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上首次證明腸道細菌與肥胖之間具有直接因果關系的實驗
趙立平領導的團隊在臨床研究中發(fā)現(xiàn)
在實驗中
人體腸道里生活著大約1000種細菌
,統(tǒng)稱為腸道菌群,其總重量大約有1.5千克。自1908年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梅契尼可夫提出腸道菌群產生的毒素是人體衰老和得病的主要原因以來,龐大的腸道菌群是如何在影響人體健康,一直是微生物學家關注的問題。美國華盛頓大學戈登教授
、比利時天主教盧文大學喀尼教授等先后在2004年和2007年進行過腸道菌群與脂肪代謝、胰島素抵抗等相關研究并取得進展,但對于能調控動物的脂肪代謝的基因表達、產生內毒素引起肥胖和炎癥的細菌到底是哪些種類,國際上一直沒有能“驗明正身”。2004年以來
,包括趙立平教授實驗室在內的多個研究組都觀察到高脂飼料喂胖的小鼠的腸道里病菌增加,有益菌減少。華大基因近日在自然雜志發(fā)表論文,發(fā)現(xiàn)條件致病菌的增加和能產丁酸鹽的有益菌的減少是糖尿病人菌群的主要的特征。但是,由于這些結果都是用相關分析的方法獲得的,學術界對于人體腸道菌群結構變化是肥胖、糖尿病的原因還是結果此次趙立平教授實驗室找到的陰溝腸桿菌可以產生內毒素,能夠讓本來吃高脂飼料吃不胖的無菌小鼠發(fā)展出嚴重的肥胖癥
趙立平教授實驗室在做這項研究時
此項工作為分離鑒定更多的參與人體肥胖和糖尿病的細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術方法
,沿著這個方向深入下去,可以闡明腸道菌群如何與飲食互作,引起肥胖和糖尿病的機制,有望發(fā)展出以腸道菌群為靶點、預防和治療肥胖、糖尿病的新方法。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jiankang/13636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壞天氣可能對血壓有致命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