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母瓜蔞散
出自《醫(yī)學(xué)心悟》
【組成】 貝母一錢五分(4.5g) 瓜蔞一錢(3g) 花粉 茯苓 橘紅 桔梗各八分(各2.5g)
【用法】 水煎服
。
【功用】 潤肺清熱,理氣化痰。
【主治】 燥痰咳嗽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人詥芗?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咯痰不爽
,澀而難出
,咽喉干燥哽痛
,苔白而干
。
【方歌】 貝母瓜蔞散茯苓,陳皮桔梗花粉增,咳嗽咽干痰難咯,潤燥化痰病自清
。
【方解】 本方證多由燥熱傷肺
,灼津成痰所致
。燥痰不化,清肅無權(quán)
,以致肺氣上逆
,咳嗽嗆急?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霸飫賱t干”(《素問·陰陽應(yīng)象大論》)
,燥傷津液,故咯痰不爽
,澀而難出
,咽喉干燥哽痛。苔白而干
,為燥痰之佐證
。治宜潤肺清熱,理氣化痰
。方中貝母苦甘微寒
,潤肺清熱,化痰止咳;瓜蔞甘寒微苦
,清肺潤燥
,開結(jié)滌痰,與貝母相須為用
,是為潤肺清熱化痰的常用組合
,共為君藥。臣以天花粉
,既清降肺熱
,又生津潤燥,可助君藥之力
。痰因濕聚
,濕自脾來,痰又易阻滯氣機(jī)
,無論濕痰抑或燥痰
,皆須配伍橘紅理氣化痰、茯苓健脾滲濕
,此乃祛痰劑配伍通則
,但橘紅溫燥、茯苓滲利
,故用量頗輕
,少佐于貝母、瓜蔞、花粉等寒性藥中
,則可去性存用
,并能加強(qiáng)脾運(yùn),輸津以潤肺燥
。桔梗宣肺化痰
,且引諸藥入肺經(jīng),為佐使藥
。全方清潤宣化并用
,肺脾同調(diào),而以潤肺化痰為主
,且潤肺而不留痰
,化痰又不傷津,如此則肺得清潤而燥痰自化
,宣降有權(quán)而咳逆自平
。
本方與清燥救肺湯、麥門冬湯同治燥咳
,但主治病機(jī)不盡相同
,因而立法、用藥亦隨之而異
。本方證為燥熱傷肺
,灼津?yàn)樘邓拢史街幸载惸?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瓜蔞為主
,旨在潤燥化痰,主治燥痰咳嗽
,痰稠難咯。清燥救肺湯證為新感溫燥
,耗氣傷陰
,故方中以桑葉宣肺,配伍石膏清熱
,麥冬潤燥
,人參益氣,旨在清宣燥熱
,主治溫燥傷肺
,身熱頭痛,干咳少痰
,口渴等
。麥門冬湯證為肺胃陰虛,氣火上逆,故方中以大量麥冬配伍半夏
、人參
,旨在滋陰潤肺,降逆下氣
,主治虛熱肺痿
,咳唾涎沫等。
《醫(yī)學(xué)心悟》卷3·類中風(fēng)篇另有一貝母瓜蔞散
,較本方少花粉
、茯苓、桔梗
,多膽南星
、黃芩、黃連
、黑山梔
、甘草,主治痰火壅肺的類中風(fēng)證
,其證雖亦卒然昏倒
,喉中痰鳴,但無歪邪偏廢之候
。
【運(yùn)用】
1.辨證要點(diǎn):本方為治療燥痰證的常用方
。臨床應(yīng)用以咳嗽嗆急,咯痰難出
,咽喉干燥
,苔白而干為辨證要點(diǎn)。對于肺腎陰虛
,虛火上炎之咳嗽
,則非所宜。
2.加減運(yùn)用:如兼感風(fēng)邪
,咽癢而咳
,微惡風(fēng)者,可加桑葉
、杏仁
、蟬蛻、牛蒡子等以宣肺散邪;燥熱較甚
,咽喉干澀哽痛明顯者
,可加麥冬、玄參
、生石膏等以清燥潤肺;聲音嘶啞
,痰中帶血者
,可去橘紅,加南沙參
、阿膠
、白及等以養(yǎng)陰清肺、化痰止血
。
3.現(xiàn)代運(yùn)用:本方可用于肺結(jié)核
、肺炎等屬燥痰證者。
【文獻(xiàn)摘要】
1.原書主治
《醫(yī)學(xué)心悟》卷3:“燥痰澀而難出
,多生于肺
,肺燥則潤之,貝母瓜蔞散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
2.方論選錄
冉先德《歷代名醫(yī)良方注釋》:“燥痰之證,多由肺陰不足
,虛火灼津而成
。方以貝母清熱潤肺,止咳化痰為君;瓜蔞
、花粉清熱滌痰而潤燥為臣;茯苓
、橘紅健脾理氣以祛痰為佐;桔梗載諸藥入肺,宣肺利氣為使
。共奏清熱潤燥
,理氣化痰之功。使肺陰得潤而燥痰可除
,清肅有權(quán)
,則咳逆可止?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筆花醫(yī)鏡》卷三:貝母瓜蔞散
【處方】川貝2錢
,瓜蔞仁1錢5分,山梔1錢
,黃芩1錢
,橘紅1錢,甘草5分
。
【功能主治】小兒內(nèi)熱,夜熱潮熱
,晝輕夜重
,或口渴,或腹脹
,或盜汗
,癥因伏燥者
。
【用法用量】
熱甚,加川連8分;痰多
,加膽星5分
。
【摘錄】《筆花醫(yī)鏡》卷三
《證因方論集要》卷一:貝母瓜蔞散
【處方】貝母、瓜蔞霜
、茯苓
、橘紅、桔梗
。
【功能主治】肺火壅遏頭眩
。
【各家論述】貝母、瓜蔞辛苦以宣肺壅
,茯苓
、橘紅甘辛以通肺氣,桔梗上開肺郁
,而痰飲自祛矣
。
【摘錄】《證因方論集要》卷一
《醫(yī)統(tǒng)》卷八:貝母瓜蔞散
【處方】貝母、瓜蔞
、南星(炮)
、荊芥、防風(fēng)
、羌活
、黃柏、黃芩
、黃連
、白術(shù)、陳皮
、半夏(湯泡7次)
、薄荷、甘草(炙)
、威靈仙
、天花粉各等分。
【功能主治】肥人中風(fēng)
,口眼斜
,手足麻木,左右俱作痰治
。
【用法用量】每服水2盞
,加生姜3片,煎8分
,至夜服
。
【摘錄】《醫(yī)統(tǒng)》卷八
中藥瓜蔞皮功效與作用
今天給各位分享中藥瓜蔞皮功效與作用的知識
,其中也會對中藥瓜蔞皮功效與作用圖片進(jìn)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
,別忘了收藏本站
,現(xiàn)在開始吧!
本文目錄一覽:1
、瓜蔞的功效與作用2
、瓜蔞的功效與作用及藥用價(jià)值3、瓜蔞的功效與作用具體有什么4
、瓜萎皮是中藥嗎
?有什么功效?5
、生瓜蔞的功效與作用瓜蔞的功效與作用瓜蔞的功效與作用
1.抗菌
瓜蔞皮煎劑可抑制各種常見的細(xì)菌
,例如:肺炎球菌、金葡萄球菌等
。
但對光合細(xì)菌的生長卻起促進(jìn)作用
。
2.消腫散結(jié)
3.抑制癌細(xì)胞
有研究發(fā)現(xiàn)瓜蔞子匯總的揮發(fā)性油脂對癌細(xì)胞有明顯的細(xì)胞毒活性,瓜蔞的水煎劑可抑制宮頸癌細(xì)胞
。
4.治療咳嗽
瓜蔞對于治療咳嗽有著很好的功效
,因?yàn)樗墓麑?shí)能夠滋養(yǎng)喉嚨。
對于喉嚨的干燥
、火氣大等癥狀有著明顯的緩解作用
。
5.降糖
瓜蔞子油具有降血糖以及改善糖耐量的作用,其降血糖的作用可能與升高血清胰島素含量
、降低血清的NO和NOS水平有關(guān)
。
從瓜蔞的根部中分離得到5種瓜蔞多糖,發(fā)現(xiàn)均有降血糖作用
。
主要成分為瓜蔞多糖
。
6.治療哮喘
瓜蔞的根莖如果用于中藥材的配方的話,可以很好的治療哮喘的病癥
。
很多人都會把這種植物的根莖拿來泡水喝
,都能獲得不錯(cuò)的效果。
上面我們?yōu)榇蠹医榻B了瓜蔞的功效與作用
,可以發(fā)現(xiàn)瓜蔞是非常優(yōu)質(zhì)的一種中藥材
,所以在生活中可以經(jīng)常吃瓜蔞,好處極大
,特別是可以幫助我們起到保健的作用
。
瓜蔞的功效與作用及藥用價(jià)值也許很多人對瓜蔞的東西還不足夠了解,實(shí)際上
,這已經(jīng)成為很珍貴的中藥材了
,這種中藥有著很高的藥用價(jià)值,下面由我為大家介紹瓜蔞的功效與作用及藥用價(jià)值
,希望能幫到你
。
瓜蔞的功效與作用
1、清熱滌痰
,寬胸散結(jié)
,潤腸。
2
、肺熱咳嗽
,痰濁黃稠。
3
、胸痹心痛
,乳癰、肺癰
、腸癰腫痛
。
瓜蔞的藥用價(jià)值
瓜蔞入藥部分為全果(含瓜蔞)、天花粉(根塊)
、蔞皮
、蔞籽四部分。
對心血管系統(tǒng)具有擴(kuò)張冠脈
、抗心肌缺血
,改善微循環(huán),抑制血小板聚集
,耐缺氧
,抗心律失常等作用,對消化系統(tǒng)有抗?jié)?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瀉下作用
。
《本草綱目》記載:瓜蔞藥性、味甘
、微苦
、性寒、歸肺
、胃
、大腸徑,清熱化痰
,寬胸散結(jié)
、潤燥滑腸、痛瘡腫毒
。
主治熱病口渴
,消渴多飲
,肺熱燥咳,瘡瘍腫毒
。
全瓜蔞:清熱散結(jié)
、潤肺化痰,滑腸通便
。
瓜蔞皮:清肺化痰
,寬胸利氣。
目前已開出瓜蔞皮針劑
、瓜蔞皮中成藥系列
。
瓜蔞根(天花粉):降血脂、防動脈硬化
、促進(jìn)細(xì)胞生長
、防治貧血、抗輻射
,常食可提高人體免疫力
。
天花粉針劑臨床應(yīng)用中對中期妊娠、
、過期流產(chǎn)的引產(chǎn)效果良好
,安全可靠。
瓜蔞籽:其味潤綿
、催補(bǔ)母乳
、滋補(bǔ)美容、健胃潤肺
、潤腸通便
、利壓、寬胸
、安心養(yǎng)神
、抗菌強(qiáng)身、對離體絨癌細(xì)胞的增殖和艾滋病病毒具有強(qiáng)烈的抑制作用
。
現(xiàn)代醫(yī)藥學(xué)研究證明:瓜蔞籽含不飽和脂肪酸16.8%
,蛋白質(zhì)5.46%,并含17種氨基酸
,三貼皂甙
,多種維生素以及鈣、鐵
、鋅
、硒等16種微量元素。
食用瓜蔞籽,有擴(kuò)張心臟冠脈
,增加冠脈流量作用;對急性心肌缺血有明顯的保護(hù)作用;對離體絨癌細(xì)胞增殖和艾滋病毒具有強(qiáng)烈的抑制作用;對糖尿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對高血壓
、高血脂、高膽固醇有輔助療效;能提高肌體免疫功能;并有瘦身美容之功效
。
瓜蔞的栽培技術(shù)
1
、繁殖
分根繁殖:方法3月中下旬挖取3-5年生斷面白色新鮮的健壯雌株的老根,分成7-10cm的小段
,穴栽,澆足水
,約10余天出苗
,每年結(jié)合中耕施追肥2—3次。
種子繁殖:方法9—10月采收果實(shí)
,待果皮稍軟
,取出種子以草木灰拌種擦去果肉,干藏過冬;亦可帶果梗懸掛于通風(fēng)處
。
冷床育苗在早春進(jìn)行
,將種子尖頭插入土中,常噴水保持苗床濕潤
、待種子萌動時(shí)
,開始通氣,床溫控制在22℃左右
,約10日后出土
,見真葉伸出即可上盆或分栽培育。
直播在4月進(jìn)行
,選擇土壤肥沃
,排水良好之地,開穴施足基肥
,穴距30x40厘米
。
覆土后點(diǎn)播種子,再蓋厚2厘米泥
,約半個(gè)月出土
,當(dāng)有真葉2片時(shí)每穴留苗1株,待蔓長至50厘米時(shí)插引桿
。
2
、田間管理
栽種后,每年春
、冬季各中耕除草1次
。
每次中耕除草后,均結(jié)合施肥。
當(dāng)莖蔓生長至30cm以上時(shí)
,需搭棚架引蔓上架
。
莖蔓上架后,注意修枝打杈
,去掉弱蔓
、徒長莖蔓,過多腋芽分枝
,促使養(yǎng)分集中
,以利結(jié)果。
開花結(jié)果期應(yīng)進(jìn)行人工授粉
,重施基肥
。
3、病蟲防治
蟲害有黃守瓜
,成蟲5月開始咬食葉片
,幼蟲蛀食根部。
幼期可用30倍煙堿水灌根
。
瓜蔞透翅蛾
,月開始蛀食莖蔓,引起整枝枯死
。
瓜蚜
,為害幼嫩心葉。
還有黑足黑守瓜等為害
。
4
、采收加工
瓜蔞栽后2年~3年開始結(jié)果,因開花期較長
,果實(shí)成熟不一致
,需分批及時(shí)采摘。
然后將果實(shí)懸于通風(fēng)處晾干
,即為全瓜蔞
。
將鮮瓜蔞果實(shí)用刀切開,將種子取出晾干
,即為瓜蔞種子
,皮為瓜蔞皮,將根挖出曬干即為天花粉
。
猜你喜歡:
1.半夏的功效作用及禁忌
2.瓜蔞的繁殖方法和田間管理
3.中藥半夏的功效與作用及配伍
4.半夏的功效與作用以及禁忌是什么
5.草藥大全功效和作用
瓜蔞的功效與作用具體有什么瓜蔞又叫做幫天撤
、山金匏、藥瓜皮
,為葫蘆科植物栝樓和中華栝樓的果實(shí)
。
瓜蔞也是一種中醫(yī)常用藥材
,具有很高的藥用價(jià)值。
那么瓜蔞的功效與作用有什么?下面由我為大家介紹瓜蔞的功效與作用
,希望能幫到你
。
瓜蔞的功效與作用
一、潤腸通便的功效
瓜蔞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
。
瓜蔞仁質(zhì)潤多油
,有潤腸通便的作用,可用于治療胃腸實(shí)熱
、腸燥便秘等
,常配火麻仁、郁李仁等同用
,具有很好的療效
。
二、清熱化痰的功能
瓜蔞具有清熱化痰的作用
。
瓜蔞甘寒清潤,有清肺化痰的功效
,可用用于肺熱咳嗽
,痰稠不易咯出之證的治療。
三
、消癰散結(jié)的作用
瓜蔞具有消癰散結(jié)的功效
。
可用于肺癰,腸癰
,乳癰的治療
。
瓜蔞能消腫散結(jié),還可用于治療肺癰咳吐
、膿血
、腸癰、乳癰等
,效果非常不錯(cuò)
。
四、對消化系統(tǒng)的作用
瓜蔞含致瀉物質(zhì)
,有瀉下作用
。
瓜簍乙醇提取物對幽門結(jié)扎、5-羥色胺
、鹽酸乙醇造成胃黏膜損傷有抑制作用
,瓜蔞乙醇提取物對乙酰膽堿造成的小鼠回腸收縮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五
、抗菌作用
瓜蔞具有抑菌的功效
。
試驗(yàn)證明,瓜蔞煎劑或浸劑對大腸桿菌等革蘭陰性腸內(nèi)致病菌,對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
、甲型溶血性鏈球菌
、流感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
另外,瓜蔞對奧杜盎小芽胞癬菌及星型奴卡菌等皮膚致病性真菌亦有抑制作用。
六
、抗癌作用
瓜蔞還具有很好的抗癌功能。
瓜蔞煎劑及瓜蔞皮和瓜蔞仁的提取物對小鼠腹水癌細(xì)胞有殺滅作用
,所以瓜蔞也被廣泛用于醫(yī)藥領(lǐng)域
,具有很大的意義。
以上是我為大家總結(jié)的關(guān)于瓜蔞的功效與作用
,瓜蔞的作用和功效大家都有所了解了吧
。
瓜蔞的藥用價(jià)值很高,對治療人體的一些疾病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合理利用
,對身體是非常有益處的。
瓜蔞的藥用偏方
1
、治痰嗽:黃熟瓜蔞一個(gè)
。
取出子若干枚照還去皮杏仁于內(nèi),火燒存性
,醋糊為丸
,如梧子大。
每服二十丸
,臨臥時(shí)
,白蘿卜湯送下。
(《魯府禁方》)
2
、治喘:瓜蔞二個(gè)
,明礬一塊,如棗子大
,入瓜蔞內(nèi)
,燒煅存性,為末
。
將蘿卜煮爛
,蘸藥末服之,汁過口
。
(《普濟(jì)方》:栝蔞散)
3
、治胸痹,喘息咳唾
,胸背痛
,短氣
,寸口脈沉而遲,關(guān)上小緊數(shù):瓜蔞實(shí)一枚(搗)
,薤白半斤
,白酒七升。
上三味
,同煮取兩升
,分溫再服。
(《金匱要略》:瓜蔞薤白白酒湯)
4
、治肺痿咳血不止:瓜蔞五十個(gè){連瓤
,瓦焙},烏梅肉五十個(gè)(焙)
,杏仁(去皮
、尖,炒)二十一個(gè)
,為末
。
每用一捻,以豬肺一片切薄
,摻末入內(nèi)
,炙熱,冷嚼咽之
,日二服。
(《圣濟(jì)總錄》)
5
、治吐血:瓜蔞取端正者
,紙筋和泥通裹,于頂間留一眼子
,煅存性
,地坑內(nèi)合一宿,去泥搗羅為散
。
每服三錢匕
,糯米飲調(diào)下。
(《圣濟(jì)總錄》:黑神散)
6
、治消渴熱或心神煩亂:黃肥瓜蔞一顆
,以酒一中盞洗,取瓤
,去皮
、子,煎成膏
,入白礬末50克
,和丸如梧桐子大
。
每服不計(jì)時(shí)候,以粥飲下十丸
。
(《圣惠方》)
7
、治小兒黃疸,脾熱眼黃
,并治酒黃:瓜蔞青者焙為末
。
每服5克,水一盞
,煎七分
,去滓,臨臥服
,五更瀉下黃物立可
。
(《普濟(jì)方》:逐黃散)
8、治肺燥熱渴
,大腸秘:九月
、十月間熟瓜蔞取瓤,以干葛粉拌
,焙干
,慢火炒熱,為末
。
食后
、夜臥,以沸湯點(diǎn)三錢服
。
(《本草衍義》)
瓜蔞薤白半夏湯
【藥物組成】
栝蔞實(shí)12克
,薤白、半夏各9克
,白酒70毫升(非現(xiàn)代之白酒
,實(shí)為黃酒,或用醪糟代之亦可
。
)
【方歌】
栝蔞薤白半夏湯
,祛痰寬胸效顯彰;三味再加酒同煎,寬胸散結(jié)又通陽
。
【主治】
痰盛瘀阻胸痹證
。
癥見胸中滿痛徹背,背痛徹胸
,不能安臥者
,短氣,或痰多粘而白
,舌質(zhì)紫暗或有暗點(diǎn)
,苔白或膩
,脈遲。
【藥方用法】
水煎分三次溫服(成人常用劑量:5劑)
【臨床運(yùn)用】
本方現(xiàn)代可用于治療冠心病心絞痛
、風(fēng)濕性心臟病
、室性心動過速、肋間神經(jīng)痛
、乳腺增生
、慢性阻塞性肺病、創(chuàng)傷性氣胸
、老年咳喘
、慢性支氣管肺炎、慢性膽囊炎等屬上述證機(jī)者
。
有報(bào)道用本方加丹參
、三七、檀香等治療冠心病;
。
加浙貝母
、芥子、乳香
、沒藥治療乳腺增生;加紫菀
、款冬花等治療老年咳喘;加杏仁、石菖蒲
、射干
、紫菀等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加枳殼、大腹皮
、葛根
、丹參等治療慢性膽囊炎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猜你喜歡:
1.半夏的功效作用及禁忌
2.瓜蔞的繁殖方法和田間管理
3.中藥半夏的功效與作用及配伍
4.半夏的功效與作用以及禁忌是什么
5.草藥大全功效和作用
瓜萎皮是中藥嗎?有什么功效
?瓜萎皮為葫蘆科多年生草質(zhì)藤本植物瓜萎的成熟果皮及種子
。
別名;瓜萎皮
、全瓜萎
、瓜萎仁、括萎
。
處方用名:瓜萎
、全瓜萎、瓜萎仁
、瓜萎皮
。
藥用部分:成熟果實(shí)
。
性味:甘、寒
。
歸經(jīng):入肺
、胃、大腸經(jīng)
。
功能
;清熱化痰、寬中散結(jié)
、潤腸通便
。
主治及應(yīng)用
1.肺熱咳嗽,痰黃稠難咳出
;肺癰咳吐膿血
。
常合知母、浙貝母
、銀花
、魚腥草。
2.胸痹脅痛
。
常合薤白
、半夏、枳殼
。
3.乳癰初起
。
常合蒲公英、連翹
、陳皮
。
4.腸燥便結(jié)。
合火麻仁
、桃仁
。
單用萎仁或合用杏仁治肺熱痰郁之便秘。
用量:全瓜萎12-30克
瓜萎皮6-12克
瓜萎仁6-15克
瓜萎霜6-15克
。
成分:含三萜皂甙
、有機(jī)酸、樹指
、糖類脂肪油等
。
萎仁含脂肪油。
藥理研究
;瓜萎及提取物對大腸桿菌
、痢疾桿菌、變形桿菌
、傷寒桿菌
、綠膿桿菌
、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
醇提取物有抗癌作用
。
參考文獻(xiàn):中藥網(wǎng)
生瓜蔞的功效與作用生瓜蔞的功效與作用
生瓜蔞的功效與作用
,瓜蔞可能我們不太能了解是什么東西,因?yàn)樵谏钪形覀儾皇悄軌蚪?jīng)常接觸到
,就算我們接觸到但是我們不是專業(yè)人士可能也不太清楚它的作用是什么
。
下面介紹生瓜蔞的功效與作用。
生瓜蔞的功效與作用1
瓜蔞的功效
清熱化痰
用于痰熱咳喘
。
本品甘寒清潤
,有清肺化痰之功,用于肺熱咳嗽
,痰稠不易咯出之證
。
可單用,臨床常配知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