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八月七日或者八日就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立秋
,從這一天開始,雖然高溫的天氣并沒有立即過去,但是天氣已經(jīng)開始有涼爽的趨勢1、啃秋
“啃秋”也叫做“咬秋”
一般在立秋這一天,城里人會買上一個西瓜全家圍在桌旁啃西瓜
2
秋社原本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立秋后第五個戊日正是農(nóng)民莊家大豐收的時候
3、貼秋膘
民間有在立秋這一天以懸秤稱人的習俗
4、秋忙會
秋忙會一般在農(nóng)歷的七八月份舉辦
以上就是民間立秋期間的一些風俗習慣
立秋的講究有:
1
立秋是秋天的開始
1.餃子
“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小孩不吐也不拉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2.啃秋城里人在立秋當天買個西瓜回家
,一家圍著啃,就叫啃秋了。而農(nóng)村人的啃秋則豪爽得多。他們在瓜棚里,在樹蔭下,三五一群,席地而坐,抱著紅瓤西瓜大吃特吃,抱著綠瓤香瓜大吃特吃,抱著白生生的山芋嚼,抱著金黃黃的玉米棒子嚼。啃秋表達的是農(nóng)民豐收的喜悅。啃秋在一些地方也稱為“咬秋”
。天津講究在立秋的那一刻吃西瓜或香瓜,據(jù)說能免腹瀉,稱“咬秋”,預示炎炎盛夏難耐,忽逢立秋,把其咬住。江蘇各地人們也在立秋時刻吃西瓜以“咬秋”,認為可不長秋痱子。在江蘇無錫3.戴楸葉立秋日戴楸葉的習俗歷史悠久
,宋代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和吳自牧的《夢粱錄》中都有立秋到處叫賣楸葉,婦女小兒將之剪成各種花樣插戴的記錄。直到現(xiàn)在,各地仍有立秋日戴楸葉的民俗。在山東地區(qū),據(jù)說立秋這天必有一兩片楸葉落下,表示秋天來臨。膠東和魯西南地區(qū)的婦女和兒童在這日采集楸葉或桐葉,剪成各種花樣,或插在鬢角,或佩在胸前,來應節(jié)序。在河南鄭州附近農(nóng)村,立秋日男女皆戴楸葉,或用石楠紅葉剪刻花瓣,簪插鬢角。與楸葉有關(guān)的節(jié)日活動,在山東有人于立秋日剛剛天明時采集楸葉熬膏
,稱“楸葉膏”4.祓秋在浙江定海
5.貼秋膘許多地方有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的習俗
,將此時的體重與立夏時比較。因為在酷熱的夏天,人本就沒有什么食欲,飯食清淡為主,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輕一點。秋風一起,有了食欲,想吃點好的,補充一點營養(yǎng),補償夏天的損耗。補的方法就是“貼秋膘”:在立秋這天吃各種做法的肉,如燉肉、烤肉、紅燒肉等,“以肉貼膘”。6.飲水清署在江浙一帶
在四川三合
岐黃家又云:“服清暑方一劑更妙?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7.赤小豆“補秋脫股”
有些地方的習俗是在立秋日用水服下七粒紅豆
8.秋社秋社本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qiujiys/3074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