日
      ,今日而已。至于來日
      ,想識殊未可卜。及至來日
      ,紛紛想識,皆緣有生
      。曰想曰識, 譬如犀牛望月
      ,月形入角,特因識生
      ,始有月形,而彼真月
      ,初不在角。胸中天地萬物亦然
      。知此說者,外不見物
      ,內不見情。
      關尹子曰:物生于土
      ,終變于土;事生于意
      ,終變于意。知夫惟意
      ,則俄是之,俄非之
      ,俄善之
      ,俄惡之
      。意有變
      ,心無變
      ;意有覺
      ,心無覺。惟我一心
      ,則意者,塵往來爾
      ;事者,焰起滅爾
      ,吾心有大常者存。
      關尹子曰:情生于心
      ,心生于性
      。情,波也
      ;心
      ,流也;性
      ,水也
      。來干我者,如石火頃
      ,以性受之
      ,則心不生
      ,物浮浮然。

      關尹子曰:賢愚真?zhèn)?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有識者
      ,有不識者
      。彼雖有賢愚,彼雖有真?zhèn)?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而謂之賢愚真?zhèn)握撸滴抑R。知夫皆識所成
      ,故雖真者
      ,亦偽之。
      關尹子曰:心感物
      ,不生心
      ,生情
      ;物交心,不生物
      ,生識
      。物尚非真
      ,何況于識
      ;識尚非真
      ,何況于情
      。而彼妄人
      ,于至無中執(zhí)以為有
      ,于至變中執(zhí)以為常。一情 認之
      ,積為萬情
      ;萬情認之
      ,積為萬物
      。物來無窮
      ,我心有際
      。故我之良心
      ,受制于情
      。我之本情,受制于物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墒怪ィ墒怪畞?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而彼去來
      ,初不在我
      ,造化役 之
      ,因無休息
      。殊不知天地雖大,能役有形
      ,而不能役無形;陰陽雖妙
      ,能役有氣
      ,而不能役無氣,則氣從之
      ,氣之所之
      ,則形應之。猶如太虛
      ,于至無中變成一 氣
      ,于一氣中變成萬物,而彼一氣不名太虛
      。我之一心
      ,能變?yōu)闅鉃樾危抑?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無氣無形
      。知夫我之一心無氣無形
      ,則天地陰陽不能役之。
      關尹子曰:人之平日
      ,目忽見非常之物者
      ,皆精有所結而使之然
      。人之病日,目忽見非常之物者
      ,皆心有所歉而使之然
      。茍知吾心能于無中示有
      ,則知吾心能于有中 示無
      。但不信之
      ,自然不神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蛟唬骸柏首R既昏
      ,孰能不信
      ?”我應之曰:“如捕蛇師
      ,心不怖蛇
      ,彼雖夢蛇而不怖畏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惫?a href="/ddjy_100/45.html">黃帝曰:“道無鬼神
      ,獨往獨來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span>
      關尹子曰:我之思慮日變
      ,有使之者
      ,非我也
      ,命也
      。茍知惟命
      ,外不見我,內不見心

      關尹子曰:譬如兩目
      ,能見天地萬物
      ,暫時回光,一時不見

      關尹子曰:目視雕琢者
      ,明愈傷。耳聞交響者
      ,聰愈傷
      。心思玄妙者,心愈傷

      關尹子曰:勿以我心揆彼
      ,當以彼心揆彼。知此說者
      ,可以周事
      ,可以行德,可以貫道
      ,可以交人
      ,可以忘我。

      關尹子曰:天下之理
      ,小不制至于大
      ,大不制至于不可制。故能制一情者
      ,可以成德
      。能忘一情者,可以契道

      第六卷:六匕篇
      關尹子曰:世之人
      ,以我思異彼思
      ,彼思異我思分人我者,殊不知夢中人亦我思異彼思
      ,彼思異我思
      ,孰為我
      ?孰為人?世之人
      ,以我痛異彼痛
      ,彼痛異我痛分人我 者,殊不知夢中人亦我痛異彼痛
      ,彼痛異我痛
      ,孰為我
      ?孰為人
      ?爪發(fā)不痛,手足不思,亦我也。豈可以思痛異之
      !世之人,以獨見者為夢
      ,同見者為覺
      。殊不知精 之所結
      ,亦有一人獨見于晝者。神之所合
      ,亦有兩人同夢于夜者
      ,二者皆我精神
      ,孰為夢
      ?孰為覺
      ?世之人
      ,以暫見為夢
      ,久見為覺
      ,殊不知暫之所見者
      ,陰陽之 氣。久之所見者
      ,亦陰陽之氣
      。二者皆我陰陽,孰為夢
      ?孰為覺

      關尹子曰:好仁者多夢松柏桃李
      。好義者多夢兵刀金鐵
      、好禮者多夢簠簋籩豆。好智者多夢江湖川澤
      。好信者多夢山岳原野
      。役于五行,未有不然者
      。夢中或聞某事
      ,或思某事,夢亦隨之
      ,五行不可拘
      。圣人御物以心,攝心以性
      ,則心同造化
      ,五行也不可拘。

      關尹子曰:汝見蛇首人身者
      ,牛臂魚鱗者
      ,鬼形禽翼者,汝勿怪
      。此怪不及夢
      ,夢怪不及覺。有耳有目
      ,有手有臂
      ,怪尤矣。大言不能言
      ,大智不能思

      關尹子曰:有人問于我曰:“爾何族何氏,何名何字
      ,何衣何食
      ,何友何仆
      ,何琴何書,何古何今
      ?”我時默然不對一字
      。或人叩之不已
      ,我不得已應之曰:“尚自不見我
      ,將何為我所?”
      關尹子曰:形可分可合
      ,可延可隱
      。一夫一婦,可生二子
      ,形可分
      。一夫一婦,二人成一子
      ,形可合
      。食巨勝則壽,形可延
      。夜無月火
      ,人不見我,形可隱
      。以一氣 生萬物
      ,猶棄發(fā)可換,所以分形
      。以一氣合萬物
      ,猶破唇可補,所以合形
      。以神存氣
      ,以氣存形,所以延形
      。合形于神
      ,合神于無,所以隱形
      。汝欲知之乎
      ?汝欲為 之乎?
      關尹子曰:無有一物不可見
      ,則無一物非吾之見
      。無有一物不可聞,則無一物非吾之聞。五物可以養(yǎng)形
      ,無一物非吾之形
      。五味可以養(yǎng)氣
      ,無一物非吾之氣
      。是故吾之形氣,天地萬物

      關尹子曰:耕夫習牛則獷
      。獵夫習虎則勇。漁夫習水則沉
      。戰(zhàn)夫習馬則健
      。萬物可以為我。我之一身
      ,內變蟯蛔
      ,外蒸虱蚤,瘕則龜魚
      ,瘺則鼠蟻
      ,我可為萬物。
      關尹子曰:我之為我
      ,如灰中金
      ,而不若礦砂之金。破礦得金
      ,淘沙得金
      ,揚灰終身,無得金者

      關尹子曰:一蜂至微
      ,亦能游觀乎天地。一蝦至微
      ,亦能放肆于大海

      關尹子曰:土偶之成也,有貴有賤
      ,有士有女
      。其質土,其壤土
      ,人哉

      關尹子曰:目自觀,目無色
      。耳自聽
      ,耳無聲。舌自嘗,舌無味
      。心自揆
      ,心無物。眾人逐于外
      ,賢人執(zhí)于內
      ,圣人皆偽之。
      關尹子曰:我身五行之氣
      ,而五行之氣
      ,其性一物。借如一所
      ,可以取火
      ,可以取水,可以生木
      ,可以凝金
      ,可以變土,其性含攝
      ,元無差殊
      。故羽蟲盛者,毛蟲不育
      ;毛蟲盛者
      ,鱗蟲不育。知五行互用者
      ,可以忘我

      關尹子曰:枯龜無我,能見大知
      。磁石無我
      ,能見大力。鐘鼓無我
      ,能見大音
      。舟車無我,能見遠行
      。故我一身
      ,雖有知有力有音有行,未嘗有我

      關尹子曰:蜮射影能斃我
      ,知夫無知者亦我,則普天之下
      ,我無不在

      關尹子曰:心憶者猶忘饑
      ,心憤者猶忘寒,心養(yǎng)者猶忘病
      ,心激者猶忘痛
      。茍吸氣以養(yǎng)其和,孰能饑之
      ?存神以滋其暖
      ,孰能寒之?養(yǎng)五臟以五行
      ,則無傷也
      ,孰能病之
      ?五臟于五行
      ,則無知也,孰能痛之

      關尹子曰:人無以無知無為者為無我
      ,雖有知有為,不害其為無我
      。譬如火也
      ,躁動不停,未嘗有我

      第七卷:七釜篇
      關尹子曰:道本至無
      ,以事歸道者,得之一息
      。事本至有
      ,以道運事者,周之百為
      。得道之尊者
      ,可以輔世。得道之獨者
      ,可以立我
      。知道非時之所能拘者,能以一 日為百年
      ,能以百年為一日
      。知道非方之所能礙者,能以一里為百里
      ,能以百里為一里
      。知道無氣能運有氣者,可以召風雨
      。知道無形能變有形者
      ,可以易鳥獸也
      。 得道之清者,物莫能累
      ,身輕矣
      ,可以騎鳳鶴。得道之渾者
      ,物莫能溺
      ,身冥矣,可以席蛟鯨
      。有即無
      ,無即有,知此道者
      ,可以制鬼神
      。實即虛,虛即實
      ,知此道 者
      ,可以入金石。上即下
      ,下即上
      ,知此道者,可以侍星辰
      。古即今
      ,今即古,知此道者
      ,可以卜龜筮
      。人即我,我即人
      ,知此道者
      ,可以窺他人之肝肺。物即我
      , 我即物
      ,知此道者,可以成腹中之龍虎
      。知象由心變
      ,以此觀心,可以成女嬰
      。知氣由心生
      ,以此吸神,可以成爐冶
      。以此勝物
      ,虎豹可伏
      。以此同物,水火可入
      。 惟有道之士能為之
      ,亦能能之而不為之。
      關尹子曰:人之力
      ,有可以奪天地造化者
      。如冬起雷,夏造冰
      ,死尸能行
      ,枯木能華。豆中攝鬼
      ,杯中釣魚
      ,畫門可開,土鬼可語
      。皆純氣所為
      ,故能化萬物
      。今之 情情不停
      ,亦氣所為。而氣為物
      ,有合有散
      。我之所以行氣者,本未嘗合
      ,亦未嘗散
      。有合者生,有散者死
      。彼未嘗合
      ,未嘗散者,無生無死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陀腥ビ衼恚]常自 若

      關尹子曰:有誦咒者
      ,有事神者,有墨字者
      ,有變指者
      ,皆可以役神御氣,變化萬物
      。惟不誠之人
      ,難于自信
      ,易于信物,故假此為之
      。茍知為誠
      ,有不待彼而然者。

      關尹子曰:人一呼一吸
      ,日行四十萬里
      ,化可謂速矣。惟圣人不存不變

      關尹子曰:青鸞子千歲
      ,而千歲化。桃子五仕
      ,而心五化
      。圣人賓事去物,豈不欲建立于世哉
      ?有形數(shù)者
      ,懼化之不可知也。

      關尹子曰:萬物變遷
      ,雖互隱見
      ,氣一而已。惟圣人知一而不化

      關尹子曰:爪之生
      ,發(fā)之長,榮衛(wèi)之行
      ,無頃刻止
      。眾人見之于著,不能見之于微
      。賢人見之于微
      ,而不能任化。圣人任化
      ,所以無化。
      關尹子曰:室中有常見聞矣
      。既而之門之鄰之里之黨
      ,既而之郊之山之川,見聞各異
      。好惡隨之
      ,和競從之,得失成之
      。是以圣人動止有戒

      關尹子曰:譬如大海
      ,能變化億萬鮫魚,水一而已
      。我之與物
      ,蓊(wěng)然蔚(wèi)然,在大化中
      ,性一而已
      。知夫性一者,無人無我
      ,無死無生

      關尹子曰:天下之理,是或化為非
      ,非或化為是
      ,恩或化為仇,仇或化為恩
      ,是以圣人居常慮變

      關尹子曰:人之少也,當佩乎父兄之教
      ,人之壯也
      ,當達乎朋友之箴,人之老也
      ,當警乎少壯之說
      ,萬化雖移,不能厄我

      關尹子曰:天下之理,輕者易化
      ,重者難化
      。譬如風云,須臾變滅
      ,金玉之性
      ,歷久不渝。人之輕明者
      ,能與造化俱化而不留
      ,殆有未嘗化者存。
      關尹子曰:二幼相好
      ,及其壯也
      ,相遇則不相識。二壯相好
      ,及其老也
      ,相遇則不相識
      。如雀蛤鷹鳩之化
      ,無昔無今。
      第八卷:八籌篇
      關尹子曰:古之善揲蓍灼龜者,能于今中示古
      ,古中示今;高中示下
      ,下中示高
      ;小中示大,大中示?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一中示多,多中示一
      ;人中示物
      ,物中示人;我中示彼
      ,彼 中示我
      。是道也,其來無今
      ,其往無古
      ;其高無蓋,其低無載
      ;其大無外
      ,其小無內;其本無一
      ,其末無多
      ;其外無物,其內無人
      ;其近無我
      ,其遠無彼。不可析
      , 不可合
      ,不可喻,不可思
      ,惟其渾淪
      ,所以為道。
      關尹子曰:水潛
      ,故蘊為五精
      。火飛,故達為五臭
      。木茂
      ,故華為五色。金堅
      ,故實為五聲
      。土和,故滋為五味
      。其常五
      ,其變不可計。其物五
      ,其雜不可計
      。然則 萬物在天地間,不可執(zhí)謂之萬
      ,不可執(zhí)謂之五
      ,不可執(zhí)謂之一。不可執(zhí)謂之非萬
      ,不可執(zhí)謂之非五
      ,不可執(zhí)謂之非一?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蚝现?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或離之,以此必形
      ,以此必數(shù)
      ,以此 必氣,徒自勞爾
      。物不知我
      ,我不知物。
      關尹子曰:即吾心中可作萬物
      ,蓋心有所之
      ,則愛從之,愛從之
      ,則精從之。蓋心有所結
      ,先凝為水
      。心慕物,涎出
      ;心悲物
      ,淚出;心愧物
      ,汗出
      。無暫而不久
      , 無久而不變。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土生金
      ,金生水
      ,相攻相克,不可勝數(shù)
      。嬰兒蕊女
      ,金樓絳宮,青蛟白虎
      ,寶鼎紅爐
      ,皆萬物,有非此物存者

      關尹子曰:鳥獸俄呦呦
      ,俄旬旬,俄逃逃
      。草木俄茁茁
      ,俄停停,俄蕭蕭
      ,天地不能留
      ,圣人不能系。有運者存焉爾
      。有之在彼
      ,無之在此,鼓不桴
      ,則不鳴
      。偶之在佊,奇之在此
      ,桴不手
      ,則不擊。
      關尹子曰:均一物也
      。眾人惑其名
      ,見物不見道。賢人析其理
      ,見道不見物
      。圣人合其天,不見道,不見物
      ,一道皆道
      。不執(zhí)之即道,執(zhí)之即物

      關尹子曰:知物之偽者
      ,不必去物。譬如土牛木馬
      ,雖情存牛馬之名
      ,而心忘牛馬之實。

      第九卷:九藥篇
      關尹子曰:勿輕小事
      ,小隙沉舟
      。勿輕小物,小蟲毒身
      。勿輕小人
      ,小人賊國。能周小事
      ,然后能成大事
      。能積小物,然后能成大物
      。能善小人
      ,然后能契大人。天既無可
      ,必者人
      。人又無能,必者事
      。惟去事離人
      ,則我在我,惟可即可
      。未有當繁簡可
      ,當戒忍可,當勤惰可

      關尹子曰:智之極者
      ,知智果不足以周物,故愚
      。辯之極者
      ,知辯果不足以喻物,故訥
      。勇之極者,知勇果不足以勝物,故怯

      關尹子曰:天地萬物
      ,無有一物是吾之物。物非我物
      ,不得不應
      。我非我我,不得不養(yǎng)
      。雖應物
      ,未嘗有物,雖養(yǎng)我
      ,未嘗有我
      。勿曰外物,然后外我
      。勿曰外形
      ,然后外心。道一而已
      ,不可序進

      關尹子曰:締毫末者,不見天地之大
      。審小音者
      ,不聞雷霆之聲。見大者亦不見小
      ,見邇者亦不見遠
      ,聞大者亦不聞小,聞邇者亦不聞遠
      。圣人無所見
      ,故能無不見,無所聞
      ,故能無不聞

      關尹子曰:目之所見,不知其幾何
      ,或愛金
      ,或愛玉,是執(zhí)一色為目也
      。耳之所聞
      ,不知其幾何,或愛鐘
      ,或愛鼓
      ,是執(zhí)一聲為耳也
      。惟圣人不慕之,不拒之
      ,不處之

      關尹子曰:善今者,可以行古
      。善末者
      ,可以立本。
      關尹子曰:狡勝賊
      ,能捕賊
      。勇勝虎,能捕虎
      。能克己
      ,乃能成己。能勝物
      ,乃能利物
      。能忘道,乃能有道

      關尹子曰:函堅
      ,則物必毀之,剛斯折矣
      。刀利
      ,則物必摧之,銳斯挫矣
      。威鳳以難見為神
      ,是以圣人以深為根。走麝以遺香不捕
      ,是以圣人以約為紀

      關尹子曰:瓶有二竅,水實之
      ,倒瀉
      ,閉一,則水不下
      ,蓋不升則不降
      。井雖千仞,汲之水上
      ,蓋不降則不升
      。是以圣人不先物。
      關尹子曰:人之有失
      ,雖已受害于已失之后
      ,久之
      ,竊議于未失之前。惟其不恃己聰明
      ,而兼大人之聰明
      ,自然無我。而兼天下之我
      ,終身行之,可以不失

      關尹子曰:古今之俗不同
      ,東西南北之俗又不同,至于一家一身之善又不同
      。吾豈執(zhí)一豫格后世哉
      。惟隨時同俗,先機后事
      ,捐憤塞欲
      ,簡物恕人,權其輕重而為之
      ,自然合神不測
      ,契道無方。
      關尹子曰:有道交者
      ,有德交者
      ,有事交者。道交者
      ,父子也
      ,出于是非賢愚之外,故久
      。德交者
      ,則有是非賢愚矣,故或合或離
      。事交者
      ,合則離。
      關尹子曰:勿以拙陋曰道之質
      ,當樂敏捷
      。勿以愚暗曰道之晦,當樂輕明
      。勿以傲易曰道之高
      ,當樂和同。勿以汗漫曰道之廣
      ,當樂要急
      。勿以幽憂曰道之寂
      ,當樂悅豫。古人之言
      ,學之多弊
      ,不可不救。
      關尹子曰:不可非世是己
      ,不可卑人尊己
      ,不能輕忽道己,不可以訕謗德己
      ,不可以鄙猥才己

      關尹子曰:困天下之智者,不在智而在愚
      。窮天下之辯者
      ,不在辯而在訥。伏天下之勇者
      ,不在勇而在怯

      關尹子曰:天不能冬蓮春菊,是以圣人不違時也
      。不能洛橘汶貉
      ,是以圣人不違俗。圣人不能使手步足握
      ,是以圣人不違我所長
      。圣人不能使魚飛禽馳,是以圣人不違人所長
      。夫如是者
      ,可動可止,可晦可明
      。惟不可拘
      ,所以為道。
      關尹子曰:少言者不為人所忌
      。少行者不為人所短
      。少智者不為人所勞。少能者不為人所役

      關尹子曰:操之以誠
      ,行之以簡,待之以恕
      ,應之以默
      ,吾道不窮。
      關尹子曰:謀之于事
      ,斷之于理
      。作之于人
      ,成之于天。事師于今
      ,理師于古
      。事同于人,道獨于己

      關尹子曰:金玉難捐
      ,土石易舍。學道之士
      ,遇微言妙行
      ,慎勿執(zhí)之,是可為而不可執(zhí)
      。若執(zhí)之者,腹心之疾
      ,無藥可療

      關尹子曰:人不明于急務,而從事于多務他務奇務者
      ,窮困災厄及之
      。殊不知道無不在,不可舍此就彼

      關尹子曰:天下之理
      ,舍親就疏,舍本就末
      ,舍賢就愚
      ,舍近就遠?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蓵憾?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久則生害。

      關尹子曰:昔之論道者
      ,或曰凝寂
      ,或曰邃深,或曰澄澈
      ,或曰空同
      ,或曰晦冥。慎勿遇此而生怖退
      。天下至理
      ,竟非言意,茍知非言非意
      ,在彼微言妙意之上
      ,乃契吾說

      關尹子曰:圣人大言金玉,小言桔梗芣苢
      。用之當
      ,桔梗芣苢生之;不當
      ,金玉斃之

      關尹子曰:言某事者,甲言利
      ,乙言害
      ,丙言或利或害,丁言俱利俱害
      。必居一于此矣
      ,喻道者不言。
      關尹子曰:事有在事
      ,言有理
      。道無在道,言無理
      。知言無理
      ,則言言皆道。不知言無理
      ,雖執(zhí)至言
      ,為梗為翳。
      關尹子曰:不信愚人易
      ,不信賢人難
      。不信賢人易,不信圣人難
      。不信一圣人易
      ,不信千圣人難。夫不信千圣人者
      ,外不見人
      ,內不見我,上不見道
      ,下不見事

      關尹子曰:圣人言蒙蒙,所以使人聾
      。圣人言冥冥
      ,所以使人盲。圣人言沉沉,所以使人喑
      。惟聾則不聞聲
      ,惟盲則不見色,惟喑(yīn)則不音言
      。不聞聲者
      ,不聞道不聞事不聞我。不見色者
      ,不見道不見事不見我
      。不音言者,不言道不言事不言我

      關尹子曰:人徒知偽得之中有真失
      ,殊不知真得之中有真失,徒知偽是之中有真非
      ,殊不知真是之中有真非

      關尹子曰:言道者如言夢。夫言夢者曰
      ,如此金玉
      ,如此器皿,如此禽獸
      ,言者能言之,不能取而與之
      。聽者能聞之
      ,不能受而得之。惟善聽者
      ,不泥不辯

      關尹子曰:圓爾道,方爾德
      ,平爾行
      ,銳爾事。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ddjy_52/41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
      ,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張三豐真人《水石閑談》
      水 石 閑 談 閑 談 ( 一 ) 張子曰 : 世人謂讀書十年,養(yǎng)氣十年
      。他把讀書
      、養(yǎng)氣分為兩節(jié)事件,便不是圣賢學問
      。夫讀書所以研理
      ,養(yǎng)氣所以煉性,性理功夫就在讀書
      張三豐真人《大道論》
      大 道 論 (一) 大道者
      ,統(tǒng)生天、生地
      、生人
      、生物而名,含陰陽動靜之機
      ,具造化玄微之理
      ,統(tǒng)無極,生太極
      。無極為無名
      ,無名者,天地之始
      ;太極為有名
      ,有名者,萬物之 母
      。因無名而有名
      ,則天生、地生
      、人生
      、物生矣。今專以人生言
      2023-04-21
      張三豐真人《大道論》
      張三豐真人《玄譚全集》
      玄 譚 全 集 張三豐真人著 金益山人間一得苕敷參校 張三豐曰:夫道
      ,中而已矣。故儒曰致中
      ,道曰守中
      ,釋曰空中。而內丹之所謂中
      ,竅中之竅也
      。竅中之竅,乃真中也
      。余獨溉夫世人之不識中也
      張三豐真人《玄要篇》
      玄 要 篇 仿古二章 元始祖氣,樸樸昏昏
      。元含無朕
      ,始渾無名?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煦缫黄?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太乙吐萌。兩儀合德
      ,日月晦明。乾交坤變
      ,坤索乾成
      。異名同出,一本共根
      。內外虛實
      ,剛柔平均。 陰陽壁理
      ,變化分形
      。真精真氣,恍惚杳冥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搽x顛倒,運施五行
      2023-04-21
      張三豐真人《玄要篇》
      隱仙派祖經(jīng)《文始真經(jīng)》
      文始真經(jīng) 漢劉向原序 右新書著定《關尹子》九篇。護左都水使者
      、光祿大夫臣劉向所校中秘書《關尹子》九篇
      ,臣向校讎太常存七篇。臣向本九篇
      ,臣向輙(zhé)除錯不可考
      張三豐真人《無根樹》
      無 根 樹 詞 注 解 云棲山劉悟元注 長乙山李涵虛解 序 天臺《悟真》
      ,發(fā)明內外二藥返還大事
      ,當時淺識無知,或疑為爐火采戰(zhàn)之書
      。葉文叔不明返還
      張三豐真人《玄機直講》
      玄 機 直 講 煉丹火候說二篇 夫功夫下手,不可執(zhí)于有為
      ,有為都是后天
      ,今之道門,多流此弊
      ,故世間罕全真
      ;亦不可著于無為,無為便落頑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