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順產(chǎn)新生兒頭部水腫怎么辦
新生兒頭上的水腫是胎兒經(jīng)過母親的產(chǎn)道生產(chǎn)時形成的
,水腫不嚴重是不用特殊的處理
,大約3~5天時間可以自行吸收
。寶寶沒有大便,可以適當給寶寶喂點溫水
。一般順產(chǎn)的寶寶會比較常見,如果是局部組織性的水腫,不用太擔心,媽媽注意觀察,只要不紅,不變大就不要緊
。平時不要擠、壓
,會慢慢好的
。
新生兒頭水腫,順產(chǎn)新生兒如何護理.png)
讓醫(yī)生檢查頭部水腫是產(chǎn)瘤還是頭皮血腫,如果是產(chǎn)瘤:稍微抬高寶貝的頭部位置。經(jīng)常變換寶貝的頭位
。一般在2-7天產(chǎn)瘤就自行消退了
。如果是頭顱血腫:不要隨意按摩或揉搓。避免讓頭部磕碰或擠壓
。保持寶貝的皮膚清潔
,防止繼發(fā)感染。頭顱血腫消失比較慢
,大多要2-4個月才能消退
,如果寶貝的頭顱血腫比較大,可能引起黃疸加重
,甚至導致貧血
。建議配合醫(yī)生積極治療。
水腫一般需要一個月左右才可以消除的
,躺得時候不要壓著水腫的一側(cè)
,可以觀察的,應該問題不大
。順產(chǎn)的時候胎兒頭部受到擠壓而引起水腫
,到完全消失大約需要半個月左右,也有的會持續(xù)時間長一些
,一般是不需要處理的
,自行消除就可以了。
二
、順產(chǎn)新生兒的護理技巧
1
、新生兒皮膚的護理:新生兒不需要肥皂。肥皂是一種脫脂劑
,而新生兒的皮膚很嬌嫩
。新生兒需要保留所有的天然油脂,所以6個星期前只能用水洗
。6個星期后
,可以用肥皂。媽媽也許想要試試一種特別的液體肥皂
,這種肥皂只需加到洗澡水里就行
,無須沖洗。
2
、新生兒眼睛的護理:給新生兒清洗眼部的時候
,先把幾個棉球在濕水里沾濕,再擠干水分
,擦每一只閉上的眼睛的時候都要換一個新的棉球
,從內(nèi)眼角向外眼角擦
。
3、新生兒耳鼻的護理:鼻子和耳朵是具有自凈功能的器官
,所以媽媽不要試圖往里面塞什么東西或者以任何方式干擾它們
。往鼻孔里或者耳朵里塞棉球大小的東西只會把原來就在那兒的東西推到更往里的位置去。讓里面的東西自然掉出來的辦法要好得多
。
4
、新生兒肚臍的護理:嬰兒一出生臍帶就會被夾住并立刻剪斷,只留下5-8厘米的根部
。過幾天
,臍帶就干枯了,然后它會脫落
。媽媽可以每天用0.2%-0.5%聚乙烯醇醚絡碘溶液輕擦臍帶部位
,然后用消毒紗布蓋好。盡量多讓這一部位通風
,因為這樣有助于加速收縮和痊愈
。有異常的情況出現(xiàn),要及時請教醫(yī)生
。
三
、自然分娩給寶寶帶來的好處
通過自然分娩的寶寶受子宮的收縮和產(chǎn)道的擠壓,胎兒呼吸道內(nèi)的粘液和羊水都被排擠出來
,減少了新生兒肺炎和窒息的發(fā)生
。自然分娩過程中受子宮的收縮的影響,胎兒肺部得到鍛煉
,增加了表面活性劑
,肺泡容易擴張,減少了出生后呼吸系統(tǒng)的疾病
。
自然分娩時母體會把免疫球蛋白G傳給胎兒
,因此,順產(chǎn)的新生兒往往比剖腹產(chǎn)的新生兒具有更好的免疫力
。自然分娩的胎兒在產(chǎn)道內(nèi)受到痛覺
、味覺和觸覺的鍛煉,可有效促進胎兒前庭功能和大腦的發(fā)育
,對將來的性格和運動都有好處
。
由此,自然分娩的寶寶通過子宮的天然擠壓
,可以降低寶寶出生后就存在的肺炎和窒息的發(fā)病率
,減少了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發(fā)病率,讓寶寶更加的聰明
。另外
,IgM的獲得,提高了寶寶的免疫力
,所以
,產(chǎn)前的準媽媽還等什么,只要準媽媽和寶寶的各項情況都正常
,準媽媽就一定要選擇自然分娩
,讓寶寶出生后就能更加的聰明、健康
。
四
、產(chǎn)婦分娩后吃什么食物好
產(chǎn)后的第一餐飲食應首選易消化、營養(yǎng)豐富的流質(zhì)食物
。如糖水煮荷包蛋
、沖蛋花湯、藕粉等
。產(chǎn)后第二天就可以吃一些軟食或普通飯菜了
。產(chǎn)后5-7天應以米粥、軟飯
、爛面
、蛋湯等為主食。不要吃過多油膩之物
,如雞
、豬蹄等。產(chǎn)后7天以后胃納正常
,可以進步魚
、肉、蛋
、雞等
。但不可過飽。產(chǎn)后1個月內(nèi)
,宜一日多餐
,每日餐次以5-6次為宜。
栗子蓮藕湯:將蓮藕表面洗凈
,皮用刀背刮去薄膜后
,切0.5公分的片狀,藕節(jié)須切除
。栗子去殼
、去膜后備用。將蓮藕
、栗子與水入煲
,放到爐火上加熱至沸后
,改中火煲40分鐘。加入葡萄干
,再煲5分鐘
,加入調(diào)料即可。
素炒蘿卜絲:將白蘿卜洗凈去皮
,切成細絲
,蔥切蔥末,姜切姜末;炒鍋燒熱
,倒入花生油燒至6成熱(手放在油上方能感覺到明顯的熱氣)
,放入蔥末、姜末炒出香味;放入蘿卜絲翻炒
,使蘿卜絲變軟變透明;加入水
,轉(zhuǎn)中火將蘿卜絲燉軟,待鍋中湯汁略收干
,加入鹽
、糖和雞精調(diào)味,翻炒均勻;出鍋裝盤
,用蔥絲裝飾即可
。
新生兒該如何護理
新生兒的身體是非常嬌嫩的,很多新手父母面對嬌弱的小生命
,會感覺到手足無措
,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除了要用心呵護新生兒之外
,還需要掌握一些護理方面的技巧
,讓新生兒能健康的成長,不過
,新生兒應該如何護理
?
新生兒該如何護理 篇1 問題1:怎樣給新生兒洗臉、洗頭
準備用品:嬰兒專用臉盆一個
,準備半盆溫水
,水溫在38℃~43℃左右,柔軟棉質(zhì)毛巾兩條
、嬰兒洗發(fā)香波一瓶
、消毒棉棒一包、裝有溫水的茶壺一把
、盛污物的小盤一個
、小剪子一把、干凈上衣若干
。
護理要點:用左臂抱起新生兒
,并用左肘部和腰部夾住孩子的臀部和雙下肢
,左手托住頭頸部,用拇指和中指壓住嬰兒雙耳
,使耳廓蓋住外耳道
,防止洗臉水進入耳道引起炎癥。右手將一塊小毛巾沾濕后略擠一下
,先洗雙眼。注意小毛巾擦過一只眼后要換一面再擦另一只眼
,然后將毛巾在水中清洗一下
,再擦前額、面頰部及嘴角
,擰干毛巾擦干面部
。
接著洗頭,先將嬰兒洗發(fā)香波倒少許于手中
,輕輕地在寶寶頭上揉洗
,注意不要讓水和香波流進眼睛里及耳道內(nèi),最后請另一人幫助用小茶壺的溫水沖凈寶寶頭發(fā)并擦干
。接著擦洗頸部
、腋下、前臂及雙手
。新生兒雙手大多緊緊握拳
,如不洗凈擦干,掌心皮膚易糜爛
。
洗畢換上干凈衣服后
,將嬰兒抱起,用消毒棉棒擦凈嬰兒鼻腔分泌物及外耳道的水漬
。注意動作一定要輕柔
,棉棒不可探入鼻腔和耳道深處,只在外圍處理一下即可
。 用毛巾擦干身體時
,一定要輕柔,最好用干毛巾吸干水分
。
問題2:怎樣給新生兒洗澡
新媽媽小提醒剛剛開始給寶寶洗澡時
,由于還不太熟練,可以爸爸媽媽兩個人共同完成
,其中一個人托住寶寶
,另一個人給寶寶洗澡。
新生兒出生后不久便可洗澡
,洗澡前應先將干凈的衣服與尿布準備好
,室溫控制在24℃~26℃
,水溫應接近新生兒的體溫或375℃左右。洗澡宜在吃奶前進行
,以防在洗澡的過程中發(fā)生吐奶現(xiàn)象
。一般先洗頭和臉,接著洗前身
、后背
、手和腳。洗頭面的方法上文已經(jīng)介紹過
。頭面洗好后
,若新生兒臍帶未脫落,仍要將新生兒托于手中
,用柔軟的浴巾擦洗身體
,但不要讓臍帶沾水,以防感染
。如臍帶已脫落
,可將新生兒放在浴盆中,下面應墊一塊柔軟的浴巾或海綿
,用手掌支起頸部
,手指托住頭后部,讓頭高出水面
,然后再由上而下輕輕擦洗身體前面的每個部位
。如皮膚皺褶處有胎脂,應細心地輕擦
,若不易去除
,可涂以植物油后再輕輕擦去。前面洗好后
,用手掌托住胸部
,手指分開托在雙側(cè)腋下,清洗背部及肛門周圍
。最后清洗四肢
,包括腹股溝及窩。身體所有部位都洗好后
,立即將新生兒包在干凈的干浴巾中
,輕輕地拍拍,把新生兒身上的水吸干
,然后再把眼角
、鼻、耳廓等處擦干凈。適量地撲些香粉后給新生兒穿上早已準備好的衣服
,墊上尿布
,這樣寶寶將會睡得又香又甜。
從醫(yī)學角度講
,應每天給新生兒洗澡
,但有時由于條件有限,特別是在寒冷的冬天
,洗澡時室內(nèi)溫度難以保證
。所以,可根據(jù)氣候來選擇兩次洗澡間隔的時間
。
炎熱的夏天由于環(huán)境溫度較高
,可給新生兒每天洗澡1~2次;洗后在頸部
、腋下、腹股溝等皮膚皺褶處擦少許香粉
,但不可過多
,以防出汗后結(jié)成塊而刺激皮膚。身體的皺褶處應每天檢查
,以防褶爛
、破潰。春
、秋或寒冷的冬天
,由于環(huán)境溫度較低,在家中室溫可以保持在24℃~ 26℃的情況下
,可每天洗一次澡
;如不能保證室溫,則可每周洗1~2次澡或常用溫水擦洗頸部
、腋下
、腹股溝等皮膚褶皺處,并在每次大小便后
,用溫水擦洗臀部及會陰部
,以保證新生兒舒適、干凈
。冬天洗澡或擦洗時動作要輕快
、以防新生兒受凍而生病。
由于新生兒抵抗力低
,當出現(xiàn)以下問題時
,則不宜洗澡:
患發(fā)熱、咳嗽、流涕
、腹瀉等疾病時
,最好別給新生兒洗澡。但有時病情較輕
、精神狀況及食欲均良好
,也可適時地洗一次澡,但動作一定要輕快
,以防受涼而加重病情
。
當有皮膚燙傷、水泡破潰
、皮膚膿皰瘡或全身濕疹等皮膚損害時
,應避免洗澡。
患肺炎
、缺氧
、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嚴重疾病時
,更應避免洗澡
,以防洗澡過程中發(fā)生缺氧等而導致生命危險。
如果新生兒因病暫時不宜洗澡
,為了讓新生兒身體干凈舒適
,可用柔軟的溫濕毛巾或海綿擦身。但由于新生兒病期需要更多的休息
,所以擦浴時動作一定要輕
,從上到下,從前到后逐漸地擦干凈
。如某處皮膚較臟
,不易擦干凈,可蘸嬰兒專用肥皂水或嬰兒油擦凈皮膚
,而后再用溫濕毛巾把肥皂水或嬰兒油擦干凈
,以防皮膚受到刺激而發(fā)紅、糜爛
。
總之
,擦浴時動作要輕柔,不可用勁兒搓
,防止把新生兒細嫩的皮膚擦破而導致感染
。
問題3:怎樣清潔眼部區(qū)域
如不慎將肥皂水或任何刺激性液體流入嬰兒眼內(nèi)要及時進行眼部沖洗。
準備用品:細頸小茶壺一把
,內(nèi)盛適量溫開水
,消毒棉棒一包,盛污物小盤一個,接水臉盆一個
,025%氯霉素眼藥水一支
。
護理要點:需兩人協(xié)同,一人將嬰兒抱好
,如沖洗左眼則將嬰兒頭偏向左側(cè)
,頭下方地上放置臉盆,右手將嬰兒左眼上下眼瞼分開
,另一人將細頸小壺的壺嘴距離嬰兒頭部約1~2厘米處
,將小壺略傾斜,使水緩緩沖向嬰兒眼睛
。注意沖洗時勿將水流入耳道
,水溫不可過高,沖洗時水壓不可過大
,以免損傷嬰兒眼部組織
。沖洗完畢用消毒棉棒吸凈眼周水漬。如果還有需要
,再用同樣的方法沖洗另一只眼睛
,沖畢雙眼各滴025%氯霉素眼藥水1~2滴。
問題4:怎樣清除鼻內(nèi)分泌物
新生嬰兒鼻黏膜柔軟而富有血管
,遇到輕微刺激就容易充血、水腫
,使原來較狹窄的鼻腔更加狹窄而致呼吸不暢
,煩躁不安。另外
,鼻腔分泌物也是造成新生兒鼻堵的重要原因
。
準備用品:消毒棉棒一包,清水
。
護理要點:清理鼻腔分泌物時
,切勿用鑷子強力夾出,要先軟化鼻痂
,用棉棒蘸清水往鼻腔內(nèi)各滴1~2滴
,或用母乳、牛奶滴入亦可
;經(jīng)1~2分鐘待鼻痂軟化后再用干棉棒將其拔出
,或用軟物刺激鼻黏膜引起噴嚏,鼻腔的分泌物即可隨之排除
,從而使新生兒鼻腔通暢
。
問題5:怎樣清潔耳部
足月新生兒耳部已完全成形,但外耳道相對較狹窄,一旦污水流入耳道深處
,極易引起發(fā)炎
。發(fā)生炎癥后,對由于局部組織腫脹刺激
,壓迫神經(jīng)
,新生兒會感到疼痛較劇烈,往往不停地哭鬧
,夜間難以安睡
。 因此,無論是給新生兒洗頭
、洗澡或滴眼藥時
,一定注意勿使污水、藥液等流入耳道深處
。一旦發(fā)生外耳道炎癥
,應及時去醫(yī)院就醫(yī),按時給寶寶服藥
、滴藥
,局部熱敷。
準備用品:消毒棉棒一包
,盛污物小盤一個
,3%雙氧水或生理鹽水一瓶。
護理要點:媽媽洗手后
,將新生兒側(cè)臥
,患耳朝上,用無菌棉棒輕輕擦凈外耳道分泌物
,如分泌物過于黏稠不易清理時不要粗暴用力操作
,要用棉棒蘸取生理鹽水或用3%雙氧水清洗外耳道;左手牽引耳廓
,右手以滴瓶或滴管將藥液滴入耳道后壁3~5滴
,輕壓耳廓,使藥液沿耳道壁緩緩流入耳內(nèi)
,按摩耳廓5分鐘左右
。注意滴耳藥的溫度應接近體溫,以377℃為宜
,以免引起嬰兒產(chǎn)生眩暈惡心等不良反應
,注意滴藥時一手拉住耳廓向后下方牽引,使外耳道成垂直方向
,使藥液順利進入外耳道深部
。
問題6:怎樣清潔口腔
正常新生兒無須進行口腔護理
,喂奶后擦凈嘴唇、嘴角
、頜下的奶漬
,保持皮膚黏膜干凈清爽即可。如患了口腔炎癥或其他口腔疾病則需做口腔護理
。
準備用品:一個干凈的消毒小碗
,內(nèi)放生理鹽水浸泡的大棉球6個,消毒液體石蠟油1瓶
,或煮沸過的食用植物油也可以
,小鑷子一把,棉棒一包
,裝有溫水的小茶壺一個
,小毛巾兩塊。
護理要點:先洗凈雙手
,將新生兒側(cè)臥
,用毛巾圍在頦下及枕上,防止沾濕衣服及枕頭
。用鑷子夾住一個鹽水棉球
,先擦兩頰內(nèi)部及齒齦外面,再擦齒齦內(nèi)面及舌部
,每擦一個部位
,至少更換一次棉球。注意不要觸及咽部
,以免引起孩子惡心嘔吐
,造成窒息。擦洗之后用毛巾擦凈面部及嘴角
,口唇干燥者涂以石蠟油或食用植物油,口腔內(nèi)部根據(jù)需要涂藥
。注意做口腔護理時使用的物品一定要清潔衛(wèi)生
,經(jīng)過消毒后方可使用。棉球蘸取的溶液不可過多
,防止嬰兒將溶液吸入呼吸道
;操作時動作要輕,棉球要夾緊
,防止棉球掉到口腔后部
,堵住咽喉,造成窒息
。
問題7:如何給新生兒喂藥
由于新生兒對藥味的反應輕微
,所以給新生兒喂藥較大些的小孩相對容易
,盡管如此,也應十分慎重地對待
。首先用手固定新生兒的頭和手
,不讓其過度活動,然后用小勺將藥液放在舌根部
,讓其自然咽下
,切勿捏鼻灌藥,以防藥物吸入氣管而發(fā)生嗆咳
、窒息
。
喂藥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r
如果藥液過濃、過苦
,可在藥液中加適量白糖
,緩和苦味。r
不可將藥物與乳汁攪拌后同時喂服
,因為乳汁中的蛋白質(zhì)會使許多藥物的藥效降低
。r喂藥后要注意觀察小兒10分鐘左右,以防因藥物刺激胃部而發(fā)生嘔吐
。r
一定要遵醫(yī)囑給藥
,不可隨意增減藥量或品種。
問題8:怎樣給新生兒滴眼藥水
新生兒如患眼部炎癥
,則需按時點眼藥水
。
準備用品:消毒棉棒一包,小毛巾一塊
,眼藥水
,盛污物小盤一個。
護理要點:先洗凈雙手
,將小毛巾放于患眼外側(cè)
,用左手拇指、食指輕輕分開嬰兒的上下眼瞼
,右手持藥瓶至距離眼睛2厘米處時滴藥1~2滴后放開手
,用消毒棉棒輕輕擦拭眼周藥液。如雙眼發(fā)炎
,則先滴患病較輕的眼睛
。
注意,用藥前先將藥瓶對著光線仔細觀察
,如有絮狀物或藥液混濁均不可用
,藥液用完放置冰箱中冷藏。滴藥時切勿使藥液流入同側(cè)耳道
。
問題9:寶寶牙板上的黃白色小點是怎么回事
在新生兒的牙板上
,常會出現(xiàn)一些凸起的黃白色小點
,醫(yī)學上稱為“上皮細胞珠”,俗稱“馬牙”
,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xiàn)象
。一般無不適感,但個別新生兒可能會出現(xiàn)咬奶頭
、搖頭
,甚至出現(xiàn)拒奶現(xiàn)象。這主要是由于局部發(fā)癢所致
,不需任何治療
,隨著齒齦的生長發(fā)育在數(shù)周內(nèi)可自行被吸收消退。
值得注意的是
,千萬不能用針挑或用布用力擦拭
。由于新生兒口腔黏膜十分細嫩、血管豐富
,機體免疫機制尚未發(fā)育成熟
,如將“馬牙”弄破,則細菌極易通過此處而進入體內(nèi)
,引起口腔炎
,甚至發(fā)生敗血癥。
問題10:怎樣清除胎垢
新媽媽小提醒尿布的選擇一次性紙尿布方便衛(wèi)生
,易于整理
,透氣性差;如果寶寶尿濕了沒有及時更換
,很容易出現(xiàn)尿布疹或紅臀
。所以我們還是建議有條件的孕婦準備些柔軟的棉布質(zhì)地的尿布,如:大人貼身的棉質(zhì)保暖褲
,在充分消毒后剪成合適的形狀使用
,這樣寶寶用著會更加舒服。
有些新生兒出生后不久
,在頭頂部前囟門部位逐漸出現(xiàn)黑色鱗片狀融合在一起的硬痂
,不易去掉,稱為“胎垢”
。這是由皮脂腺分泌的油脂類物質(zhì)堆集而成,一般不癢
,對孩子健康無任何影響
;但看上去很臟,而且新生兒自身可能會感到不舒適
,因此應該將其去掉
。最好的方法是用消過毒的植物油或石蠟油局部涂擦后予以包好
,讓胎垢充分軟化,一般在12小時后即可用紗布輕而易舉地擦掉
,這樣既不會對皮膚產(chǎn)生任何不良的刺激
,亦不會擦傷皮膚。
問題11:防止新生兒燙傷
由于新生兒體溫調(diào)節(jié)中樞發(fā)育不健全
,對外界溫度的變化很敏感
,特別是在寒冷的冬天
。所以
,我們通常用熱水袋幫助其取暖,但如果保暖方法不當或水溫過高
,則容易導致新生兒燙傷
。最好的方法是將室溫提高
,一般使室溫保持在24℃~26℃最好,在這種溫度下
,不用保暖
,新生兒亦能維持正常的體溫。如室溫低于20℃時
,可用熱水袋保暖
,水溫為20℃左右(成人用手背試后不覺燙),用毛巾包好后放在兩足部的棉被外
。要經(jīng)常查看熱水袋是否漏水或者水是否涼了
,以便及時更換。
如果不慎將新生兒燙傷
,則應立即予以治療
。當僅是皮膚發(fā)紅時,可涂些花生油或凡士林后用干凈紗布包裹燙傷的局部
,一般4~6天就好了
;如燙傷起泡,可在起泡處涂油后包裹
,讓水泡被自然吸收
;當水泡破潰并繼發(fā)感染時,應立即到醫(yī)院予以治療
,同時使用有效抗生素
,以防敗血癥等感染性疾病的發(fā)生。
新生兒該如何護理 篇21
、新生兒的護理是方方面面的
,對于新生兒來說,他們的皮膚都非常嬌嫩
,所以洗澡的時候不要使用肥皂
,或者是沐浴露之類的
,最好使用清水沖洗,因為肥皂或者是沐浴露有可能會刺激新生兒的皮膚
,讓新生兒感到不舒服
。
2、新生兒的肚臍護理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在出生后7-10天
,臍帶會自動脫落,父母可以在醫(yī)生的指導下
,使用碘酒給新生兒擦拭消毒
,這個過程中要保持肚臍部的清潔干燥,以免發(fā)生感染等問題
。
3
、新生兒的食物來源是母乳或者配方奶粉,一般來說
,母乳喂養(yǎng)是新生兒的最佳選擇
,喂養(yǎng)一般是少食多餐的,喂養(yǎng)時要注意姿勢得當
,吃完奶以后多注意觀察新生兒
,看是否有吐奶的情況。父母需要給新生兒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睡眠環(huán)境
,盡量的保持安靜
,屋里的光線盡量暗一些。
新生兒該如何護理 篇3第一
、新生兒嬌嫩
,室內(nèi)空氣需要流動,但不能讓新生兒被冷風吹到
,同時室溫不能太熱或太冷
,應該控制在22℃至25℃之間,空氣濕度應在60%左右
。
第二
、寶貝你和誰睡在一起?這個問題總是困擾著年輕爸媽
。事實上
,嬰兒應該在單獨的床上睡覺,這樣父母不會壓到孩子
,并且還可以避免嬰兒吸入大人呼出的廢氣
。因此,最好為嬰兒準備一個可移動的床,這也方便護理
。
第三、新生兒舌頭的表面有比較厚的舌苔
。以前人們主要用白布包裹手指擦拭孩子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