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茯苓丸
出自《金匱要略》
【組成】 桂枝 茯苓 丹皮去心 桃仁去皮尖
【用法】 右三味,末之
【功用】 活血化瘀,緩消癥塊
【主治】 瘀阻胞宮證
【方解】 本方原治婦人素有癥塊
《婦人良方》引本方更名為奪命丸
【運用】
1.辨證要點:本方為治療瘀血留滯胞宮
,妊娠胎動不安,漏下不止的常用方。以少腹有癥塊,血色紫黑晦暗,腹痛拒按為辨證要點。婦女經(jīng)行不暢、閉經(jīng)、痛經(jīng),以及產(chǎn)后惡露不盡等屬瘀阻胞宮者,亦可以本方加減治之。但對婦女妊娠而有瘀血癥塊者,只能漸消緩散,不可峻猛攻破。原方對其用量2.加減法:若瘀血阻滯較甚
3.現(xiàn)代應用:本方常用于子宮肌瘤
、子宮內(nèi)膜異位癥、卵巢囊腫、附件炎,慢性盆腔炎等屬瘀血留滯者。【文獻摘要】
1.原書主治
《金匱要略·婦人妊娠病脈證并治》:“婦人宿有癥病
,經(jīng)斷末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動在臍上者,為癥痼害。妊娠六月動者,前三月經(jīng)水利時,胎也。下血者,后斷三月衃也。所以下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當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2.方論選錄
徐彬《金匱要略論注》卷20:“藥用桂枝茯苓丸者
,桂枝、芍藥,一陰一陽,茯苓、丹皮、一氣一血【臨床報道】
錢氏將子宮內(nèi)膜異位癥患者
【實驗研究】
家兔靜脈注射或口服本方1.5小時后
,經(jīng)血液流變學測定,全血還原比粘度(高切、低切)今天給各位分享桂枝功效與作用的知識
桂枝的功用包括:解表和營,通陽散寒,溫化水氣,補益里氣,平降沖逆通瘀活血等六大方面.配伍應用方面:桂枝配芍藥,調(diào)和營衛(wèi);配麻黃可增強發(fā)汗作用;配生姜有兩個作用:一是協(xié)同辛散外邪,一是溫散胃中寒飲;配干姜也有兩種作用:一是溫化上焦水飲,一是溫散下寒;配甘草,在用量差距不大時,都是取甘草之甘以緩桂枝之性,在心陽虛而心悸怔忡,欲桂枝,甘草以復心陽時,桂枝用量須較大于甘草,但在心陽既虛而心血亦虛時,必須以甘草為主;配人參,一是補虛解表,一是補益氣虛;配黃耆補虛;配附子,一是溫陽解表,一是溫經(jīng)散寒,一是溫補腎陽;配白術(shù)化濕;配茯苓治水氣內(nèi)停;配龍骨,牡蠣,養(yǎng)心陽,安心神;配地黃,用于陰陽兩虛;配當歸,主治血虛寒滯;配防己溫行水氣;配桃仁通瘀活血;配黃連,取其寒熱相并,以治寒熱錯雜之癥;配石膏,一是解表清里,一是清透里熱;配大黃,一是解表攻下,一是溫下太陰寒實,一是攻瘀瀉熱.溫病化燥必須禁用桂枝.
意見建議:
1,抗菌作用桂枝醇提物在體外能抑制大腸桿菌,枯草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效濃度為25毫克/毫升或以下;對白色葡萄球菌,志賀氏痢疾桿菌,傷寒和副傷寒甲桿菌,肺炎球菌,產(chǎn)氣桿菌,變形桿菌,炭疽桿菌,腸炎沙門氏菌,霍亂弧菌等亦有抑制作用(平板挖洞法).
2,抗病毒作用用人胚腎原代單層上皮細胞組織培養(yǎng),桂枝煎劑(1:20)對流感亞洲甲型京科68-1株和孤兒病毒(ECHO11)有抑制作用,在雞胚上,對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以70%醇浸劑作用較好.
3,利尿作用用含桂枝的五苓散0.25克/公斤給麻醉犬靜脈注射,可使犬尿量明顯增加,單用桂枝靜注(0.029克/公斤)利尿作用比其他四藥單用顯著,故認為桂枝是五苓散中主要利尿成分之一,其作用方式可能似汞撒利.
桂枝茯苓丸由桂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