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常識 >> 偏方秘方

    老中醫(yī)自擬方治療肝陰虧損,血不榮筋導致的手痛

    道醫(yī) 2023-06-26 01:29:20

    張某某,男

    ,35歲
    ,四川重慶市工人
    。1978年7月20日初診。

    自訴:兩手不紅不腫

    ,但疼痛不已,近年經本單位職工醫(yī)院
    、當?shù)蒯t(yī)院中西醫(yī)多種治療均不愈
    ,疼痛反加劇
    ,端碗握筷均成問題
    ,深感苦惱
    。經人介紹,特來求治

    檢查:診脈弦,微有澀象

    ,舌質淡無苔
    ,兩手無任何異狀
    ,但疼痛不已
    。下午似較上午為甚,夜間常痛醒
    ,疼痛時劇時緩。痛時有拘攣感
    ,二便正常
    ,飲食尚可,平素嗜酒及辛辣香燥厚味之物

    辨證:肝陰虧損,血不榮筋

    治法:補氣養(yǎng)陰

    ,活血榮筋

    處方:自擬方

    黃芪60克 當歸30克 制首烏60克 白芍30克 丹參30克 地鱉蟲30克 生地黃30克 川芎15克 猴前爪1對 姜黃30克 桑枝30克 木瓜30克 乳香20克 沒藥20克

    上藥共研細末

    ,每次服6克,每日早晚各服一次
    。囑其戒酒及辛辣香燥厚味。

    8月9日二診:病人服上藥數(shù)月后

    ,似覺有效
    ,因此中午加服一次
    ,10天后效果顯著
    ,現(xiàn)在疼痛基本停止,只晚上出現(xiàn)陣發(fā)性疼痛約20分鐘?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F(xiàn)在已不食海椒、油炸之物
    ,并戒了煙
    、酒

    處方:按原方加白芍

    、生地至60克
    ,再按前法服一劑,每次6克
    ,白開水送下,

    8月25日三診:病人兩手疼痛完全消失

    ,擬回單位上班
    、囑其繼服歸芍地黃丸,并戒酒和辛辣香燥之物

    按:對本病例的診斷,主要從問診中得來

    、他嗜酒
    ,嗜食辛辣
    、香燥厚味之物
    ,又經反復查脈,看舌
    ;脈弦,微有澀象
    ,舌質淡
    ,痛時有拘攣感,且下午較上午為甚
    ,晚上又常常痛醒。這些都是肝陰虧損
    、血行不暢的征象
    。故在治法上
    ,應補氣養(yǎng)陰
    ,活血榮筋
    ,既然陰血虧虛
    ,何以補氣
    ?因氣為血帥
    ,血為氣母
    ,陽生陰長
    ,補氣即所以生血也
    ,故用四物湯加首烏、丹參
    、木瓜、黃芪補氣養(yǎng)陰
    ,用乳香
    、沒藥、地鱉蟲活血通經
    ,用猴爪、姜黃
    、桑枝引諸藥直達病所
    ,但這僅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燥火傷陰之物
    ,莫過于辛辣、香燥之品
    ,故勸其戒除。由于病人與醫(yī)生密切合作
    ,故能沉疴得治

    ——本文摘自《中國當代中醫(yī)專家臨床經驗薈萃 4 疑難雜病治驗錄》

    老中醫(yī):出現(xiàn)這些癥狀,你可能氣血不足了
    ,看看自己是否存在

    中醫(yī)上講

    ,氣能生血
    ,從日常飲食吃的食物
    ,可以轉化成精微物質,再經過心臟和肺的輔助作用而變?yōu)檠?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以維持全身各臟腑的功能正常;氣能行血,因為氣具有推動的作用
    ,可以促進血液的運行
    ,而防止血液在脈中瘀滯
    ;氣能固攝血液在脈管中
    ,進而防止血液溢于脈外,導致出血等病癥
    ;同時血液不斷的為氣的生成提供精微物質
    ,而氣又存在于血中
    ,需要依賴血液的運載而達到周身
    。總而言之
    ,兩者關系概括為“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


    對于人體來說
    ,氣血不足的患者通常會有頭暈
    、目眩
    、耳鳴、失眠
    、精神差
    、便秘
    、手腳發(fā)涼
    、消化能力差、食欲差
    、容易出汗等


    1
    、看眼睛

    眼睛無神
    ,顏色混濁,表明肝臟氣血不足
    ;眼白有血絲多與肺熱大腸熱癥有關;眼袋增大
    ,脾虛較重
    ;眼睛干澀
    ,眼皮沉重
    ,兩目呆滯
    ,晦暗無光
    ,氣血虧虛所致。

    2
    、看皮膚

    皮膚出現(xiàn)粗糙
    ,沒有光澤,發(fā)暗
    ,發(fā)黃,發(fā)白
    ,泛青
    ,發(fā)紅,長斑都在表明氣血不足了
    。此外面色蒼白腎氣不足
    ,面色萎黃肝氣不足


    3
    、看青筋

    成人食指看到青筋,消化功能不好
    ,氣血虧虛
    ,掌心下方
    ,接近橫紋的地方
    ,紋路多、深多是氣血不足導致


    4、看指甲上的半月形

    手指上沒有半月形或只有大拇指有
    ,說明體內寒氣重
    ,循環(huán)功能差,氣血不足


    5、看頭發(fā)

    頭發(fā)早白
    ,肝血腎氣不足
    ;脫發(fā),頭發(fā)油膩
    ,發(fā)質干枯
    ,生長緩慢,易分叉也多與氣血不足相關


    6、摸手溫

    出現(xiàn)手心偏熱
    ,或出汗或手冰冷
    ,指腹扁平
    ,薄弱表明氣血不足


    7、看指甲上豎紋

    成年人一旦出現(xiàn)豎紋
    ,表明氣血兩虧
    ,身體出現(xiàn)透支,是機體衰老的表現(xiàn)


    8
    、看睡眠

    入睡困難,易驚易醒
    ,夜尿多,呼吸沉重
    ,打呼嚕
    ,對于氣血兩虧有關。

    1
    、紅棗在鐵鍋中炒黑與桂圓一同泡水飲用,祛胃寒,治胃痛,補血
    ,補氣。

    2、烏骨雞煲湯
    ,烏骨雞性溫
    ,補血,補腎效果奇佳


    食補一定要注意食材的屬性
    ,不要盲目進補,以免虛不受補
    ,食材屬性性平
    ,性溫的一年四季對身體都有補益作用
    ;性涼
    ,性寒的食物,盡量減少食用

    這個部位長青筋
    ,非死即殘!老中醫(yī)三招化解
    ,不看后悔!



    所謂“青筋”

    ,就是人體皮膚下可見的靜脈
    。專家認為
    ,青筋異常突出
    ,說明人體的痰、濕
    、疹
    、毒有積滯之勢



    此時靜脈血流會受阻
    ,壓力增大,人體表面的靜脈會隆起
    、曲張、變色



    云:“有經絡者
    ,立志調虛實
    ,故不能堵”
    。所以,青筋的爆發(fā)是人體亞健康的一種表現(xiàn)
    ,甚至會引發(fā)嚴重的疾病



    一個


    手上青筋:腰椎病
    ,冠心病.


    1
    、手背上的青筋


    手背青筋提示腰背部有淤滯,容易導致腰部勞損
    、疲勞
    ,常見腰酸背痛
    ,甚至肌肉緊張
    、硬結。


    手指背上青筋發(fā)黑
    ,可能患有頸椎肥大或腰椎病



    2.手指青筋突出


    成年人手指上的青筋,不僅說明消化系統(tǒng)出了問題
    ,還反映了頭部血管的微循環(huán)障礙
    ,腦血管供血不足,頭部不適
    ,嚴重者會頭暈
    、頭痛、中風



    3
    、手掌青筋


    (1)魚際有靜脈突出,常提示腰腿痛
    、下肢風濕關節(jié)痛



    (2)手腕上有青筋突起,往往預示婦科疾病
    ,如月經不調
    、白帶過多等。


    (3)內關脈常提示心臟疾病
    ,如心肌勞損
    、心煩、心跳
    、煩悶
    、失眠、多夢等



    (4)內關脈越靠近內關穴
    ,心臟癥狀出現(xiàn)越早
    ;內脈越突出、扭曲
    、紫黑色,心臟病越嚴重
    。甚至預示著心臟會生大病



    (5)生命線附近有青筋,常見于肝膽功能代謝問題
    ,易出現(xiàn)口苦、煩躁
    、胸悶
    、肝病等。


    (6)虎口生命線始端有青筋
    。女性更容易在月經前后乳房疼痛



    (7)食指和手掌橫紋有青筋
    ,說明左側容易得肩周炎,小指和手掌橫紋有青筋
    ,說明右側容易得肩周炎。


    (8)拇指掌指關節(jié)上的靜脈凸起扭曲
    ,說明心臟冠狀動脈硬化
    。黑色導致冠心病。


    (9)中指掌指關節(jié)有青筋突起
    、扭曲、紫黑色
    ,提示腦動脈硬化



    (10)手指上的青筋,甚至淺到連手指節(jié)間都能看到
    ,提示腸胃有積滯的大便
    。改變排便習慣后,靜脈會逐漸淡化消失






    頭部青筋:中風、糖尿病
    、風濕病.


    1
    、太陽穴的青筋


    太陽穴的脈絡往往預示著頭暈頭痛
    ;當太陽穴的靜脈凸起扭曲時
    ,表示腦動脈硬化
    ;當它呈紫黑色時,很容易中風
    。一旦中風死亡或致殘
    ,早期檢測可以預防它



    2
    、額頭上的青筋


    額頭青筋表明你可能是因為長期疲勞、緊張
    、工作壓力大或情緒壓力大而患上了甲亢和糖尿病



    3
    、鼻梁青筋


    鼻梁上青筋表示胃腸停滯
    ,容易胃痛、腹脹
    、消化不良
    、大便不好
    ;紫色的時候
    ,情況更嚴重。


    4
    、眼袋和青筋


    俗話說
    ,脾虛眼袋大,腎虛眼袋黑
    。眼袋青筋常提示婦科病
    、月經不調、白帶過多



    5
    、嘴角下的青筋


    嘴角下青筋常提示婦科病、濕泄重
    、疲勞
    、腰漆酸痛
    、下肢風濕
    ;可能患有風濕病或下肢疾病。


    6、舌下絡脈突出


    舌下絡脈對應的是人心臟的冠狀動脈
    ,容易引起心臟病和心肌勞損
    。如果舌下絡脈凸起、扭曲
    、發(fā)黑
    ,容易引起冠心病。





    腹部藍光


    人體任何地方出現(xiàn)青筋
    ,不僅影響美觀,更重要的是身體廢物堆積的反映



    消除青筋的關鍵是平時要學會清腸排毒
    。清腸排毒和瀉藥的概念是不一樣的。很多人總以為每天排便很正常
    ,而忽視了清腸排毒。


    糙米:凈化血管
    ,排出毒素



    糙米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纖維素
    、礦物質、鐵和維生素
    ,能有效提高人體免疫力
    ,凈化血管,促進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huán)
    ,幫助消化和清理腸胃,為腸道輸送源源不斷的能量



    研究表明
    ,長期食用糙米有助于排出毒素。除此之外
    ,它還能平衡血糖,防止尿酸過高
    ,防止便秘和腸癌



    吳布衣蒸糙米


    保護腸胃,促進消化



    配料:糙米、黑豆
    、紅豆
    、黃豆
    、眉豆、綠豆



    練習:


    1.將五種豆子分別洗凈



    2.黑豆和黃豆用清水浸泡約2小時,撈出瀝干



    3.紅豆
    、眉豆
    、綠豆、糙米用清水浸泡1小時左右
    ,撈出瀝干



    4.將6碗水倒入高壓鍋,加入瀝干的糙米和豆子
    ,煮熟
    。開始用大火煮
    。煮沸后
    ,蓋上閥門,等待閥門放氣
    ,然后中火煮15分鐘,然后關火



    5.然后放在鍋里悶
    ,最好悶15到20分鐘再上桌。


    菠菜:清熱解毒
    ,防止便秘。


    菠菜能清理人體胃中的熱毒
    ,防止便秘
    ,使人容光煥發(fā);菠菜葉中含有一種胰島素樣物質
    ,可以保持血糖穩(wěn)定。


    菠菜中還含有大量的抗氧化劑
    ,具有抗衰老
    、促進細胞繁殖的作用。不僅能激活大腦功能,還能增強青春活力
    ,防止大腦衰老。


    炒菠菜


    促進消化
    ,抗衰老



    配料:菠菜、油
    、鹽、雞精



    練習:


    1.菠菜去掉老葉和黃葉
    ,切去根部
    。洗凈瀝干備用



    2.鍋中放入適量植物油,將油燒至七八成熱



    3.將菠菜放入鍋中翻炒至完全變色,加入適量鹽
    ,加入適量雞精調味
    ,翻炒。


    海帶:排除毒素
    ,預防腸癌。


    中醫(yī)專家指出
    ,海帶是堿性食物
    ,富含碘能促進血液中甘油三酯的代謝。海帶中含有一種叫硫酸多糖的物質
    ,可以清除附著在血管壁上的膽固醇,使膽固醇保持在正常水平



    海帶中的海藻酸鹽因其含水量高,可在腸內形成凝膠狀物質
    ,有助于排除有毒物質
    ,防止人體吸收鉛、鎘等重金屬
    ,排除體內放射性元素
    。同時有助于治療動脈硬化,預防便秘和腸癌



    炒海苔絲


    保護血管
    ,排除毒素



    配料:海帶
    、辣椒、姜



    練習:


    1.海帶切絲,青椒切片
    ,辣椒切絲
    ,姜切絲備用。


    2.鍋內放入七成熱
    ,放入花椒和姜煸炒,放入海帶絲煸炒



    3.加入適量的鹽
    、糖、醋
    、醬油,炒出青椒
    ,加入少許雞精調味后出鍋


    六味地黃丸的組成
    ,功效,主治以及變方

    六味地黃丸由熟地黃

    、山茱萸
    、山藥、澤瀉
    、丹皮、茯苓這六味中藥組成
    。最早是“八味地黃丸”
    ,見于張仲景的《金匱要略》
    。后來,宋代名醫(yī)
    、兒科專家錢乙把八味地黃丸里面的附子和桂枝這種溫補的藥物去掉了,變成了現(xiàn)在的六味地黃丸
    ,并用它來治療小兒先天不足
    ,發(fā)育遲緩等病癥。
    后來
    ,明代中醫(yī)有一派非常推崇“腎”的作用
    ,認為腎是人的“先天之本”
    ,一時間
    ,很多名醫(yī)倡導補腎,比如明代名醫(yī)薛己最善補腎
    ,他就主張,腎陰虛用六味地黃丸
    ,腎陽虛用八味地黃丸
    。薛己的實踐為許多后世醫(yī)家認可,他們倡導的補腎觀點對后世的影響非常大

    適用于腎陰虛
    僅從歷史醫(yī)家的主張就可以看出,六味地黃丸以滋補腎陰為主
    ;此外
    ,從藥方的組成來看,它可以達到三陰同補(補腎陰
    、補肝陰、補脾陰)的效果
    ,比如熟地黃可以補腎陰
    ;山茱萸則是肝腎同補,通過補肝來達到補腎的目的
    ;山藥能健脾益腎,通過健脾來補后天
    。由此可以看出
    ,六味地黃丸只適用于陰虛,陽虛者就不適用了

    如何判斷是陰虛、還是陽虛呢
    ?腎陰虛的典型癥狀是潮熱
    、盜汗、手心和腳心煩熱
    、口燥咽干,此外還有遺精
    、夢遺
    、早泄等。腎陽虛的典型癥狀是腰膝酸軟
    、不耐疲勞、經常覺得乏力
    、四肢發(fā)涼
    、喜熱怕冷等。有些腎陽不足的人
    ,也可能會出現(xiàn)勃起功能障礙、早泄
    、滑精等性功能問題

    那么,目前中年人是腎陽虛多還是腎陰虛多呢
    ?對正常人群,做這樣的區(qū)分沒有意義
    。陰虛
    、陽虛是指腎虛發(fā)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有的癥狀。大部分人可能僅僅處于腎氣輕微不足的狀態(tài)
    ,遠未到腎陰虛或腎陽虛的程度。
    幾種人不宜吃
    1
    、健康人群
    對于正常人群
    ,如果沒有明顯腎陰虛的癥狀,我認為不適宜于自行長期服用六味地黃丸

    2、明顯是陽虛(包括腎陽虛
    、脾陽虛)的人不宜服用
    腎陽虛的人面色偏白
    ,體質虛弱
    ,喜夏不喜冬,這樣的人不適于吃六味地黃丸
    。許多因腎陽不足引起的勃起功能障礙患者,還一味地服用六味地黃丸
    ,病癥就會“雪上加霜”
    。彭教授特別提醒到,他們應該選擇治療腎陽虛的藥物
    ,比如金匱腎氣丸。
    3
    、腎陰虛但脾胃功能不好的人
    六味地黃丸是偏于補陰的藥
    ,配方中陰柔的藥多一些,吃了后會妨礙消化功能
    。中老人一般脾胃功能不強,服用更要謹慎
    。間斷吃
    ,影響不大;長期連續(xù)服用的話
    ,就不可取了。
    服藥之前應該先去咨詢醫(yī)生:有沒有腎虛
    ,是腎陰虛還是腎陽虛
    ,該不該服用六味地黃丸,服多長時間
    ,盡量避免由于盲目用藥而造成的身體不適

    六味地黃丸
    【處方】熟地黃160g
    山茱萸(制)80g
    牡丹皮60g
    山藥80g
    茯苓60g
    澤瀉60g
    【制法】以上六味
    ,粉碎成細粉
    ,過篩,混勻
    。每100g粉末加煉蜜35~50g與適量的水,泛丸
    ,干燥
    ,制成水蜜丸;或加煉蜜8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
    ,即得

    【性狀】為棕黑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
    ;味甜而酸

    【功能與主治】滋陰補腎。用于腎陰虧損
    ,頭暈耳鳴
    ,腰膝酸軟
    ,骨蒸潮熱,盜汗遺精
    ,消渴

    【用法與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
    ,小蜜丸一次9g
    ,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規(guī)格】大蜜丸每丸重9g
    【貯藏】密封

    【摘錄】《中國藥典》
    我的補充
    2010-05-20
    13:59

    補腎,好像大家都需要
    ,一提
    ,就說“六味地黃丸”
    。左歸丸
    、右歸丸、麥味地黃丸等都是六味地黃丸之類的變方
    。在養(yǎng)陰補腎的中成藥中,人們經常使用的就是六味地黃丸
    。其實
    ,在地黃丸的家族中,六味地黃丸只是其中的一個小弟弟
    ,其余的均含有六味地黃丸的成分,其藥物組成相似
    ,但由于所加減藥物的不同而使其功能不盡相同
    ,臨床應用時,注意
    ,應有所區(qū)別


    六味地黃丸:方由熟地黃、山茱萸
    、山藥
    、澤瀉、牡丹皮
    、茯苓六味藥組成,其特點是甘淡性平
    ,補而不滯
    ,能滋補腎陰,填精益髓
    ,適用于肝腎陰虧,虛火上炎所致的眩暈
    ,耳鳴,腰痛
    ,消渴等


    杞菊地黃丸: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加入枸杞子和菊花,治療肝腎陰虛所致的眩暈
    ,耳鳴,視物模糊
    ,眼目干澀疼痛等
    ,可收到補精、清肝
    、明目的目的。

    歸芍地黃丸: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加入了養(yǎng)血柔肝的當歸和白芍
    ,有填精養(yǎng)血之功
    ,對血虛頭暈,崩漏等療效顯著


    知柏地黃丸: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加入知母、黃柏
    。其獨特之處是對肝腎陰虛火旺所致的腰膝酸軟
    、遺精、血淋等證,能滋其陰
    ,降其火。但方中知母
    、黃柏性寒
    ,故脾虛便溏者須慎用,以免傷脾胃之氣


    桂附地黃丸: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加入肉桂和附子。因此方有肉桂
    、附子的加入
    ,而成了溫補腎陽的專劑,適用于腎陽虛弱的四肢厥冷
    ,脘腹冷痛,小便清長
    ,大便溏薄
    ,或見陽痿、滑精
    ,或女子宮冷不孕等


    濟生腎氣丸:在桂附地黃丸的基礎上加入車前子和牛膝。由于二者的加盟
    ,使其利水除濕之功增強
    ,適用于腎陽虛衰所致的水腫,小便不利等


    七味都氣丸: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加入五味子
    。五味子有補益固澀之功,故七味都氣丸適用于腎陽不足所致的虛咳
    ,氣喘
    ,遺精等。

    麥味地黃丸: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加入五味子和麥冬
    ,以增強六味地黃丸的養(yǎng)陰生津
    ,斂肺澀精之效,此方妙在補陰而祛邪
    ,專治肺腎陰虛所致的肺癆
    、喘咳、遺精等


    耳聾左磁丸: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加入柴胡
    、磁石,主治腎虛耳聾
    、耳鳴
    、目眩,用以滋陰通竅


    左歸丸:為六味地黃丸減茯苓、澤瀉
    、丹皮
    ,加枸杞子、牛膝
    、菟絲子
    、龜甲膠
    、鹿角膠
    。有滋補肝腎真陰之功,適用于真陰腎水不足
    ,不能滋養(yǎng)營衛(wèi),漸至衰弱
    ,或虛熱往來
    ,自汗,盜汗
    ,或神不守舍
    ,血不歸源
    ,或虛損傷陰
    ,或遺淋不盡,或氣虛昏暈
    ,或眼花耳聾
    ,或口燥舌干
    ,或腰酸腿軟等


    右歸丸:為桂附地黃丸減茯苓、澤瀉
    、丹皮,加枸杞子
    、杜仲
    、菟絲子、當歸、鹿角膠
    。有溫補腎陽
    ,填精止遺之功,適用于腎陽不足
    ,命門火衰
    ,年老久病而出現(xiàn)氣衰神疲,畏寒肢冷
    ,陽痿滑精,腰膝酸軟者

     
    腎虛分兩種
    ,腎陰虛,腎陽虛
    。你是哪一種?
    中醫(yī)認為
    ,任何事物都分為陰陽兩個方面
    ,人的腎也有腎陰和腎陽之分,腎功能障礙產生的原因可能是腎陰虛造成的
    ,也可能是腎陽虛造成的
    ,所以
    ,補腎要查明原因,分型而補

    陰虛和陽虛的主要表現(xiàn)
    1
    、腎陰虛的臨床表現(xiàn):1.腰酸腿軟
    。2.口干
    、煩躁。3.手心發(fā)熱
    。4.愛出汗

    2、腎陽虛的臨床表現(xiàn):1.腰痛而且發(fā)涼
    。2.手腳冰涼、尿頻

    由腎陰虛導致性功能障礙的男性
    ,平常可以多吃一些六味地黃丸類的補腎陰的藥物,另外食補也是很好的辦法
    ,例如,用桑葚子
    、枸杞煮粥
    ,也有不錯的效果。
    腎陽虛首先會出現(xiàn)腰痛
    ,因為腰為腎之府
    ,這種痛一般會有冷的感覺
    。病人痛的同時
    ,覺得腰里面發(fā)涼,這是腎陽虛的一個典型表現(xiàn)
    。另外
    ,它擴展到全身,會出現(xiàn)全身也怕冷
    。因為腎陽是一身陽氣的根本,如果根虛弱了
    ,整個身體的陽氣的溫煦作用就會下降

    腎虛如何補?
    腎虛
    ,當然要補腎
    ,除了飲食調理或藥膳滋補外,最主要也最常用的方法是用補腎中成藥
    。服藥關鍵是掌握其適應證
    ,細辨證候才有針對性。如腎陰不足
    ,則要補益腎陰,常用六味地黃丸;但如果癥狀未變
    ,且舌苔黃膩
    ,則不再適用六味地黃丸,而應改服知柏地黃丸;如腎虛兼有兩眼昏花
    、視物不明或眼睛干澀,則應服杞菊地黃丸
    ,如此等等
    。此外
    ,不能一味地只辨證,仍須明確西醫(yī)病名的診斷
    ,尤其是掌握疾病的演變和預后,這樣兩條腿走路
    ,才會收到預期的效果

    中成藥多為丸藥或膠囊,作用緩和
    ,須較長時間服用才能起到良好效果,尤其是腎虛這種慢性病證
    ,更要長期治療才行
    。對于部分虛不受補者,不宜只用補腎劑
    ,可以先調理脾胃
    。《黃帝內經》指出
    ,“有胃氣則生
    ,無胃氣則死”
    。在服用補腎劑之前
    ,先將消化功能調好,以便有能力消化吸收;或者在服補腎劑同時
    ,加用健脾和胃
    、理氣消導之品
    ,以資助運化。各種壯陽藥
    、補腎藥
    、補腎保健品,一定要在執(zhí)業(yè)中醫(yī)師的指導下使用
    ,才能使藥物適合病證
    ,起到補腎保健的作用

    常用補腎藥物分類:
    腎陰虛:
    六味地黃丸滋陰補腎
    。用于腎陰虧損,頭暈耳鳴
    ,腰膝酸軟
    ,骨蒸潮熱,盜汗遺精
    ,消渴
    。口服
    ,水蜜丸1次6克;小蜜丸1次9克
    ,大蜜丸1次1丸
    ,1日2次
    。是治療腎陰虛的經典名方。服后無腹脹便溏為合適
    。臨床尚有六味地黃軟膠囊
    ,1次2粒
    ,1日2次

    左歸丸滋陰補腎,填精益髓
    。用于真陰不足
    ,頭暈目眩
    ,腰酸腿軟
    ,遺精滑泄,自汗盜汗
    ,口燥咽干
    。同上是治療腎陰虛的常用方
    。因是純補之劑
    ,久服常用易滯脾礙胃,影響食欲

    麥味地黃丸滋腎養(yǎng)肺
    。用于肺腎陰虧,潮熱盜汗
    ,咽干咳血
    ,眩暈耳鳴
    ,腰膝酸軟
    ,消渴。同上用于腎陰虛兼肺陰虛者
    ,兼有潮熱盜汗
    、咽干咳血癥狀。
    河車大造丸滋陰清熱
    ,補腎益肺
    。用于肺腎兩虧,虛勞咳嗽
    ,骨蒸潮熱
    ,盜汗遺精,腰膝酸軟
    。同上用于腎陰虛兼肺陰虛者
    ,但補力較麥味地黃丸強。
    杞菊地黃丸滋腎養(yǎng)肝
    。用于肝腎陰虧
    ,眩暈耳鳴,羞明畏光
    ,迎風流淚
    ,視物昏花。同上用于腎陰虛兼肝陰虛者
    。高血壓有陰虛陽亢時較常用
    。相同功效的還有明目地黃丸、石斛夜光丸

    知柏地黃丸滋陰降火
    。用于陰虛火旺,潮熱盜汗
    ,口干咽痛,耳鳴遺精
    ,小便短赤
    。同上適用于腎陰不足兼舌苔黃膩或小便短赤等下焦?jié)駸嵴摺?br>七味都氣丸補腎納氣,澀精止遺
    。用于腎虛不能納氣
    ,呼多吸少
    ,喘促胸悶,久咳咽干氣短
    ,遺精盜汗
    ,小便頻數(shù)?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诜?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1次9克,1日2次
    。腎陰虛引起的氣喘
    、咳嗽、呃逆等
    。外感咳嗽引起的氣喘忌服
    大補陰丸滋陰降火。用于陰虛火旺
    ,潮熱盜汗
    ,咳嗽咯血,耳鳴遺精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诜?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1次6克
    ,1日2~3次。針對陰虛火旺者而設
    ,滋陰降火并用
    ,而以滋陰為主。
    歸芍地黃丸滋肝腎
    ,補陰血
    ,清虛熱。用于肝腎兩虧
    ,陰虛血少
    ,頭暈目眩,耳鳴咽干
    ,午后潮熱
    ,腰腿酸痛,腳跟疼痛
    。口服
    ,水蜜丸1次6克;小蜜丸1次9克
    ,大蜜丸1次1丸,1日2~3次
    。臨床常用于肝腎陰虛之月經不調等病。
    二至丸補益肝腎
    ,滋陰止血
    。用于肝腎陰虛
    ,眩暈耳鳴,咽干鼻燥
    ,腰膝酸痛,月經量多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诜?次9克
    ,1日2次
    。臨床常用于婦科血虛證病人
    。便溏者忌用

    腎陽虛:
    金匱腎氣丸(桂附地黃丸):溫補腎陽。用于腎陽不足諸證
    ,腰痛腳軟
    ,下半身常有冷感
    ,小腹拘急
    ,小便不利,或小便繁多
    ,以及腳氣
    、痰飲
    、消渴等
    。口服
    ,水蜜丸1次6克
    ;小蜜丸1次9克
    ,大蜜丸1次1丸
    ,1日2~3次。本方為治療腎陽虛的千年名方
    。這方子的原意為"陰中求陽"
    ,也就是說平常體質的人,由于飲食勞倦等原因造成了體內的精血(陰)一時性的缺少
    ,而不能及時轉化成陽氣來溫暖四肢,造成一時性的虛寒,或先天體質中陽氣略顯不足
    ,稍感怕冷,但又不是陰寒無火之人
    ,這樣才適用。所以如果總是口干
    、喜飲熱水而又畏寒怕冷的人較為對癥
    。后世的系列“地黃丸”都是在此方基礎上衍生出來的。服后無口干
    、大便干結者為合適


    右歸丸:溫補腎陽
    ,填精補血
    。用于年老或久病氣衰神疲,畏寒肢冷
    ,腰膝軟弱
    ,陽痿遺精,或陽衰無子
    ,或飲食減少,大便不實
    ,或小便自遺
    。口服
    ,水蜜丸1次6克;小蜜丸1次9克
    ,大蜜丸1次1丸
    ,1日2~3次。本方溫補腎陽之力較金匱腎氣丸更強
    。高血壓患者慎用

    濟生腎氣丸:溫腎化氣
    ,利水消腫
    。用于腎虛水腫,腰膝酸重
    ,小便不利
    ,痰飲喘咳?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诜?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水蜜丸1次6克;小蜜丸1次9克
    ,大蜜丸1次1丸,1日2~3次
    。適用于腎之陽氣不足而兼有水腫癥狀者。

    四神丸:溫腎暖脾
    ,澀腸止瀉
    。用于命門火衰,脾腎虛寒
    ,五更泄瀉或便溏腹痛
    ,腰酸肢冷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诜?次9克
    ,1日1~2次
    。五更泄瀉名方。以腎陽虛衰(命門火衰)
    ,凌晨即瀉為特點


    青娥丸:補腎強腰。用于腎虛腰痛
    ,起坐不利
    ,膝軟乏力?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诜弁?次6~9克
    ,大蜜丸1次1丸
    ,1日2~3次。針對腎虧而偏陽虛的腰痛病人

    五子衍宗丸:補腎益精
    。用于腎虛腰痛
    ,尿后余瀝
    ,遺精早泄
    ,陽痿不育?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诜?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水蜜丸1次6克;小蜜丸1次9克
    ,大蜜丸1次1丸
    ,1日2次。用于腎中精氣陰陽不足之證
    ,兼有收澀之功。
    龜鹿補腎丸:壯筋骨
    ,益氣血,補腎壯陽
    。用于身體虛弱
    ,精神疲乏,腰腿酸軟
    ,頭暈目眩
    ,腎虧精冷,性欲減退
    ,夜多小便
    ,健忘失眠?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诜?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小蜜丸1次4.5~9克,大蜜丸1次6~12克
    ,1日2次。具有補益氣血陰陽之功
    ,而以補腎陽為主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8822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
    ,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加味地黃丸
    加味地黃丸《古今醫(yī)統(tǒng)》卷九十:加味地黃丸處方 : 熟地黃(煮爛
    ,搗)120克 山茱萸肉 山藥各60克 澤瀉30克 牡丹皮 白茯苓各15克 鹿茸(酥炙)牛膝各6克制法 : 上藥為末
    ,面糊丸,如黍米大
    和中解托湯
    和中解托湯處方 : 柴胡1錢,干葛1錢
    ,山楂1錢
    ,澤瀉1錢,陳皮8分
    ,甘草3分
    ,生姜、大棗
    。功能主治 : 外感之癥
    ,手足厥冷,惡寒淅瀝
    ,肢節(jié)酸疼,有似陽微者
    健脾增力丹
    處方 : 陳皮1斤
    ,厚樸1斤
    ,蒼術1斤,神曲1斤
    ,麥芽1斤,山楂1斤
    ,甘草半斤
    ,黑豆半斤。制法 : 上為細末
    ,煉蜜為丸
    固衛(wèi)御風湯
    處方 : 炙黃耆9g
    ,防風9g
    ,炒白術9g,桂枝9g
    ,赤芍9g,白芍9g
    ,生姜3片
    ,大棗7枚
    。功能主治 : 調營固衛(wèi),以御風寒
    。主冷激性蕁麻疹
    。用法用量 : 日久發(fā)作不休者,加烏梅
    保真湯
    保真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保真湯處方 : 藁本(去蘆)川芎各120克 甘草(炒)60克 蒼術(洗
    ,銼,麩炒)500克制法 : 上藥哎咀為粗末
    。功能主治 : 治四時傷寒,不問陰陽二證
    黃蓍酒
    處方 : 黃蓍、防風
    、桂心
    、天麻、萆薢
    、石斛
    、虎骨(酥炙)、白芍藥
    、當歸
    、云母粉、白術
    、茵芋葉、木香
    、仙靈脾
    、甘草、川續(xù)斷
    ,各一兩
    。炮制 : 上挫
    ,生絹袋盛,好酒一升浸之
    。春五日、夏三日
    、秋七日
    大效五丁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