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瀉
(一)概述
別名水澤、天鵝蛋
為澤瀉科植物澤瀉[(Sam.)Juzep.〕
(二)植物特性
多年生草本,高可達100厘米
,地下莖球形或卵圓形,密生多數(shù)須根。單生葉、數(shù)片單生基部,葉片橢圓形,有明顯弧形脈5~7條?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沧匀~叢中生出(三)生長特性
澤瀉為水生植物
(四)栽培技術(shù)
1.選地整地澤瀉喜歡生長在光源充足
2.繁殖方法用種子繁殖、育苗移栽
(1)培育良種收澤瀉時選健壯、球莖肥大
(2)育苗選排灌方便的地
(3)定植早稻收后,翻耕土地
3.田間管理栽2~3天后
打基:抽薹長芽
4.病蟲害防治
(1)白斑病危害葉和葉柄
,發(fā)生紅褐色病斑。防治方法:播種前40%福爾馬林80倍液浸種5分鐘,晾干播種
,發(fā)病用65%代森鋅500~600倍液或50%硝散200倍液噴霧,連打2~3次,7~10天1次。(2)蚜蟲危害葉和葉柄
,吸食汁液。防治方法:栽苗時用煙草,石灰水(煙草0.5千克
,生石灰0.25千克,兌水30千克)噴射,葉背蚣蟲可用水沖洗。(五)采收加工
澤瀉11月末至第二年1月采收
,除去莖葉,洗凈泥土?xí)窀?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植物形態(tài)多年生沼生草本
藥材干燥塊莖類圓球形、長圓球形或倒卵形
;表面黃白色,未去盡粗皮者呈淡棕色;有不規(guī)則的橫向環(huán)狀凹陷,并散有無數(shù)突起的須根痕跡,在底部尤密;質(zhì)堅實,破折面黃白色,帶顆粒性。以個大、質(zhì)堅、色黃白、粉性足者為佳【拼音名】
【別名】
水瀉
【英文名】
【拉丁名】
藥材原植物澤瀉.Var.
【處方名】
澤瀉
、澤泄、澤夕、炒澤瀉、鹽澤瀉、鹽水澤瀉、建澤瀉等處方中寫澤瀉、澤泄、澤夕指生澤瀉。為原藥去雜質(zhì)切片生用入藥者。炒澤瀉為澤瀉片經(jīng)麩炒或清炒后入藥者。鹽澤瀉又名鹽水澤瀉。為澤瀉片用鹽水噴淋,待吸盡,再用文火炒至微黃入藥者。【商品名】
建澤瀉
【中藥配伍】
《本草經(jīng)集注》:“畏海蛤、文蛤
【藥性說明】
澤瀉淡滲利濕
【功效】
1.利水滲濕本品甘淡能滲利水濕,可用于水濕內(nèi)停所致的小便不利
、泄瀉、水腫等。常與茯苓等同用【用途】
利水滲濕泄熱:主治水濕停滯引起的水腫小便不利,痰飲頭目眩暈
【主治】
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
【臨床應(yīng)用】
1.治療內(nèi)耳眩暈?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阂詽蔀a
【注意事項】
無濕熱及腎虛精滑者忌服
【來源】
為澤瀉科多年生沼生植物澤瀉(sam.)Suzep.的塊莖
。【產(chǎn)地分布】
分布黑龍江、吉林
【化學(xué)成分】
塊莖中分出五種三萜類化合物:澤瀉醇A()
、澤瀉醇B、乙酸澤瀉醇A酯(te)、乙酸澤瀉醇B酯和表澤瀉醇A();另含揮發(fā)油(內(nèi)含糠醛)、小量生物堿、天門冬素、一種植物甾醇、一種植物甾醇甙、脂肪酸(棕櫚酸、硬脂酸、油酸、亞油酸);還含樹脂、蛋白質(zhì)和多量淀粉(23%)。中國藥材學(xué):塊莖含揮發(fā)油與樹脂等【制劑】
澤瀉有顯著利尿作用,其作用可能與所含大量鉀鹽有關(guān)
。澤瀉的多種成分都可影響與膽固醇酯代謝有關(guān)的酶,并抑制肝內(nèi)甘油三酯的合成而降血脂,對實驗性高膽固醇血癥有明顯的降血清膽固醇的作用和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此外,澤瀉還有保肝、降血糖、抗炎及輕度降壓作用,并能降低細胞免疫功能。【藥理知識】
澤瀉
、澤泄、澤夕、炒澤瀉、鹽澤瀉、鹽水澤瀉、建澤瀉等處方中寫澤瀉、澤泄、澤夕指生澤瀉。為原藥去雜質(zhì)切片生用入藥者【采收】
冬季采挖,除去莖葉
【加工炮制】
除去莖葉及須根,洗凈
【儲藏】
置通風干燥處,防潮
【來源考證】
出自《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入藥部位】
本植物的葉(澤瀉葉)
、果實(澤瀉實)亦供藥用,各詳專條。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hangshi/10824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