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皮也就是茯苓皮
治水腫:茯苓皮、椒目二味不拘多少
治男子婦人脾胃停滯
如偏于寒濕者
中藥茯苓皮能健脾止瀉,也能滲濕
養(yǎng)心安神也是中藥茯苓皮的重要作用之一
用于痰飲咳嗽,痰濕入絡(luò)
茯苓皮是指茯苓菌核的黑色外皮藥性甘淡
1
2、茯苓皮具有養(yǎng)心安神的作用
茯苓功效作用與主治
茯苓功效作用與主治
茯苓功效作用與主治1
脾虛泄瀉帶下
茯苓既能健脾
痰飲咳嗽
痰濕入絡(luò)
,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滲濕,利水滲濕效果好,又具健脾作用,對于脾虛不能運化水濕,如果不能運化水濕的話,停聚化生痰飲之癥,具有治療作用,治療 效果理想。可用半夏、陳皮同用,半夏陳皮一起使用,也可配桂枝、白術(shù)同用。治痰濕入絡(luò)、滲入經(jīng)絡(luò)了,肩酸背痛心悸
茯苓能養(yǎng)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
小便不利水腫等癥
茯苓功能利水滲濕
,而藥性平和,利水而不傷正氣,為利水滲濕要藥。凡小便不利、水濕停滯的癥候,不論偏于寒濕,或偏于濕熱,或?qū)儆谄⑻摑窬郏膳浜蠎?yīng) 用。如偏于寒濕者,可與桂枝、白術(shù)等配伍偏于濕熱者,可與豬苓、澤瀉等配伍屬于脾氣虛者,可與黨參、黃耆、白術(shù)等配伍屬虛寒者,還可配附子、白術(shù)等同用。中藥茯苓的禁忌:
陰虛火旺者忌服。
茯苓的功效:
茯苓味甘、淡
,性平。歸心、肺、脾、腎經(jīng)。利水滲濕,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的功效。用于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眩悸,脾虛食少茯苓功效作用與主治2
別名:茯菟
性味:甘
歸經(jīng):歸心經(jīng)
、肺經(jīng)、脾經(jīng)、腎經(jīng)功效:利水藥
1
2
3
4、茯神:白茯苓中心抱有細(xì)松根者
5
6、云苓皮:是去濕大于健脾
主治: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
茯苓的作用 :
茯苓用于小便不利,水腫等癥茯苓功能利水滲濕
1
2、茯苓治下虛消渴
,上盛下虛,心火炎爍,腎水枯涸,不能交濟而成渴證:白茯苓一斤,黃連一斤。為末,熬天花粉作糊,丸梧桐子大。每溫湯下五十丸。(《德生堂經(jīng)驗方》)3、茯苓治頭風(fēng)虛眩
,暖腰膝,主五勞七傷:茯苓粉同曲米釀酒飲。(《綱目》茯苓酒)4
、茯苓治小便多、滑數(shù)不禁:白茯苓(去黑皮)、干山藥(去皮,白礬水內(nèi)湛過,慢火焙干)。上二味,各等分,為細(xì)末。稀米飲調(diào)服之。(《儒門事親》)5
、茯苓治水腫:白水(凈)二錢,茯苓三錢6
、茯苓治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茯苓四兩,桂枝,白術(shù)各三兩,甘草二兩。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小便則利。(《金匱要略》苓桂術(shù)甘湯)7
、茯苓治卒嘔吐,心下痞,膈間有水,眩悸者:半夏一升,生姜半斤,茯苓三兩(一法四兩)。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溫再服。(《金匱要略》小半夏加茯苓湯)8、茯苓治濕瀉:白術(shù)一兩
,茯苓(去皮)七錢半。上細(xì)切,水煎一兩,食前服。(《原病式》茯苓湯)9、茯苓治胃反吐而渴
,欲飲水者:茯苓半斤,澤瀉四兩,甘草二兩,桂枝二兩,白術(shù)三兩,生姜四兩。上六味10
11、茯苓治心汗
12
、茯苓治丈夫元陽虛憊,精氣不固,余瀝常流,小便白濁,夢寐頻泄,及婦人血海久冷,白帶、白漏、白淫,下部常濕,小便如米泔,或無子息(不育):黃蠟四兩,白茯苓四兩(去皮、作塊,用豬苓一分,同于瓷器內(nèi)煮二十余沸,出茯苓用藥禁忌 :
陰虛而無濕熱、虛寒滑精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jiankang/703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哺乳期的女性吃什么有助于豐胸
下一篇:
預(yù)防貧血的方法,幼兒就要吃這些
,還特別癢一定要分清是汗皰疹還是手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