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小腸是一個很累的器官,每天運化上萬cc的物質(zhì),所以心陽很容易通過小腸耗散。茯苓幫助小腸功能,吸水,比較少耗損心陽,所以茯苓護心
。心臟病,沒有原發(fā),但脾胃肌肉會給心臟帶來負(fù)擔(dān),脾胃濕氣太重,肌肉失去活力,心臟代替負(fù)擔(dān),所以傷到心臟
。脾胃陰實傷心臟。肺部痰拔掉,內(nèi)臟歸位,不要壓迫胸腔影響心臟
。34. 可看盧火神的《扶陽講記》35. 菖蒲
、遠(yuǎn)志會使人聰明,但它們不補,所以同時要加補心腎的藥
。菖蒲入心,可做入心的引經(jīng)藥。36. 心陰虛,朱鳥湯;心陰實,心肌肥大,用大補陽氣的藥,真武湯(含附子)37. 最補陽的是真武湯,最補陰的是朱鳥湯
。附子與雞蛋黃
。到家來看,無論什么病,都可以吃這兩個湯解決。38. 也有說用補中益氣湯補上面的陽氣,八味地黃丸補下面的陰氣,什么病都能好些39. 頑固性睡不著,煩躁的不得了,腎陽虛造成心陰虛,只能用朱鳥湯
。被嚇過的人睡不著,也用朱鳥湯
。40. 命門火不夠,會高血壓41. 金匱要略也即雜病里談到有五個地方需要用到腎氣丸:1. 腳氣上入梢(麻木) 2.虛勞腰痛少腹聚急小便不利(尿不出或頻尿) 3. 短氣(吸氣短淺不深)有桅飲(身體到處有痰腎脾不好水代謝很爛)(呼氣短淺,用苓桂術(shù)甘湯)4. 人消渴小便煩多,也即糖尿病 5.轉(zhuǎn)皰,膀胱氣化病,尿不通尿不出,男人攝護腺腫大。42. 心臟熱能遍布全身,若會陰能量差攝護腺腫大熱量不通下不去反彈回
來到手,手一定很熱,可依此判斷男人攝護腺腫大43. 腎氣丸中的桂枝量很少,起到通陽,鋪鐵軌把全身陽氣連接起來的作用44. 腎氣丸中加杜仲,防止腰總閃到45. 腎陽實,腎脈浮尖,色情狂,暫時用知柏地黃丸退一下,就必須用腎氣丸補陽滋陰
。知柏地黃丸為閹割藥46. 火生土,所以又黃又苦的藥是最下火的藥
。47. 心陽虛,用桂枝,喜歡按胸口;心陰虛,易睡不著覺,朱鳥湯;心跳不規(guī)律炙甘草湯;心陰實大補心陽再破淤
(四)營衛(wèi)、肺:1. 黃芪五物湯:植物人,手腳麻木,強力治療營衛(wèi)不和,一天坐8小時不動2. 桂枝湯:自汗
、陣汗,營衛(wèi)不和,害喜,身體左右溫度
、皮膚、汗等不一樣3. 麻黃會讓淋巴細(xì)胞從淋巴系統(tǒng)出來到血液系統(tǒng)4. 肺虛,用柏子仁,白果5. 生脈散,運動前吃,保護心肺功能,夏天吃比較好過,不容易覺得熱,會感覺溫度低5度
。6. 補氣:生脈散,小建中湯,黃芪建中湯,薯蕷丸7. 生脈散,防止老年癡呆,那種心脈不在一個固定地方跳的8. 出水痘:苦瓜切片熬水外擦,防止留疤,吃保元湯補氣,防止留疤
。保元湯:黃琦,甘草,人參(黨參),肉桂。還可加陳皮9. 生肌散:黃芪,金銀花,沉香,丹參,天花粉等10. 宋本麻黃升麻湯:上熱下寒,胸?zé)嵫矢蓛赡_冷11. 補氣的,保元湯,出水痘,用苦瓜煮水外用擦洗防止水痘留坑疤,也可吃保元湯,讓膿多多發(fā)出流出12. 黃芪,補脾胃和肺13. 生脈散補
肺陰,保元湯補肺陽14. 黃芪湯,日常的保元湯,補胃陽,加速傷口愈合15. 生肌散,人摔破掉皮肉也可吃:黃芪
、天花粉
、乳香末、金銀花
、甘草
、生藥米粉吃,沉香丹參去疤,湯劑更好。16. 肩膀堅硬肩頸酸痛,用葛根湯
。急性腸胃炎,伴隨后腦勺僵僵的,感冒水氣上升后腦勺處被打斷,拉肚子且是熱的,也用葛根
。葛根特點擅長爬,一點點跟,葉子爬好高好長,像腎氣的特點。17. 補腎藥,地黃,滋腎陰;附子,滋腎陽;天雄,5年,很好的固精藥;附子,補命門,像腎一樣既可選擇生孩子做烏頭也可選擇不生孩子做天雄,命門即肚臍正對后面,天雄補肚臍下面一點;烏頭有毒,善驅(qū)風(fēng)寒,散開的
。18. 生附子瀉藥,可瀉陰實;泡(炙)附子,補藥
。19. 中年發(fā)福,水肥代謝不出去,都需要補腎,八味腎氣丸吃一年,腰圍少10寸。20. 椒附散,生陽氣21. 肺很嬌弱,人很多大氣都在胸口這
。膽主決斷
。人大腸,麻杏甘石湯治肺熱,同時也可治痔瘡熱痛。22. 肺用生脈散保元湯來保養(yǎng)
(五)氣血
、陰陽:1. 睡不飽的陰虛補血:小建中湯或當(dāng)歸補血湯2. 上火不要先去火要滋陰:豬膚湯3. 治口瘡:當(dāng)歸補血湯加補中益氣湯加晚上9點睡
。一夜可好。想快再加點附子4. 人緊張,肝火旺,白芍5錢,讓人不緊張;胃火旺,早晨起口臭嘴干口渴,生石膏;丹皮,讓人不發(fā)炎;小腸火,膀胱火,尿又黃又紅,濃茶色
。5. 虛癥中風(fēng)不能動:
附子換烏頭的腎氣丸,吃5個月可好6. 子宮肌瘤,陰實,用補陽藥7. 熬夜太多,補藥進不去怎么調(diào),淤血補藥進不去怎么調(diào)
。如果身體太多痰濕補藥進不去,用二陳湯。8. 灸章門穴,補五臟之陽9. 炙甘草湯,治療心跳不規(guī)律,血虛10. 吃補藥,性價比最高薯蕷丸;補血,炙甘草湯11. 一天炙甘草湯補陰,一天真武湯補陽
。補血的方法12. 癌癥化療后,老人吃的最好的補藥,天真丸,三清丸13. 真武湯對應(yīng)朱鳥湯,吃真武湯幾天后吃一次朱鳥湯收陽14. 豬膚湯最滋腎陰15. 肚臍到恥骨下五分之二的關(guān)元穴,灸,補命門16. 炙甘草湯,超級補血17. 古代天王補心丸,不含麥冬,用生熟地,比較像薯蕷丸,補藥;后代天王補心丸,青春期孩子吃后就沒有青春了,不要吃
。18. 失眠
、心煩、小便不利,水中有熱,豬苓湯19. 說胡話(發(fā)狂),抵擋湯,破淤血,會痛
、拉
。腦子中風(fēng),抵擋湯的粉每天1克,不會痛。比抵擋湯輕的是桃核承氣湯
。20. 左下腹自己按一下,會痛,說明腹中有淤血,可桃核承氣湯
。21. 按血海穴,會痛,有淤血22. 虛勞篇的大黃蟄蟲丸,主證:曾經(jīng)很辛苦過,比如熬夜趕稿,血虛,某塊毛細(xì)血管內(nèi)被燒干,堵住了,所以某塊皮膚干干可以撓下皮膚屑來,或者白眼白不夠白23. 健忘,有淤血24. 陰虛火旺,豬膚湯25. 水肥,真武湯加黃芪防己湯26. 血虛發(fā)熱,高燒,熬夜趕稿5、6天后發(fā)高燒,用當(dāng)歸補血湯;或者口腔潰瘍,用當(dāng)歸補血湯,很滋陰27. 當(dāng)歸
補血湯加補中益氣湯,煎劑,再大睡一晚14小時,口瘡就好28. 血虛頭痛,風(fēng)邪入內(nèi),川穹茶條散,六經(jīng)頭痛總方,同時吃當(dāng)歸補血湯,趕走后趕快用血補上
。29. 真血虛用六蒸六曬熟地,當(dāng)歸黃芪,再加龍骨牡蠣,補血
。造血機能方面補血。30. 體質(zhì)較寒的人吃補藥前,先吃一段厚樸溫中湯
。另一種方法,補藥中加十分之一的反佐藥分經(jīng)下火
。丹皮梔子玄參白芍甘草。丹皮讓人不會發(fā)炎,梔子讓人不煩
。心火旺加黃連,胃火旺加生石膏,肺火旺加黃芩,大腸火加地榆,小腸火加麥門冬天門冬
。每次火起來一般都從肝經(jīng)開始。31. 四物湯是跳血的方,川芎是血管清道夫
。當(dāng)歸釋放肝里的血,白芍讓血進肝去養(yǎng),熟地生血,川穹讓血流得比較通暢
。總體是讓血流動起來肝經(jīng)調(diào)血之方劑,非心經(jīng)造血之方劑
。常月經(jīng)痛可喝
。32. 四物湯也適合一天到晚坐辦公室不動的人33. 吃四物湯同時也要吃腎氣丸防止太勞累(六)腿腳:1. 腳疼,腳踝腳背:芍藥甘草附子2. 腳跟疼:補腎3. 足跟骨質(zhì)增生:芍藥甘草附子胡延索(延胡索?)4. 腳疼,腳踝腳背,各種寒性絞痛:芍藥甘草附子。非寒性,去附子5. 膝蓋不舒服,張仲景腎著湯,治療膝蓋后面牽連到這個腰;或陽和湯大量地黃加少量麻黃6. 陽和湯,去陰實,治療膝鶴骨7. 只有關(guān)節(jié)用,陽和湯(七)奇經(jīng)八脈:中風(fēng),右邊不能動,陰角病,厥陰肝經(jīng)病督脈傷,補髓,地黃,腎氣丸,鹿茸鹿角任脈傷,補筋,天雄散,桂枝龍骨牡蠣湯哪條脈虛,
哪條脈就蹦得很緊
。真武湯,大補陽藥,任脈從肚臍往下非常緊,可用沖脈傷,補氣,黃芪,保元湯,灸關(guān)元
。帶脈傷,補腎陽角傷,益膽,溫膽湯,通三焦陰角傷,補肝,吳茱萸湯,小建中湯陽維傷,調(diào)衛(wèi),營衛(wèi)不和,干姜附子湯陰維傷,養(yǎng)榮(八)失眠:1. 酸棗仁湯加柴龍牡加半夏,治療熬夜失眠睡不好。灸完關(guān)元,吃0.3公克每天,固定命門火
。
2. 失眠:梔子豆豉湯,交心腎的代表,主證:胸口梗梗的不舒服,心中有熱懊惱上火,胸口煩悶
。(柴胡)桂枝龍骨牡蠣湯,睡眠淺,總醒多夢。豬苓湯的失眠,燥熱,小便不通,水跟熱糾纏在一起
。酸棗仁的失眠,本來不失眠,熬夜熬久了熬夜過頭睡不著。朱鳥湯:想事情怎么睡也睡不著
。
3. 失眠脈,肝脈會有浮細(xì)弦的一條(浮代表有火,細(xì)代表虛,緊,弦),貼在皮膚表面,就是睡的不夠,當(dāng)然再往下按中取還會有肝脈,酸棗仁湯癥
。蘋果買,就是太細(xì)的脈。
4. 能睡著,但品質(zhì)不好夢多等,桂枝龍骨牡蠣湯;夢不好,柴胡龍骨牡蠣湯(九)摸脈:1. 右手:寸,肺;關(guān),脾胃;尺,大腸及生殖系統(tǒng)的腎
。2. 左手:寸,心;關(guān),肝膽;尺,小腸及泌尿系統(tǒng)的腎3. 浮脈,一整片浮,感冒;另一種浮脈尖尖的,局部發(fā)炎上火;一般中取來看內(nèi)臟是否好,有力為好;附骨脈,陰實癥;4. 脈虛無力,脈實有力,吃飯前后把脈練虛實的脈感
。
5. 孕婦脈把男女,兩手一起無名指貼尺脈,慢慢加重,哪個手先碰到脈的跳動,一般男左女右
6.
給別人把脈要用自己的右手去把,不要用左手。7. 右關(guān)與左關(guān),哪邊比較弦,一般左邊肝膽脈比較弦的多,如果右關(guān)脾胃脈反而更弦,說明肝膽乘脾,肝陽虛克成脾陽虛,也即脾胃容易受情緒影響吃不下飯拉肚子等,壓力大8. 四季脈,春脈弦,肝脈;夏脈洪,心脈;秋脈浮,毛脈;冬脈沉,石脈
。脾胃脈,長夏季,緩和沒特征
。人將死出現(xiàn)真臟脈,各脈特點加劇,心脈洪,肝脈弦,肺脈浮,腎脈沉,脾胃脈緩和,更深;或有人本來脈虛反而各脈很實,二周內(nèi)必死
。9. 失眠的人心腎不交的脈,心和腎脈就完全不同。左寸右尺非常不一致,一定心腎不交失眠
。10. 腎脈實有力,腎強,無力,腎虛,容易夜尿;11. 脂肪肝的脈,小饅頭一樣沉在底下,圓圓的,不弦;12. 一整片浮的脈,感冒,過兩天,掉到里面,中取以下,邪入里13. 肝火大的脈,失眠的脈,浮細(xì);肝脈鼓起來一坨像繭子,天天生氣;肝脈尖尖,生氣;14. 虛勞脈與陰實脈:虛勞脈,脈很弱,把不到或者很寬大,又寬又扁
。15. 陰實脈,長腫瘤的體質(zhì)或者曾經(jīng)得過腫瘤,浮中沉都把不到,再往下按到骨頭上才覺得很有力,附骨脈。16. 左關(guān)把到浮細(xì)的脈就是酸棗仁癥太勞累失眠;整片浮大的脈是炙甘草癥的脈
。17. 浮浮尖尖的脈,有火
。心火左寸浮尖或者舌頭長瘡(可用黃連菖蒲)
(十)灸(穴)法1. 八匯穴保養(yǎng)灸法:臟匯章門,肝經(jīng)穴,章是長得特別美好的大樹,灸此補五臟之陽,糖尿病
的必灸之穴。腑匯中緩,緩指腸胃的胃,正對胃正中間,胃氣通六腑的氣,灸后機能大開氣機順暢,胃口開走路快代謝好
。氣匯檀中,補氣,還治痰水壓心臟,消化系統(tǒng)機能不旺盛水腫,(中緩
、檀中合灸,預(yù)防心臟病),灸后不能吃去體表火的藥,如高山茶,竹笙竹茹。血匯膈腧,膀胱經(jīng),胸椎第七椎下的凹處脊椎骨正中往兩旁旁開1.5寸也即2指處,最大的筋,最多的淤血匯處,血府逐瘀湯逐這個地方的血,血路不通各種血病血癌淤血貧血都可用此穴
筋匯陽陵泉,膝蓋突出兩個地再取第三個形成三角形的位置,膽經(jīng)上的穴,常灸筋不容易扭傷,很容易拉開,扭傷灸此恢復(fù)快,慣性扭傷腳的人一定是牛肉吃很多的人,因為牛是木畜吃多全身筋變爛,肝不能補只宜瀉
。脈匯太淵(脈的寸口)
。骨匯大柱,全身骨頭的能量匯聚于此點,若不想燉轉(zhuǎn)骨湯的話,就常灸大柱20歲前都能長高,或骨折后想快點好。髓匯絕骨,腦容量不足灸此,艾草不能直接放在脊椎骨的上面,不能灸督脈,會把骨髓烤干
。2. 穴道越虛越會凹下去,沿著背脊骨太陽膀胱經(jīng)按,可以按出哪幾個穴特別凹,或者特別痛,說明該臟腑特別虛,就灸那個穴,一個月后肉長平,該臟腑變好3. 第一胸椎(即頭低下去后不跟著一起低下去的那個凸起的最高的骨頭)上面的凹處叫大椎,下面的凹叫陶道,陶道旁開1.5寸即大柱
。想長高20歲前常灸此。4. 髓匯絕骨,如果想造血機能的長高需
要灸大柱;膽經(jīng)絕骨是通腦經(jīng)上的,灸此補腦;造血需大柱絕骨都灸
。常灸大柱到老不需擔(dān)心骨質(zhì)疏松
。5. 長壽灸灸足三里,腎氣沒有還可活,胃氣沒有不能活。灸此老人家能吃飯就還能活
。此穴疏通氣機,灸別地兒上火就可灸此
。6. 關(guān)元是小腸俞,灸此補小腸(心),補命門,對膀胱無力病變,直接補丹田之氣,講課不會用丹田之氣可吃潛陽丹不吃的話就可灸此。7. 三陰交,三陰交匯,灸此相當(dāng)于吃腎氣丸,再灸絕骨大柱同時,更好,也可再灸章門
。
(十一)其他:1. 青春期:轉(zhuǎn)骨湯幫助長身高
。青春期發(fā)育孩子喝,讓孩子發(fā)育比較好平衡:還少丹方子,放雞湯里燉,藥材要最好的,去找剛剛會叫的小公雞,純種烏骨雞,去掉五尖,水開加水四次,接近冬至吃,寒冷時,寒流來時吃最好;但吃前最好先化內(nèi)傷:三棱、莪術(shù)各三錢,再加六錢或更多黃芪,半杯紅曲
。一個冬天三鍋(次)
。或全家一起吃:燉肉湯加炙過的三七,至少18頭的
。三天兩頭家常吃
。2. 青春痘外用治標(biāo)法:黑豆打粉加一點美容的藁本,水調(diào),外敷,洗澡前敷,洗澡后洗掉3. 土茯苓三兩煮水喝,去毒去濕去風(fēng),治腦內(nèi)痛。4. 土茯苓:剔骨搜風(fēng),膝蓋積液,牛皮鮮,骨頭里塞住的臟東西5. 大豆芽,可以去體內(nèi)濕氣風(fēng)邪
。大豆芽,每天半斤,連續(xù)三個月,可瘦小腹,豐胸,美白,降血壓,解毒,排宿便6. 馬錢子,防風(fēng)的,治狂犬病7. 骨質(zhì)疏松:桂枝湯加附子
、白術(shù)8. 淋巴細(xì)胞比例30pa
到50pa之間正常,小于30pa癆病體質(zhì),大于50pa逸病體質(zhì);正常范圍內(nèi)的數(shù)值越高,副交感神經(jīng)越發(fā)達(dá)9. 中暑:六一散10. 劇毒:鰱魚甘草湯11. 大黃蟄蟲丸,烏梅丸煎劑,或者土茯苓,都可12. 柴胡湯第一、真武湯第二之病最多13. 五臟的病會顯現(xiàn)在手六經(jīng)
、足六經(jīng)上,六經(jīng)病會顯現(xiàn)在足六經(jīng)上,人體擋病毒的經(jīng)一定是足六經(jīng),比較長
。14. 十補丸,補督脈15. 陳士鐸減肥方補氣消痰飲
四君子湯的配方比例
四君子湯,包括人參、白術(shù)
、茯苓
、炙甘草,這四種藥組成了一個方子
,叫四君子湯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有詳細(xì)記載
,是一個很古老且非常有名的方劑
。主要的功效就是益氣健脾,主治脾胃氣虛
,它是一個脾胃氣虛證的基礎(chǔ)方
。后世眾多補脾益氣方劑多從此方衍化而來。
四君子湯是從《傷寒論》中的“理中丸”脫胎
,把原方中秉性燥烈的干姜去掉
,換成了性質(zhì)平和的茯苓,由驅(qū)除大寒變成溫補中氣
。方中只人參
、白術(shù)、茯苓
、甘草四味
,不熱不燥,適度施力
,從了“君子致中和”的古意
。
四君子湯雖只有簡單的四味藥,君臣佐使的搭配卻令人叫絕
。不虧是補氣第一方
。
以人參為君,甘溫益氣
,健補脾胃
;脾胃氣虛,運化失常
,故臣以白術(shù)
,既助人參補益脾胃之氣,更以其苦溫之性
,健脾燥澀
,助脾運化;脾主澀
,脾胃既虛,運化無力,則澀濁于停滯
,故佐以補制兼優(yōu)之茯苓
,以白術(shù)健運脾氣,藥均為甘溫和緩之品
,而呈君子中和之氣
,故以“君子”為名,合藥共奏健補脾胃之氣
,兼司運化之職
,且滲補澀濁,共成益氣健脾之功
。
【功效】具有補氣
,益氣健脾之功效。
【主治】主治脾胃氣虛證
,面色萎黃
,語聲低微,氣短乏力
,食少便溏
,舌淡苔白,脈虛數(shù)
。臨床常用于治療慢性胃炎
、消化性潰瘍等屬脾胃氣虛者。
對多種原因引起的胃功能減退
,消化力弱
,各種慢性病出現(xiàn)的脾氣虛弱均可加減應(yīng)用。
【方歌】
①四君補氣基礎(chǔ)方
,食少無力大便溏
,人參白術(shù)茯苓草,益氣健脾功效強
。
②四君子湯中和義
,參術(shù)茯苓甘草比,益以夏陳名六君
,祛痰補益氣虛餌
,除卻半夏名異功,或加香砂胃寒使
。
【組成】人參
、白術(shù)、茯苓
、甘草
。
(后人有將人參換成了黨參,更適合日常飲用)
【配方】人參去蘆、白術(shù)
、茯苓去皮
,甘草炙各等分。
(人參
、白術(shù)
、茯苓各9g,甘草6g
。)
【用法】上為細(xì)末
。每服兩錢(15克),水一盞
,煎至七分
,通口服,不拘時候
;入鹽少許
,白湯點亦得。現(xiàn)代用法:水煎服
。
【方義】本證多由脾胃氣虛
,運化乏力所致,治療以益氣健脾為主
。脾胃為后天之本
,氣血生化之源,脾胃氣虛
,受納與健運乏力
,則飲食減少;濕濁內(nèi)生
,脾胃運化不利
,故大便溏薄
;脾主肌肉
,脾胃氣虛,四肢肌肉無所稟受
,故四肢乏力
;氣血生化不足,不能榮于面
,故見面色萎白
;脾為肺之母,脾胃一虛
,肺氣先絕
,故見氣短
、語聲低微;舌淡苔白
,脈虛弱均為氣虛之象
。正如《醫(yī)方考》所說:“夫面色萎白,則望之而知其氣虛矣
;言語輕微,則聞之而知其氣虛矣
;四肢無力
,則問之而知其氣虛矣;脈來虛弱
,則切之而知其氣虛矣
。”方中人參為君
,甘溫益氣
,健脾養(yǎng)胃。臣以苦溫之白術(shù)
,健脾燥濕
,加強益氣助運之力;佐以甘淡茯苓
,健脾滲濕
,苓術(shù)相配,則健脾祛濕之功益著
。使以炙甘草
,益氣和中,調(diào)和諸藥
。四藥配伍
,共奏益氣健脾之功。
本方由理中丸衍化而來
,去干姜加入云苓而成
。本方中四味均屬于平、溫藥材
,不熱不燥
,補中有瀉,補而不滯
,平補不峻
,諸藥合用能使脾氣足而氣血生化有源,脾健運而濕氣得消
。
【配伍特點】溫而不燥
,補而不峻
。
【運用】本方用于脾胃氣虛證,臨床應(yīng)用以面色萎黃
,語聲低微
,氣短乏力,食少便溏
,舌淡苔白
,脈虛數(shù)為辨證要點。通常結(jié)合其它藥方使用
,防止虎狼之劑傷正氣
。
【加減化裁】若嘔吐,加半夏以降逆止嘔
;胸膈痞滿者
,加枳殼、陳皮以行氣寬胸
;心悸失眠者
,加酸棗仁以寧心安神;若畏寒肢冷
,脘腹疼痛者
,加干姜、附子以溫中祛寒
。煩渴
,加黃芪;胃冷
,嘔吐涎味
,加丁香;嘔逆
,加藿香
;脾胃不和,倍加白術(shù)
、姜
、棗;脾困
,加人參
、木香、縮砂仁
;脾弱腹脹
,不思飲食,加扁豆
、粟米
;傷食
,加炒神曲;胸滿喘急
,加白豆蔻
。
【加減法】
如果病人兼有氣滯,則加入陳皮6
,木香9
,春砂仁9;
兼有痰濕者
,加入法夏10
;
兼肝血虛者,加白芍12當(dāng)歸12
;
如果脾氣虛寒,配干姜6肉桂末4
【加減化裁方】
1
、異功散
組成:人參
、白術(shù)、茯苓
、甘草
、陳皮。
功用:益氣健脾
,行氣化滯
。
主治:脾胃氣虛兼氣滯證。飲食減少
,大便溏薄
,胸滿痞悶不舒,或嘔吐泄瀉等
。
2
、六君子湯
組成:人參、白術(shù)
、茯苓
、甘草、半夏
、陳皮
。
功用:益氣健脾,燥濕化痰
。
主治:脾胃氣虛兼痰濕證
。食少便溏,胸脘痞悶
,嘔逆等
。
3
、香砂六君子湯
組成:木香、砂仁
、人參
、白術(shù)、茯苓
、甘草
、半夏、陳皮
。
功用:益氣健脾
,行氣化痰。
主治:脾胃氣虛
,痰阻氣滯證
。嘔吐痞悶,不思飲食
,脘腹脹痛
,消瘦倦怠,或氣虛腫滿
。
4
、保元湯
組成:黃芪、人參
、炙甘草
、肉桂、生姜
。
功用:益氣溫陽
。
主治:虛損勞怯,元氣不足證
。倦怠乏力
,少氣畏寒;以及小兒痘瘡
,陽虛頂陷
,不能發(fā)起灌漿者。
5
、七味白術(shù)散
組成:人參
、白術(shù)、茯苓
、甘草
、木香、藿香
、葛根
。(北宋中醫(yī)兒科鼻祖錢乙創(chuàng)制)
功用:和胃止嘔
,清熱生津,行氣消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