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氧菌肺炎診斷檢查
診斷:有誘發(fā)吸入的因素和(或)明確的口腔內(nèi)容物吸入史,發(fā)熱
,咳惡臭膿痰
,胸部X 線攝片顯示肺炎
、肺膿腫改變
,臨床診斷即可成立。但是
,肺部厭氧菌感染可無明顯吸入誘因或吸入史;尚有30%~40%患者無咳惡臭膿痰
;胸部X 線攝片缺乏特異性
;確診需要在盡量避免接觸空氣條件下采集無污染標本作厭氧菌培養(yǎng)
。胸液
、血液和應用防污染技術從下呼吸道采集分泌物是通常被推薦的有用標本,必要時可采用
。經(jīng)胸壁肺膿腫穿刺吸引物厭氧菌培養(yǎng)陽性率可達84.5%,而血培養(yǎng)陽性率僅為5%
。
實驗室檢查:外周血細胞總數(shù)和中性粒細胞增高
,其中以肺膿腫和膿胸升高尤為明顯,平均分別達1.5×1010/L
、2.2×1010/L,單純肺炎者白細胞總數(shù)平均1.3×1010/L
,很少超過1.5×1010/L
。
其他輔助檢查:胸部X 線攝片可見有沿肺段分布的均勻
、濃密的實變影
,多見于上葉后段、下葉背段
。肺膿腫初形成時多呈圓形,內(nèi)壁光滑
。慢性肺膿腫時壁變厚
、膿腔大小不一,小者直徑僅為1~1.5cm
,大者可達13~15cm
,膿腔形態(tài)不規(guī)則,大多伴有液平
。血行感染常為雙側性,片狀
、斑片實變影
,下葉多見,可伴有膿胸或膿氣胸
。
咳出這樣的東西,類似痰塊 ,身體出什么問題了
?
就是痰
,濃痰
。那種白色的類似口水樣的叫清痰。
概述:隨著咳嗽加重
,痰液會逐漸變濃
,成為黏膿性痰
,外觀多呈淡黃色塊狀
。
病因:濃痰多由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或肺部混合感染
、肺結核等疾病引起,也常見于急
、慢性咽炎或 化膿性扁桃體炎
。若病情進一步加重
,則會出現(xiàn)黃膿性痰
,多為黃綠色黏稠的塊狀或不透明的膿汁狀,此時就要懷疑肺膿腫、慢性支氣管炎
、支氣管擴張、空洞型肺結核合并嚴重感染等病癥
。
檢查診斷
一
、病史
了解觀察痰的量
、色、氣味
、性狀?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商崾驹\斷
1
、性狀
(1)黏液性痰 痰質(zhì)黏稠
,無色透明或稍白,多見于支氣管炎
、支氣管哮喘、肺炎球菌肺炎的初期
。
(2)黏液膿性痰
,痰液性狀介于黏液性痰和膿性痰之間,痰內(nèi)除黏液外有一部分膿
,帶黃白色,富黏性;常見于支氣管炎
,肺結核
,肺內(nèi)炎癥等。這是由于肺組織在炎癥過程中形成膿液
,同時又有大量黏液分泌物相混而成。
(3)膿性痰 痰呈膿性
,為黃色或綠色
,質(zhì)黏稠
,有的帶有臭味
,常見于化膿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
,肺膿腫,膿胸或肝
,脊椎
,縱隔膿腫潰穿肺部造成的支氣管瘺等
,帶臭味的膿性痰
,常提示厭氧菌感染
。
2、痰量
痰量多的疾病有肺水腫
,肺膿腫,支氣管擴張
,肺泡細胞癌
,膿胸或肚膿腫形成支氣管瘺等。檢查痰量一般以24h為準
,痰量增多反映支氣管和肺的炎癥進展;痰不能順利排出,臨床上雖表現(xiàn)為痰量減少
,實際上病情仍在發(fā)展
,中毒癥狀也會加重
。
3
、氣味
一般的痰無臭味,放置時間長時由于痰內(nèi)細菌的分解作用產(chǎn)生臭味
,厭氧菌感染時,痰有惡臭
,見于肺于疽
、肺膿腫、支氣管擴張
,支氣管肺癌的晚期。
4
、顏色
黃色或綠色黏痰提示呼吸道存在化膿性感染
,綠色痰常因含膽汁,變性血紅蛋白或綠膿素所致
,見于黃疸
,吸收緩慢的肺炎球菌肺炎,肺部綠膿桿菌感染
,血性痰見于肺癌
,肺結核,支氣管擴張,鐵銹色痰
,見于肺炎球菌肺炎
。粉紅色或血性泡沫痰見急性肺水腫。紅褐色或巧克力色痰
,見于阿米巴肝膿腫潰穿入肺內(nèi)引起的肺阿米巴病
。
二、體格檢查
慢性肺結核
、肺不張時氣管可移向患側,鎖骨上淋巴結腫大京都原發(fā)性支乞管癌;肺尖部叩診濁音要注意肺結核
,下胸部叩診濁音多考慮肺部炎癥或胸腔積液
。肺部任何部位的局限性啰音提示肺部炎癥或空洞;局限性肺上部細濕啰音提示肺結核;局限性下野持續(xù)存在的中等濕啰音考慮支氣管擴張雙側散在哮鳴音提示支氣管哮喘cc側散在干濕啰音提示慢性支氣管炎
。
三、實驗室檢查
1
、顯微鏡檢查
先用肉眼觀察
,選擇可疑的部分
,如膿性干酪樣或顆粒狀痰塊
,進行涂片鏡檢陽性率高。
(1)狀上皮細胞
,痰中可見圓形、柱狀或鱗狀上皮細胞
,一般無特殊意義
,慢性支氣管炎痰內(nèi)可見大量變形和壞死的柱狀上皮細胞及杯狀細胞。
(2)白細胞 痰內(nèi)含若干白細胞一般無特殊意義
,或表示有輕度炎癥
,出現(xiàn)大量膿細胞時表示呼吸系化膿性炎癥。
(3)嗜酸性粒細胞 痰中發(fā)現(xiàn)大量嗜酸性粒細胞
,金剛了于支氣管哮喘
,寄生蟲病等。
(4)紅細胞 提示呼吸道出血
,見于肺結核
。支氣管擴張等。
(5)色素細胞 巨噬細胞噬了色素顆粒后稱為色素細胞
,吞噬含鐵血黃素者
,見于特發(fā)性肺含鐵血黃素沉著癥、心功能不會肺淤血者
,吞噬炭末顆粒的細胞
,見于各種塵肺或吸入較多煙塵者。
(6)癌細胞 肺癌病人痰中查到癌細胞有診斷意義
。
(7)細菌 革蘭染色可辨別球菌、桿菌
、抗酸染色可找到抗酸桿菌
。
(8)寄生蟲 衛(wèi)氏肺吸蟲患者的痰中可找到肺吸蟲卵,肺包蟲裹穿破的患者的痰中可查到包裹蟲的棘球蚴的頭和小鉤
,阿亦巴肺膿腫的痰中可找到阿米巴滋養(yǎng)體。
(9)放線菌叢 肺放線菌患者的痰中
,可有芝麻大小的黃色顆粒狀物
,即為硫磺顆粒
,將硫磺小顆粒壓碎后鏡檢時
,中心部分可見放線狀排列的真菌菌絲,其末端腫大呈棍棒狀
。
(10)尖棱晶體,為無色透明兩端尖的八面形晶體
,大小不一
,來自嗜酸性粒細胞,可見了于支氣管哮端及肺吸蟲病
。
2、細菌培養(yǎng)
鑒別病原菌
,同時做藥敏試驗
,以指導臨床對抗生素的合理選擇。
四
、器械檢查
1、X檢查是心肺疾病的重要診斷手段
。肺部大片炎性陰影多為肺部炎癥;若胸痛
、急促
、休克等癥狀明顯
,陰影呈扇形
,基底部朝向胸膜時,應除外肺梗死
。肺上部浸潤性陰影首先考慮浸潤型肺結核。肺上團塊影及肺部陰腫
、肺癌
、肺結核。肺部彌漫性陰影應考慮粟粒型肺結核
,肺泡細胞癌
、含鐵血黃素沉著癥、矽肺
,肺轉移癌等
。對疑有支氣管擴張者,可做支氣管碘油造影以確定診斷及治療方案
。
2、CT能分辨出普通X線中不能顯示的肺部結構
,且經(jīng)CT引導下進行經(jīng)皮肺活檢定位準確安全度大
。
3、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對懷疑肺癌者應做纖維支氣鏡檢查,以觀察病變
,肺部感染者在纖維支氣管下用雙套管吸取或刷取肺深部細支氣管的分泌物
,做病原菌培養(yǎng),避免口腔污染
,陽性率高,必要時可行支氣管肺泡灌洗
,以了 肺部疾病的病因
,明確診斷。
肺炎的臨床表現(xiàn)?
肺炎是指終末氣道
、肺泡和肺間質(zhì)的炎癥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捎杉毦?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病毒
、真菌、寄生蟲等致病微生物
,以及放射線、吸入性異物等理化因素引起
。接下來我?guī)Т蠹伊私庖幌路窝字饕陌Y狀吧
。
肺炎的臨床癥狀
本病起病急驟,常有淋雨
、受涼、勞累等誘因
,約1/3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自然病程7~10天
。
1.寒戰(zhàn)
、高熱
典型癥狀為突然寒戰(zhàn)、高熱
,體溫高達39℃~40℃,呈稽留熱型
,伴有頭痛
、全身肌肉酸軟、納差
。使用抗生素后熱型不典型,年老體弱者僅有低熱或不發(fā)熱
。
2.咳嗽
、咳痰
早期為 *** 性干咳,繼而咯出白色黏液痰或帶血絲痰
,1~2天后,可咯出黏液血性痰
、鐵銹色痰
、膿性痰,消散期痰量增多
,痰黃而稀薄。
3.胸痛
常有劇烈胸痛
,呈針刺樣
,隨咳嗽或深呼吸而加重,可向肩或腹部放射
。下葉肺炎可 *** 隔胸膜引起腹痛
,可被誤診為急腹癥。
4.呼吸困難
因肺實變致通氣不足
、氣體交換障礙、動脈血氧飽和度降低而出現(xiàn)發(fā)紺
、胸痛
、呼吸困難。
5.其他癥狀
少數(shù)有惡心
、嘔吐、腹脹或腹瀉等胃腸道癥狀
,重癥時可出現(xiàn)神志模糊
、煩躁、嗜睡
、昏迷等
。
肺炎患者常見的型別
1、厭氧菌性肺炎
雙下肺底紋理增多粗亂
,夾雜有邊緣模糊的斑片狀陰影
,或同時伴有膿胸、胸膜積液等征象。
2
、克雷白桿菌肺炎
X線顯示肺葉或小葉實變
,有多發(fā)性蜂窩狀肺膿腫,葉間隙下墜
,是常見到的肺炎的種類。
3
、肺炎支原體肺炎
肺部多種形態(tài)的浸潤影
,呈節(jié)段性分布,以肺下野為多見
,也有從肺門附近向外伸展者
。
4、葡萄球菌肺炎
X線陰影的易變性是金葡菌肺炎的一個重要特征
。X線顯示肺段或肺葉實變
,或呈小葉樣浸潤
,可有單個或多發(fā)的液氣囊腔
,形成陰影內(nèi)伴有空洞和液平。
5
、軍團菌肺炎
早期為單葉斑片狀肺泡內(nèi)浸潤,繼有肺葉實變
,可迅速發(fā)展至多肺葉段
,下葉多見,單側或雙側
,可伴少量胸腔積液。偶有肺內(nèi)空洞及膿胸形成
。
6
、病毒性肺炎
多見雙肺下葉彌漫性密度均勻的小結節(jié)狀浸潤陰影,邊緣模糊
,少數(shù)患者可見葉性浸潤或彌漫性網(wǎng)狀結節(jié)性浸潤灶。
肺炎會有什么癥狀?
肺炎
--------------------------------------------------------------------------------
肺炎是孩子常見病,特別是冬春季發(fā)病率最高
,也是兒童死亡率最高的疾病。
肺炎最初有感冒的癥狀
,繼之有:
1
、呼吸急促、喘
。
2、精神萎靡
、面色蒼白或發(fā)灰
。
3
、口周發(fā)青
。
4
、鼻翼扇動,或吸氣時明顯費力
。
5、咳嗽加劇
。
6
、發(fā)燒。
預防肺炎應該:
1
、增加戶外活動,以增強孩子的免疫功能
,尤其是呼吸道的抗病能力
。
2、居室通風
,即使是冬天也要定時換氣,以保持室內(nèi)空氣新鮮
,減少致病微生物的濃度 3
、多吃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能促進呼吸道粘膜的健康
。
4、預防呼吸道傳染疾病
,冬春季節(jié)
,尤其是流感流行期間避免帶孩子去公共場所?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剂?感,麻疹等傳染病宜引發(fā)肺炎
。
發(fā)現(xiàn)孩子有肺炎癥狀應及早去醫(yī)院醫(yī)治
,對患兒要加強護理。肺炎較輕或恢復期在家治療時居室空氣要保持新鮮
,溫度,濕度要適宜
。勤喂水
,以免痰粘稠不好吐出。勤讓孩子翻身
,有利炎癥消散
。且飲食應富于營養(yǎng)好消化
。
類常見的肺部疾病。臨床表現(xiàn)多樣
,最常見的感
染性肺炎有發(fā)熱
、衰弱、周身不適等全身癥狀以及咳嗽
、
咯痰
、胸痛、呼吸急促等局部癥狀
。肺炎是肺實質(zhì)的炎
癥。肺實質(zhì)是肺內(nèi)進行氣體交換的部分
,主要指以肺泡
為主的終末呼吸單位
。炎癥可波及全肺或集中于局限部
位。顯微鏡下可見發(fā)炎部位中血管擴張
,血管周圍的間
質(zhì)組織和肺泡中有由血管滲出的液體,滲液富含多形核
白細胞等炎性細胞
,肺泡可被炎性滲液充塞(實變)
。肺
炎可由物理的、化學的或生物的等多種因子引起
,例如
放射治療時射線若照及胸部可引起放射性肺炎
,吸入有
毒氣體可引起化學性肺炎,但這些非感染性肺炎比較少
見
,而大多數(shù)病例為感染性肺炎
,是由細菌
、病毒等致
病微生物造成的
。不過某些特殊感染(如肺結核)以及
炎癥導致明顯組織壞死和空腔形成的情況(如肺膿腫),
習慣上不稱為肺炎
。
英語pneumonitis和pneumonia二詞在漢語中均譯為
肺炎,但兩者用法有所不同。由病理學角度,pneumonitis
泛指肺部一切炎癥
, 而pneumonia曾被解釋為伴有實變
的肺部炎癥
。 現(xiàn)在的傾向是用 pneumonia 一詞指感染
性肺炎,pneumonitis指非感染性肺炎
。 如aspiration
pneumonia 指因吸入口咽分泌物而造成的肺部感染,而
aspirationpneumonitis 指因吸入胃酸造成的以化學性
燒傷為主的肺部炎變。
感染性肺炎的發(fā)病率高
,是兒童
、老人和危重病人
的重要死亡原因。但保健和預防措施可減低它的發(fā)病率
,
對細菌性肺炎而言,若及早發(fā)現(xiàn)并及時進行有效治療,還
可轉危為安。下文主要討論感染性肺炎(見肺
、肺部疾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
概述 肺臟主要由樹枝狀的氣管系統(tǒng)(各級支氣管
直至終末細支氣管)和聯(lián)附在氣道終端的終末呼吸單位
(呼吸性細支氣管
、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組成
。感
染多由氣道而來
。氣道和肺泡緊密相連,所以肺炎常伴
發(fā)氣道炎癥
。肺部發(fā)炎時氣體交換功能可有不等程度的
降低,但一般來說
,臨床表現(xiàn)常以感染中毒癥狀(如發(fā)
熱)和局部刺激癥狀 (如咳嗽
、胸痛)為主。X射線檢
查還可發(fā)現(xiàn)肺內(nèi)有分布多歧濃密不等的陰影
。
肺炎的發(fā)病率沒有準確統(tǒng)計數(shù)字。因為肺炎不是法
定傳染病
,不要求醫(yī)生上報
,而大量輕癥患者可能并未
就診,或就診后未經(jīng) X射線檢查確診
。一般認為大多數(shù)
肺炎病例見于兩歲以下的嬰兒。嬰兒的機體防御機能還
未成熟
,氣道狹小引流不暢,容易感染,且病變趨向彌散
而呈小葉分布
,伴有營養(yǎng)不良或有間質(zhì)炎變者還可能轉
為慢性。兒童從 3歲起因體內(nèi)限制感染不使擴大的能力
增加始有大葉性肺炎
。青壯年時期肺炎發(fā)病率下降,而
且一般表現(xiàn)為大葉性肺炎
。中年以后防御功能減退
,又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加新院粑兰膊?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故肺炎發(fā)病率回升,且大葉性
肺炎發(fā)病率逐漸減少
。老年人一般患小葉性肺炎
。
肺炎為嚴重危害人類的疾病
,在20世紀初肺炎居致
死病因的首位
。30~40年代磺胺藥和抗生素相繼出現(xiàn),
在醫(yī)療條件較好的國家
,肺炎的致死病例數(shù)已大幅度下
降
,不過至今
,肺炎在致死病因中仍占前幾位
。目前因
肺炎致死的主要是老年人和嬰幼兒。
分類 肺炎的分類法很多
。按病程有急性和慢性之
分
。大部分肺炎起病急
,病程短
,病程在一個月以內(nèi)的
為急性肺炎;病程在1~3個月的稱為遷延性肺炎
;超過
3個月的則屬慢性肺炎。在感染性肺炎中,按感染方式可
分為吸入性肺炎(包括吸入空氣中感染性顆粒
、口咽腔
分泌物以及吐出的胃液等)
、血行播散性肺炎和外傷性
肺炎(由胸部貫穿傷、肺部的診斷性或治療性操作所致
創(chuàng)傷等帶進感染)
。肺炎還有原發(fā)肺炎和繼發(fā)肺炎之分。
若炎癥首先發(fā)生于肺組織內(nèi)
,便稱為原發(fā)肺炎
,這主要
是致病因子循氣道進入肺部而造成。繼發(fā)肺炎則泛指一
切在全身或肺部已有疾病的情況下出現(xiàn)的肺部炎性并發(fā)
癥
,這可能是肺外原有病變中的微生物傳入肺中造成的
播散感染,而原有疾病造成全身或肺部抵抗力下降
,體
內(nèi)常駐菌借機侵入肺組織引起的繼發(fā)肺炎則更為常見
。
肺炎還可按病變的空間分布分為大葉性、小葉性和
間質(zhì)性三類。這是一種病理學分類,但由于在X射線檢查
中可以鑒別
,而且三個類型的臨床表現(xiàn)各有其特點,所
以臨床上還時常使用這種分類
。①大葉性肺炎
。這是急
性纖維素性炎癥。病變始于肺泡
,迅速擴展到整個肺段
或肺葉,可侵及兩個或更多的肺葉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疾r肺泡壁通常
不被破壞,故痊愈后呼吸功能可以完全恢復
。當病變部
位的肺泡被炎性滲液充滿(實變)時
, X射線檢查可見大
片致密陰影,遍及整個受累的肺段或肺葉
。至滲液開始
被吸收(溶解)時
,則見不均勻的陰影減退區(qū)。不過
,在
目前肺炎得到早期治療的情況下,典型的大葉病變已不
多見
。②小葉性肺炎
。又稱支氣管炎,多屬繼發(fā)性
。一
般先發(fā)生支氣管炎,然后向深部蔓延至細支氣管
、肺泡
管和肺泡
。炎癥亦可向支氣管周圍擴展,先引起支氣管
周圍炎再波及肺泡
。散在的以細支氣管為中心的病變還
可進一步擴展而互相融合。小葉性肺炎在 X射線檢查時
可見大小不等的斑點狀
、云絮狀或片狀陰影
,散在分布,
以雙下肺為多
。③間質(zhì)性肺炎
。病變主要在支氣管、細
支氣管和血管周圍,以及小葉間隔的結締組織內(nèi)
。X射線
檢查可見纖細的不規(guī)則條紋狀密度增深影
,自肺門向外
伸展,邊緣較清晰
,交織成網(wǎng)狀,有的局限于單側肺葉
,
多見于肺底。在網(wǎng)狀陰影間
,可見分布不均勻的小點狀
影
。
由于抗菌藥物的進展,目前根據(jù)治療上的需要
,更
重視將肺炎按病因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大類
。臨床
上以前者遠為多見
。
感染性肺炎指各種致病微生物造成的肺炎
。①細菌
性肺炎。以肺炎鏈球菌性肺炎最常見
,溶血性鏈球菌及
其他細菌所致肺炎較少
。由于抗生素的大量應用
,耐藥
菌株所致肺炎有增多的趨勢
,這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
肺炎克萊布斯氏菌
、流感桿菌和腸道桿菌所致肺炎
。還
有兩類體形接近病毒的微生物
,菌質(zhì)體和衣原體
,也可
造成肺部感染。它們體小能通過濾器
,菌質(zhì)體無細胞壁
,
衣原體僅能在細胞內(nèi)生長
,這些均與病毒相似
。但它們
同時具有RNA和DNA,以二均分裂方式繁殖,對某些抗生素
敏感,這些又與細菌相同
。它們目前被列為細菌
。菌質(zhì)
體所致肺炎大部分在過去稱為“原發(fā)性非典型性肺炎”,
發(fā)病率不低
。鸚鵡熱衣原體則偶可由鳥傳至人
,造成肺
部炎變。②病毒性肺炎
。病原很多,流感病毒
、副流感
病毒
、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
、麻疹病毒等均可引起
肺炎
。病毒性肺炎多見于嬰兒
,常由于上呼吸道病毒感
染向下延伸造成
。③真菌性肺炎。依發(fā)病方式常分為原
發(fā)吸入感染和條件致病兩類
。前者如肺組織胞漿菌病
,
后者如肺念珠菌病
。所謂條件致病指在機體抵抗力低下
的條件下平時不致病的微生物引起發(fā)病
。
非感染性肺炎包括:①物理性肺炎。如放射性肺炎
。
②化學性肺炎
。如因吸入毒性氣體或油脂(如液體石蠟)
引起者
。③過敏性肺炎
。病原多為生物源顆粒(如真菌
孢子)。但一些藥物(如呋喃坦啶)雖為小分子
,進入
機體后卻可與組織蛋白結合而引發(fā)變態(tài)反應
。還有很多
病例實屬感染性過敏
,即對體內(nèi)微生物(如絲蟲
、蛔蟲
的幼蟲)的過敏。過敏性肺炎在 X射線檢查中常呈彌散
的網(wǎng)狀結節(jié)狀陰影
,部分疾病還可出現(xiàn)嗜酸細胞增多的
現(xiàn)象。
發(fā)病 肺臟是直接通向體外的重要臟器
。由于氣體
交換功能的要求
,肺泡表皮很薄
,易受微生物及其他有
害因子的侵襲。呼吸不能須臾中斷
,廣大換氣表面時刻
暴露于外界空氣中,經(jīng)常接觸懸浮于空氣中的種種致病
因子
。肺臟又是個盲管(一端封閉的管道)系統(tǒng)
。進入
肺中的顆粒物和機體產(chǎn)生的分泌物極易滯留肺內(nèi)。這些
都是使肺臟易受感染的因素
。人們之所以沒有頻繁地發(fā)
生肺炎,原因在于呼吸系統(tǒng)存在著完善的防御機制
。這
包括:①會厭可借反射動作及時關閉
,防止感染性分泌
物的吸入;②氣道的纖毛上皮表面覆蓋著粘液
,可粘附
吸入的異物顆粒,通過纖毛運動向上排出
;③支氣管的
多重分支造成氣體湍流,有助于異物顆粒的撞擊粘附;④
咳嗽反射可清除氣道內(nèi)異物和分泌液;⑤肺泡內(nèi)吞噬細
胞可吞噬和分解微生物
,并將分解產(chǎn)物提供給淋巴系統(tǒng)
從而引發(fā)免疫反應
;⑥微生物產(chǎn)物和吞噬細胞分泌的化
學因子可以動員血管內(nèi)多形核白細胞進入肺泡內(nèi),進一
步吞噬和分解微生物;⑦抗體,特別是IgG,作用于微生物
有利于吞噬作用的進行
;⑧補體系統(tǒng)還可通過替代(激
活)途徑直接分解微生物;⑨肺泡內(nèi)的表面活性物質(zhì)也
有一定抗菌作用
。再加以肺泡內(nèi)比較干燥
,不適于細菌
繁殖,因此在正常情況下
,遠端氣道一般處于無菌狀態(tài)。
肺炎雖系由多種不同致病因子包括從外界直接吸入
的各種致病微生物引起
,但大部分肺炎卻是由上呼吸道
的常駐菌類在機體抵抗力降低
、特別是呼吸系統(tǒng)的生理
性防御功能低下時, 侵入肺組織而引起的
。 營養(yǎng)不良
、
慢性支氣管炎
、心臟病造成的慢性肺瘀血和肺水腫都有
利于肺炎的發(fā)生
。肺腫瘤可能以繼發(fā)感染癥狀首次就診
。
上呼吸道感染、寒冷
、疲勞和饑餓則是急性肺炎的常見
誘因。長期使用抗生素打亂了體內(nèi)常駐菌叢的內(nèi)部平衡
,
而細胞毒藥物和激素則抑制了免疫功能
,使過去一些常
駐體內(nèi)的“無害”或為害不大但卻比較耐藥的微生物成
為致病因素。
長期臥床的病人,特別是昏迷病人,他們口咽內(nèi)的感
染性分泌物容易流入肺內(nèi)
。手術麻醉
,特別是氣管插管
和氣管切開等操作
,常招致肺部感染
。嬰幼兒肺部吸入
異物后便容易受到感染。若患者肺部吸入胃內(nèi)容物
,胃
酸的腐蝕會使肺部受到嚴重的化學性損傷
。大量液體滲
入肺內(nèi)
,而表面張力的改變則增加管腔和泡腔的閉合趨
勢
,這會導致早期的呼吸和循環(huán)衰竭。即使渡過急性期
,
仍然存在繼發(fā)感染帶來的危險
。
臨床表現(xiàn) 原發(fā)性肺炎四季均可發(fā)生
,但以冬春上
呼吸道病毒感染流行期間為常見
;繼發(fā)性肺炎則隨其原
發(fā)病而定。一般說來
,健康成年人的全身反應快且明顯
,
多急起高熱
,但體弱的幼嬰和老年人或危重病人則反應
遲鈍
,可僅有緩發(fā)低熱。青壯年的典型大葉肺炎癥狀為
急起寒戰(zhàn)
、高熱
、胸痛、咳嗽和鐵銹痰等
;體檢可有肺
實變體征。但弱小嬰兒的小葉肺炎則起病遲緩
,可只有
輕度感冒樣癥狀
,至發(fā)現(xiàn)輕咳及胸部□音方注意到肺部
感染
。在老年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基礎上出現(xiàn)小葉肺
炎時
,常也只是原有呼吸系癥狀略有增加,伴有低熱,而
胸部體檢可無新發(fā)現(xià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