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的配伍應(yīng)用
祝由網(wǎng)
2023-12-12 15:54:31
大黃的配伍應(yīng)用
1、配芒硝
,芒硝咸寒,軟堅潤燥
,而瀉下通便
。二者相須為用
,攻下之力增強(qiáng)。如《本草崇原》“與芒硝同用
,所以承在上之火熱
,而調(diào)其腸胃,使之下泄也
。”
2
、配枳實,一苦寒
,一辛寒
,二藥相伍,瀉下行氣并舉
,相得益彰
。瀉下輔助行氣
,行氣輔助瀉下,如《醫(yī)方集解》載:“去實熱用大黃
,無枳實不通
。”
3
、配厚樸
,厚樸辛苦溫,辛能行氣
,苦能泄實滿
,溫能化濕
,合用可行氣寬中
,疏導(dǎo)腸胃
,使中焦得舒
,胃腸得暢,瀉實除滿
。
4、配附子
,取附子辛熱溫里扶陽
,二藥相伍
,大黃走泄
,附子取其散寒,可溫下寒實積滯
。
5
、配生地,生地甘寒
,主清主潤
,涼血生津
,二藥相伍為用
,可治于心胃火熾,氣火升騰
,挾血上逆之吐衄
。可收火降血寧之效
,有增水行舟之功。
6
、配甘草,甘草甘平
,和補(bǔ)中焦
,調(diào)和藥性
,二藥合用,可壯其功而杜其弊
。《王氏醫(yī)存》:“大黃與甘草同用能利小便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p>
7、配丹皮
,丹皮辛苦微寒
,入血分,有清熱涼血
,活血散瘀之功。相使配對
,辛以行之,苦以降之
,相輔相成
,有通降下行
,瀉火散瘀之效
。
8、配桃仁
,桃仁苦甘而平,性柔潤
,本血分之品,最善破血行瘀
,又可潤燥滑腸
。二藥配伍,剛?cè)嵯嘁?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大黃專入血分,破血積
,下瘀熱,桃仁得大黃
,專長氣分
,潤腸燥
,通積滯。用治產(chǎn)后腰痛
,太陽
、陽明蓄血證
,痛閉經(jīng)經(jīng)等。
生大黃的功效和作用、用量
生大黃使用時宜予單包
,根據(jù)用戶每日瀉下次數(shù)調(diào)整大黃用量,以每日1~2次為度
,以防瀉下太過傷正。
1
、利濕退黃:大黃屬于苦
、寒之品,歸胃
、大腸經(jīng),有利濕退黃的功效
,可以配伍其它中藥治療腸道濕熱積滯引起的痢疾,肝膽濕熱蘊(yùn)結(jié)引起的黃疸
、尿赤等病癥。
2
、瀉熱通便:具有瀉熱通便功效
,用于大便燥結(jié),積滯瀉痢
,以及熱結(jié)便秘、壯熱苔黃等
。與芒硝、厚樸
、枳實等配伍
。
3
、解毒消癰功效,用于火熱亢盛
、迫血上溢
,以及目赤暴痛
,熱毒瘡癤等。配黃連
、黃芩
、丹皮、赤芍等同用
。
擴(kuò)展資料:
生大黃使用注意事項:
1
、如用大黃瀉下通便
,煎服時應(yīng)后下,或用沸開水泡汁
,否則藥效會減弱
。
2
、服用大黃后
,其色素會從小便或汗腺中排泄
,故小便
、汗液可以出現(xiàn)黃色
。此外
,哺乳婦女服用后,嬰兒吮食乳汁
,可能引起腹瀉,因此授乳婦女不宜服用
。由于本品又能活血行瘀,故婦女胎前產(chǎn)后及月經(jīng)期間也必須慎用
。
3
、大黃苦寒,易傷胃氣,脾胃虛弱者慎用
;婦女懷孕、月經(jīng)期
、哺乳期應(yīng)忌用
。
4、脾胃虛寒
、血虛氣弱
、婦女胎前
、產(chǎn)后
、月經(jīng)期及哺乳期均慎服。生大黃內(nèi)服可能發(fā)生惡心
、嘔吐
、腹痛等副反應(yīng)
,一般停藥后即可緩解
。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生大黃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大黃
大黃粉的功效與作用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wù)劥簏S粉的功效與作用,以及芒硝加大黃粉的功效與作用對應(yīng)的知識點
,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本文目錄一覽:1、大黃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2
、大黃粉的用途3
、大黃粉是什么4、大黃功效是什么
?5
、生大黃的作用及功能主治止血保肝降低血清膽固醇6
、大黃粉怎么使用大黃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大黃主要功能是瀉熱毒
、破淤血
、蕩積滯
、利膽退黃
,對火眼赤痛
、濕熱黃疸、食積、瀉痢
、實熱便秘、吐血
、衄血、血淤閉經(jīng)等多種病癥有較好療效
。
臨床上
,用其止血宜炒炭,通便宜后下
。
不過
,由于其通下苦寒之性猛
,婦女胎前產(chǎn)后及身體虛弱者應(yīng)慎用。
從宮廷醫(yī)寨
、醫(yī)家著作到民間單方
,從配伍內(nèi)服到炮制外用,大黃都以其瀉熱通便
,止痛
、破積行淤的功效被醫(yī)家和病患所稱道
,劑型有湯劑、散劑
、丸劑
、洗劉、膏劑等。
除此之外
,大黃茶
、大黃酒等也是養(yǎng)生保健之佳品。
大黃是多種蓼科大黃屬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稱
,也是中藥材的名稱
。
在中國地區(qū)的文獻(xiàn)里
,“大黃”指的往往是馬蹄大黃
。
在中國,大黃主要作藥用
,但在歐洲及中東
,他們的大黃往往指另外幾個作食用的大黃屬品種,
莖紅色
,氣清香,味苦而微澀
,嚼之粘牙,有砂粒感
。
秋末莖葉枯萎或次春發(fā)芽前采挖
。
除去細(xì)根
,刮去外皮
,切瓣或段,繩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中藥大黃具有攻積滯
、清濕熱
、瀉火
、涼血、祛瘀
、解毒等功效。
擴(kuò)展資料:
中藥大黃的服用禁忌
成人每次1~5克比較適宜
;脾胃虛弱
、虛寒等病癥患者忌服;不能超量服用
,更不可長期服用。
用該品瀉下通便
,煎服時應(yīng)后下,或用沸開水泡汁
,否則藥效會減弱
。
服用大黃后,其色素會從小便或汗腺中排泄
,故小便
、汗液可以出現(xiàn)黃色。
此外
,哺乳婦女服用后,嬰兒吮食乳汁
,可能引起腹瀉,因此授乳婦女不宜服用
。
由于該品又能活血行瘀
,故婦女胎前產(chǎn)后及月經(jīng)期間也必須慎用。
服用大黃
,最好是聽醫(yī)囑
。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wǎng)—中藥大黃的作用和服用禁忌
大黃粉的用途大黃粉具有很強(qiáng)的清熱消炎作用
,對治療青春痘、面皰有很好的療效
,可用大黃加水調(diào)成糊狀
,或與其他中藥混合后,在患處敷用
。
大黃粉是什么大黃粉就是使用大黃加工成的粉末狀物質(zhì)。
大黃是多種蓼科大黃屬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稱
,也是中藥材的名稱。
在中國地區(qū)的文獻(xiàn)里
,“大黃”指的往往是馬蹄大黃
。
在中國,大黃主要作藥用
,但在歐洲及中東
,他們的大黃往往指另外幾個作食用的大黃屬品種
,莖紅色
。
氣清香,味苦而微澀
,嚼之粘牙
,有砂粒感
。
秋末莖葉枯萎或次春發(fā)芽前采挖
。
除去細(xì)根
,刮去外皮,切瓣或段
,繩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
。
中藥大黃具有攻積滯、清濕熱
、瀉火
、涼血
、祛瘀、解毒等功效
。
大黃能增加腸蠕動
,抑制腸內(nèi)水分吸收,促進(jìn)排便
;大黃有抗感染作用,對多種革蘭陽性和陰性細(xì)菌均有抑制作用
,其中最敏感的為葡萄球菌和鏈球菌
,其次為白喉桿菌、傷寒和副傷寒桿菌
、肺炎雙球菌、痢疾桿菌等
;對流感病毒也有抑制作用;由于鞣質(zhì)所致
,故瀉后又有便秘現(xiàn)象
;有利膽和健胃作用
;此外
,還有止血、保肝
、降壓
、降低血清膽固醇等作用
。
大黃功效是什么?中藥大黃的功效主要有瀉下攻積
、清熱瀉火
、止血解毒、活血祛瘀
。
它的主要作用用于大便秘結(jié)
、胃腸積滯。
大黃苦寒
,有較強(qiáng)的瀉下通便
、滌蕩胃腸積滯的作用
,為治療積滯便秘的要藥。
主要適用于熱結(jié)便秘之證
。
其次還用于血熱妄行之吐血
、衄血、咳血
,以及火邪上炎所致的目赤、咽喉腫痛
、牙紅腫痛等癥
。
本品苦降
,能使上炎之火下泄
,又具清熱瀉火
、止血之功
,用于治療上述病癥,常與黃連
、黃芩等同用。
現(xiàn)在臨床研究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