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皮膚紅腫疼痛
,可伴發(fā)熱、惡寒、口干、便秘一
、有頭癤患處皮膚上有一色紅灼熱之腫塊,約3cm大小,疼痛,突起根淺,中央有一小膿頭,膿出便愈。二
、無頭癤皮膚上有一紅色腫塊,范圍約3cm左右,無膿頭,表面灼熱,壓之疼痛,2—3天化膿后為一軟的膿腫,潰后多迅速愈合。三
、螻蛄癤好發(fā)于兒童頭部。臨床上可見兩種類型。一種以瘡形腫勢小,但根腳堅(jiān)硬,潰膿后膿出而堅(jiān)硬不退,瘡口愈合后,過一時期還會復(fù)發(fā),常一處未愈,他處又生。另一種瘡大如梅李四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外耳道癤的別名 5 疾病分類 6 外耳道癤的病因 7 外耳道癤的癥狀體征 8 外耳道癤的診斷 9 外耳道癤的治療方案 10 外耳道癤患者日常保健 11 相關(guān)出處 12 參考資料 附: 1 治療外耳道癤的穴位 2 治療外耳道癤的中成藥 3 外耳道癤相關(guān)藥物 1 拼音 wài ěr dào jiē
2 英文參考 furuncular otitis [朗道漢英字典]
otitis externa furunculosa [朗道漢英字典]
3 概述 外耳道癤又名局限性外耳道炎
,為外耳道軟骨部毛囊感染所致。多為單個,亦可多發(fā)。外耳道癤是外耳道軟骨段皮膚的局限性急性化膿性炎癥。致病菌多為葡萄球菌侵入毛囊、皮胳腺所致,是一種多發(fā)病,夏季更為多見。癥狀:主要癥狀為劇烈的
、跳痛性耳痛,張口、咀嚼時尤甚,常向頭部放射。全身多有不適感或體溫升高
檢查:牽拉耳廓或壓耳屏?xí)r疼痛加劇
治療:原則是控制感染
4 外耳道癤的別名 局限性外耳道炎
5 疾病分類 耳鼻喉科
6 外耳道癤的病因 皮膚擦傷和潰瘍易致感染
7 外耳道癤的癥狀體征 早期引起劇烈跳動性耳痛、張口
8 外耳道癤的診斷 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及體征。
9 外耳道癤的治療方案 原則是控制感染
1.早期全身應(yīng)用磺胺類或抗生素類藥物,局部理療
抗菌藥物治療首選青霉素或半合成青霉素類藥物。青霉素類藥物對主要致病菌具有抗菌作用
2.癤腫已成膿者則需沿外耳道長軸切開引流,防止外耳道狹窄
癤腫表面出現(xiàn)膿頭時
3.若癤腫業(yè)已破潰
10 外耳道癤患者日常保健 1、平時禁止掏挖耳朵
。2
、患病后,如在冬季,可在外耳道口塞以疏松的棉花球,使外耳道保持一定的濕度。這樣則易腐、易排毒而也易于愈合。3、外耳道要保持干燥潔凈
。擦去污穢時,切忌粗暴或反復(fù)重擦。4
、在病起初期或癤腫未成熟之際,可于耳外部熱敷。每天3-4次5
6
7、在愈合之初
8
11 相關(guān)出處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jiankang/15792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上一篇:
黃斑裂孔的治療方法
下一篇:
黃斑裂孔的特色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