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偏方秘方

      中醫(yī)古籍嘉祐補注政類本草

      道醫(yī) 2023-06-25 15:13:41

      唐慎微? 約生活于11~12世紀間,字審元

      。原籍蜀州晉陽(今四川崇慶),出身于世醫(yī)家庭
      ,對經(jīng)方深有研究,知名一時
      。元佑年間(1086~1094)應蜀帥李端伯之招
      ,至成都行醫(yī),居于華陽(當時成都府東南郊)
      ,遂為華陽人
      。唐氏雖語言樸訥
      ,容貌不揚,但睿智明敏
      ,醫(yī)術(shù)精湛
      ,醫(yī)德高尚?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颊卟环仲F賤
      ,有召必往,風雨無阻
      。為讀書人治病從不收錢
      ,只求以名方秘錄為酬,因此學者喜與交游
      。每于經(jīng)史諸書中得一方一藥
      ,必錄而相咨。從而積累了豐富的藥學資料

      為唐氏編撰《經(jīng)史證類備急本草》增廣見識,提供了有利條件

      。1082~1083年間
      ,尚書左亟蒲傳正看過該書初稿后,要保薦唐氏做官
      ,但唐氏拒而不受
      ,繼續(xù)修訂增補自己的本草著作,約于1098年以后定稿
      。完成全書31卷
      ,反映了宋代藥物學的發(fā)展水平。唐慎微以個人之力完成如此宏偉精湛的藥學巨著
      ,刊行之后
      ,產(chǎn)生了重大的國內(nèi)外影響。證類本草 宋代的的代表醫(yī)藥書籍
      ,全書有要1558種
      ,書中還帶有方劑和藥材的圖片,在醫(yī)學上有很大的價值
      ,在文學上也有不錯的價值

      嘉祐二年(1057)校正醫(yī)書局成立伊始最早承擔的任務就是校修《開寶本草》,主要參與者有太常少卿直集賢院掌禹錫

      、職方員外郎秘閣校理林億
      、殿中亟秘閣校理張洞、殿中亟館閣校理蘇頌
      、醫(yī)官秦宗右
      、朱有章
      、太子今舍陳檢等。最后由光祿寺丞高保衡負責審校
      。歷時三年
      ,于嘉祐五年(1060)八月書成,命名為《嘉祐補注神農(nóng)本草》
      ,簡稱《嘉祐本草》

      《嘉祐本草》共收載藥物1082種,其中新補82種

      ,新定17種
      。除繼承《開寶本草》舊有體例外,掌禹錫等把自家從歷代文獻中摘錄補入該書者標為“新補”
      ,把民間采集到的新藥物標為“新定”
      ,由掌禹錫等自家注說的內(nèi)容則冠之以“臣禹錫等謹按”。

      此資源下載價格為12資源分

      ,請先登錄本站所有資源均轉(zhuǎn)載自網(wǎng)絡(luò)
      ,僅供學習參考之用!如有侵犯您的版權(quán)
      ,請聯(lián)系郵箱:3360521511@qq.com 本站將第一時間刪除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8760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相關(guān)文章
      李敬孝教授運用枳實薤白桂枝湯醫(yī)案二則
      摘要:本文為總結(jié)歸納胸痹病辨證及治療規(guī)律,根據(jù)《金匱要略》一書中張仲景對胸痹的論述
      川升麻揩齒散
      處方 : 川升麻半兩,白附子1分(炮裂),密陀僧1分
      ,露蜂房1分
      ,槐枝灰半兩。制法 : 上為末
      ,別入生地黃汁1合
      加味地黃丸
      加味地黃丸《古今醫(yī)統(tǒng)》卷九十:加味地黃丸處方 : 熟地黃(煮爛
      ,搗)120克 山茱萸肉 山藥各60克 澤瀉30克 牡丹皮 白茯苓各15克 鹿茸(酥炙)牛膝各6克制法 : 上藥為末
      ,面糊丸,如黍米大
      和中解托湯
      和中解托湯處方 : 柴胡1錢
      ,干葛1錢,山楂1錢
      ,澤瀉1錢
      ,陳皮8分,甘草3分
      ,生姜、大棗
      。功能主治 : 外感之癥
      ,手足厥冷,惡寒淅瀝
      ,肢節(jié)酸疼
      ,有似陽微者;口渴欲飲
      ,舌上微苔
      健脾增力丹
      處方 : 陳皮1斤
      ,厚樸1斤
      ,蒼術(shù)1斤,神曲1斤,麥芽1斤
      ,山楂1斤
      ,甘草半斤,黑豆半斤
      。制法 : 上為細末
      固衛(wèi)御風湯
      處方 : 炙黃耆9g
      ,防風9g
      黃蓍酒
      處方 : 黃蓍
      、防風
      、桂心、天麻
      、萆薢
      、石斛、虎骨(酥炙)、白芍藥
      、當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