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偏方秘方

    旋覆花有哪些有哪些作用和功效及禁忌,旋覆花的臨床應(yīng)用經(jīng)驗

    生活百事通 2023-09-21 02:14:45

    旋覆花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旋覆花的頭狀花絮

    ,首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為常用的化痰止咳藥
    。根據(jù)前賢的經(jīng)驗結(jié)合余老臨床實踐,茲論述如下:

    1.旋覆花有宣降肺氣的功效

    如《南陽活人書》金沸散

    ,以旋覆花為君
    ,治肺經(jīng)傷風(fēng)
    ,頭目昏痛
    ,咳嗽多痰。古今釋本方者,約皆以為方中旋覆花只有消痰降氣之功
    ,是囿于“諸花皆升
    ,旋覆獨降”之諺也。其實
    ,旋覆花味辛
    ,辛者能散能橫行,能宣發(fā)肺氣達(dá)于皮毛
    ,助辛溫表藥
    ,祛風(fēng)散寒。一宣一降
    ,肺氣復(fù)常
    ,咳嗽寧矣。

    故余老治風(fēng)寒咳嗽

    ,恒師法江爾遜老先生
    ,以金沸草散為首選方,并加白芍10g,以緩解支氣管平滑肌痙攣
    。兼喘者合三拗湯
    ;咳痰不爽者加桔梗9g;口微渴者加黃芩9g;體虛者加黨參15g,屢用有效。

    2.旋覆花有降胃鎮(zhèn)沖的功效

    如《傷寒論》旋覆代赭湯以旋覆花為君

    ,治“傷寒發(fā)汗
    ,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
    ,噫氣不除者”
    。此證之病機,古今有三種說法
    。①多數(shù)醫(yī)家認(rèn)為系胃虛痰阻;②少數(shù)醫(yī)家認(rèn)為系肺肝氣上逆
    ;③柯韻柏認(rèn)為系“心氣大虛
    ,表寒乘虛而結(jié)于心下”。三說見仁見智何以從之

    余老臨證體驗

    ,知不論傷寒或雜病,凡胃氣素虛之人
    ,一旦誤治
    ,若出現(xiàn)心下痞硬,呃逆頻頻之時
    ,其脈象必弦長
    ,重按無力,即李士才所謂“直上直下
    ,沖脈迢迢”者也
    。蓋沖脈下連少陰
    ,上隸陽明,陽明胃氣虛餒
    ,不能息息下行
    ,則沖脈難安其本位,必轉(zhuǎn)而上逆
    ,并挾胃氣亦上逆
    ,此呃逆頻頻之所由來也,若僅為胃虛痰阻氣逆而沖氣不逆
    ,不過偶爾噫氣耳
    。旋覆花味咸而潤,沉陰下達(dá)
    ,降胃鎮(zhèn)沖
    ,輔以代赭石之質(zhì)重沉降,功力尤顯而前賢活用本方
    ,又?jǐn)U大其適用范圍
    。如周揚俊曰:“余每借以治反胃噎食,氣逆不降者
    ,神效
    。”

    3.旋覆花有疏肝通絡(luò)的功效

    如《金匱》旋覆花湯治“肝著”

    。歷代注家皆認(rèn)為
    ,肝著者,乃肝經(jīng)氣血郁滯
    ,著而不行
    ,致令胸脅痞悶不舒,或脹痛或剌痛
    ,故以旋覆花為君
    ,通肝絡(luò)而行氣。余老以為此釋固佳
    ,唯難以圓滿解釋:旋覆花不入肝經(jīng)
    ,如何能通肝絡(luò)?

    而余老釋肝著

    ,恒從原文所述的兩大特征性證候著眼
    ,一是“先未苦時,但欲飲熱”
    ,一是“其人常欲蹈其胸上”
    。因肺位于胸中,肺氣賁郁,胸膈滿悶
    ,故欲蹈之以暢其氣也
    。為何先未苦時,但欲飲熱
    ?因本病初起
    ,多緣于形寒或寒飲(《經(jīng)》云:形寒寒飲傷肺)。肺氣賁郁過久
    ,必乘肝木
    ,肝木受邪而疏泄失職,其經(jīng)脈氣血郁滯
    ,可成肝著之病

    旋覆花入肺經(jīng),溫降肺氣之力頗宏

    。肺氣肅降則不乘肝
    ,肝氣達(dá)而肝絡(luò)通,此清金疏木
    ,隔二之治也

    葉天士深得本方奧旨,其治脅痛

    ,多于本方基礎(chǔ)上加味
    ,創(chuàng)辛溫通絡(luò),溫柔通補
    ,辛泄通瘀
    ,蟲類通絡(luò)諸法,開后世治絡(luò)病無限法門
    。余老治外傷性胸脅痛
    、結(jié)核性胸膜炎、冠心病心絞痛緩解期等
    ,常用本方加味
    ,療效亦較滿意

    4.旋覆花有滌痰蠲飲的功效

    如《溫病條辨》香附旋覆花湯治“伏暑,濕溫脅痛

    ,或咳,或不咳
    ,無寒
    ,但潮熱,或竟寒熱如瘧狀”
    。吳鞠通自注本方
    ,亦謂旋覆花善通肝絡(luò)。究之,溫降肺氣而滌痰蠲飲
    ,乃旋覆花之良能
    ,有香附領(lǐng)之人肝,方能蠲脅下之水飲
    ,非旋覆花自能人肝經(jīng)而蠲脅下水飲也

    藥物有所用亦有所忌。旋覆花之功用明矣

    ,而其禁忌若何
    ?《本草求真》:“凡陰虛勞嗽,風(fēng)熱燥咳
    ,不可誤用
    。”余老長期體驗
    ,陰虛勞嗽
    、風(fēng)熱燥嗽等證原不可單用或重用旋覆花,然若列為禁區(qū)
    ,絕對禁用
    ,則不免因噎廢食。今試舉案以證之

    病例1:溫燥傷肺干咳案

    。周某,女
    ,60歲
    。素有“慢支”宿疾,1979年9月
    ,偶涉外感
    ,咳喘頻頻,痰少難咳
    ,鼻燥咽干
    ,服沙參麥冬湯數(shù)劑,證稍減
    ,卻增胸痞納呆
    ,遷延月余,漸行困頓
    ,舌質(zhì)干紅
    ,苔薄黃少津,脈數(shù)無力
    ,右寸微洪

    此乃溫燥傷肺

    ,投以桑杏湯加生石膏、知母2劑
    ,諸癥減
    ,胃納增,于原方加旋覆花6g2劑
    ,咳喘止
    ,諸恙悉平。

    病例2:肝火刑肺案

    ,文某
    ,女,73歲
    ,1979年12月6日診
    。夜間喘咳,不能平臥
    ,凌晨加重
    ,咳則兩脅下痛,痰黏難咳
    ,心煩易怒
    ,口干苦,舌邊
    、舌尖干紅
    ,苔薄黃少津,脈弦洪數(shù)

    此屬肝火刑肺

    ,投以黛蛤散合瀉白散加桑葉、枇杷葉2劑
    ,喘咳減
    ,仍痰稠難咳,于原方加旋覆花6g2劑
    ,咳痰爽
    ,喘咳大減,改投貝母瓜蔞散以善后

    綜觀以上案中

    ,旋覆花均在禁用之列,何以反能奏效
    ?蓋因旋覆花雖有辛溫之性
    ,然在大隊對證方藥中,只不過發(fā)揮其豁痰降氣特長而已
    ,豈能改變?nèi)娇偟淖饔泌呄?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古人制方用藥,有“去性取用”之法
    ,殆即此意
    。揚長補短,發(fā)揮配伍的作用
    ,某些單味藥之不利作用就不會成為絕對禁忌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9075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相關(guān)文章
    李敬孝教授運用枳實薤白桂枝湯醫(yī)案二則
    摘要:本文為總結(jié)歸納胸痹病辨證及治療規(guī)律,根據(jù)《金匱要略》一書中張仲景對胸痹的論述
    川升麻揩齒散
    處方 : 川升麻半兩,白附子1分(炮裂)
    ,密陀僧1分
    ,露蜂房1分,槐枝灰半兩
    。制法 : 上為末
    ,別入生地黃汁1合,拌令勻
    加味地黃丸
    加味地黃丸《古今醫(yī)統(tǒng)》卷九十:加味地黃丸處方 : 熟地黃(煮爛
    ,搗)120克 山茱萸肉 山藥各60克 澤瀉30克 牡丹皮 白茯苓各15克 鹿茸(酥炙)牛膝各6克制法 : 上藥為末,面糊丸
    ,如黍米大
    和中解托湯
    和中解托湯處方 : 柴胡1錢
    ,干葛1錢,山楂1錢
    ,澤瀉1錢
    ,陳皮8分,甘草3分
    ,生姜
    、大棗。功能主治 : 外感之癥
    ,手足厥冷
    ,惡寒淅瀝,肢節(jié)酸疼
    ,有似陽微者
    ;口渴欲飲,舌上微苔
    ,有似陰弱者
    健脾增力丹
    處方 : 陳皮1斤,厚樸1斤
    ,蒼術(shù)1斤
    ,神曲1斤,麥芽1斤
    ,山楂1斤
    ,甘草半斤,黑豆半斤
    。制法 : 上為細(xì)末
    固衛(wèi)御風(fēng)湯
    處方 : 炙黃耆9g
    ,防風(fēng)9g
    ,炒白術(shù)9g,桂枝9g
    ,赤芍9g
    ,白芍9g
    ,生姜3片,大棗7枚
    。功能主治 : 調(diào)營固衛(wèi)
    ,以御風(fēng)寒。主冷激性蕁麻疹
    。用法用量 : 日久發(fā)作不休者,加烏梅
    保真湯
    保真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保真湯處方 : 藁本(去蘆)川芎各120克 甘草(炒)60克 蒼術(shù)(洗
    ,銼,麩炒)500克制法 : 上藥哎咀為粗末
    。功能主治 : 治四時傷寒
    黃蓍酒
    處方 : 黃蓍
    、防風(fēng)
    、桂心、天麻
    、萆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