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養(yǎng)生,將來養(yǎng)醫(yī)生
。千萬別贏了事業(yè)
,輸了健康
。關注我,學點老祖宗的養(yǎng)生知識
,對您有益無害!我們在推拿中
,會對某個穴位情有獨鐘,某一種病只用一個穴位叫“獨穴”或“一穴”
,某一個穴位用于所有病種叫“全穴”
,意為全能穴位。
今天就推薦一個最鐘意的“全穴”:分陰陽
。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ng" />
分陰陽位于腕橫紋處
,從中間往兩邊分
;三字經流派位置略有差異,是從小天心處往兩邊分
。吳老師的用法是以小天心為下中點,以腕橫紋中點為上中點
,呈面狀向兩邊分
。
分陰陽用于全穴見于孫重三老先生
,孫重三為山東省中醫(yī)藥學校教研室主任
,建國初期全國小兒推拿院校領軍人物,目前在全國赫赫有名的各流派傳人或名家
,差不多都受過他的指導
。
他過世之后
,后人學生整理他的資料
,發(fā)現每個推拿的孩子都會用分陰陽這個穴位,每病必推
。
這一點也很容易理解,因為孫重三流派非常重視“天人合一陰陽平衡”
,陰陽平衡了就不生病了,分陰陽就有平衡陰陽之用
。
除了平衡陰陽
,分陰陽還有如下用法:
1
、寒熱夾雜分陰陽;
2
、半表半里分陰陽
;
3、高熱不退先分陰陽
;
4
、寧心安神的作用。
其他作用有:調和氣血
、行滯消食
。
用好全穴的全面保健作用
,用好分陰陽
,就會有好效果。
分陰陽手法的同時亦能作用于小天心
、總筋、一窩風等常用穴位
,效果顯彰。
--THE END--
本文轉載自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
尿頻尿急尿液多,按摩手上什么穴位可以緩解癥狀
?
尿頻尿頻尿液多是很多男性困擾的一個問題
,因為這個問題比較隱私
,所以很多男性都不敢開口說出自己的煩惱
,導致了男性尿頻尿急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其實這在臨床醫(yī)生眼里是沒什么的
,甚至會教一些緩解癥狀的小技巧。按摩穴位就是其中的一種方法
。
中醫(yī)推薦按摩關元穴,用手指按壓這個地方
,會有一種酸脹的感覺
,中醫(yī)認為手上的各個部位所對應的是不同的器官
,十指連心,尿液多的一個原因就是心臟出現了問題
,關元穴的具體位置可參考穴位譜進行按摩。
小孩子也會出現尿頻尿急的癥狀,小孩子的尿頻尿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由于小孩子的神經發(fā)育并未完全
,對尿意并不能完全的控制膀胱收縮而導致的
,很多小孩子甚至有不同程度的尿床現象出現
,但這也是生理性的尿頻尿急
,可以通過家長的教育和孩子自身的認知來解決這個問題
。
小孩子出現尿頻尿急的另一個原因就是病理性的,這主要是因為小孩子免疫功能低下
,容易受到細菌的侵擾導致的。小孩子出現病理性的尿頻尿急還會伴隨著尿尿時的灼熱脹痛感
,這對小孩子來說是相當痛苦的
,小孩子通常會選擇大哭來緩解痛苦
,所以家長如果發(fā)現小孩子邊哭邊尿尿就要問問小孩子是不是尿尿時難受導致的
,如果是的話要立刻送小孩子去就醫(yī)。
按照中醫(yī)的醫(yī)療觀點來說
,肉類會加重腎臟的負擔,對排尿來說是不利的
,這和現代醫(yī)學的觀念不謀而合,
我們在平時要想減輕自己的腎臟負擔,就不要吃太多的肉類食品
,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
,不熬夜不吸煙不喝酒,保持充足的運動以增強自己的身體素質
。
足三里的準確位置圖
足三里的準確位置圖
足三里的準確位置圖,足三里穴歸屬足陽明胃經
,是大部分的人都喲聽過的一個穴位
,對我們的身體健康也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常按足三里也有很多好處,以下足三里的準確位置圖
。
足三里的準確位置圖1足三里是中醫(yī)概念所指的一處重要穴位
,位于足陽明胃經
,左右腿各一個。足三里的位置在小腿前外側
,犢鼻穴下三寸,距脛骨前嵴一橫指
。取穴的時候,由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
,在脛骨外側邊緣向旁量1橫指(中指)
,就是足三里穴
。
1 、足三里的位置
足三里在小腿的前外側
,脛骨與腓骨之間,犢鼻穴下方三寸的位置
。犢鼻穴也就是外膝眼的中心處。如果要找到足三里
,就要知道外膝眼的位置。順著自己膝蓋前正中線往下摸
,可以摸到髕韌帶
,髕韌帶的兩側有兩個凹陷的地方,內側的凹陷叫做內膝眼
,外側的凹陷就叫做外膝眼
。
2、取穴方法
(1)找到外膝眼后,用自己的手掌往下量四橫指
,脛骨外側邊沿就是足三里穴,按壓有酸脹感
。所謂四橫指就是除掉大拇指外,用其它四指并攏
。然后進行測量,即為同身寸的三寸
。
(2)取坐位,膝關節(jié)呈90度
,用手掌心按住同側的膝蓋頂部
,五指自然朝下
。定好中指指尖的位置,往外側一指的位置就是足三里
。
(3)取站位,腿要繃直
,彎腰
,用同側手的虎口圍住髕骨上外緣,除了大拇指外
,其余四指頭垂直向下
,中指指尖的位置就是足三里穴
。
3、足三里的功效與作用
足三里穴有調節(jié)機體免疫力
、補中益氣
、健脾和胃等功效
,常用于改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胃腸虛弱、腹瀉
、便秘
、急慢性胃腸炎
、肥胖等問題
。由于足三里有出色的養(yǎng)生功效
,民間素有“每天按摩足三里
,勝吃一只老母雞”的說法。
足三里的準確位置圖2 足三里簡介
足三里穴
,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側
,犢鼻下3寸
,犢鼻與解溪連線上
,淺層布有腓腸外側皮神經
。深層有脛前動
、靜脈的分支或屬支
。主治胃腸病證,下肢痿痹
,神志病,外科疾患
,虛勞諸證。操作方法為直刺1~2寸
。
足三里的功效與作用
足三里穴是保健大穴,已經深入人心
!今天上午門診來一奶奶89歲,精神不錯
,步履穩(wěn)健,只是訴牙疼
。
張嘴一看
,滿口牙齒
,整整齊齊!
滿屋病人及家屬均在唏噓老奶奶身子骨硬朗
。
扎針止痛后
,都禁不住向老奶奶取健康經!
“30多年前
,我50幾歲
,鬧胃病
,村里有個老教師幫我扎了足三里穴,從那以后
,我按照老師說的`
,自己采艾葉,卷成艾條
,每天灸足三里,后來我胃病沒了
。
可是
,灸足三里已經成習慣了。
現在孩子孝順
,我也不用自己采艾葉了,孩子們每年給買現成的艾條
,我每天堅持灸足三里,渾身有勁兒,基本沒鬧過毛病
,沒給孩子找過麻煩
!”
下面我們來揭開足三里的神秘面紗
!
足三里又名
,下陵穴
,胃管穴,為足陽明胃經的下合穴
。
一、足三里,足,指穴所在部位為足部
,別于手三里穴之名也
。
三里
,指穴內物質作用的范圍。
意指胃經氣血物質在此形成較大的范圍
,通常本穴物質為犢鼻穴傳來的地部經水,至足三里穴后
,散于本穴的開闊之地
,經水大量氣化上行于天
,形成一個較大氣血場范圍
,如三里方圓之地
。
二、下陵。
下
,下部
。
陵
,土丘也
。
指本穴為胃經氣血物質中的脾土微粒沉積之處
。
沉積后堆積如土丘
。
三、胃管
。
胃,土也
。
管
,管道也
。
胃管名意指本穴為脾土微粒運送的通道
。
四 、胃經合穴
。
因胃經自厲兌穴起,足三里以下各穴的上行之氣皆匯合于此
,故為胃經合穴。
氣血物質為地部的稀濕脾土及天部的氣態(tài)物
。
氣血的主要變化是地部經水氣化于天,變?yōu)樘觳拷洑?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物質的運動,只有土的長養(yǎng)特性
,故本穴屬土。
脾屬土
,故本穴能燥化脾濕,生發(fā)胃氣
。
因為足陽明經多氣多血
,足三里穴又是胃經的合穴
,所以他的功能強大
,治療范圍廣泛
。
消化系統(tǒng)疾病,惡心嘔吐
、呃逆反酸
、腹痛拉肚
、便秘調理都是他的強項
;神經系統(tǒng)疾病,“治萎獨取陽明”腦卒中急性期
、恢復期的調理、中樞神經系統(tǒng)疾病、周圍神經系統(tǒng)疾病
、脊柱相關疾病
、脊髓損傷等都會得到更多氣血的濡養(yǎng)
,以促功能恢復
;更年期的調理
,膝關節(jié)病,下肢疼痛
、麻木等等都有可喜療效;
而且足三里穴保健
、強壯功能強大,羨慕開頭的奶奶
,那就一起做起來。
灸足三里
,走起
!
足三里的作用
足三里能有些夠治療胃部的疾病的作用
,腹脹
、腹痛通過艾灸足三里都可以得到緩解
。建議患者應當要去正規(guī)的醫(yī)院進行治療。同時也需要注意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不要熬夜
。保持充足的睡眠時間。能夠有效的緩解癥狀
。同時還是要注意適當的多鍛煉一下身體
。
足三里的準確位置圖3 常按足三里比吃老母雞還管用
補腎固元穴:關元
肚臍以下3寸(約為除拇指外四根手指并攏的寬度)處就是關元穴。按揉關元穴可補充腎氣
,延緩衰老。對男性來說
,按揉關元穴可以緩解腎虛、腰酸
、掉發(fā)等問題。對女性來說
,按揉關元穴可以治療和緩解很多婦科病。按揉關元穴前
,要先搓熱手掌
,將掌心對準腹部的關元穴做搓揉的動作
,由輕到重,直到感覺發(fā)熱
。
養(yǎng)護心臟穴:內關
伸開手臂,掌心向上
,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間有兩條筋
,內關穴就在離手腕距離兩個手指寬的兩條筋之間。按揉內關穴有助于血氣暢通
,用大拇指垂直往下按
,每次按揉3分鐘左右
,直至局部感到酸麻。除了保護心臟
,內關穴還是個救急的穴位,在病人突發(fā)心臟病時
,先讓病人平躺
,在等待急救期間
,配合按揉內關穴可起到緩解疼痛的效果。此外
,按揉內關穴還能緩解頭疼、口干
、嗓子疼、頸椎病
、肩周炎
、腰部疼痛等病癥
。
清熱止痛穴:合谷
合谷穴又稱虎口,位于拇指和食指合攏后
,隆起肌肉最高處。合谷穴有清熱解表
、鎮(zhèn)靜止痛的作用
,對頭面部疾病
,有很好的緩解和治療作用。由于風熱感冒引起的頭痛發(fā)燒
、上火牙疼
,吃了藥不能馬上見效
,均可通過指壓合谷穴來緩解
,力道以感到酸、麻
、脹為宜
。如果伴有發(fā)燒,可用瓷湯勺刮頸后部皮膚或用手指揪拉周圍皮膚
,直到發(fā)紅發(fā)紫,有助于排出熱毒
,較快退燒。
養(yǎng)胃穴:中脘
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線上
,胸骨下端與肚臍連接線中點處
,按壓時會有酸痛感
。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急性胃刺痛患者可點按中脘穴
,用手指按壓10秒
,松開,再壓,如此反復
,三五分鐘就可緩解癥狀;慢性胃不適患者可按揉中脘穴
,用手掌輕揉,可促進消化
;急性胃腸炎患者在按揉中脘穴的同時,還可以按揉天樞穴(位于肚臍旁2寸處)
、大巨穴(位于臍下2寸旁開2寸)配合治療
。
明目醒腦穴:風池
中醫(yī)講“頭目風池主”
,就是因為風池穴能治療大部分風病
。風池穴位于后頸部
,后頭骨下
,兩條大筋外緣陷窩處
,與耳垂齊平
,常與攢竹穴、太陽穴
、睛明穴
、四白穴等配合
,治療眼部疾病
,緩解眼部癥狀。按揉以上穴位
,同時配合頸椎矯治
,對治療近視眼有很好的療效。此外
,按揉風池穴和周圍肌肉
,可以有效地緩解頸椎病
、外感風寒
、內外風邪引發(fā)的頭痛
,以及長時間低頭工作導致的頸部疲勞
。
工作間隙,輕叩風池穴
,可起到提神醒腦、消除疲勞的作用
。
解腰背酸痛穴:委中
委中穴位于膝內窩腘窩處中點
。中醫(yī)講
,“腰背委中求”,長期久坐
、姿勢不當造成腰背和肩膀不舒服的上班族或常感腰酸背痛的老年人,常按委中穴可以通暢腰背氣血。按揉委中穴時
,力度以稍感酸痛為宜
,一壓一松為1次
,一般可連續(xù)按壓20次左右
。值得提醒的是,腎虛引起的腰痛還是要以補腎為本
。
舒筋活絡穴:陽陵泉
陽陵泉在小腿上
,找它的時候要端坐不動
,用手摸腿
,膝關節(jié)外下方有一個突起,叫腓骨小頭
,腓骨小頭前下方的凹陷就是陽陵泉的位置
。平時按揉陽陵泉,再配合活動肩膀
,可以緩解肩膀周圍的疼痛
。此外
,陽陵泉還對乳房脹痛、兩肋脹痛
,肋間神經痛有緩解作用。
“全能”穴:足三里
民間一直有“常按足三里
,勝吃老母雞”的說法
,足三里的位置在外膝蓋窩下方3寸
。中醫(yī)有“肚腹三里留”的要訣,說的是
,如果我們有肚腹部的疾病
,如慢性胃腸炎
、慢性腹瀉
、胃寒等
,都可以按揉足三里
。另外,足三里對高血壓
、冠心病
、肺心病、腦出血
、動脈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也有很好的預防作用。白領和亞健康人群
,每天按壓足三里10分鐘,能減輕工作壓力
,緩解疲勞
。
滋陰養(yǎng)顏穴:三陰交
三陰交被稱為女人的穴位
,位于小腿內側,腳踝骨的最高點往上3寸處
。按揉三陰交
,有助于打通人體淤塞,保養(yǎng)子宮和卵巢
,還有調月經、除斑
、祛皺
、祛痘,治療皮膚過敏
、皮炎
、濕疹的作用
。從經期前三天開始,每天按揉三陰交
,堅持三個月,可以緩解月經不調
、痛經等問題。按揉時
,將拇指直立放在穴位上
,先向下按壓再揉
,每次1分鐘左右
,停歇后再揉。因為按揉三陰交有調暢人體氣血運轉的作用
,所以不適合孕婦。
安神健體穴:涌泉
涌泉穴為腎經之首
,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1/3
、彎屈腳趾時的凹陷處
。民間有“三里涌泉穴,長壽妙中訣
;睡前按百次
,健脾益精血”的說法
。每天洗腳后,用雙手大拇指摩搓兩足底涌泉穴10分鐘左右
,有助睡眠。神經衰弱的人
,可將時間延長為半個小時
。天氣轉暖后
,可赤腳或穿襪在鵝卵石路上散步
,刺激涌泉穴
。
平常按揉穴位可以治療和緩解疾病,有養(yǎng)生保健的作用
,但并不意味著包治百病。除了局部按揉外
,還要調整全身的狀況
。值得注意的是
,穴位按揉雖然簡單有效
,也并不是人人適合
,尤其是孕產婦和體弱者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不要隨意嘗試
。
王醫(yī)生分享:九個特效穴—對應九種體質,每天按一按,疾病少一點
大家好,我是老王。
最近一直有很多人私信問我:“ 王醫(yī)生,不吃藥的情況下,請問陽虛體質有沒有特效穴?”“陰虛有沒有特效穴”·····,大家對這個是比較關注的。
大多數人認為
,人大體有九種體質
。即
普通型、氣虛型、陽虛型
、陰虛型、濕(痰濕)型
、濕熱型、燥型
、血瘀型
、氣郁型 等體質。
癥狀表現: 陽虛體質的人火力不夠
,
陽氣不足 ,怕冷總是
手腳發(fā)涼 ,要吃熱不敢吃涼的東西
,穿暖。所以穴位上以
溫補陽氣 為主
。
保健穴位:關元穴 有 固本培元、補益下焦 之功
【按摩方法】:用手掌按揉和震顫關元穴。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動。注意不可以過度用力,按揉時只要局部有酸脹感即可。
癥狀表現 :陰虛體質的本質是津液不足了
,容易生火,常見的陰虛火旺
, 主要是
手足心熱、口干舌燥、面部潮紅
、身體消瘦 ,調理要滋陰潤津
。
保健穴位 :魚際穴具有較好的滋陰潤肺,清熱利咽的作用,對于咽喉腫痛
,咳嗽效果較好
。
【按摩方法】:在魚際穴處打圈揉按2-3分鐘,力道要適中,每天可操作兩次。
癥狀表現: 容易肥胖、沉重,身體發(fā)胖(虛胖),面色無光,容易犯困,喉頭有痰濕,嗜食肥甘、懶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