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之戰(zhàn)誰是贏家?
法國結束8年反恐行動
,于8月15日正式宣布所有軍隊撤離馬里共和國
,在這場長達8年反恐戰(zhàn)爭中,法國似乎并沒有緩解當?shù)貞?zhàn)亂形勢
,馬里共和國內部發(fā)生多次政變
,兩國關系愈發(fā)緊張。在這場8年之戰(zhàn)中
,馬里共和國的恐怖分子似乎占了上風
。
早在2012年,位于西非的馬里共和國就發(fā)生政變
,恐怖分子的武裝力量幾乎占領了整個國家北部區(qū)域
。麻利共和國政府,為了防止反動武裝力量攻入重要軍事地點
,于2013年1月10日向法國求援
。法國當時的總統(tǒng)奧明德在2014年向馬里共和國輸入軍事力量
,派遣了5000名法國軍人進入馬里共和國壓制恐怖主義分子
。但是,法軍在失去幾十名人員之后
,并沒有起到很好的控制效果
,馬里共和國恐怖主義勢力反而增加。
在這場長達8年的反恐戰(zhàn)爭中
,法國出人出力
,損失了幾十名法國將士。但是由于馬里共和國內部政治動亂不定
,在短短兩年時間內就發(fā)生過兩次重大政變
,導致法國和馬里共和國兩國關系變得不再和睦
,法國此次反恐行動可謂是吃力不太好,選擇撤離也是情理之中
。法國作為一個發(fā)達國家出于人道主義精神
,派兵支援馬里共和國,并進行了8年的反恐行動
,可謂是仁至義盡
。
要注意的是法國軍方在發(fā)表的聲明中稱:雖然法國撤離馬里共和國,但是法國軍隊仍然會響應國際社會號召
,積極參與對非洲薩赫拉地區(qū)恐怖主義勢力打擊
,法國在此次撤離之后仍然有近千名法國士兵駐留馬里共和國。剩下的士兵駐留在尼日爾
,為該國提供軍事支援
,打擊恐怖分子。非洲薩赫勒地區(qū)恐怖主義勢力非常強盛
,當?shù)匕踩謩輨邮幉欢?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仍然需要國際社會支援。
關于廣文書局的歷史,有人知道嗎!
世界書局(包括用廣文書局
、中國第一書局之名出的書) 民國時期民營出版發(fā)行企業(yè)。1917年由沈知方在上海創(chuàng)辦
。1921年改為股份公司
,設編輯所、發(fā)行所和印刷廠
,在各大城市設分局30余處
。沈知方任總經(jīng)理。初期
,以出版小說為主
。從1924年起,編輯出版中小學教科書
,與商務印書館
、中華書局出版的教科書三足鼎立。1934年
,因經(jīng)濟周轉不靈
,沈知方被迫退職,由陸高誼任總經(jīng)理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谷諔?zhàn)爭期間
,林漢達主編的英文文學讀本頗負盛名。1946年
,李石曾出任總經(jīng)理
。1950年宣告結束。共出書5000余種
。
1912年成立的世界書局
,一開始還只是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書局,是以出版通俗圖書
,供小市民階層閱讀而發(fā)展起來的
。1924年才開始出版教科書,被同業(yè)和社會認可
。在當時
,似乎只有出版“正宗”的教科書,才夠得上是“正宗”的書局
,就像商務印書館和中華書局
,否則在同業(yè)中是排不上號的。從那時起
,世界書局才躋身于書業(yè)的第三位
,僅次于“商務”和“中華”。
世界書局的開創(chuàng)與發(fā)展
,離不開一個人
,那就是紹興人沈知方。沈除了精明
,還有著大氣魄
。17歲時,他就在余姚一家舊書店當學徒
,1900年被商務印書館的夏瑞芳看中
,職務被聘為“干事”,實際上只不過是個“跑街”角色
。沈知方就是從最底層的“跑街”做起
,在積累經(jīng)驗之后,自己曾創(chuàng)辦了幾家小型的書局
。但是
,他仍不滿足
,一直在尋找機會
,想大顯身手。在辛亥革命前夕
,善于洞察時勢的沈知方早就預感到辛亥革命會成功
,便暗地與陸費逵等人
,秘密編輯為即將建立的中華民國準備新教科書。革命一成功
,就在中華民國成立之初
,沈知方也便創(chuàng)辦了中華書局,并陸續(xù)推出了適應形勢的新教科書
,結果暢銷一時
,聲名大振。沈知方十分敏感地意識到
,“世界”這一名稱有著全球的意思
,比起“中華”乃一國的范圍要大得多,更具有包容性
。于是
,他便放棄其他名稱,從此只用世界書局的名義出版書籍
,世界書局的出版標記也便應運而生
。其出版標記是一只非常直觀的圓形地球,喻示“世界”
,地球四周環(huán)繞云彩
,正中豎寫著“世界”兩字。出版標記設計得很簡潔
,卻有著一種飄浮于天際的豪邁感
,這大概也是沈知方所向往并追求的一種境界。
世界書局出版標記的誕生
,是與沈知方理想的實現(xiàn)緊緊相連的
,一開始從底層于微弱之中起步,經(jīng)過曲折坎坷
,居然在出版投機類書籍的過程中
,得到了“歪打正著”的結果,這也是沈知方始料未及的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笆澜纭敝坪醭闪松蛑降摹白o身符”
。再加上他的經(jīng)營頭腦
、懂行、技巧以及人緣
,更主要的是他了解當時讀者的閱讀需求
,能在讀者還未感悟時,新的出版物已經(jīng)擺在了讀者的面前
。其中最為著名的是迎合小市民的5種鴛鴦蝴蝶派的消閑性刊物
,如李涵秋
、張云石主編的旬刊《快游》,嚴獨鶴
、施濟群主編的周刊《紅雜志》
,嚴獨鶴、趙苕狂主編的周刊《紅玫瑰》
,江紅蕉主編的月刊《家庭雜志》
,施濟群、程小青主編的半月刊《偵探世界》
,這些雜志很受小市民的歡迎
。
沈知方雖然有著多方面的才能,但畢竟也有“失足”之時……最后
,只好被民國四元老之一的李石曾所代表的官僚資本侵入世界書局
,從而控制了書局。此時
,沈知方也知“命數(shù)”將盡
,只好辭去經(jīng)理一職,改任監(jiān)事
,而讓位于陸高誼
。之后,沈知方再也無處可施展才華了
。只好自己開了家啟明書店
,由其次子任經(jīng)理。另外還自辟“粹芬閣”藏書室
,聊以自慰
。
從成長到衰落
世界書局自1921年成立股份公司起,到1950年被政府接管止
,在近30年的經(jīng)營歲月里
,走過了一段自初創(chuàng)幼稚,到發(fā)展興盛
,到保守艱難
,最終混亂衰落的歷程。它的消長成敗
,反映了近現(xiàn)代中國民營企業(yè)在競爭中銳意求生
,又在紛擾時局中歸于黯淡的命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v觀世界書局的歷程
,按其主持人的不同,大致可分為三大階段,下文將略述之
。
自由競爭
、成長興盛階段(1921~1933年)
世界書局的創(chuàng)始人沈知方(1882~1939)
,原名芝芳
,浙江紹興人,1897年16歲時在紹興奎照樓書坊當學徒
,1898年在余姚玉海樓書坊
,1899年到上海進廣益書局,1900年由夏粹芳招入商務印書館
,1901年改入樂群書局
,因出教科書侵害商務版權,樂群被訴失敗
,1902年復入商務
,擔任營業(yè)職務。十幾年學徒生涯的經(jīng)驗積累
,使年輕的沈知方具有精明的商業(yè)頭腦和敏銳的洞察力
。當時正值晚清大廈將傾、革命風雨呼之欲來之際
,沈知方和陸費逵等人審時度勢
,與戴克敦、陳協(xié)恭等人私下組織編寫新教材
,并著手籌備中華書局
。1912年元旦隨著中華民國的成立,中華書局應運而生
,發(fā)行新編的《中華教科書》
,成為一時之盛。沈氏在中華出任副經(jīng)理
,主管營業(yè)和進貨
,后因用公款大量購紙投機失敗,使中華書局陷入困境
,加之當時建設廠房
、添置設備耗資過大,以致資金周轉不靈
,至1917年瀕于倒閉
。沈知方因債務糾葛不得不離開中華,另謀生路
。1917年
,沈氏在上海重操舊業(yè),以3000元資本在上海閘北義品里及福州路青蓮閣茶館對面弄內其昌旅館租一房間,作為營業(yè)基地
。所出版的圖書
,比較正規(guī)的,用廣文書局名稱
;屬于投機的
,用世界書局或中國第一書局名稱,因自己無門面
,委托大東書局代為發(fā)行
。后因用“世界”名稱的書銷路最好,故只用“世界”一名
,不用另兩個名稱了
。沈知方個人辦的世界書局(包括用廣文書局、中國第一書局之名出的書)在1917至1920年之間
,營業(yè)逐年增加
,資金不夠運用,沈氏乃于1921年夏季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在福州路山東路西首懷遠里內
,并在懷遠里口租得店面,漆成紅色
,號稱紅屋
,頗受世人注目。其時該書局已出版書籍二百數(shù)十種(包括用廣文書局
、中國第一書局名稱的)
,并經(jīng)售其他書籍,用廉價贈品方法
,大事宣傳
,一時營業(yè)鼎盛。1921年至1923年間
,全局共有職工一百余人
,并設編輯所、印刷廠于閘北香山路及虬江路
,又設分局于廣州
、北京、漢口
、奉天等處
。改組公司時資本為銀幣25000元,選出董事沈知方等五人
,監(jiān)察兩人
,其中一人是廣益書局老板
,其他均為紙?zhí)柪习澹梢娚蚴显诰圪Y方面是有其手腕的
。業(yè)務負責人為總經(jīng)理沈知方
,下設營業(yè)部、信托部
、會計部
、分局事務部、門市部
、批發(fā)部
、函購部及編輯所
、印刷廠
,各部門有專人負責,可謂規(guī)模初具
。
世界書局創(chuàng)業(yè)之初
,勢單力薄,賺錢立足是其第一要旨
,故最早一二年的出版物
,多是迎合小市民低級趣味的社會新聞報道、禮拜六派的哀情小說
、武俠黑幕小說和迷信命運等書
。隨后又出版了一批文白對照的《古文觀止》、《論語》
、《孟子》
、學生作文、尺牘范本
、社會人士所用的公文程式等書
,以適應五四運動后提倡白話文的需要,極為學生界所歡迎
。此外還出版了一些當時名人的傳記
,如《孫中山全傳》、《模范軍人馮玉祥》
、《當代名人軼事》等
,銷路均佳,因借此起家
。當時世界書局設的編輯所
,從1921年開始到1937年結束,以編輯教科書和工具書為主
,并輯注一些古書
,而其他書都在局外組稿,其中以通俗小說的影響最為廣泛。這些通俗小說主要指鴛鴦蝴蝶派的刊物及武俠
、偵探小說
,其中一部分是將舊說部加以整理,用新式標點排印
,硬面洋裝
,廉價發(fā)售;另一部分是特約撰寫章回體的作家
,如嚴獨鶴
、不肖生、施濟群
、江紅蕉
、王西神、程小青
、李涵秋等
,出版長篇小說,這其中如張恨水的社會言情小說(如《春明外史》
、《金粉世家》
、《落霞孤鶩》、《滿江紅》
、《美人恩》)
、不肖生的武俠小說(如《江湖奇?zhèn)b傳》、《近代俠義英雄傳》)
、程小青的偵探小說(如《福爾摩斯探案全集》
、《霍桑探案》)等,經(jīng)竭力宣傳
,風行國內外
,暢銷多年。在出書的同時
,世界書局也出版了大批定期刊物
,以配合宣傳,擴大影響
。早期發(fā)行的
,分別有嚴獨鶴、張濟群主編的《紅雜志》(周刊)
,李涵秋主編的《快活》(旬刊)
,嚴獨鶴、趙苕狂主編的《紅玫瑰》(周刊)
,江紅蕉主編的《家庭雜志》(月刊)
,張濟群
、程小青主編的《偵探世界》(半月刊)等五種。這五種刊物
,都是深受小市民階層喜愛的鴛鴦蝴蝶派刊物
,除刊登短篇小說外,必有長篇小說二三種
,每期連載
,猶如連臺本戲。長篇小說先在刊物上分期發(fā)表
,刊完后又出單行本
,這樣互促互銷,影響較遠
。就拿張恨水的長篇小說來說吧
,不僅為當年城鎮(zhèn)青年男女所愛讀,即如魯迅先生
,也每種購來寄給其母親閱讀[1]
。
民國初年
,教科書市場幾為中華
、商務所獨占。沈知方自然不會放過這一巨大的潛在市場
,1924年
,世界書局開始出版小學教科書。其時除廣東已有孫中山的革命政權外
,其他省區(qū)尚處在北洋軍閥統(tǒng)治之下
,出版教科書須送北洋政府的教育部審定,這在發(fā)行推銷上才有號召力和合法性
。世界書局為了易達審定的目的起見
,請曾任北京大學校長的胡仁源為教科書審訂人,在教科書上刊用他的姓名
,并獲得當時北京教育界知名人士如馬鄰翼
、黎錦熙等的贊助,所以向北洋政府教育部送審時
,得到了許多方便
。這是最早出版新學制教科書的事。由于世界書局出版教科書
,改變了商務
、中華兩家壟斷局面,成為三家競爭之勢
,從而使教科書內容不斷有所革新
,售價也比較低廉
,這是當時教育界和社會公認的。
1924年第一次國共合作后
,孫中山在廣東領導革命軍醞釀發(fā)動北伐戰(zhàn)爭
,世界書局鑒于大革命形勢為全國人心所向,由廣州分局搜集宣傳性小冊子
,分批寄到上海編輯加工后
,用廣州世界書局名義大量出版,如《全民政治問答》
、《農(nóng)民協(xié)會問答》
、《不平等條約問答》、《三民主義淺說》等書
,隨著北伐軍的進展
,首先發(fā)行于南方各省。世界書局之所以在北伐軍尚未到達長江流域和上海之前
,即膽敢出版配合大革命的宣傳書籍
,一是沈知方的商人本性,覺得出這類書可名利雙收
;二是總機構在租界
,可依賴租界作護符。北伐勝利后
,南京成立國民政府
,世界書局除改編小學教科書、增出初高中教科書外
,并注重一般新書的出版
。其中由徐蔚南主編的《ABC叢書》一百余種,有沈雁冰
、楊賢江
、陳望道、夏丏尊
、洪深等進步作家撰稿
,曾風行一時。其時沈雁冰
、楊賢江因國民黨反動派的迫害而流亡日本
,生活不能自持,世界書局由徐蔚南經(jīng)手接受了兩人書稿14種
,解除了進步文化界人士一時之憂
,被傳為書壇佳話。這正是世界書局成長興盛
、蒸蒸日上的時期
。
共赴國難
、勉力維持階段(1934~1945年)
1931年東北淪陷于日本侵略軍的鐵蹄之下,1932年日軍侵犯上海
,世界書局的虹口大連灣路總廠因在日軍控制區(qū)域內
,總管理處、編輯所暫遷福州路發(fā)行所內辦公
,印刷廠停工
。國難當頭,進步文化界人士為抗日御侮奮力疾呼
,世界書局也發(fā)出了自己的聲音
。1931年,世界書局出版的《世界雜志》第2卷第5期上
,登出馬伯相所寫《為日禍敬告國人》一文
,號召共赴國難,抵抗暴日
,并刊印了日寇侵略的照片
,隨后又出版了《日軍侵略滿蒙史》、《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史》
、《各國對中國的不平等條約》等書
,吹響了抗日御侮的號角。
1937年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
,8月上海地區(qū)抗戰(zhàn)開始
,世界書局總廠被日軍占領作為軍營,廠內財物損失巨大
。大批教科書被沒收,送回造紙廠回爐作原料
;經(jīng)史子集國學名著
、小說名著等被劫往日本;書籍的金屬品底版被熔作軍火
,其中如影印的《十三經(jīng)注疏》
、《銅版康熙字典》、《資治通鑒》
、《史記》
、《漢書》、《三國志》等鋅銅版被毀
。淪陷期內
,日偽找到已退居幕后的沈知方,要求沈知方合作
,遭其斷然拒絕
,致為日偽所恨
,1938年11月日軍把定時炸彈攜入當時公共租界福州路世界書局發(fā)行所內,炸彈爆炸
,職員一死一傷
。當時沈知方還在病中,遂預立遺囑
,有“近遭國難
,不為利誘,不為威脅”等句
,體現(xiàn)了其民族氣節(jié)
,次年9月沈氏病逝。
這一時期世界書局的主持人是陸高誼
。陸高誼生于1898年
,浙江紹興人,1924年畢業(yè)于之江大學中文系
,曾任河南第一女子師范校長
、之江大學附中校長。1933年入世界書局
,先任總管理處秘書
,后任經(jīng)理,迨1934年沈知方辭去總經(jīng)理職務后
,陸高誼乃總攬全局
。陸氏與沈知方原無淵源,之所以能進世界書局
,是得了林漢達的介紹
。林漢達與陸高誼是杭州之江大學同學,抗日戰(zhàn)爭前
,林漢達任世界書局英文編輯部主任和出版部主任等職
。1933年間,沈知方原有秘書病故
,要林漢達擔任秘書職務
。林漢達乃一介書生,長于編輯寫稿和教書
,不愿搞行政工作
,便將同學陸高誼推薦給沈。陸進世界書局后
,先任總管理處秘書
,很快體現(xiàn)了其行政管理和交際應酬之才,不久升任經(jīng)理
。
世界書局中期所出之書
,以林漢達主編的英文文學讀本最多
,影響也最大。如《華文詳注英文文學讀本》
、《世界近代英文名著集》兩套
,其中有金仲華注釋的《安徒生童話選》、《漫瑯蘭斯科》等
。另有林漢達等主編的《英漢漢英兩用辭典》
、《世界標準英漢辭典》等工具書較為暢銷,這些都為西方文學的傳入起了中介作用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箲?zhàn)以前,世界書局出版了大量經(jīng)史子集古書
,影印的《十三經(jīng)注疏》
、《經(jīng)籍纂詁》、《說文解字段注》
、《資治通鑒》
、《諸子集成》等,選用善本加圈點
,或加?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庇洠蚣釉u述
,變線裝為平裝普及本
,大受歡迎。陸高誼還積極靠近一些進步文化人及民主人士
,出版了《中學活用課本》一套
、《新五四運動叢刊》數(shù)冊,以及胡山源撰《明季忠義叢刊》五冊
,裴小楚主編《青年自學叢書》一套
,鄭振鐸、王任叔
、孔另境主編《大時代文藝叢書》一套,孔另境主編《劇本叢刊》五集
、蘇信譯《俄國名劇叢刊》一套
、賀之才譯《羅曼羅蘭戲劇叢書》一套、朱生豪譯《莎士比亞戲劇全集》等
。這些圖書
,或趨向進步,或灌輸民族抗戰(zhàn)意識
,或雖是古典文藝而質量較好
,這在抗戰(zhàn)期間孤島時期的上海
,是有一定積極性的。在抗戰(zhàn)期間
,還有陳鶴琴主編的《拉丁化新文字圖畫課本》二十余冊
,林迭肯(林漢達的筆名)主編的《拉丁化新文字叢書》十余種,如《中國拼音文字的出路》
、《中國拼音文字的整理》
、《國語拼音課本》及《連寫字型注調分部國語拼音詞匯》等,這些書是進步的
,為中國文字改革提供了研究資料
。
然而,世界書局畢竟是個民營企業(yè)
,不論由誰主持
,趨時附勢、出書賺錢是其主旨
,因而在其中期也出了一些不好的書
,如墨索里尼、希特勒的傳記等
。當時國民黨的一些政客為迎合蔣介石的心理
,對其所崇拜的清代曾國藩的著作匯編成《曾文正公全集》,幾乎人手一編
,世界書局印行此書
,銷路頗佳。此外
,還出版過所謂《青年成功叢書》
,灌輸個人主義的人生哲學。又接受三青團所編的《蔣主席青年問題言論集》
,為蔣介石反動思想張目
,影響極壞。
官僚資本入侵
、日趨衰落階段(1946~1949年)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正式投降
,長達八年的抗日戰(zhàn)爭終于取得了勝利。歷經(jīng)戰(zhàn)爭磨難的中國人民希望爭取和平
、休養(yǎng)生息
,然而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背信棄義,撕毀與中國共產(chǎn)黨的合同
,發(fā)動了反共反人民的內戰(zhàn)
。從1946年到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終于取得了勝利。以此為轉折
,中國的政治
、經(jīng)濟、文化也開始有了根本變化
。
1945年7月
,世界書局總經(jīng)理陸高誼辭職離滬,由陸仲良代理
。不久抗戰(zhàn)期間退入內地形同虛設的舊董事會復員回滬
,抗戰(zhàn)期間在上海選出的董事會取消。舊董事會復選名單為董事張靜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