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看外觀,好的烏龍茶色澤墨綠
如何分辨烏龍茶的好壞:
1.看外觀
我們可把茶葉捧在手心對著光線查看
2.聞其味
其次就是聞其味
3.茶葉的手感
再次就摸
4.開湯沖泡
最后就是沏
,即開湯沖泡,這也是試茶的一個重要步驟。我們可以取5克的茶葉,放入瓷杯里,倒入150毫升的開水靜置5分鐘。然后取一個湯匙,撥開茶葉看看湯色,如果湯色渾濁,說明炒青不足,如果淡薄,說明嫩采和發(fā)酵不足,如果葉片焦黃碎裂,說明炒得過火。好的茶湯顏色應該是明亮濃稠,按照品種及制法不同
,由淡黃、蜜黃到金黃,而且,即便是茶湯冷卻了,香氣依然存在。還有就是把湯匙拿起來聞
,如果有青草味,說明烏龍茶制茶不夠嚴謹造成的,有青草味的茶。烏龍茶的發(fā)酵程度:
根據(jù)發(fā)酵程度的不同,烏龍茶通?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1、輕度發(fā)酵烏龍茶
輕度發(fā)酵烏龍茶以文山包種茶
、清香型鐵觀音為代表。文山包種茶發(fā)酵程度在烏龍茶中為最輕,約8%—10%。焙火亦輕,比較起來更接近綠茶,在烏龍茶中別樹一幟。外觀似條索狀
,色澤翠綠有油光,湯色蜜綠鮮艷帶黃金,香氣清香幽雅似花香,滋味甘醇、爽口,收斂性好,回甘性強。比起福建傳統(tǒng)“綠葉紅鑲邊”的烏龍茶
,“清香型”烏龍茶具有明顯的“三綠”特點:即干茶綠、湯色綠、葉底綠。沖泡后香氣清香持久,茶湯明亮見底,入口生津,落喉甘滑,韻味強2、中度發(fā)酵烏龍茶
傳統(tǒng)工藝生產(chǎn)的“濃香型”烏龍茶的發(fā)酵程度一般較重
比如閩北烏龍,其外形粗壯緊結(jié)
3、重度發(fā)酵烏龍茶
重度發(fā)酵的烏龍茶,非白毫烏龍茶莫屬
。白毫烏龍茶是臺灣獨有的名茶,是烏龍茶青茶中發(fā)酵程度最重的茶品,一般的發(fā)酵度為60%,也有些多達75-85%。其外形枝葉連理
,白毫顯露,故稱白毫烏龍茶,因其外形白、綠、黃、褐不同的烏龍茶
愛茶的朋友們可以根據(jù)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那一款烏龍茶,細啜一口,體會古人“未嘗甘露味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jinji/1237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