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要方》卷二 婦人方上
○求子第一
(論六首 方一十五首 灸法六首 轉(zhuǎn)女為男法三首) 論曰:夫婦人之別有方者
,以其胎妊生產(chǎn)崩傷之異故也
。是以婦人之病
,比之男子十倍難療
。經(jīng)言,婦人者,眾陰所集,常與濕居,十四以上
,陰氣浮溢,百想經(jīng)心
,內(nèi)傷五臟
,外損姿顏,月水去留
,前后交互
,瘀血停凝,中道斷絕
,其中傷墮不可具論矣
。然五臟虛實(shí)交錯(cuò),惡血內(nèi)漏
,氣脈損竭
,或飲食無度,損傷非一
,或瘡痍未愈
,便合陰陽,或便利于懸?guī)?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風(fēng)從下入
,便成十二痼疾,所以婦人別立方也
。若是四時(shí)節(jié)氣為病
,虛實(shí)冷熱為患者,故與丈夫同也
。惟懷胎妊而挾病者
,避其毒藥耳。其雜病與丈夫同
,則散在諸卷中,可得而知也
。然而女人嗜欲多于丈夫
,感病倍于男子,加以慈戀
,愛憎
,嫉妒
,憂恚,染著堅(jiān)牢
,情不自抑
,所以為病根深,療之難瘥
。故養(yǎng)生之家
,特須教子女學(xué)習(xí)此三卷婦人方,令其精曉
,即于倉卒之秋
,何憂畏也。夫四德者
,女子立身之樞機(jī)
,產(chǎn)育者,婦人性命之長務(wù)
,若不通明于此
,則何以免于夭枉者哉。故傅母之徒亦不可不學(xué)
,常宜繕寫一本
,懷挾隨身,以防不虞也
。
論曰:人之情性皆愿賢己
。而疾不及人,至于學(xué)問
,則隨情逐物
,墮于事業(yè),詎肯專一
,推求至理
,莫不虛棄光陰,沒齒無益
。夫婚姻養(yǎng)育者
,人倫之本,王化之基
。圣人設(shè)教備論
,厥旨后生莫能精曉,臨事之日
,昏爾若愚
,是則徒愿賢己,而疾不及人之謬也,斯實(shí)不達(dá)賢己之趣
,而妄徇虛聲以終無用
。今具述求子之法,以貽后嗣
,同志之士
,或可覽焉。
論曰:夫欲求子者
,當(dāng)先知夫妻本命
,五行相生,及與德合
,并本命不在子休廢死墓中者
,則求子必得。若其本命
,五行相克
,及與刑殺沖破,并在子休廢死墓中者
,則求子了不可得
,慎無措意,縱或得者
,于后終亦累人
。若其相生并遇福德者,仍須依法如方避諸禁忌
,則所誕兒子
,盡善盡美,難以具陳(禁忌法
,受胎時(shí)日推旺相貴宿日法
,在二十七卷中)。
論曰:凡人無子
,當(dāng)為夫妻俱有五勞七傷
,虛羸百病所致,故有絕嗣之患
。夫治之之法
,男服七子散,女服紫石門冬丸及坐藥蕩胞湯
,無不有子也
。
●七子散
治丈夫風(fēng)虛目暗,精氣衰少無子
,補(bǔ)不足方
。
五味子 鐘乳粉 牡荊子 菟絲子 車前子 菥 子 石斛 干地黃 薯蕷 杜仲 鹿 茸遠(yuǎn)志(各八銖) 附子炮 蛇床子 川芎(各六銖) 山茱萸 天雄 人參茯苓 黃 牛膝(各三銖) 桂心(十銖) 蓯蓉(十銖) 巴戟天(十二銖)
上二十四味,治下篩
,酒服方寸匕
,日二,不知
,增至二匕
,以知為度,禁如藥法
。不能酒者
,蜜和丸服亦得。
(一方加覆盆子八銖
,求子法一依后房中篇
。
●樸硝蕩胞湯
治婦人立身以來全不產(chǎn),及斷緒久不產(chǎn)三十年者方
。
樸硝 牡丹 當(dāng)歸 大黃 桃仁(生用
,各三銖) 細(xì)辛 濃樸 桔梗 人參 赤芍藥 茯
上十八味,咀
,以清酒
、水各五升合煮,取三升
,日三夜一
,分四服,每服相去三時(shí)
,更服如常
,覆被取少汗。汗不出
,冬日著火籠之
。必下積血及冷赤膿,如赤小豆汁
,本為婦人子宮內(nèi)有此惡物使然
。或天陰臍下痛
,或月水不調(diào)
,為有冷血不受胎。若斟酌下盡
,氣力弱大困
,不堪更服,亦可二三服即止
。如大悶不堪
,可服酢飯冷漿,一口即止。然恐去惡物不盡
,不大得藥力
,若能忍服盡大好。一日后仍著導(dǎo)藥
。(《千金翼》不用桔梗
、甘草)
治全不產(chǎn)及斷緒,服前樸硝湯后
,著坐導(dǎo)藥方:
皂莢炙 山茱萸(《千金翼》作苦瓠) 當(dāng)歸(各一兩) 細(xì)辛 五味子 干姜(各二兩) 大黃
上十味為末
,以絹袋盛,大如指
,長三寸
,盛藥令滿,納婦人陰中
。坐臥任意
,勿行走急,小便時(shí)去之
,更安新者
。一日一度,必下青黃冷汁
,汁盡即止
,可幸御,自有子
。若未見病出
,亦可至十日安之。(一本別有葶藶
、砒霜各半兩)
,此藥為服樸硝湯恐去冷惡物出不盡,以導(dǎo)藥下之
。值天陰冷不疼
,不須著導(dǎo)藥。亦有著鹽為導(dǎo)藥者
,然不如此藥
。其服樸硝湯后,即安導(dǎo)藥
,經(jīng)一日外
,乃服紫石門冬丸。
●紫石門冬丸
治全不產(chǎn)及斷緒方
。
紫石英 天門冬(各三兩) 當(dāng)歸 芎 紫葳 卷柏 桂心 烏頭 干地黃 牡蒙(《 千金翼》作牡荊
,《外臺(tái)》作牡蒙) 禹余糧 石斛 辛夷(各二兩) 人參桑寄生 續(xù) 斷細(xì)辛 濃樸 干姜 食茱萸 牡丹 牛膝(各二十銖) 柏子仁(一兩) 薯蕷 烏賊 骨甘草(各一兩半)
上二十六味為末
,蜜和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丸
,日三
,漸增至三十丸,以腹中熱為度
。
不禁房室
,夫行不在,不可服
。禁如藥法。比來服者
,不至盡劑即有娠
。
●白薇丸
主令婦人有子方。
白薇 細(xì)辛 防風(fēng) 人參 秦椒 白蘞(一作白芷) 桂心 牛膝 秦艽 蕪荑 沙參 芍 (各二十銖) 桃仁 紫石英(各一兩半) 鐘乳 干地黃白石英(各二兩) 鼠婦(半兩) 水 蛭虻蟲(各十五枚) 吳茱萸(十八銖) 麻布叩 頭(一尺燒)
上三十二味為末
,蜜和丸如梧子大
,酒服十五丸,日再
,稍加至三十丸
,當(dāng)有所去。小覺有異即停服
。
又方 治婦人久無子或斷緒上熱下冷
,百病皆治之方。
白薇 干地黃 干姜 車前子 蜀椒(各十八銖) 紫石英 本 石膏 子 卷 柏 (各二十銖) 赤石脂(一兩) 澤蘭 白龍骨 遠(yuǎn)志 麥門冬 茯苓太乙余糧(各二兩) 當(dāng) 歸芎 蛇床子(各一兩) 白芷 覆盆子 桃仁 人參(各一兩半) 桂心 蒲黃(各二兩 半) 細(xì)辛(三兩) 橘皮(半兩)
上二十八味為末
,蜜和丸如梧子大
,酒服十五丸,日再
,漸增至四十丸
,以知為度,亦可至五十丸
。慎豬雞生冷
,酢滑魚蒜驢馬牛肉等,覺有娠即停
。三月正擇食時(shí)
,可食牛肝及 心。至四月
、五月不須
,但不可故殺,令子短壽
,遇得者大良
。
●金城太守白薇丸
治月水不利
,閉塞絕產(chǎn)十八年,服此藥二十八日有子方
。
白薇 細(xì)辛(各三十銖) 人參 杜蘅(《古今錄驗(yàn)》用牡蠣) 牡蒙 濃樸 半夏 白 僵 蠶當(dāng)歸 紫菀(各十八銖) 牛膝 沙參 干姜 秦艽(各半兩)蜀椒 附子 防風(fēng)(各一兩半)
上十七味為末
,蜜和丸如梧子大,先食服三丸
,不知可增至四五丸
。此藥不可常服,覺 有娠即止
,用之大驗(yàn)(崔氏有桔梗
、丹參各十八銖)。
論曰:古者求子
,多用慶云散
、承澤丸,今代人絕不用此
。雖未試驗(yàn)
,其法可重,故述 之
。
●慶云散
治丈夫陽氣不足
,不能施化,施化無成方
。
覆盆子 五味子(各一升) 天雄(一兩) 石斛 白朮(各三兩) 桑寄生(四兩) 天門冬 (九兩) 紫石英(二兩) 菟絲子(一升)
上九味治下篩
,先食,酒服方寸匕
,日三
。素不耐冷者,去寄生
,加細(xì)辛四兩
。陽氣不少而無子者,去石斛加檳榔十五枚
,良
。
●承澤丸
治婦人下焦三十六疾,不孕絕產(chǎn)方
。
梅核仁 辛夷(各一升) 葛上亭長(七枚) 溲疏(二兩) 本(一兩) 澤蘭子(五合)
上六味為末
,蜜丸如大豆,先食服二丸
,日三
。不知稍增之。若腹中無堅(jiān)癖積聚者
,去 亭長
,加通草一兩
。惡甘者,和藥先以苦酒搜散
,乃納少蜜和為丸
。
●大黃丸
治帶下百病無子。服藥十日下血
,二十日下長蟲及青黃汁
,三十日病除,五大黃(破如米豆
,熬令黑) 柴胡 樸硝(熬) 干姜(各一升) 芎 (五兩) 蜀椒(二兩) 茯苓(如雞子大一枚)
上七味為末
,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先食
,服七丸
,米飲下,加至十丸
,以知為度
,五日微下
。
●吉祥丸
治女人積年不孕方。
天麻 柳絮 牡丹 茯苓 干地黃 桂心(各一兩) 五味子 桃花 白朮 芎 (各二兩) 覆盆子(一升) 桃仁(一百枚) 菟絲子 楮實(shí)子(各一升)
上十四味為末
,蜜和丸如豆大
,每服空心,飲苦酒下五丸
,日中一服
,晚一服。
●硝石大黃丸
治十二瘕癖及婦人帶下
,絕產(chǎn)無子
,并服寒食藥而腹中有癖者,當(dāng)先服大丸下之
,乃服 寒食藥耳
。大丸不下水谷,但下病耳
。不至令人虛極
。方見十一卷中。
●秦椒丸
治婦人絕產(chǎn)
,生來未產(chǎn)
,蕩滌腑臟,使玉門受子精方
。
秦椒 天雄(各十八銖) 人參 元參 白蘞 鼠婦 白芷 黃 桔梗 露蜂房 白 僵 蠶桃仁 蠐螬 白薇 細(xì)辛 蕪荑(各一兩) 牡蒙 沙參 防風(fēng) 甘草牡丹皮 牛膝 卷柏 五味子 芍藥 桂心 大黃 石斛 白朮(各二十銖) 柏子仁 茯苓 當(dāng)歸 干姜 (各一兩半) 澤蘭 干地黃 芎 (各一兩十八銖) 干漆紫石英 白石英 附子(各二兩) 鐘乳(
上四十四味為末
,蜜和丸
,如梧子大,酒服十丸
,日再
,稍加至二十丸。若有所去如豆 汁鼻涕
,此是病出
。覺有異即停。
●灸法
婦人絕子
,灸然谷五十壯
。在內(nèi)踝前直下一寸。
婦人絕□不生
,胞門閉塞
,灸關(guān)元三十壯,報(bào)之
。
婦人妊子不成
,若墮落,腹痛
,漏見赤
,灸胞門五十壯,在關(guān)元左邊二寸是也
。右邊二寸婦人絕嗣不生
,灸氣門穴,在關(guān)元旁三寸
,各百壯
。婦人子臟閉塞,不受精
,疼
,灸胞 門五十壯。
婦人絕嗣不生
,漏赤白
,灸泉門十壯,三報(bào)之
,穴在橫骨當(dāng)陰上際
。
論曰:陰陽調(diào)和,二氣相感
,陽施陰化
,是以有娠,而三陰所會(huì)則多生女
。但妊娠二月名曰始膏
,精氣成于胞里
。至于三月,名曰始胎
,血脈不流
,象形而變,未有定儀
,見物而 化
,是時(shí)男女未分,故未滿三月者
,可服藥方術(shù)轉(zhuǎn)之
,令生男也。
●丹參丸
治婦人始覺有孕
,養(yǎng)胎并轉(zhuǎn)女為男方
。
丹參 續(xù)斷 芍藥 白膠 白朮 柏子仁 甘草(各二兩) 人參 芎 干姜(各三十銖) 吳茱萸 橘皮 當(dāng)歸(各一兩十八銖) 白芷 冠纓(燒灰,各一兩)干地黃(一兩半) 蕪荑
上十九味為末
,蜜和丸
,如梧子大,酒服十丸
,日再
,稍加至二十丸。
又方 取原蠶屎一枚
,井花水服之,日三
。
又方 取弓弩弦一枚
,絳囊盛,帶婦人左臂
,一法以系腰下
,滿百日去之。
又方 取雄黃一兩
,絳囊盛帶之
,要女者,帶雌黃
。
又方 以斧一柄
,于產(chǎn)婦臥床下置之,仍系刃向下
,勿令人知
。如不信者,待雞抱卵時(shí)
,依此置于窠下
,一窠兒子盡為雄也
。
○妊娠惡阻第二
(論二首 方四首 法二首) 論曰:何以知婦人妊娠?脈平而虛者
,乳子法也
。經(jīng)云,陰搏陽別
,謂之有子
。此是血?dú)夂驼{(diào),陽施陰化也
。診其手少陰脈動(dòng)甚者
,妊子也。少陰
,心脈也
。心主血脈,又腎名胞門
、子戶
,尺中,腎脈也
,尺中之脈
,按之不絕,法妊娠也
。三部脈沉浮正等
,按之無絕者,有娠也
。
妊娠初時(shí)
,寸微小,呼吸五至
。三月而尺數(shù)也
。
妊娠四月,欲知男女者
,左疾為男
,右疾為女,左右俱疾為產(chǎn)二子
。又法
,左手沉實(shí)為男,右手浮大為女
,左右手俱沉實(shí)
,猥生二男,俱浮大猥生二女。尺脈若左偏大為男
,右偏大為女
,左右俱大產(chǎn)二子,大者如實(shí)狀
。又法
,左手尺中浮大者男,右手尺中沉細(xì)者女
。若來而斷絕者
,月水不利。又法
,左右尺俱浮為產(chǎn)二男
,不然,女作男生
。俱沉為產(chǎn)二女
,不爾男作女生。又法
,得太陰脈為男
,得太陽脈為女,太陰脈沉
,太陽脈浮
。又遣妊娠人面南行遠(yuǎn),復(fù)呼之
,左回首者是男
,右回首者是女。又婦人妊娠
,其夫左乳房有核是男
,右乳房 有核是女。
妊娠欲知將產(chǎn)者
,懷妊離經(jīng),其脈浮
,設(shè)腹痛引腰脊
,為今出也。但離經(jīng)者不病也
。又法
,欲生,其脈離經(jīng)
,夜半覺痛
,日中則生也。
論曰:凡婦人虛羸,血?dú)獠蛔?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腎氣又弱
,或當(dāng)風(fēng)飲冷太過,心下有痰水者
,欲有胎而喜病阻
。所謂欲有胎者,其人月水尚來
,顏色
、肌膚如常,但苦沉重
,憒悶不欲飲食
,又不知其患所在,脈理順時(shí)平和
,則是欲有娠也
。如此經(jīng)二月,日后便覺不通
,則結(jié)胎也
。阻病者,患心中憒憒
,頭重眼眩
,四肢沉重,懈惰不欲執(zhí)作
,惡聞食氣
,欲啖咸酸果實(shí),多臥少起
,世謂惡食
。其至三四月日以上,皆大劇吐逆
,不能自勝舉也
。此由經(jīng)血既閉,水漬于臟
,臟氣不宣通
,故心煩憒悶,氣逆而嘔吐也
。血脈不通
,經(jīng)絡(luò)痞澀,則四肢沉重
,挾風(fēng)則頭目眩也
。覺如此候者,便宜服半夏茯苓湯,數(shù)劑后將茯苓丸痰水消除便欲食也
。既得食力
,體強(qiáng)氣盛,力足養(yǎng)胎
,母便健矣
。古今治阻病,方有十?dāng)?shù)首
,不問虛實(shí)冷熱
,長少,殆死者
,活于此方
。
●半夏茯苓湯
治妊娠阻病,心中憒悶
,空煩吐逆
,惡聞食氣,頭眩體重
,四肢百節(jié)疼煩 沉重
,多臥少起,惡寒
,汗出
,疲極黃瘦方。
半夏 生姜(各三十銖) 干地黃 茯苓(各十八銖) 橘皮 旋復(fù)花 細(xì)辛 人參 芍藥 芎 桔梗 甘草(各十二銖)
上十二味咀
,以水一斗
,煮取三升,分三服
,若病阻積月日不得治
,及服藥冷熱失候,病變客熱煩渴
,口生瘡者
,去橘皮、細(xì)辛
,加前胡
、知母各十二銖。若變冷下痢者
,去干地黃芩六銖。余依方服一劑得下后
,消息
,看氣力冷熱增損方調(diào)定,更服一劑湯,便急服茯苓丸
,能食便強(qiáng)健也
。忌生冷醋滑油膩,菘菜
,海藻
。
●茯苓丸
治妊娠阻病,患心中煩悶
,頭眩體重
,憎聞飲食氣,便嘔逆吐悶顛倒
,四肢垂弱
,不自勝持,服之即效
。先服半夏茯苓湯兩劑
,后服此方。
茯苓 半夏 桂心(熬) 干姜 橘皮 人參(各一兩) 白朮 葛根 甘草 枳實(shí)(各二兩)不用干
●青竹茹湯
治妊娠惡阻
,嘔吐不下食方
。
青竹茹 橘皮(各十八銖) 茯苓 生姜(各一兩) 半夏(三十銖)
上五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
,分三服
,不瘥頻作。
●橘皮湯
治妊娠嘔吐不下食方
。
橘皮 竹茹 人參 白朮(各十八銖) 生姜(一兩) 濃樸(十二銖)
上六味 咀
,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不瘥重作
。
○養(yǎng)胎第三
(論二首 方二十三首 禁忌一首 逐月養(yǎng)胎二十首)論曰:舊說凡受胎三月,逐物變化
,稟質(zhì)未定
。故妊娠三月,欲得觀犀象猛獸
,珠玉寶物
,欲得見賢人君子盛德大師,觀禮樂鐘鼓俎豆
,軍旅陳設(shè)
,焚燒名香,口誦詩書
,古今箴誡
,居處簡靜
,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
,彈琴瑟
,調(diào)心神,和性情
,節(jié)嗜欲
。庶事清凈,生子皆良
,長壽忠孝
,仁義聰惠,無疾
,斯蓋文王胎教者也
。
論曰:兒在胎,日月未滿
,陰陽未備
,腑臟骨節(jié)皆未成足,故自初訖于將產(chǎn)
,飲食居處皆有禁忌
。
妊娠食羊肝,令子多厄
。
妊娠食山羊肉
,令子多病。
妊娠食驢馬肉
,令子延月
。食騾肉難產(chǎn)。
妊娠食兔肉
、犬肉
,令子無音聲及缺唇。
妊娠食雞子及干鯉魚
,令子多瘡
。
妊娠食雞肉、糯米
,令子多寸白蟲
。
妊娠食椹并鴨子,令子倒出
,心寒
。
妊娠食雀肉并豆醬,令子滿面多 黑子
。
妊娠食雀肉
、飲酒
,令子心淫情亂,不畏羞恥
。
妊娠食鱉,令子項(xiàng)短
。
妊娠食冰漿
,絕胎。
妊娠勿向非常之地大小便
,必半產(chǎn)殺人
。
徐之才逐月養(yǎng)胎方:
妊娠一月名始胚,飲食精熟
,酸美受御
,宜食大麥,毋食腥辛
,是謂才正
。
妊娠一月,足厥陰脈養(yǎng)
,不可針灸其經(jīng)(如大敦
、行間、太沖
、中封
、五里、中等穴是也
。)足厥陰內(nèi)屬于肝
,肝主筋及血,一月之時(shí)
,血行痞澀
,不為力事,寢必安靜
,無令恐畏
。
妊娠一月,陰陽新合為胎
,寒多為痛
,熱多卒驚,舉重腰痛腹?jié)M胞急
,卒有所下
,當(dāng)預(yù)安之,宜服烏雌雞湯
。
●烏雌雞湯方
烏母雞(一只
,治如食法) 茯苓 阿膠(各二兩) 吳茱萸(一升) 麥門冬(五合) 人參 芍藥 白朮(各三兩) 甘草 生姜(各一兩)
上十味 咀
,以水一斗二升煮雞,取汁六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