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亚洲精品制服丝袜综合资源网,女人高潮娇喘抽搐喷水视频,久久精品这里精品,99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99,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ΑV一卡二卡三卡免费,午夜福利男女XX00动态图片,久久亚洲日韩精品,高清白嫩偷拍视频,中文字幕日韩在线视频综合网,噜噜噜66网站,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特级AAAAAA视频免费观看,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深夜精品网站

國學經(jīng)典網(wǎng)

中國煉丹術和丹藥

道學八大支柱 >道學支柱之醫(yī)藥道學

大道家園  2023-04-21 12:04:11

中國煉丹術和丹藥

張覺人著

羅凌波輸入并略有校正


按:中國煉丹術為中國目前最為神秘的學術

,為仙學及醫(yī)學所共享,得其秘者可為仙
,可治病
。但歷朝帝王服之
,多有致死之后果
,少有得益者。前人分析:一則藥假
,為江湖術士所造
;二則得效后姿意放縱
,以至于亡;三則有的藥需有清凈功夫的人方可服用
。以上三說可以概括全部原因
。張覺人先生生前為名中醫(yī),善用丹藥則不必言
,而亦得仙學之訣
,則少有人知。張氏當初負笈海上
,得陳攖寧先生親炙
,想必亦曾見爐火盛事,可惜據(jù)張義尚九十自述所言
,得訣不煉
,至八十而悔
,亦是仙家憾事
。并足可為后人戒。

此書之整理遠在半年前
,因整理中醫(yī)書籍
,將此書之工程擱下,當初任漏盡閣任總版主之時
,曾與大江東先生相約
,我整理張先生之外丹著作,而大江東先生整理東派著作
。今見大江東先生《悟真小序》業(yè)已殺青
,是不得不履昔日之約。故此書之得見天日
,亦不可不謂非大江東先生之功


又:本書所提及之《靈藥秘方》,收于《三三醫(yī)書》
,早已經(jīng)余OCR出來
,可惜少人識其趣,今將此書整理已畢
,亦足見其價值
,并可為后人用丹之向?qū)А?/span>

中醫(yī)外科在抗生素的夾擊下似乎是無地生存
。當日我因耳癰,用馬齒莧之汁無效而致中耳炎
,遂不敢相信中醫(yī)之外科
。今年小侄因燒傷用京萬紅燒傷膏,時當仲夏
,頗有提心吊膽之念
。但藥上即痛止,愈后且毫無疤痕
,是可知中醫(yī)外科未必不效
,但在學者自斟也。
凌波按

上篇  總論

第一章  中國煉丹術的發(fā)生與發(fā)展


中國煉丹術是由很早的采礦和冶金脫胎下來的一門科學
。早在原始社會后期,我國就有了冶銅術
,到了殷商時代
,便開始大量使用青銅器,至春秋戰(zhàn)國時代
,更出現(xiàn)了冶鐵術和鐵器的使用
。勞動人民在冶煉金屬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化學知識,創(chuàng)造了很多的采礦和冶金方法
,同時也產(chǎn)生了煉丹術
。封建統(tǒng)治者為了統(tǒng)治人民和享受其腐化墮落生活,就想長生不死和多財多富
。當其在動植物中找不出長生不死藥時
,便想到了礦物。由于未經(jīng)鍛煉的礦物服后常常引起中毒
,于是一些方士們遂把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冶金術用到煉制礦物藥方面來
,以鍛煉礦物藥品,從此以后煉丹術遂脫離冶金術的范疇
,而成為一種獨立的專門學問


中國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就有了搞煉丹術的方士
。司馬遷在《史記》中
,曾列舉了一系列北方燕國宋無忌、正伯喬
,充尚
,羨門子高等創(chuàng)立方仙道的方士,說他們都懂得“仙道”
、“神仙”
,他們的主要目的是到“海上”
、“神山”去采長生不死藥,煉金尚屬次要
,這更說明我國早在公元前二世紀時
,就有人開展了煉丹術的活動。后來
,經(jīng)過秦朝和兩漢的方士不斷努力
,遂更加發(fā)展,除了到神山求仙藥外
,更進一步筑起爐灶來燒煉丹砂
,這些事跡在《史記》及《后漢書》中都有記載。到了東漢末年時
,煉丹家遂同新興的道教合流
,使煉丹術更有力地建立起社會基礎,不但利用它來取悅于上層統(tǒng)治階級
,而且還有不少有志不中的知識分子也利用它來逃避現(xiàn)實
,同時還利用它來愚弄人民。因此
,煉丹術在魏
、晉、南飛北朝
、隋
、唐飛五代直到宋朝時,都得到相當?shù)闹匾暫桶l(fā)展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墒?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煉丹的方法又是怎樣呢?卻找不到比較具體的記載
,可以說明它的內(nèi)容。早期的煉丹著作
,在《藝文志》和《抱樸子.內(nèi)篇》中
,知道有《泰壹雜子》、《黃冶》和《丹壺經(jīng)》書名
,而這些書除《抱樸子》外
,其余卻早已亡佚,因此
,無從知道它的內(nèi)容
。在《史記》中也有秦始皇、漢武帝的求仙記載
,說秦始皇不愿老死
,聽方士的話曾派徐市(福)
,胡廣等率領大批童男女到東海去求長生不死藥。漢武帝時
,戀大
、李少君等見武帝求仙心切,遂乘機建議武帝說:“要得成仙第一是要祀灶神
,第二是拿丹砂煉成黃金
,黃金成以為飲食器則益壽,從而海中蓬萊仙者始可見
,見之封禪則不死
。”結果遭了失敗
,求仙及煉丹是古人的幻想
,是不會實現(xiàn)的?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墒且恍挼ぜ覟榱艘箝L生
,要想有更多的財富,還是死心踏地的去燒煉
,總想有一天會煉出黃金和仙丹來滿足他們的欲望
。不料煉出來的丹藥,不但不能使人長生
,卻經(jīng)常毒死了人
,造成求生速死的悲慘結果,煉出來的黃金
,也不符合社會要求而報廢
。李少君、戀大輩化丹砂為黃金的事未成功
,也先后死去
。漢武帝(公元前70~49年)時,自稱讀過淮南王《枕中鴻寶苑秘書》能煉黃金的劉向
,也未把黃金煉成.有的又認為黃金是物質(zhì)界的精英難化難成
,乃退而求其次來煉白銀以遂其發(fā)財幻想,結果也是石沉大海
。漢黃門侍郎程偉
,根據(jù)《枕中鴻寶》方法,煉金不成
,非常懊喪
,不意他的妻子余藥投入水銀桶中,水銀卻頓時變成了白銀(實際上是干水銀
,而不是白銀)
,這也說明了我國在二世紀前
,就有了煉丹和煉金術的流行,且已有人懷疑而提出了“服藥求長生
,反為藥所誤
,不如沽美酒,被服紈與素”的相反意見.(古詩十九首之一)
。意思是說
,與其付出龐大的代價來搞這不可捉摸的荒唐事,不如把這筆浪費數(shù)字拿來吃好
、穿好還實惠得多


煉丹家雖然未能達到煉仙丹和黃金的幻想目的,卻在客觀上作出了對人民有利益的偉大貢獻
,為現(xiàn)代化學開辟了光明的道路
,因他們在實驗室中運用了自然界的很多礦物,通過長時期的不斷實驗
,明確了不少物質(zhì)的性能和變化
,故可利用這些天然財富為廣大人民服務。又因為他們雖然沒有煉成令人長生不死的他藥
,卻成功地煉出了為人民治療疾病的醫(yī)藥
,如象水銀、硫黃
,砒石等煉成藥物
,就是他們的成就。此外
,還有火藥及許多顏料
、合金等,也是由煉丹家發(fā)現(xiàn)和發(fā)明的


煉丹術原來發(fā)軔于道家
,故古代搞煉丹術者多屬道流,實際上也只有不事生產(chǎn)的有閑者
,才有這種閑情逸志的活動條件
。他們是以道家哲學來作他們的煉丹理論基礎
,牽強附會而成立起“長生不死”的說法
。當時的神仙中人也有感于神仙之說起于何時而不可考的疑問,僅知在戰(zhàn)國時就已經(jīng)很廣泛地流行
,燕
、齊地方神仙家輩出,列國帝王且多信任
,蓋因其地近渤海
,常有蜃氣出現(xiàn)
,而構成“海市蜃樓”的幻影,故彼輩遂藉此作為他們的欺騙幌子
,認為是真有“蓬萊仙境”
。《拾遺記》亦說
;“海中有三神山
,名曰蓬萊、方丈
、瀛州……諸仙人及不死之藥在焉
。”得道之人為仙人
,不死之藥為含有道的成分
,故煉丹家遂持此理由,以為煉制金丹的對象
。這種煉藥求仙的說法
,初本屬于道家的專有物,后來竟普及到民間
,與道家有關的士大夫亦頗多涉獵
,直到近代這種風氣尚未泯滅。但煉丹術對于現(xiàn)代化學來說確有它的一定功績
,因煉丹家在煉丹過程中創(chuàng)造的浸取
、蒸餾、蒸發(fā)
、燒灼
、升華、結晶
、水浴
、沙浴等操作法則,都給現(xiàn)代化學奠定了基礎
,建立起初步規(guī)模
,做出了開路工作,故可以說
,煉丹術就是現(xiàn)代化學的萌芽
。古代的歐洲煉丹家,在搜求“哲人之石”及“不死之藥”時
,也發(fā)現(xiàn)了不少的新元素和新化合物.如馬克拉發(fā)現(xiàn)砷
,巴拉斯爾薩發(fā)現(xiàn)鋅、銻及磷,但這些元素都早被我國煉丹家所使用
,其他化合物被發(fā)現(xiàn)者更不知其數(shù)
。此外,如鉛
、丹砂
、水銀、石灰
、釉瓷
、硝石,火藥等
,無一不是由煉丹家所發(fā)現(xiàn)和使用
,由此得以習知物質(zhì)的性能和變化,因此
,古代煉丹家對現(xiàn)代化學所需要的基本知識上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第二章  中國古代煉丹家的目的



中國古代的煉丹家和外國古代煉丹家有著不同的目的
。歐洲煉丹家的目的,是在“點鐵成金”
,把賤金屬怎樣來變成貴重金屬
,中國煉丹家的目的,則是在“長生不死”
,但其間也有不少是以“煉黃白”為目的者
。因此,中國煉丹者
,與歐洲煉丹者思想出發(fā)點各有不同
。可是
,也有個別人不是片面追求“點鐵成金”或“長生不死”
,而是追求“腰纏十萬貫,騎鶴下?lián)P州”的富貴仙兼而有之迷夢
。當封建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
,生產(chǎn)力有了一定提高,統(tǒng)治階級的物質(zhì)享受大有增加時
,那些帝王和貴族們便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出“長生不死”和“多財多富”的欲望
,  秦皇、漢武身為天子
,還想長生不死
,來延續(xù)他萬世萬代的基業(yè),就是其中的典型例子
。上有好者下必甚焉
,于是有的人便投機取巧
,應運而生
,大搞煉丹術
,為統(tǒng)治者服務。這在我國古代和外國古代都十分相似
,也是煉丹術興起
、發(fā)展的一定規(guī)律。在我國最有名最有成就的煉丹家
,要算晉朝時的葛洪
,他承襲了早期的煉丹理論,結合起儒道家思想
,和運用道家的勢力
,留下了完整的著作《抱樸子》,因此
,他竟成為中國歷史上的杰出人物
,不僅在國內(nèi)引起了人們的注意,而且在國外研究化學史的人們也非常注意他
。而稽考他的生平和他的著作
,有的學者認為亞拉伯第八世紀時的煉丹家蓋伯(Geber)就是受了葛洪影響很深的人,因此
,我們對葛洪的生平和他的著作都應有所了解


葛洪,字稚川
,是江蘇句容人
,大約生于四世紀公元280年,卒于343年左右
,祖父葛系
,是三國時吳國的大鴻臚,  父葛悌
,在晉朝任過邵陵太守
,從祖葛玄,世稱葛仙翁或葛仙公
,精于煉丹
,曾將煉丹秘訣傳授弟子鄭隱(思遠),后來葛洪又在鄭隱處學得不少煉丹技術
。他的著作甚多
,據(jù)晉書記載:有《抱樸子內(nèi)外篇》七十卷,《碑誄詩賦》一百卷
,《移檄章表》
,《筆記》三十卷,《神仙傳》十卷,  《隱逸傳》十卷
,抄五經(jīng)
,  七史,百家之言
,兵事
,方技,雜短要文三十一卷
,一個年近四十齣入
,就寫出這樣多的書,可謂精力特別過人了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墒沁@些著作的卷數(shù)雖然多,而每卷的篇頁卻不多
,有的一卷僅有1—2頁
。此外,在《正統(tǒng)道藏》及明萬歷時的《續(xù)道藏》則又吸收了葛洪所著的《元始上真仙史》
,  《抱樸子養(yǎng)生論》
,《枕中記》,《還丹肘后訣》
,《稚川真人校正術》
,  《太清玉杯子》,《金木萬靈論》
,  《抱樸子神仙金勺經(jīng)》
,《抱樸子內(nèi)篇》,  《抱樸子外篇》
,《抱樸子別旨》
,  《葛仙翁肘后方》等十三種。這十三種著作中
,除《抱樸子內(nèi)外篇》.是可信的原來著作
,其余的多令人不可信。葛仙翁是葛洪的祖父
,把葛仙翁的名字冠在葛洪的肘后方上是極不合理的
,而葛洪本人也不會有這樣的荒唐。顯然是書頁為了打開書的銷路而搗的鬼
。其余的十二種
,也許是后人的偽托,  《稚川真人校正術》書名尤特別表現(xiàn)出是偽托無疑
,因葛洪自己著書也絕不會太不客氣地以真人自居
,且真人二字是道士死后的后人尊稱
,在未死前是很少有人稱真人的。

《抱樸子內(nèi)篇》中的金丹
、仙藥
、黃白等三卷,都各有各的不同重點
。在金丹篇中
,著重研究了一般無機物的化學變化
,在黃白篇中
,著重研究了人造黃金和白銀的各種方法,  在仙藥篇中
,著重研究了一些植物性藥物
。葛洪還認識了化學反應的可逆牲,他在硫化汞的研究基礎上
,指出“丹砂燒之成水銀
,積變又還成丹砂”。這就是將天然的硫化汞加熱能分解出汞
,  將汞與硫黃作用又能生成硫化汞
,這時的硫化汞是黑色(中醫(yī)稱為黑砂),然后再加熱則變成紅色
。他又說:“鉛性白色而赤之以為丹
。丹性赤色而白之以為鉛?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這就是說
;白色的鉛可以變成紅色的四氧化三鉛,而這種紅色的四氧化鉛又可轉(zhuǎn)變成白色的鉛
。又說:“以曾青涂鐵鐵赤為銅
。”這是將藍銅礦或孔雀石等堿式碳酸銅物質(zhì)與金屬鐵發(fā)生作用
,鐵與其中的銅離子相互置換而生成亞鐵粒子和金屬銅
。葛洪又說:“取雄黃、雌黃燒下
,其中銅鑄以為器
,覆之三歲醇苦酒中百日,此器皆生赤乳
,長數(shù)分
,或有五色瑯拜?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边@是說三硫化二砷與四硫化四砷兩個砷的硫化物加熱都能升華
。所謂赤乳
,就是升華的晶體。這些成就
,都是符合科學的
。煉丹有水煉和火煉兩法,火煉占十之八
、九
,水煉只占,十之一
、二
。這是水煉法。

葛洪回到南京時
,因八王之亂
,回鄉(xiāng)路途不通,不能成行
。當時有一位朋友要去廣州做官
,托他前去布置一切,殊不料這位朋友未到廣州就被人殺了
。葛洪因而留在南方多年
。當時廣東南海有一姓鮑的太守,喜歡搞神仙之術
,葛洪遂拜他為師學道
。鮑太守名玄,見葛洪誠樸聰明
,遂將自己女兒給葛洪作妻
。葛洪的學仙煉丹系統(tǒng),是:左慈(元放)授葛玄
,葛玄授鄭隱(思遠)
,鄭隱授葛洪。.后來葛洪在鮑玄處又學得更多的道術
,他又回到江南故鄉(xiāng)
,參加了張昌的農(nóng)民起義隊伍,后倒戈打敗了石冰
,晉朝皇帝封他做了關內(nèi)侯
,并做了幾任中等京官。到了公元330年左右
,葛洪聽說交趾(即現(xiàn)今越南)產(chǎn)仙丹原料(大致是丹砂類物)
,遂請求到廣西勾漏去做官,以便采取煉丹原料
,得到了晉朝皇帝的許可
,遂帶了一家人又到南方去
,到廣州后受到朋友勸阻,就留在廣州的羅浮山
,過他的煉丹修仙生活
,兼給人治病。

葛洪在醫(yī)學方面的貢獻也不小
。他在《肘后方》中
,  對于預防醫(yī)學、癥狀學
,治療學及簡便治療學.新劑型等方面
,都有極深刻的體會。

《肘后方》原名《救卒方》
,又名《肘后備急方》
。梁代陶宏景見此書流傳甚廣
,遂加以修訂
,在原書的86方基礎上,加入了22方
,更名為《肘后百一方》
。它是千余年前葛洪流傳下來的,他在原序中認為前代的一些醫(yī)學著作
,如黃帝內(nèi)經(jīng)
,  張仲景、華佗的作品等篇幅浩繁
,對于一般老百姓
,尤其是窮鄉(xiāng)僻壤的老百姓是極不適用的,“有求難得”
,“豈貧家野居所能立辦”
,基于這個出發(fā)點,通過診病的方便
,收集了各種簡易治療方法
,得出了賤、便
、驗的結果


《肘后方》除了對癥狀學和治療學說得非常透徹外,還記載了許多西歐當時還未發(fā)現(xiàn)出來的傳染病
,如肺結核
、天花、黃膽性肝炎
、腺鼠疫
、狂犬病
、馬鼻疽、恙蟲病及寄生蟲病
,肺氣腫等病種
。在治療學方面,也有極豐富的經(jīng)驗
,并且重視簡便治療技術
,如捏脊、燒灼
、熱熨
、食道異物急救、灌腸
,導尿
、放腹水、休克急救等
。在劑型方面
,則有酒劑,軟膏
、黑膏藥(單鉛膏)
,蜜蠟丸、醋丸
、濃縮丸
、餅劑、尿道栓
、種子乳劑
、防疫藥劑,獸用藥劑等.從《肘后方》中可看出
,葛洪是一位有豐富臨床經(jīng)驗的丹道醫(yī)家
,他與煉丹術緊密結合在一起,故有如此的成就
,這是葛洪的優(yōu)點一面
,但也有他的缺點一面,他最初參加了張昌的農(nóng)民起義隊伍
,后來他倒戈打敗了石冰



第三章  古代煉丹場合的內(nèi)容一斑


古代煉丹家的煉丹場合設備,大致有作屋
、立壇
、安爐、置鼎
,研磨
、升華
,泥法等環(huán)節(jié)。曹元宇先生對這方面曾作過比較詳盡的介紹
,故我在這里只描寫出簡略要點
,以示其大意。

、作屋

作屋是煉丹設備中的初步工序
。煉丹家所說的“屋”,就是現(xiàn)代搞化學實驗的實驗室
。在煉丹時有許多條件
,都要一一遵守,才不會產(chǎn)生差錯
。煉丹時最忌諱的是煩囂
、圬穢,所以煉丹場所必須清靜無人
。這在《抱樸子?金丹篇》及《黃帝九鼎神丹歌訣》都有極詳細的說明
。杭州的葛嶺,廣東的羅浮
,四川彭縣的葛仙山
、丹景山,合川的銅梁洞(唐閭丘道士煉丹處)等處
,都有古代的煉丹遺址,并且都一直保留到現(xiàn)在


、立壇


煉丹家煉丹時,是要用壇的
,爐則安在壇上,所以壇地是煉丹時不可缺少的一項措施。壇的構造也有一定法度
。在《大洞煉真寶經(jīng)九還金丹要訣》及《感氣十六轉(zhuǎn)金丹》
、《丹房須知》、《葛仙翁火龍經(jīng)》等書上
。都有不同程度的記載
,從那些描述情況看來,很可能是實有其事的
,只是迷信部分太多


三、安爐

爐是承納鼎的工具
,也就是灶
。有的書上
,有時稱做丹灶或.丹爐?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兜し宽氈氛f:“鼎若無爐如人之無宅何以安居
。”可見這是重要煉丹工具之一
。在《金丹大要》
、《太清石壁記》、《黃帝九轉(zhuǎn)神丹經(jīng)訣》
、《稚川真人校正術》
、《金華沖碧龍虎丹經(jīng)》、《感氣十六轉(zhuǎn)金丹》等書上
,都有詳細的記載
,并且都各附有簡略圖形。

、置鼎


鼎和匱都是一種東西
。有的書上稱鼎,有的書上則稱匱
。以現(xiàn)代化學的術語來說
,鼎,匱都是反應室
。煉丹時所用的材料都不一致
,金、銀
、銅
、鐵,瓷都可用作鼎的材料
。在《玉洞大神丹砂要訣》\《金華沖碧龍虎丹經(jīng)秘旨》
、《金丹大耍》
、《九轉(zhuǎn)靈砂大丹》
、《庚道集》飛《鉛汞甲庚至寶集成》等書中,都有很細致的圖和說明


、蒸餾


煉丹術中的蒸餾器,是專門用來蒸餾水銀的干餾器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蛘哂蒆gS+H2O2+SO2,  或者由2Hg+HgO2+O2      等反應以取水銀的一種工具。在《玉洞大神丹砂要訣》
、《太上衛(wèi)靈神化九轉(zhuǎn)丹砂法》
、《金華沖碧龍虎丹經(jīng)要旨》、《修煉大丹要旨》
、《胡廣丹藥秘訣》
、宋應星《天工開物》,《丹房須知》等書上
,都載有這種工具和煉法


六、研磨

研磨在煉丹術中有兩個作用
。一個是使藥物細碎
,俾將來混合時每顆粒子多些接觸機會,而易起化學變化
,另一個作用是在研磨中就使藥物得到化合
,如硫及水銀的研磨,而成青砂頭(即粗制硫化汞)
,就是這個道理
。煉靈砂,就是先制成青砂頭
,然后再用升華法
,把青砂頭變成紅色的硫化汞。這一措施是每一煉丹工作者都熟悉的事
。在《證類本草》
,《丹房須知》等書中,敘述的方法都很詳細


、升華


升華一名飛或飛升,是煉丹工作者都熟知的一種方法
。凡能因熱而升華或飛散的方法,煉丹家都把它叫做不伏
。絕大多數(shù)的丹
,都是用升華煉成的。在前面所說的許多鼎
、匱中
,都帶有升華的作用?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短迨谟洝分械奶伊螯S丹
,太乙雄黃丹,太乙小還丹等例子,就是升華法的示范


、泥法

泥法有兩種用途:一種是涂泥于接合處,使其不泄氣
,一種是熱的絕緣體或使溫度不急驟
。如太乙小還丹中的黃土紙筋泥,便可兩用
。又如輕粉法的灶灰鹽水泥
,粉霜法的鹽土泥,都是用來接縫的
。除這種作用外
,有時泥也參加化學反應。

泥中最負盛名的
,是六一泥
。這在《抱樸子內(nèi)篇》中就有了記載,是用戎鹽
、鹵堿
、礬石、牡蠣
、赤石脂
、滑石、胡粉等物配成的
,以六加一故名六一
,但它也有很多不同的方法。




第四章  古代文獻中最早見的丹藥記載



《周禮①天官塚宰篇》瘍醫(yī)論說
;“瘍醫(yī)掌腫瘍
,潰瘍、金瘍
,折瘍之祝藥劀殺之劑
,凡療瘍以五毒攻之000 000凡有瘍者受其藥焉?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睗h末(公元126—200年)時鄭康成②注說
;止病曰療,攻
,治也
,“五毒”,五藥之有毒者
,今醫(yī)方有五毒之藥
,作之黃蝥
、石體、丹砂
、雌黃
、譽石、慈石其中燒之
,三日三夜其煙上著
,用雞羽掃之以注創(chuàng),惡肉敗骨盡出
。他所說的黃蝥
,是煉丹時所用的陶瓷罐,因此罐是用黃土做的
,故叫黃堥(即現(xiàn)在所用的陽城罐)
。《集韻注》說:“與瓦器同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薄掇o源》注說;“同牟飛瓦器也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薄蹲C類本草》雄黃條注?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包S蝥
,若今市中所貨有蓋瓦盒(罐古時也叫做合),近世合丹藥猶用黃泥瓦(鬲瓦)
,亦名黃堥
,事出于古也?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睆母骷医庹f看來
,都一致承認黃堥是
————————————————————————————————
①《周禮》是書名,相傳為周公居攝以后所作
,  擬周室的官制
,但書成而未付諸實施。選作時是在公元前一千一百年
,  注釋人鄭玄是東漢時高密人
,字康成,生于漢順帝永建二年(200年)
,  歿于漢獻帝建安五年(200年).根據(jù)近代專家考證,《周禮》一書乃戰(zhàn)國(公元前770~22工年)時人所作
,即使此說成立
,  那末中國醫(yī)藥史上使用化學制劑也有1000多年的歷史。
②劀音刮。刮去惡肉
,除去膿血也.  殺是以腐蝕劑殺去惡肉(已壞死齣組織)
,這是以手術同藥物的混合處理.視藥即現(xiàn)代外用敷藥。

————————————————————————————
燒煉丹藥的丹罐
。石髓是石膽(硫酸銅)
。丹砂是硫化汞。譽石是砒黃鐵礦
。慈石是四氧化三鐵
。雄黃是硫化砷,這是一個具有腐蝕作用的丹藥
。從“惡肉敗骨則盡出”的說明看來
,是類似今天的白降丹(氯化高汞)的一種丹藥,只是它的制度是升而不是降的不同
。其煙上著
;就是升華的結晶,因其加熱操作達三晝夜之久
,故砒已大部散失
,但還是殘留一部分,故有“惡肉敗骨財盡出”的腐蝕作用
。其反應式如下:
CuS04→CuO+SO2↑    SO3=(雙向箭頭)SO2+O
HgS+SO2+3O→HgSO4+SO4

→HgO+SO2
或  HgS+3O→HgO+SO2↑

當十六及十七世紀時
,普魯士人學習了亞拉伯人的經(jīng)驗,在北屋(Nordhausen)用硫酸低鐵
,經(jīng)蒸餾而得含有SO2的硫酸
,故當時稱此物為北屋酸。
4FeS04+02+2H2O→4FesO4(OH)
4FeS04(0H)→2Fe2O8+2H2S04SO4


鄭玄記載的為硫酸銅

,.基本上是同一道理
。這一升華產(chǎn)物,是含有砷化合物的氧化汞
,此氧化汞即類似后世一般中醫(yī)外科紅升丹
。但紅升丹的配方中,一般都是不用砒的
,砒只可加入白降丹配方中
,故五毒之藥又酷似現(xiàn)今的白降丹。歐洲在十三世紀時(公元1235一1315年)
,始由Lully開始記載了氧化汞(新藥中則叫做黃降汞或黃汞氧)的制煉法
,同我國鄭康成時代對比起來是要晚一千多年。

汞劑利尿
,是由我國晉宋南朝時(公元420一489年)的胡洽所發(fā)明
。胡洽居士
,他所著的《百病方》記載了水銀丸利尿,治大腹水腫
,利小便
。方是姚同、苧藜
、椒目各一升
,芒硝六兩,水銀十兩
,水煮水銀三日三夜
,乃以合搗六萬杵,自相合丸
,服如大豆丸
,日三服,日增一丸
,至十丸更從一起
。先煮水銀三日三夜,是減輕水銀毒性
,要搗六萬杵,是要求粒子細
,接觸面大
。方中姚同不知是何物?但起主要作用的是水銀,其他藥物都是次要
,歐洲是土924年時才制出利尿劑撒利汞(MerSalyl)
。撒利尿,比胡洽居士水銀丸要晚1300多年
,故歷史上汞劑利尿作用最早的是我國五世紀時的胡洽
,這是我們的光榮。

用汞金充填牙齒
,也是以我國為最早
。遠在659年時,唐代《新本草》中
,即有了記載
。方是“以白錫合銀及水銀合成之,亦堪補牙齒缺落
。又當凝硬如銀
,  合煉有法.”在公元1518~1593年的李時珍《本草綱目》中,也有了記載
,并云今方士家有銀脆
,恐即此物
。遠在工300年前,我國即應用銀錫配制的汞合金修復病牙
,說明了我國不僅化學和冶金學很發(fā)達
,同時還證明當時的牙科修復學方面也有了相當?shù)某删?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歐洲是在1819年美國的Beu和1926年德國的 N.Taveau氏才開始使用這一方法
,  而且合制法還很原始,對比起來時間比我國晚得多

第五章  中國古代煉丹術的文獻試探



、見于道藏中的煉丹文獻

我國早期的道教,是利用符篆消災

,藥物治病,誦經(jīng)納福等方式來團結群眾的
,因此
,使道家的煉丹術與社會發(fā)生了密切關系。

后來經(jīng)過了第三世紀到第五世紀晉朝的衛(wèi)變
,道教以外的煉丹術士遂逐漸減少了
,于是煉丹術遂成了道士的專有物。即使有少數(shù)人搞煉丹術的
,也是從道士手中學來的夕.因此
,有關煉丹術的記錄,絕大部分都保留在道家的著作中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兜啦亍肥亲铨嫶蟮囊徊康澜叹拗嘘P“神仙”、“方術”的著作
,最早則見于《漢書藝文志》
,后來晉代葛洪《抱樸子內(nèi)篇》及南北朝時(公元479—536年)阮孝緒《七錄》中也載有不少的道家書名,可是那些書都早就散失無存了
,故無從知道它的內(nèi)容


到第八世紀的唐朝開元時(公元3l3—741年),遂由皇帝命令
,在各名山道觀搜集各種道書
,編成《三洞瓊綱》,計書3700多卷
,給后來的《道藏》打下了有利基礎
。從唐朝開元到明朝正統(tǒng)(公元1436~l449年)的700多年中
,  《道藏》經(jīng)過多次變化,有時因為戰(zhàn)爭損失
,有時又因重新編印
,并且又滲入了不少唐宋以來的一些作品,元朝時又曾大量焚毀過道書和印板
,所有道書在這階段中幾乎損毀無遺?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F(xiàn)時保留在國內(nèi)各大圖書館中的《道藏》,是明朝正統(tǒng)元年(公元工444年)的重刊本
,更加上萬歷三十五年(公元1609年)的增補
,內(nèi)容就更加充實了。  在工924一工926年上海涵芬樓曾影印了北京白云觀的明板《正統(tǒng)道藏》
,國內(nèi)各大圖書館現(xiàn)在所藏有的《道藏》
;就是這一影印本,  計書1476種
,5485卷廣分裝成1120冊
。它比唐代的《道藏》多了工700余卷,算是一部卷帙相當多的大叢書
。翁獨健氏曾專替這部叢書編寫了一本《道藏子目引得》
,計有分類,經(jīng)名
、撰人
,史傳四個部分的索引,由當時的燕京大學出版部刊出
,是一部極合實用的工具書
。惜乎這部書的印數(shù)不多,因此
,傳播不廣


此外,在清代末年
,成都二仙庵也翻刻了一部《道藏輯要》爭是由當時的閻笙階方丈及井研賀龍驤監(jiān)督核刻的
。這部書是從《正統(tǒng)道藏》中選輯出來的一部分書,也采入了未收入《道藏》的114種書
,計分角元抵房星尾基00
,00,等28函
。這副書板現(xiàn)尚存于二仙庵中


全部《道藏》在形式上是分成三洞、四輔第七大類的。所謂三洞
,就是洞真部
、洞玄部、洞神部
;所謂四輔
,就是太玄、太平
、太清
、正一等四部,每千部分包括的書數(shù)目多少不一
,關于煉丹術方面的約一百余種。因為《道藏》的分類法不夠嚴謹
,所以對這些煉丹著作安排得異常分散
。例如,《抱樸子內(nèi)篇》是編在所謂太清部的
,而洞神
、洞玄、洞真等三部分中的眾術類是有關煉丹的書
,洞神部眾術類關于煉丹術的書尤其多
,故在洞神部眾術類提出幾種有關煉丹書來加以介紹,藉以說明我國煉丹術的大概情況


、洞神部眾術類中的幾種書



洞神部眾術類包括有37種書,分訂成22冊
,這37種書的內(nèi)容
,有很大的差別。就字數(shù)多少來說
。少的只有千多字
,而多的則有五,六萬字
,如《九轉(zhuǎn)靈砂大丹》
,就有六萬多字。就內(nèi)容來說
,有些是很空洞的理論
,如《許真君石函記》,也有大談其“丑鬼”的
,如《太清金濃神丹經(jīng)》
,有的是講種芝草的方法,如《白云仙人靈草歌》多有些是畫有很多符篆的
,如《黃帝九轉(zhuǎn)神丹經(jīng)訣》之類
。這些書對實際操作方法的關系極微
,也可說是投有實用價值.其中有兩種書,一種叫《雁門公子妙解錄》
,一種叫《玄解錄》
,書名盡管是不同,而內(nèi)容卻幾乎是完全一樣
。而《道藏》的編輯者
,卻把前者放在599冊,把后者放在591冊
,編輯和重復的情形于此可見一斑
。這37種書中,有些是后人所偽托
,而不是真有其人
,例如《蓬萊西灶還丹秘訣》題為漢玄鐘撰,可是其中多是歌詠草藥的五言詩和七言絕句詩
,這些詩的體裁是唐朝中期(公元7—9世紀)時才盛行的
,可見這書不是漢代的產(chǎn)物。

此外
,如張道陵飛魏伯陽
、葛洪等的著作,大都是后人所假托
。其他還有些人名
,如太極真人、太白山人等
,也難查考出他的真姓名和寫作年代來
。根據(jù)這73種書的材料和文體風格方面來推敲,可以看出絕大部分都是元
、明兩代人的作品?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F(xiàn)提出其中比較實際而有意義的十一種書來加以分析,有的并從書中引出一些原文來說明它的大體內(nèi)容.

(一)《太清石壁記》

這大致是宋代的書
,作者楚澤先生不知是何許人?《新唐書它文志》說
,是“乾元劍州司馬”,佚名
。查乾元是唐肅宗年號(公元60—763年)
,這書中的小標題有好多地方都用有“造二丹”字樣,這在別的書中是不多見的
,現(xiàn)引出其中的造水銀霜法如下:

“水銀一斤
,樸硝四兩,太陰玄精六兩,敦煌礬石一斤(綠礬亦得).先將錫置鐺中猛火消成水
,別溫水銀令人錫中搗之令碎
,以馬尾羅重羅令凈,即以玄精末及礬石末和之
,布置一依四神
,惟以樸硝末覆上,用文多武少火七日夜
,其霜如芙蓉生上
,甚可愛,取得霜更研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span>

這里所說的內(nèi)容,水銀霜是氯化亞汞
,  即西藥中的甘汞(Hg2Cl2)
,樸硝是硫酸鈉,太陰玄精是氯化鎂(MgCl2)
,敦煌礬石和綠礬石大致是指的硫酸鉀鋁和硫酸亞鐵。水銀
、食鹽和硫酸鹽加熱
,是能產(chǎn)生出氯化亞汞的。因此
,我們認為
,造水銀霜法是制備氯化亞汞,并且也可以看出
,煉丹者已經(jīng)知道了制備汞錫合金
。布置一依四神是指放在容器內(nèi)就象制四神丹那樣的操作法,惟處方中未見有錫
,更不知用量多少
,這或許是有所遺漏。

水銀霜是氯化高汞而不是亞汞
。這一方法制煉出來的品物是
亞汞而不是高汞
,故須把霜字改為粉字,方符事實


(二)《丹房須知》

這書的字數(shù)極少
,前言中有吳越述及隆興癸未中元日書字樣,隆興是南宋紹興年號
,癸未是隆興元年(公元工工63年)
,因此,可以斷定是宋代的書。書中說的全是關于煉丹的注意事項
,有擇友
、擇地、丹室
、丹井
、取水、造炭
、合香
、擇鉛、用火
、開爐
、服食等2工項,尤其重視所謂禁忌
,并且繪有許多圖樣
,這使我們可以從這部書中看出當時的術士們是怎樣筑壇、造爐來進行煉丹操作的?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F(xiàn)摘出其中壇式一段文字如下
,由此可以窺測出書的大體內(nèi)容。

“爐下有壇
,壇高二層
,各分八面而有八門……南面去壇一尺埋生朱一斤,線五寸
,酢拌之
,北面埋石灰一斤,布廿八宿
,五星
,燈前用純劍一口,爐前添不食井水一盆
,七日一添
,用桃木板各一片,上安香爐……
,安心守爐
,致祈禱之詞……云?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span>

這里描寫的古代煉丹房所布置法
,可能是實有其事的。在今天看來
,這種布置方法不但十分幼稚
,而且十分愚昧得可笑
,可是經(jīng)過了他們這樣搞法后,卻豐富了我們后來者的不少化學知識


(三)《石藥泉雅》

這是一冊非常薄的小書
,不僅收入了《道藏》,而且還收入了《別下齋叢書》及《笠澤叢書》
,  《叢書集成》等書
。前有唐元和丙戌年(公元206年)成都梅彪序言,序中有“……今時六家之口訣
,眾石之異名
,象《爾雅》詞句,凡六篇列為一卷
,令疑迷者尋之稍易
,習此者用之不難,兼諸丹所有別名
,奇方異術之號有法可營出者條列于前
,無名難作之流具名于后”等字樣。


從這段序言中
,可以看出其中的大概內(nèi)容來
。這本書對于我們閱讀煉丹書籍時有很大的幫助,因為它給我們解釋了很多藥物的異名
。煉丹術士每每把他們的記載文字故意搞得很神秘
,幾乎每人對于他所用的藥物都各有一套秘密隱名,使第二者看不出他的真實內(nèi)容來
。本書作者把這類隱僻名詞作了一番發(fā)掘整理工作,詳細介紹
,使讀者閱讀丹書更多方便
。書末并有朱彝尊、陳鱣
,吳蹇志等跋各一篇


(四)《金石簿五九數(shù)訣》

此書不知何人所作,其中有“近唐麟德甲子歲(公元64年)有中人婆羅門文法林負梵夾來此翻譯”的一段話.由此可以推斷
,它是唐人作品(七世紀中期)
,書中主要是講述煉丹原料的產(chǎn)地,附帶提到一些鑒別真假的方法
。開始便說
。“夫?qū)W道者欲求丹寶先須認識金石
,定其形質(zhì)
,知其美惡o”所述產(chǎn)地很多提到波斯
、安南、烏長國等處地名
,前面又有“中人……”字樣
,可能這書的寫作地點不是中國或者是由外文翻譯成中文的。書中還有這樣一段:“不灰木出波斯國
,是銀石之根
,形如爛木,久燒無變
,燒而無灰
,色青似木,能制水銀
,余所出者不堪使用中波斯者為上
。”不灰木是現(xiàn)在的石棉
,書說能制水銀理頗費解
,但不知為什么定要用波斯的石棉,說不定那時我國尚未發(fā)現(xiàn)石棉這一品物也未可知


(五)《感氣十六轉(zhuǎn)金丹》

這是一本很簡略的書
,主要是說如何煉出藥物來“點鐵成金”,前后要煉十六轉(zhuǎn)
。轉(zhuǎn)是指的次數(shù)
,如九轉(zhuǎn)靈砂`七轉(zhuǎn)靈丹、三打靈藥等
。附有鼎爐圖
。無撰述人名,大致是唐或宋代的作品
,如十四轉(zhuǎn)紫河車法
。“將丹砂四兩研細
,入雄黃四兩
,更入生汞四兩,研細狀如桃花粉
,投入砂盆內(nèi)用酢調(diào)赤石脂固封
,入爐坐三足子上,卯酉頂火各四兩
,養(yǎng)十日足取出來看其薊成紫河車
,用一挖耳許可于汞一兩,其色轉(zhuǎn)黃色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nbsp;   .

這段記載如用現(xiàn)代化學理論來解釋
,大致是這樣的。  朱砂(HgS)
、雄黃(As2Sz)和水鍛經(jīng)過加熱之后
,  可能生成固體狀態(tài)的溶液,因為顏色是紅褐色
,所以叫做紫河車
。酢調(diào)赤石脂(氧化鐵)是做沙合封口用的,并不參加反應
,卯酉頂火各凹兩是說每日上午和下午七點鐘時各添木炭四兩
,使爐子繼續(xù)不斷地緩緩燃燒,所得的紅色固體物加入小量水銀中
,即可使水銀變成黃色的固體溶液
,這種解釋自然是近于猜想,不夠正確
,可是也只能作這樣的解釋
。程偉妻在一桶水銀中,投入少許藥物
,水銀即變成白銀
,可能就是紫河車。

(六)《修煉大丹要旨》

此書無作者姓名
,書中所說的“要訣”
,都不易使人看得懂。例如
,說“先用死粉貼身
,次用死朱貼身,又用伏火飛鹵貼身
,此三貼身非人世所有……切宜秘之
。” 這些話的確令人費解
。因書提到“呂仙所賜”,呂仙當然是指的呂巖
。呂巖是唐朝時人
,所以推斷它是唐或者宋代的作品。書中可注意的是
,藥物的分量太小
,不似《抱樸子內(nèi)篇》的原料動輒是數(shù)十斤或水銀百斤之多。用這樣多的原料
,在當時的生產(chǎn)能力上
,是不夠?qū)嶋H的
。百斤水銀是否可以一次購得,是有問題的(這一太多
、一太少的用量配方
,也可以說是一是試驗的用量,一是投入生產(chǎn)的用量)
。唐代的書如《太清石壁記》還是以兩為單位
,如白銀二百兩,石膏四十八兩等
,這部書卻是用量或兩以下的錢位
,從其中神雪四皓丹的原料看來,就可以看出所用原料之?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

附:神雪四皓丹方法

“粉霜二兩,水晶砒一兩
,硼砂四錢
,硇砂一錢,乳香三錢
,焰硝三錢
。右六件(扌煞)細拌和之,用銀末四兩拌入水火鼎內(nèi)
,以八斤火足秤……爐開其藥飛在鼎口四向
,其色黑,可收之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迸淞系姆鬯荋gCl2,水晶砒是As4O6
,硼砂是Na2B4O7
,硇砂是NH4Cl,焰硝是KNO3
,乳香是植物香料
。這些物質(zhì)和銀粉加熱后起些什么變化,卻令人難于理解
,大致這些飛在鼎口的東西是HgCl和NH4Cl的結晶
,因為乳香炭化了,所以把無機物結晶煉成了黑色
,除了這樣解釋外
,卻找不出更合理的說明?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勺⒁獾氖?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所用藥量如此的小
,故可斷定作者是實際操作過的,且是丹室實驗量
,而不是正式生產(chǎn)量


(七)《金華沖碧龍虎丹經(jīng)秘旨》

書題白玉蟾授。序言中有“時寶慶改元乙酉……孟煦盟”字樣
。寶慶是南宋理宗年號
,元年是1225年,說明了這本書就是孟煦盟在那一年時寫成的
。書中對于煉丹所需工具敘述特別詳細
,如柘榴罐、水海等
,都是符合科學原理的
,是一部比較成熟的煉丹作品。

(八)《諸家神品丹法》

無作者姓名
,在二卷中雖有“玄真子孟要甫述”字樣
,但只是指一部分,不能代表全體
,顧名思義
,這書是選了許多家的煉丹法而編成的一部丹書。從內(nèi)容方面來看因為收集的材料相當多
,故編寫的年代是不會太早
,很可能是宋代后期的作品,現(xiàn)錄出其制庚粉法
,以示一斑


化庚粉法?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坝蒙虾酶?指黃金)十兩
,汞五十兩,貯于瓷罐內(nèi)常用火溫暖
,將庚燒全赤投汞中
,以柳篦子攪化庚盡,用鹽花三斤與金泥同研細入大鐺中勻平
,上用盆子勘蓋
,鹽泥固濟周圍令密,慢火煅之令汞……飛盡為度
,次用前水沃潤黃金,再加上食鹽
,然后將水銀蒸發(fā)掉
,食鹽再溶解掉
,所留下的就是粉束狀黃金?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边@一方法
,他們一定摸索過很長的時間和經(jīng)多次實驗,才告成功的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span>

按:現(xiàn)今制取三氯化金或金氯氫酸(AuCl3或HAuCl4)是用王水溶解黃金而制得的,其他各物不能溶解黃金
,其反應式如下:
3HCl+HNO3  =2H2O+NOCl+  2Cl

王水    氯化亞硝基質(zhì)  新生氯
Au  +  3Cl  ==AuCls
金   新生氯  三氯化金
AuCl3+HCI=HAuCl4
金氯氫酸

(九)《鉛汞甲庚至寶集成》

這也是采集多種煉丹著作而成的一部煉丹書
,內(nèi)容頗雜,有的部分是空談理論
,有的部分是介紹方法
。第一卷起首有涌泉匱丹法序,序的末尾題有趙耐庵書字樣;第二卷中間又有一段末尾題有“大唐元和三年清虛子撰"字樣
。唐元和三年是公元806年
,這書的筆調(diào)不象是9世紀時的作品,可能這第二卷中的一段是抄自唐朝時的作品
。書中記載的許多藥物
,關于動植物方面的特別.多,如甘草
,天葵子
、五倍子、楊柳膠
、地黃
、羊角,烏賊骨
,猬皮脂等
。中問有一段大致是制得不純粹的硫酸鉛,特摘錄如下以供研討:

造丹法:“凡造丹用鉛一斤
,硫二兩
,硝一兩,先熔鉛成汁下酢點之
,滾沸時下硫一小塊
,續(xù)下硝少許,沸定再點酢
,依前.下少許硝
,黃,沸盡黃亦盡
,炒為末成黃丹胡粉。"


在造丹法中
,有鉛、硫
,火硝和酢
,故斷定它的生成物中,可能有PbS
、PbSO(PbS氧化而成)。但文內(nèi)說:“炒為末成黃丹胡粉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惫蕯喽ㄋ闹饕煞质荘bO,或許也雜有酢酸鉛
,因為有點酢之故

Pb+2CH3COOH=Pb(CH3CO2)2+H2
PbO+2CH3COOH=Pb(CH3CO2)2+H2O
硫化鉀則由于2KN03+S=K2S+2N02+02
,也可能含有一微量硫酸鉀2KN03+S=K2SO4+2NO都是根據(jù)藥物反應而推測出來的
,惟其中火硝的分量不多
,不可能生成以上許多東西
,必須有生成物化驗得出結論才可靠
,僅憑推理不行


(十)《真元妙道要略>

這是一本字數(shù)極少的書,雖題為鄭思遠撰
,但很明顯是后人偽托
。鄭思遠是三國時人,那時是公元三
、四世紀,比葛洪的年代還要早
,且是葛洪的老師
,因書中有些名稱是唐代才開始有的
,如水火鼎
,在唐代以前
,丹書中都沒有記載過,故斷定這部書的寫作年代或許是八世紀左右
。書中對于煉丹方法無多取處
。其中有一段批評性文字
,尚可供參考
,故轉(zhuǎn)錄如次


“有以硫黃、雌黃和硝石并蜜燒之
,焰起有燒而及屋者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睍刑岬竭@一情形
,著者認為這乃是“迷錯為道之人不可能煉出丹來
。"我們從化學觀點上來看
,可以認為,這就是發(fā)明火藥的先驅(qū)工作
,因這里很顯然指的是爆炸燃燒事件,蜜見了高熱是會燃燒而變成炭
,硫黃
、硝石中加以炭末
,豈不就是“黑色火藥"了嗎?因此,可以斷定火藥的發(fā)明者是煉丹術士


(十一)《庚道集》

這是《道藏》中記載各種煉丹方法最詳悉的一部好書
。全書分為九卷,文字在六萬言以上
,沒有作者名氏和年月
,是纂輯前人資料而成的一部丹書
。在一卷八頁上轉(zhuǎn)錄的《金丹大要寶訣》中
,有崔昉及紹興甲子……蒙軒居士書的字樣
。紹興是南宋高宗年號,甲子是紹興十四年(公元1144年),因此
,可以看出
,它是南宋末期或元
、明時代的作品
。書中轉(zhuǎn)錄的煉丹方法,雖然也和其他講煉丹的書一樣難于理解
,但一般說來
,比其他丹書要詳細得多,今摘錄其中一段以概其余


砒匱養(yǎng)丹法:“砒石
、用明凈者半斤碎作小塊,如豆粒大尤好
,以二兩作一包
,白紙包入粗布袋內(nèi)
,依時采夏枯草陰干燒灰,沸湯淋濃汁,瓷罐懸胎煮
,頻添汁
,五、六日布袋漸輕
,汁漸濃
,火上試之有煙乃以藥煮入汁內(nèi)
,煮至七、八日藥已在汁內(nèi)
,如些少不下是石腳也,不必盡
,卻將藥汁別入一罐徐徐煮之,待干作一塊黑褐色乃伏也,慢焙十分干
,無濕氣方入鼎封固下灰池
,頂火一兩半,離半寸養(yǎng)三日
,漸加二兩養(yǎng)三日
,取看合子不損動
,至三十五日開看灰白色,土如水濕成矣
。燒看作汁如有煙未斷塊以鐵匙乳碎
,入好合封再養(yǎng)一月又開看,如黃色漸干不濕
,火上燒之作汁無煙者全死也
。如未真死依前法封養(yǎng)一月,其藥色白光澤
,火燒不作汁如石乃真死也
。碎如米粒作匱用。"

這段文字不易全部了解
,從大體上看來
,煉丹者是在搞下列反應;

As406+6K2CO3→4K3AsO3+6C02
砒    草灰

因為亞石比酸鉀可以有K2As4O7
、K2As2O4或KAs02等形式的鹽存在
,久燒之后,可以分解出As4O6而成為K3AsO3式的含砷量最低鹽
。這里所謂燒了發(fā)煙
,想必就是指的分解出三氧化砷。我們把這一段和上面其他書上所引的幾段來作一對比
,就可看出《庚道集》的方法
,是比較具體的,從敘述情形來看
,作者是有實踐工夫的


三、未收入道藏的煉丹書



關于煉丹術的書籍
,除了上面選述的十一種外
,還有很多種,現(xiàn)在把未收入《道藏》而比較突出的煉丹書
,再提要地介紹一些出來
,使從這些方面來看我國歷代搞煉丹術的人是有多少,和有關煉丹術的文獻是多么豐富


(一)《金谷歌》

這是僅有千字左右的一本小書
,題名為太上著,一開始就有這樣一段歌訣
,“煉丹訣
,煉丹訣,無限天機從此泄。達人得此壽延長
,愚人不省還夭折
,此訣相傳有萬年,余今料得徒饒舌
,我哀高士空高慢
,不肯低頭誰肯說?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贝撕蠼舆B都是歌
,歌下的注解也是以歌注歌,詞多隱晦難解
,太上是何時人
,此歌文詞體裁與太上時代的文詞體裁判若霄壤,很顯然是一冊偽托書
。從開始的歌訣詞意看來
,搞煉丹工作的人是如何保守,如何自珍
,但書中也還透露了一些可供參考之處
,也與內(nèi)丹工法息息相通。

(二)《明鏡匣》

這本書僅有短短的三百余字
,也是題名太上著
,內(nèi)部都是三言詩。這兩本所謂太上著
,從內(nèi)容看來
,都是明或清人所托,書中也同是空談理論
,而無實際內(nèi)容


(三)《金藥秘訣》

不著撰人,篇首有宋張伯端(紫陽)五百余言的序文一篇
,故斷定是宋或以前的作品
。內(nèi)容分采金定水、求真踵息
、神室變化
、壇鼎爐灶
、水火化育
、浮黎清濁、接氣生神
、點化分胎
、十月丹成、金鼎通玄、妙香普濟
、服食登真等十二章
。題為葛玄注釋,是外丹談理之作
,與內(nèi)丹工法息息相通


(四)《火蓮經(jīng)》

書題西漢淮南王作,僅五百余言
,是四言體
,為外丹作品。

(五)《金火直指》

無作者姓名
,內(nèi)載制鉛
,制硫、制砂
,制汞
、造金鉛先天祖匱起手要訣、造金砂祖匱要法
、制天硫法
、采硫、采汞
、返粉要法等等項目
,所述操作方法比較易解,是采金著作中的一本好書


(六)《金匱藏書》

書題東華真君著
,而傳于鐘離,純陽者
。前列金
、木、水
、火
、土五論,繼述萬法歸宗十章
,每章各有注解
,末述天元、地元
、人元秘旨
,是一冊比較令人滿意的煉金著作,惟著作人肯定是偽托


(七)《黃白鏡》

書為明代萬歷戊戍年(公元1 598年)京口夢覺道人李文炳撰
,池州府華陽子王清正注釋
,是專談黃白著作。

(八)《天臺咫尺》

無著者姓氏
,內(nèi)載煉鉛
、煉汞、作閔……等論文十條
,尚有可資參考處


(九)《秋日中天》

無作者姓名,內(nèi)載論文十條
,七言絕句詩十六首
,語多隱(言嗇),可資參考處不多


(十)《觀華集》

為彭真人作
,但不知彭為何人,內(nèi)載九子九轉(zhuǎn)丹等詩歌若干首
,并有注釋
,文筆流利,詞句顯明
,比較令人易懂
,是煉金作品。

(十一)《三元大丹秘范真旨》

無作者姓名
,內(nèi)載地元九地法式
。天元九鼎式,九鼎煉精化氣真訣
,太極爐細論
,九鼎神室細論,混元爐細論
,太極至元起手
,太和礦元起手等等項目。其太極細論說:“上乾爐圓形
,下坤爐方形
,各高一尺八寸,共三十六寸
,高爐中間作灶
,周圍只空一尺,管中要安隔火盆
,縱橫一尺
,管安盆頂,盆合地上
,邊加足聽用
,樓塔九層相接,樓圓塔方
,上橫九寸
,高三尺,上下有口
,柄各一
,曰子母口也,水盆縱橫五寸
,水瓶貯水一斤
,訣日,盆架頂
,瓶橫盆上定滴一日
,不多亦不少,其妙在孔之大小
,懸掛梁上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边@是他們臨爐時的爐鼎裝置法
,述說得細致,是一冊煉金的良好參考讀物


(十=)《坎離秘傳》

無撰述人姓名
,書中重點在煉砂鉛
,一其次序是第一煉鉛、第二烹砂
、第三是采金
、第四造硫、第五傳金
、第六進火
、第七干汞、第八哺乳
、第九分胎
、第十過關、十一返粉
、十二抱砂
、十三脫汞、第十四脫砂
,除此之外
,又有制砒、制硫
、升砂及九轉(zhuǎn)等法
。它是一本煉金著作
,惟文詞比較含混,讀之不甚了解
,故局外人頗難得其究竟


(十三)《龍虎金丹》

標明許旌陽著,僅短短數(shù)百言
,只談理而未說法
,后半部分是洪爐秘寶九轉(zhuǎn)龍虎丹經(jīng),首段配合起首
,中段九轉(zhuǎn)方法
,末段養(yǎng)硫、養(yǎng)砒
、養(yǎng)鹵
、養(yǎng)膽礬、死汞等法
,比較實際
,是專談煉銀的作品。

(十四)《青霞子詞》

無作者名
,青霞子或即書的作者(按:青霞子乃隋人
,姓舒,名元朗
,居羅浮之青霞谷
,修習導引之術,因號青霞子)
,書中全屬詞調(diào)
,計有黃鶯兒九首,傍妝臺三首
,駐云飛十二首
,棉搭絮三首,駐馬聽三首
,西江月三首
。除西江月注釋有法外,余皆談理
,全部內(nèi)容是講外丹
,詞調(diào)頗雅。


(十五)《玄機丹髓》

無撰人名
,內(nèi)載制砂汞法
、制朱砂法、掄口煅法
、作母砂法
、還丹法
、抽汞法、伏硫法
、伏硝法
、伏砒法、和封固法
、入缸養(yǎng)法
、煉丹火候法
、母飽子肥法
、造爐法等實際操作法二十八則,都是作者腳踏實地的煉金法則
,是比較好的一部煉金文獻


(十六)《夢醒歌》

西湖髯髭道人赤文子著,唐昌李保乾批
,篇首系約五百字的一首夢醒歌
,除述煉金主要關鍵外,并涉及到李氏尋師訪友時被騙情形
,余則專談理論


(十七)《琴火重光》

書為明福建陳竹泉撰,是專談外丹的一部專著
,為黃白術中的一種
,專講地元,書首有清雍正六年玉峰山人陽春子敘言一篇
,書早失傳
。民國二十六年(公元193 7r年)時,高觀如君在北平舊書肆中無意獲一抄本
,在序
、跋兩篇之后,有玉峰山人印和陽春子印各二枚
,色澤鮮艷
,知其為玉峰山人親手校訂之本。高氏得此書后
,遂寄贈上海翼化堂主人張君竹銘
,張君以為書系碩果僅存珍本,恐其年久失傳
,遂請陳攖寧先生校改錯訛
,并填補缺落,于民國二十七年時
,由翼化堂書局用高級紙張印行
,并由陳先生補充讀者須知六條于書首
,陳先生對于地元丹法有深刻研究,故對此書非常珍視
,書中有鉛汞賦
,詠鉛銀砂汞,詠坎離震兌
,金火條目
,西江月,黃鶯兒
,新水令等詞調(diào)數(shù)十首
,內(nèi)容專談理論,可供個中人參考
,門外人閱讀起來殊感膈膜
,陳氏外丹著作共有四種,除本書外
,尚有《黃白直指》
、《鉛汞奧旨》、《竹泉集》等三種
,除《竹泉集》外
,余二種亦失傳。陳先生原藏有二書抄錄本
,不幸因兵燹遺失
,惟九十九期揚善半月刊的“外丹黃自術各家敘、跋”欄中有成化丁丑(陳攖寧先生查考明憲宗成化年間無丁丑
,著作丁酉年亦不合
,蓋丁酉乃成化十三年,竹泉翁作此序時當在《鉛汞奧旨》序以前
,考《鉛汞奧旨》一書
,本是繼《黃白直指》而作,以補其未盡之意
,奧旨既成于成化六年之庚寅
,則直指序或許是作于成化三年之丁亥較為近似),陳自得的《黃白直指》序及興化汪好真的《黃白直指跋》
,毗陵董守一的《黃白直指》跋
,陳自得的《黃白直指》序各一篇,書既失傳
,陳先生恐其考古者欲求此四篇序
,跋亦不可得,故將此序、跋四篇附于書的末端以便保留



第六章古代道家煉丹術與醫(yī)藥合流



前面已談過不少中國煉丹術的發(fā)生與發(fā)展情況
,現(xiàn)在結合到醫(yī)藥上來談淡祖國醫(yī)藥上的丹藥煉制和用途,并具體說明祖國外科丹藥的特性


煉丹術是我國道家從兩三千年漫長時間遞嬗下來的一種特殊技能
,不僅醫(yī)藥上的丹藥是由它衍變下來,而且還是現(xiàn)代化學的先導(這是搞化學史的人老早就承認了的)
,因此
,我們在研究丹藥時,對于古代搞煉丹工作的杰出人物及其煉丹過程和使用工具等
,都必須有一系統(tǒng)了解
,知道它是怎樣發(fā)生及如何進展的,也必須如此
,才不致犯“數(shù)典忘祖”之嫌
。葛洪說:“治金丹術者宜兼通醫(yī)術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惫蕷v代的煉丹家大都兼通醫(yī)術(民間也有“醫(yī)道通仙道”的說法),如東晉時的葛洪撰有《玉函方》百卷
,《救卒方》三卷(見《抱樸子雜應篇》)
。梁代弘景撰有《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注》七卷,《肘后百一方》三卷
,《效驗施用藥方》五卷(見華陽陶隱居內(nèi)傳)
。唐代孫思邈撰有《千金方》三十卷,《千金翼方》三十卷.《千金髓方》二十卷
,《神枕方》一卷
,《醫(yī)家要妙》五卷(見《新唐書藝文志》)。在《道藏》中
,也收入有《孫真人備急金丹方》九十三卷
,另《目錄》一卷(見林憶《校正金史》卷一百三十一)。

古時的丹
,都是由爐火鍛煉出來的無機化學品物
,可是后來卻有了不計其數(shù)由動植物等配合成的錠劑、散劑
、丸劑等成品藥物
,也把它稱做了丹。例如天王補心丹
、孔圣枕中丹
、飛龍奪命丹、太乙玉樞丹
、紫雪丹
、經(jīng)進地仙丹等
。這樣一來,就不免使真正丹藥有了魚目之嫌
,且這類丹劑拿內(nèi)容來說
,與由爐火鍛煉出來的丹劑,根本上也是毫不相涉的
。日本岡西為人氏曾從滿洲醫(yī)科大學中國醫(yī)藥研究室所藏有的一千六百多種中國醫(yī)書中
,匯出丹藥方名2405個列為一表,名為《丹方研究》
。這二千多個丹藥方劑
,除了極少數(shù)是由爐火煉成丹藥外,其余99%的都是合成的丹劑
。這些合成丹劑名稱
,在唐代以前的醫(yī)藥文獻上,是很難見到的
,直到宋朝的《圣濟總錄》及《和劑局方》等方劑書中
,才開始有了記載,因此
,可以看出
。合成丹劑的丹藥名稱,是在宋朝時才開始有的


在世界醫(yī)政史中
,中國有一特殊史頁,即宋徽宗時創(chuàng)立的“太平惠民和濟藥局”
,此項醫(yī)政不但世界各國罕有先例
,即在我國雖有繼起者,而其制度的完密
,也僅有趙宋一朝
,蓋在宋以前既未有其例,元
、明以降也未發(fā)揚光大
,清則竟至中絕而寂焉無聞,這項醫(yī)政是適應當時環(huán)境需要而產(chǎn)生的
,和濟局的前身是


‘宋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創(chuàng)置的“賣藥所”

,當時因了創(chuàng)置藥局,故有《太平惠民和濟局方》一書行世
,而世界之藥局則創(chuàng)始于18世紀英倫
,其晚于我國已五百年,這是我們堪以自豪的一件光榮創(chuàng)舉。

《局方》的方劑來源
,是由當時的封建皇帝命令派人四出向民間廣泛收集來的驗方
、秘方,故有不少成方都能解決疑難大癥問題
。如至寶丹
、紫雪丹等,至今尚廣泛地在民間沿用
。書中丹藥方劑
,有不少都是出于道家者流,如南岳魏夫人的“震靈丹”
,丹陽慈濟大師的“經(jīng)進地仙丹"
,“玉華白丹”等,都是從《道藏》中得來的
。從這些材料上看來
,可以說明宋代醫(yī)方中的丹劑來源,絕大多數(shù)是由
丹道分有治療作用的內(nèi)容
,則被轉(zhuǎn)入到各有關方書中
,因此,得以保留下來未被湮沒
;又因為人們對于煉丹術具有深刻的印象和信仰
,所以把民間的許多驗方和秘方都命名為“丹”
,如象前面所說的二千四百個丹劑名稱
,都是依據(jù)這種情況而產(chǎn)生出來的。這些丹劑
,與古代由爐火中鍛煉出來的丹劑
,從根本上是有所不同的。宋代的方劑
,多重用砒
,汞,金
,銀
,鉛等金石品物,而且所用劑量還特別大
,因此很易引起中毒
,這自然是受了煉丹術影響而得來的后果。故宋代以后的醫(yī)家
,都反對這種冒險性的配伍用藥法則
。反對最力者,則為元代的朱丹溪,他所寫的一本《局方發(fā)揮》
,就是針對《和濟局方》的一個書評
,他認為《和濟局方》對人民的健康來說是弊多利少。因此
,在金
、元以后的方劑中,砒
、汞等有毒藥品
,就逐漸地減少起來。雖然還有以朱砂
、雄黃等物作丸衣的
,可是用量卻微乎其微,幾乎不起治療作用
,且與宋時的大量采用砒
,汞化合物作配料的有了根本上的不同。

兩晉
、南
、北朝(公元265~617年),是煉丹術最活躍的一個時期
。葛洪就是這時期中的代表人物
。在這時期中的時代背景和煉丹者的中心思想,是在“點石成金”和“長生不死”
,這一幻想雖然未得實現(xiàn)
,但在當時卻曾迷惑過不少的群眾,不過脫離實際的幻想行為
,是經(jīng)不起長期考驗的
。故在這以后的人,對煉丹術遂逐步由懷疑而轉(zhuǎn)為不信任
。經(jīng)元
、明、清諸先進者之一攻再擊后
。直到現(xiàn)在基本上是已告絕跡
。丹藥雖然不宜于內(nèi)服(也有少數(shù)丹藥是可以內(nèi)服的,如三打靈藥配成的中九丸及混元丹等)
,但對外科瘡瘍方面卻有著它的不朽之績
。中醫(yī)外科方藥中丹藥,實占有相當大的比重(諺語有“紅升白降是外科家當”
,可見丹藥在中醫(yī)外科上的重要性)
,故截至目前為止
,任何中醫(yī)外科文獻中,都少不了有丹藥的一個重要部分
,而它也確能發(fā)揮出它的優(yōu)越性來
,因此,我們應很好地加以繼承和發(fā)揚

第七章  中國煉丹術的術語



中國煉丹術中的術語
,不但很多,而且還很復雜
。初學的人閱讀這類書籍時
,大都感到格格不入。這些術語
,有的固然是有意義
,有的則是故排迷陣,有意搗鬼創(chuàng)造出來的隱語?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F(xiàn)在筆者把所知道的一些常見術語介紹出來
,使讀者能夠正確認識它的本來面目。

、飛

飛就是升華
,是把藥物放入釜上的一種干餾方法,又有一種把藥物放入乳缽中
,加入清水同研
,研后傾出上層清液,另器貯存
,候其澄清后
,取其沉淀物的,則叫做水飛
,如飛朱砂
、飛滑石、飛雄黃等


二、抽

抽字意義
,與蒸餾同
,道書中常有“抽鉛添汞”等的字樣,就是指由鉛礦中抽出鉛來
,由汞礦中抽出汞來的方法
。例如,《煉丹秘訣》中的“抽汞法”
,“朱砂不計多少
。入沙鍋中以炭屑填平鍋口
,剪蠣殼板如鍋大密鉆小竅蓋之,卻將空沙鍋一個與前鍋二口相合
,鐵絲固濟(包括有用鐵絲纏和用鹽泥固濟二法)
,地下掘一穴安埋空鍋,鍛煉之后候冷取出
,大概銀朱一兩只有真汞三錢
。”

、伏

伏字的意義
,頗不易解釋,大致不外乎兩個方面:一個是指的產(chǎn)品
。例如
,伏也,就是說已經(jīng)得到產(chǎn)品了(即降伏的意思)
;一個是指的制伏
。例如,伏砒霜
、伏硫黃
、伏硝石、伏鉛
、伏汞等(不固定性的東西
,經(jīng)過加工處理后,得到了固定)
。又在液體物加熱時
,也有伏的稱謂,如一伏時或幾伏時等


、死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 rel="prev"> 沒有了!

推薦文章
太易先生有限收徒聲明
2023-07-17
太易先生有限收徒聲明
中國煉丹術和丹藥
2023-04-21
中國煉丹術和丹藥
老子廣義醫(yī)道論
2023-04-21
老子廣義醫(yī)道論
《黃帝內(nèi)經(jīng)》
2023-04-21
《黃帝內(nèi)經(jīng)》
《黃帝八十一難經(jīng)》
2023-04-21
《黃帝八十一難經(jīng)》
《道醫(yī)診斷學》
2023-04-21
《道醫(yī)診斷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