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Tiān Xiónɡ
別名 : 白幕(《本經(jīng)》)。
出處 : 《本經(jīng)》
來源 : 為附子或草烏頭之形長而細者。
原形態(tài) : 植物形態(tài)詳"川烏頭"及"草烏頭"條 炮制 : ①《雷公炮炙論)):"宜炮皴坼后去皮尖底用,不然陰制用并得 性味 : 辛 注意 : 陰虛陽盛及孕婦禁服?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侗静萁?jīng)集注》:"遠志為之使 功能主治 : 祛風(fēng)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復(fù)方 : ①治元陽素虛,寒邪外攻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Tiān Xiónɡ 別名 : 白幕 英文名 : slender root of Common Monkshood or slender root of kusnezoff Monkshood 出處 : 出自《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1.《唐本草》:天雄、附子、烏頭等,并以蜀道綿州、龍州出者佳。余處縱有造得者,力弱都不相似。江南來者,全不堪用。2.《綱目》:天雄有二種。一種是蜀人種附子而生出長者,或種附子而盡變成長者,即如種芋形狀不一之類;一種是他處草烏頭之類,自生成者。故《別錄》注烏喙云,長三寸以上者,為天雄是也。入藥須用蜀產(chǎn)曾經(jīng)釀制者,或云須重一兩半,有象眼者乃佳。 來源 : 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烏頭。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地草坡或灌木叢中。資源分布:分布于遼寧南部、陜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河南 原形態(tài) : 烏頭,多年生草本,高60-120cm。塊根通常2個連生,紡錘形至倒卵形,外皮黑褐色;栽培品的側(cè)根(子根)甚肥大,直徑達5cm。莖直立或稍傾斜,下部光滑無毛,上部散生貼伏柔毛。葉互生,革質(zhì),有柄;葉片卵圓形,寬5-12cm,3裂幾達基部,兩側(cè)裂片再2裂,中央裂片菱狀楔形,先端再3淺裂,裂片邊緣有粗齒或缺刻?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栽培 : 1.氣候土壤:天雄喜溫暖、濕潤和向陽環(huán)境,宜選土層深厚肥沃、土質(zhì)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栽種。2.種植:根塊繁殖,選大的子根或野生烏頭作種。在冬至前6-10天栽種,行距1尺,株距5寸,種前施足底肥,開2寸深溝,使芽向上栽入溝內(nèi),覆土1-2寸,每畝用種根240-300斤,地凍前澆水,并蓋土糞一層越冬 性狀 : 1.性狀鑒別 塊根長圓錐形,稍彎曲 化學(xué)成分 : 生塊根含烏頭堿(aconitine)約0.01% 藥理作用 : 1.天雄對垂體-腎上腺皮質(zhì)系統(tǒng)有興奮作用,能顯著降低大白鼠腎上腺內(nèi)維生素C的含量 炮制 : 1.《雷公炮炙論》:宜炮皴坼后去皮尖底用 歸經(jīng) : 腎經(jīng) 性味 : 辛 注意 : 陰虛陽盛者及孕婦禁服 功能主治 : 祛風(fēng)散寒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各家論述 : 1.《綱目》:烏、附 摘錄 :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110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上一篇:
天蓬草
下一篇:
天門冬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天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