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中漏下乃同因
崩
崩與漏,雖然見癥有輕重之分
,病勢有緩急之別,但病機(jī)卻基本相同,而且互為因果究其機(jī)理
,固然與先天腎虛有關(guān),但畢竟多由后天失養(yǎng)而致。早婚、房勞、多產(chǎn),皆可傷腎;憂思抑郁、飲食失調(diào)、勞倦過度,都會傷脾。這樣,脾腎虧虛,沖任不足這類由脾腎虧虛引起的崩漏
,臨床常見。有脾虛為主的,有腎虛為主的;腎虛之中又有偏于陰虛、偏于陽虛之別。但臨床最為常見的還是脾虛為主的類型:出血量多,或淋漓不盡,血色淡面質(zhì)稀?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作者自擬“止崩固漏飲”
崩漏初起
的確
此外
,血瘀崩漏,亦非少見。特點(diǎn)為血中央有瘀塊需要注意的是
,不少患者并非單純的血熱、血瘀、脾虛、腎虛,而是寒熱互見、虛實(shí)夾雜,務(wù)須分清主次,兼而治之。近賢陳源生提出,要掌握三個要領(lǐng);氣與血、補(bǔ)與清、通與澀,確系有得之言尤需注意者
——本文摘自《中醫(yī)精華淺說》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8846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