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日養(yǎng)生要遵循哪些原則
夏季的很多時候
,我們都需要對自己的身體進行消暑清熱,夏季溫度過高
,我們在夏季的時候皮膚上總是布滿了汗液,持續(xù)在室外還出汗的時候
,皮膚和衣服上就會出現(xiàn)異味
,很難聞,那么夏日養(yǎng)生要遵循哪些原則
?夏季清熱消暑可以吃哪些食物?
夏日養(yǎng)生要遵循原則
一
、要健脾除濕
濕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氣
,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們常感覺胃口不好
,易腹瀉,出現(xiàn)舌苔白膩等濕邪較重的癥狀
,所以應常服用健脾利濕之物
。一般多選擇健脾芳香化濕及利濕之品,如藿香
、蓮子、佩蘭等
。
二
、清熱消暑
夏日氣溫高,人體心火較旺
,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熱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藥物,如菊花
、薄荷
、金銀花、連翹
、荷葉等來祛暑
。
三、補養(yǎng)肺腎
按五行規(guī)律
,夏天心火旺而肺金
、腎水虛衰,要注意補養(yǎng)肺腎之陰
。可選用枸杞子
、生地
、百合、桑葚
、麥冬以及酸收肺氣藥,如五味子等
,可防出汗太過
,耗傷津氣。
四
、冬病夏治
夏天人體和外界陽氣盛,可用內(nèi)服中藥配合針灸等外治方法來治療一些冬天好發(fā)的疾病
。如用藥膏貼在穴位上
,可治療冬季哮喘和鼻炎。
另外
,立夏后日照時間延長,天亮得早
,黑得晚
。因此,人們的起居作息應隨之做一些相應調(diào)整
,在遵循晚睡早起的原則時
,中午最好增加午睡
,讓大腦和全身各系統(tǒng)及時得到休息,以消除疲勞
,保持充沛的精力
。
清熱解暑食物
1
、消暑解渴綠豆湯
具體做法:綠豆30克
,蘆根10克
,白茅根10克,將蘆根
、白茅根用紗布包好,加水適量與綠豆同煮至熟
,去藥包
。冷、熱飲均可
。
點評:在酷熱難耐的夏天
,人們都知道喝綠豆湯以清熱解暑。民間廣為流傳“夏天一碗綠豆湯
,解毒去暑賽仙方”這一健康諺語
。《本草綱目》是這樣記載綠豆的:用綠豆煮食
,可消腫下氣
、清熱解毒、消暑解渴
、調(diào)和五臟
、安精神
、補元氣
。綠豆性味甘寒,歸心
、胃經(jīng)
,具有消暑利尿的作用
,故為夏季補心安神
、清熱解毒之佳品。蘆根
,有清熱瀉火
,生津止渴
,除煩
,止嘔,利尿的作用
,常用于熱病煩渴
,胃熱嘔噦
。與蘆根
、白茅根合用
,共奏生津止渴,祛暑利濕之功效
。
不過應注意
,綠豆屬于寒涼之品,身體虛寒或脾胃虛寒者請勿過量飲用
,否則會出現(xiàn)腹痛腹瀉等癥狀
,陰虛者也不宜大量飲用。
2
、涼血解毒馬齒莧
具體做法:鮮馬齒莧
、鮮魚腥草、鮮穿心蓮
、鮮紫背天葵
、鮮蘇葉、鮮薄荷
、鮮荊芥等任選一種,洗凈
,開水焯后
,涼拌食用。
點評:鮮馬齒莧
、鮮魚腥草
、鮮穿心蓮等食物既是中藥
,又是我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但作用各有側重。馬齒莧在民間被稱為“長壽菜”
,中醫(yī)認為其具有清熱解毒
、涼血止痢的作用
,對于預防腸道傳染病效果尤其好
。
“魚腥草”又叫折耳根,屬于藥食同源的一種中藥
,是清肺最好的野菜
,特別是在夏天清肺熱
、化痰濕的效果很好
。
3、穿心蓮有一定的清熱解毒功效
,夏天吃可以有效的避免中暑
。
鮮蘇葉味辛
,微溫
,在《本草圖經(jīng)》中記載:通心經(jīng),益脾胃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侗静輩R言》中也有記載
,同木瓜一起食用
,有散濕解暑的功效。
鮮薄荷味辛
,性涼
,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的作用
。荊芥原名“假蘇”,性溫
,無毒
,是發(fā)汗解熱藥,是中醫(yī)常用藥草之一
。
做好防暑降暑的工作
,不管是誰都不能夠忽視
,因為一旦中暑
,對我們的健康帶來的威脅是非常嚴重的,所以想要有效地預防這些問題的發(fā)生
,那么大家就需要注意自己的健康飲食
,避免中暑的發(fā)生
。
夏季飲食養(yǎng)生原則?
夏季臨近
,從養(yǎng)生保健的角度講
,還應注意飲食衛(wèi)生
,嚴防病從口入
。下面我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1、飲食清淡
夏季人的消化功能減退
,食欲下降,飲食宜清淡
,多吃一些新鮮蔬菜
、水果、黑木耳
、豆制品等。經(jīng)常吃一些瘦肉
、魚類
,以保證蛋白質的攝入,但要盡量少吃過于油膩或高脂肪的食物
。
飯菜不宜過咸
,每日食鹽量不超過6克
,食鹽過多會使血壓升高易誘發(fā)心絞痛
。更重要的是,心血管疾病患者要特別注意飲食衛(wèi)生
,以免發(fā)生腹瀉
,導致體內(nèi)電解質紊亂
,誘發(fā)心臟不適
。
2、多進稀食
多進稀食是夏季飲食養(yǎng)生的重要方法
。如早
、晚進餐時食粥
,午餐時喝湯
,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
,又能補養(yǎng)身體
。在煮粥時加些荷葉
,味道清香
,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開胃
,有消解暑熱
、養(yǎng)胃清腸、生津止渴的作用
。也可以在煮粥時加些綠豆或單用綠豆煮湯
。
3、注意滋補
夏天需要滋補
,而以清補為原則。清補的含意是挑選的食物要利于滋陰
、健脾、祛暑
、化溼
。諸如鴨肉、鯽魚
、蝦、食用蕈類***香菇
、蘑菇
、平菇、銀耳等***等等
。此外,亦可進食一些綠豆粥
、扁豆粥等“解暑藥粥”
,有一定的驅暑生津功效。
4 、少用熱性調(diào)料
夏季炎熱
,氣溫高
,烹飪時使用熱性調(diào)料***如八角
、茴香、小茴香
、桂皮
、花椒
、白胡椒等***
,會使人燥不能忍,還會引起消化道和泌尿感染疾病癥
。食用熱性調(diào)料可引起便秘
、痔瘡、腸脹氣
、尿少
、尿痛、腎痛等
,同時還會引起全身性疾病
,如口角炎
、咽炎
、結膜炎、痱子
、中暑等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悸圆≌呤秤脽嵝哉{(diào)料
,會導致病情加重。因此
,夏季烹飪時不宜多用熱性調(diào)料
。
5、多吃酸味食物
立夏后
,人體大量排汗會造成陽氣不足,多食用酸味食物及藥品
,可以使面板腠理適當收縮
,防止出汗過多
。烏梅
、山楂、西紅柿
、五味子等酸味食物可以增強消化功能
,起到滋養(yǎng)肝臟的作用
,常吃還可以降血壓
、軟化血管、保護心臟
。
人們不宜常吃油膩
、易上火的食物
,否則會造成身體內(nèi)
、外皆熱,易出現(xiàn)痤瘡、口腔潰瘍
、便秘等病癥
。
6 、增加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中所含的生物堿具有消暑清熱
、促進血液回圈、舒張血管等藥理作用
。熱天適當吃些苦瓜
、苦菜
,以及啤酒、茶水
、咖啡
、可可等苦味食品
,不僅能清心除煩、醒腦提神
,且可增進食欲、健脾利胃
。
7、飲食要節(jié)制
飲食節(jié)制除了要防止暴飲暴食之外,還要注意三餐的時間及分配
。早飯要在7點左右
,午飯在12點左右
,晚飯在18點左右
。俗話說“早吃好,午吃飽
,晚吃少”
。特別是老人
、小孩消化能力本來就不強
,夏季就更差,吃得過飽
,難以消化
,容易使脾胃受損,導致胃病
,正如諺語所說“要想小兒安
,三分饑和寒”。
8、多吃各種瓜
冬瓜利尿消炎
、清熱解毒
,還可以醒酒
、減肥;苦瓜含有獨特的苦瓜甙,暑天食后可祛暑清心
,對胃病
、溼熱痢疾
、嘔吐腹瀉及尿血等癥有較好的效果;黃瓜的細纖維素對腸道中腐敗食物的排出和降低膽固醇有一定的作用
。
9、補水及時
身體缺水對心血管疾病患者非常危險
,因此不要等渴了才喝水
。建議每日喝水不少于1500毫升,最好在睡前半小時
、半夜醒來及清晨起床后都喝一些涼開水。
如有條件可以常喝綠豆湯
、蓮子湯
、百合湯、菊花茶
、荷葉茶等,既可補充水分
,又能清熱解暑
。少喝含咖啡因的飲料。
10、要多補充維生素
隨著夏季汗液排出的增多
,會導致很多水溶性維生素的流失
,尤其是VB和VC
,因此,在夏天人體維生素需要量比普通標準要高一倍或一倍以上
,需要大劑量維生素B和維生素C的攝入次啊能滿足身體的需要
,而且量的維生素對提高耐熱能力和體力都有一定的作用
。
11、少吃溫熱性水果
夏天多吃荔枝
、桂圓、杏等溫熱性水果
,容易引起虛火上亢
。荔枝中含有降糖成分
,多吃會出現(xiàn)低糖反應
。而于熱性體質的人,由于本身就精力充沛
、晚上不易入眠
,再加上代謝率偏高,所以更不能吃溫熱性水果
。而且,正在發(fā)燒或某器官正在發(fā)炎的孩子也盡量避免食用
。除了荔枝和桂圓以外
,桃、龍眼
、番石榴
、櫻桃
、椰子、榴蓮
、杏也屬溫熱性水果
,夏天吃要適度,千萬別過量
。
12、不可過食冷飲和飲料
氣候炎熱時適當吃一些冷飲或飲料
,能起到一定的祛暑降溫作用
。雪糕、冰磚等是用牛奶
、蛋粉、糖等制成的
,不可食之過多,過量會使胃腸 ***
,引起不規(guī)則收縮,誘發(fā)腹痛
、腹瀉等疾患
。飲料品種較多,大都營養(yǎng)價值不高
,還是少飲為好
,多飲會損傷脾胃
,影響食欲
,甚至可導致胃腸功能紊亂。
13、飲湯茶
,宜“熱”喝
喝湯
、茶應選擇溫熱的飲用方式
,因為熱飲是通過擴張汗腺,將體表溫度降低1℃—2℃
,消暑效果遠優(yōu)于冷茶
。綠豆湯、海帶湯
、紫菜湯等是最佳選擇。
14、補營養(yǎng)
,多吃低脂優(yōu)蛋白
人的汗液中,每100毫升含氮20—70毫克
,如果飲食跟不上,極可能引起負氮平衡
,出現(xiàn)腰酸背痛
、頭昏目眩等癥狀。因此蛋
、奶
、魚蝦等低脂優(yōu)質蛋白的攝入量應適量增加
。
夏季怎樣保健養(yǎng)生 夏季養(yǎng)生應遵循8大原則
飲食上
。注意保養(yǎng)脾胃
。增加營養(yǎng)
夏天主 “長”,需要增加營養(yǎng)
,以滿足人體代謝需求
。但夏天氣溫炎熱,又易夾有濕邪侵擾
,容易導致脾氣耗損
,運化呆滯,消化能力下降
。因此
,大魚大肉、油膩醇厚的飲食不宜多吃
,煎炒烹炸
、過于辛辣的食物也應少吃,以免加重脾胃的負擔
,同時也可減少上火助熱的情況發(fā)生?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秾O真人衛(wèi)生歌注釋》說:“三伏天
,食物尤要淡味節(jié)減,使脾胃易于磨化
,則腹疾不生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笔钦f夏天要吃脾胃容易消化的簡單的飲食
,這樣才能杜絕胃腸道疾病的發(fā)生。清淡的飲食
,就是平常說的“粗茶淡飯”,主食要以五谷雜糧為主
,副食以豆類、蔬菜
、水果
、菌類為主。
春夏屬陽
,秋冬屬陰
。
陽氣虛弱的人
,常常較怕寒怕冷
,手腳冰涼
,他們發(fā)病有這樣—個規(guī)律:每到春夏,身體則會有所好轉
,可—到秋冬
,病況則會加重
。由此可見
,陰陽是矛盾的統(tǒng)—,必需在盛夏陽氣最旺時調(diào)理病況
,養(yǎng)好陽氣
,這樣到秋冬才可能降低病況或者減少再發(fā),而且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
養(yǎng)陽的含義還包括“養(yǎng)腎陽”。腎陽是中醫(yī)的一個術語
,它是所有陽氣的根源
。有些人到了夏季就神情呆滯、臉色蒼白
、手腳冰涼
,這是因人體陽氣全都集中在皮膚表面
,而五臟六腑中陽氣較弱
,所以還要吃一些養(yǎng)腎陽的飲食,如芥菜
、蔥
、蝦、麻雀肉
、蛋類、姜等
。
總的來講
,夏天養(yǎng)陽是秋冬養(yǎng)陰的基礎。秋冬季節(jié)陽氣逐漸減弱
,僅有在夏季將陽氣養(yǎng)好了,讓我們身體內(nèi)的陽氣儲備充足
,才可守好身體內(nèi)的陰氣
。
夏天要補氣:一定別讓陽氣太累了
天熱,不少人常常只顧著眼前舒服
,睡覺不蓋被子
,大吃冷飲
,非常容易造成腹疼腹瀉
。對此
,中醫(yī)同樣有“夏天要補氣”的說法。
一方面
,夏季出汗比較多
,這是因陽氣蒸發(fā)身體內(nèi)的陰氣所導致
,再加上整晚不蓋被子或者吃冷飲無度
,必定還應該動用一部分陽氣來維持陰陽平衡,這是很損傷陽氣的
。因此夏季要少吃冷飲
,適當吃一點溫熱的東西(如生姜)來滋補陽氣,一定別讓陽氣消耗過度
,要不然將危害到脾胃的健康。
適當運動:夏季外界陽氣最旺
,應多到戶外活動
,可補充身體能量、調(diào)暢氣血
、養(yǎng)護陽氣
,但不宜運動過度
,出門應做到防曬
。走路可固護陽氣。
夏季天氣濕熱
,濕邪易侵犯人體
,容易導致腹部脹滿、食欲不振
、大便溏泄、小便混濁
、頭重如裹、身重困乏
、四肢重而不舉的情況或白帶過多
、穢濁不清及濕疹等癥。因此
,在夏季除了防暑之外
,多喝一些具有清除濕邪功效的食療湯品或飲料也是防病于未然的重要措施。
心態(tài)上
,夏天重在養(yǎng)心
。心平氣和很重要。否則容易傷身子
。
睡眠上。不要熬夜
。睡眠要充足
。
按摩涌泉穴:中醫(yī)養(yǎng)生認為,“精從足底生”
,精即指人體能量
。足底有一個重要穴位
,即涌泉穴
。《
黃帝內(nèi)經(jīng)》中說:“腎出于涌泉
,涌泉者足心也
。” 意思是說
,腎經(jīng)之氣猶如源泉之水,來源于足下
,涌出灌溉全身四肢各處
。在空閑時經(jīng)常按摩涌泉穴。
鍛煉上
。不要大出汗
。否則容易傷心臟。
水果可以多吃蘋果和香蕉
。最近美國的研究表明:經(jīng)常吃蘋果或喝蘋果汁的人,患心臟病的幾率得以明顯下降
。這是因為蘋果中含有大量的抗氧化劑
,這種物質能夠防治心臟的動脈硬化以及減少(壞)膽固醇LDL在血液中的含量,從而降低了心臟發(fā)病的危險性
。而香蕉中含有大量的鉀鎂離子,其中鉀離子具有調(diào)節(jié)體內(nèi)水和電解質平衡,利用蛋白質修復被破壞的組織
,制約神經(jīng)肌肉的興奮沖動以及保護血管
、降低血壓和中風發(fā)生率等作用。
夏季如何養(yǎng)生?
夏季養(yǎng)生四原則
一是健脾除濕
。濕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氣
,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們經(jīng)常感覺胃口不好
,容易腹瀉
,出現(xiàn)舌苔白膩等癥狀,所以應常服健脾利濕之物
。一般多選擇健脾芳香化濕及淡滲利濕之品,如藿香
、蓮子
、佩蘭等。
二是清熱消暑
。夏日氣溫高
,暑熱邪盛,人體心火較旺
,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熱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藥物,如菊花
、薄荷
、金銀花、連翹
、荷葉等來祛暑
。
三是補養(yǎng)肺腎
。中醫(yī)認為
,按五行規(guī)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
、腎水虛衰
,要注意補養(yǎng)肺腎之陰?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蛇x用枸杞子
、生地、百合
、桑葚以及酸收肺氣藥,如五味子等
,可防出汗太過
,耗傷津氣。
四是冬病夏治
。所謂冬病夏治,即夏天人體和外界陽氣盛
,用內(nèi)服中藥配合針灸等外治方法來治療一些冬天好發(fā)的疾病
。如用鮮芝麻花常搓易凍傷處,可預防冬季凍瘡
;用藥膏貼在穴位上
,可治療冬季哮喘和鼻炎
。
夏季養(yǎng)生食物
夏天養(yǎng)心安神之品有茯苓
、麥冬、小棗
、蓮子
、百合、竹葉
、柏子仁等,這些都能起到養(yǎng)心安神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