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茶詩11類題材
吳敏壺名:菊蕾 300cc 名茶之詩 繼李白“仙人掌茶”詩之后,許多名茶紛紛入詩
,而數(shù)量最多的為紫筍茶
,如白居易的《夜聞賈常州
、崔湖州茶山境會亭歡宴》
、張文的《湖州貢焙紫筍》等
。其他如蒙頂茶(白居易《琴茶》)
、昌明茶(白居易《春盡日》)
、石廩茶(李群玉《龍山人惠石廩方及團茶》)、九華英(曹鄴《故人寄茶》)
、?湖茶(齊己《謝?湖茶》)
、碧洞春(姚合《乞新茶》)、小江園(鄭谷《峽中嘗茶》)
、鳥嘴茶(薛能《蜀州鄭使君寄鳥嘴茶》)、天柱茶(薛能《謝劉相公寄天柱茶》)
、天目山茶(僧皎然《對陸迅飲天目山茶因寄元居士晟》)
、剡溪茗(僧皎然《飲茶歌誚崔石使君》)、臘面茶(徐夤《謝尚書惠臘面茶)等
。
茶圣陸羽之詩 陸羽寫了世界上第一部茶書
,他也很會寫詩,但保存下來的僅有《歌》
、《會稽東小山》兩首和詩句三條以及幾首聯(lián)句詩
。可是陸羽友人和后人的詠陸羽詩卻有不少
,有些詩對于研究陸羽很有價值
,如孟郊的《陸鴻漸上饒新辟茶山》詩,是陸羽到過江西上饒的佐證
,孟郊的《送陸暢歸湖州因憑題故人皎然塔陸羽墳》詩
,是陸羽墳在湖州的佐證,齊己的《過陸鴻漸舊居》詩
,是陸羽寫過自傳的佐證(齊己詩有“讀碑尋傳見終初”之句)
。
煎茶之詩 以煎茶(包括煮茶、煮茗
、碾茶等)為詩題或為內(nèi)容的詩是大量的
,如劉言史《與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杜牧《題禪院》等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额}禪院》為一七絕詩:
觥船一棹百分空,十歲青春不負公
。今日鬢絲禪榻畔
,茶煙輕揚落花風(fēng)。
詩中的“鬢絲茶煙”句很有名,后人廣為引用
,如蘇東坡《安國寺尋春》詩:“病眼不羞云母亂
,鬢絲強理茶煙中”,陸游《漁家傲·寄仲高》:“行遍天下今老矣
,鬢絲幾縷茶煙里”
,文征明《煎茶》詩:“山人紗帽籠頭處,禪榻風(fēng)花繞鬢飛”
。
飲茶之詩 以飲茶(包括嘗茶
、啜茶、茶會
、吃茗粥
、試茶等)為詩題或為內(nèi)容的詩,數(shù)量也相當(dāng)多
,如盧仝的《茶歌》
、劉禹錫的《西山蘭若試茶歌》、杜甫的《重過何氏五首選一》
。杜甫的這首詩
,情景交融,簡直可以繪成一幅雅致的“飲茶題詩圖”:
落日平臺上
,春風(fēng)啜茗時
。石闌斜點筆
,桐葉坐題詩。翡翠鳴衣桁桁,蜻蜓立釣絲
。自逢今日興
,來往亦無期
。
名泉之詩 唐人飲茶已很講究水質(zhì)
,常常不遠千里地把有名的泉水取來煎茶,這時的惠山泉水已很出名
,皮日休有《題惠山二首》
,其第一首為:“丞相長思煮茗時,郡侯催發(fā)只憂遲
,吳關(guān)去國三千里
,莫笑楊妃愛荔枝”。丞相為李德裕
,為了用惠山泉水煮茶
,命令地方官吏從三千里路外的江蘇無錫惠山把泉水送到京城里來。皮日休詩帶有“諷喻”之意
。李郢亦有《題惠山》詩
。山泉亦為煎茶好水
,故也為詩人們所喜愛,如白居易有《山泉煎茶有懷》詩
,陸龜蒙有《謝山泉》詩
,陸龜蒙在另二詩中也提到“茶待遠山泉”、“茶試遠泉甘”
。白居易詩有”蜀茶寄到但驚新
,渭水煎來始覺珍“之句,他認為渭水是煎茶的好水
。劉禹錫詩有”斯須炒成滿室香
,便酌沏下金沙水“之句。金沙水即浙江長興顧渚山金沙泉之水
,唐時與顧渚茶同為貢品
。另外,雪水也是煎茶好水
,白居易詩有”閑烹雪水茶“之句
。
茶具之詩 皮日休與陸龜蒙的《茶中雜詠》唱和詩寫了《茶籯》、《茶灶》
、《茶焙》
、《茶鼎》
。徐夤寫了《貢余秘色茶盞》詩
。秘色茶盞是產(chǎn)于浙江越州的一種青磁器,作為貢品
,十分珍貴
,由徐夤的詩可見:
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貢我君
。功剜明月染春水
,輕旋薄冰盛綠云。古鏡破苔當(dāng)席上
,嫩荷涵露別江濆
。中山竹葉醅初發(fā),多病那堪中十分
。
采茶之詩 皮日休
、陸龜蒙的《茶人》詩都是描述采茶的,而姚合的《乞新茶》詩
,可以從中了解到當(dāng)時人們對制造“碧澗春”名茶是如何講究:
嫩綠微黃碧澗春
,采時聞道斷葷辛。不將錢買將詩乞
,借問山翁有幾人
?
詩中表明采茶時要戒食葷辛。葷是葷菜;辛是辣味菜
,如蔥
、姜、蒜
、韭之類
。
造茶之詩 袁高的《茶山詩》、杜牧的《題茶山》
、李郢的《茶山貢焙歌》這三首詩都是洋洋大篇
,從各個側(cè)面反映了當(dāng)時浙江長興顧渚山上加工紫筍茶的盛況?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跋M停蠻棹
,旗張卓翠苔” (杜牧詩),這是狀造茶時節(jié)山上的一派繁華景象
。而“捫葛上欹壁
,蓬頭入荒榛……悲嗟遍空山,草木為不春”(袁高詩)
、“凌煙觸露不停采
,官家赤印連帖催,朝饑暮匐誰興哀”(李郢詩)
,則是講造茶人民的艱苦生活
。
茶園之詩 從韋應(yīng)物的《喜園中茶生》,韋處厚的《茶嶺》詩
,皮日休
、陸龜蒙的《茶塢》詩,陸希聲的《茗坡》詩等
,可見唐代已有了比較集中成片栽培的茶園
。如皮日休詩:“種荈已成園,栽葭寧計畝”(這里荈
、葭都是茶的別名)
。
茶功之詩 飲茶之功有破睡、益思
、醒酒
、代藥、代酒等
。白居易詩:“驅(qū)愁知酒力
,破睡見茶功”。曹鄴詩:“六腑睡神去
,數(shù)朝詩思清”
。薛能詩:“得來拋道藥
,攜去就僧家”。陸龜蒙詩:“綺席風(fēng)開照露晴
,只將茶荈代云觥”
,云觥:酒器
,此處借指酒
,即以茶代酒之意。皮日休詩:“儻把瀝中山
,必?zé)o千日醉”
,即荼可醒酒。
其他類 還有一些茶詩
,不能包括在以上10類之中
,但同樣很有價值,如皮日休《包山祠》詩
,提到了“以茶祭神”之事:“白云最深處
,像設(shè)盈巖堂。村祭足茗粣
,水奠多桃漿……”
。
“村祭足茗粣”是說村里人用茗、粣來祭祀包山祠之神
。茗即茶
,粣有兩種解釋,一說為粽子
,一說為馓子
。馓子是油炸面食
,現(xiàn)在的馓子
,形如柵狀,細如面條
。歷史上傳說茶曾用來作為祭天地
、敬祖宗、拜鬼神的祭祀品
,但在詩中提到的卻很少
,皮日休可能是第一人。杜牧的《游池州林泉寺金碧洞》詩
,杜甫的《進艇》詩
,都表明古人在旅游時要隨帶
茶葉:“攜茶臘月游金碧”(杜牧詩)?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败嬚釢{攜所有”(杜甫詩)
。
唐代
,特別是中唐以來,正如白居易詩句所說的那樣:“或飲茶一盞
,或吟詩一章”
;“或飲一甌茗,或吟兩句詩”
,茶和詩一樣
,成為詩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或一大樂趣,于是相襲相傳
,使茶詩
、茶詞在茶葉和詩詞文化中形成、發(fā)展為一種別具一格的文化現(xiàn)象
。
而唐代茶詩作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的大量出現(xiàn)
,對茶葉文化和詩詞文化本身的發(fā)展,又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先以茶對詩來說
,如唐人薛能所吟:“茶興復(fù)詩心,一甌還一吟”
;“茶興留詩客
,瓜情想戍人”;劉禹錫在《酬樂天閑臥見寄》中吟:“詩情茶助爽
,藥力酒能宣”
;司空圖的詩句也稱:“茶爽添詩句,天清瑩道心”
。很多詩人都提到
,茶有益思的作用,能激發(fā)詩人們的詩興和創(chuàng)作才華
。第二
,由于茶業(yè)的發(fā)展,作為社會生活中一種新的內(nèi)容或現(xiàn)象
,其對詩詞創(chuàng)作藝術(shù)的特點
、風(fēng)格等等,也有一定的影響
。如很多人熟悉的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中的對“七碗茶”的描述
,可說是茶詩中一首浪漫主義的代表作;此外
,茶詩中現(xiàn)實主義的作品也很多
。如李郢的《茶山貢焙歌》、袁高的《茶山詩》
,就都是力陳貢茶弊病之作
。這里舉袁高的《茶山詩》為例:這首詩的一開頭
,就用“禹貢通遠俗,所圖在安人
;后王失其本
,職吏不敢陳;亦有奸佞者
,因茲欲求伸
;動生千金費,日使萬姓貧”這幾句
,直言不諱地告訴皇帝
,貢茶是一樁糜費擾民之舉。接著
,袁高又以十分同情的筆觸
,訴說了“一夫旦當(dāng)役,盡室皆同臻
;捫葛上敧壁
,蓬頭入荒榛;終朝不盈掬
,手足皆鱗皴
;悲嗟遍空山,草木為不春”的勞動艱辛情況
。在詩的最后
,袁高以問句的形式,提出“況減兵革困
,重茲固疲民
;未知供御余,誰合分此珍”
;責(zé)問這種勞民傷財?shù)呢暡?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除皇帝外還配給誰喝?在末句
,甚至以“茫茫滄海間
,丹憤何由申”的問句來束筆
。茶詩中這些浪漫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的作品
,當(dāng)然是與這時詩詞和具體詩人的風(fēng)格、特點分不開的
,但是
,茶作為其時一種新的受人矚目的物品,對文學(xué)中的浪漫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的傳承
,不會是沒有影響的
。同樣
,茶詩作為茶葉文化的一種載體,對
茶文化的流傳和茶業(yè)的發(fā)展
,也是有其明顯的作用的
。有人說,古代茶詩
,起到茶葉史料的保存作用
。其實,茶詩不僅具有歷史意義
,在當(dāng)時的現(xiàn)實生活中
,對茶業(yè)的傳播和發(fā)展,也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歷史上茶詩的大多數(shù)作者
,都是各時各地的達官名士,他們對茶的嗜好
、崇尚
,都起到一種能使社會仿效的作用。如唐朝宜興
、長興的紫筍茶
,宋朝建甌的北苑茶,本來無名
,經(jīng)一些詩人和詩篇贊吟以后
,不只名聞遐邇,并且被唐宋兩代定為主要的貢茶
。
茶文化之茶詩(四)
上節(jié)也提到隨著唐代陸羽《茶經(jīng)》的問世
,“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
;至宋代
,茶更是“君子人靡不嗜也,富貴貧賤靡不用也”
,茶文化逐步成為一種全民文化
。整體上,中國茶文化包括是三個層面
,分別為物質(zhì)文化
、精神文化、制度文化
。其中
,物質(zhì)文化包括茶詩、茶書畫
、茶藝
、茶館
、飲茶技藝、茶具等
;精神文化包括茶道精神
、茶德等;制度文化表現(xiàn)為茶法
、茶習(xí)俗
、茶禮規(guī)等。中國的茶文化具體內(nèi)涵包含甚多
,遠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解讀完成的
。介于此,我選擇從不同方向或者說更細小的角度去解讀中國的茶文化
。這一節(jié)的內(nèi)容想聊聊的就是茶文化物質(zhì)文化中的茶詩部分
。
茶可雅志,可養(yǎng)廉,可精神,可益智,因此尤為文人所喜愛。早在兩晉六朝時期, 左思就寫下了《嬌女詩》這是迄今知道的最早的一首詠茶詩
。同時代張載寫了《登成都樓》
,也是贊頌茶的詩詞。到了唐朝
,詩詞十分興盛
,寫茶的詩詞也驟然增多。如
,元稹的《茶》
、李白的《答族至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劉禹錫的《嘗茶》
、劉言史的《與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
、徐寅的《尚書惠蠟面》、張籍的《夏日閑居》等
,都是與茶相關(guān)的詩詞
。宋代詠茶的詩詞不少于唐朝,著名的有蘇東坡的《汲江煎》
、杜小山的《寒食》等
。明清兩代的詠茶詩詞也很多,如明代高啟的《采茶詞》
,清朝乾隆皇帝的《觀采茶作歌》等
,都被后世廣為傳頌。
茶詩大致可以分為
敘事型 (記錄詩人品茶
、參與茶事活動的事情)和
托物言志型 (通過事物的詠嘆來抒發(fā)自己的人生感悟
,表現(xiàn)詩人的生活情趣)。
敘事型茶詩
常見的敘事型茶詩如唐代詩人盧仝的《飲茶歌》不僅表現(xiàn)出他憤世嫉俗的心情,而且寫出了他對飲七碗茶的不同感受:“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fā)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輕;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唯覺兩腋習(xí)習(xí)清風(fēng)生”
。
唐代白居易的詩句“融雪煎香茗
,調(diào)酥煮乳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睂懗隽巳粘I钪兄笱┢凡枰髟姷母哐鸥裾{(diào)場景
,他的一首七律詩歌又寫到:“紅紙一封書后信,綠芽十片火前春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蓖ㄟ^紅與綠的顏色對比顯示了詩人熱愛生活的生命意識,既突出了白居易患病之時
,對于李六郎的感激之情
,又突出了他與贈茶人之間的好朋友關(guān)系,也說明了白居易甄別茶葉方面別具一格的眼光
。
張藉的《和韋開州盛開茶嶺》:“紫芽連白蕊
,初向嶺頭生。自看家人摘
,尋常觸露行
。”寫出了唐代人采茶的細節(jié)
,清晨朝露之時
,采摘初生的紫色嫩芽,體味到自家動手和清凈閑適的樂趣
。
宋代豪放派此人蘇軾
,稱贊茶為
“從來佳茗似佳人”, 象征著文人們高雅的人格理想
,其名句
“酒困路長唯欲睡 ,日高人渴漫思茶”, 將路人的疲憊與口渴描寫的生動形象
,說明宋代時期茶已經(jīng)成為行人們必備的飲料
,將茶的雅與俗結(jié)合起來,并通過品茶活動增添了生活的情趣
,蘇東坡也寫出
“紅烙淺歐新火活,龍團小雄斗晴窗” 婉約優(yōu)美的詩句,這與南宋女詞人李清照的“生香薰袖
,活火分茶”相對應(yīng)
。
托物言志型茶詩
所查文獻中,典型例子有三位名人
,一位是白居易
,一位是歐陽修,另一位則是蘇軾。這三位是唐宋茶詩寫作領(lǐng)域的佼佼者
,白居易一生之中寫了66首茶詩
,歐陽修一生之中寫了15首茶詩,而蘇軾的一生之中共寫了80多首茶詩
。白居易雖然也有即事詠懷”《詠意》佳作
,但其所作茶詩以茶藝較多。在這里
,筆者選取蘇軾所作茶詩進行講述
。蘇軾雖然才高八斗,但是其一生在仕途上卻屢遭坎坷
,曾被朝廷發(fā)配到各個地方任職
,如杭州、嶺南
、湖州等地
,而這些地方也均是產(chǎn)茶勝地,也因此誕生了眾多的茶詩
。
《試院煎茶》:“蟹眼已過魚眼生
,颼颼欲作松風(fēng)鳴。蒙茸出磨細珠落
,眩轉(zhuǎn)繞甌飛雪輕
。銀瓶瀉湯夸第二,未識古今煎水意
。君不見昔時李生好客手自煎
,貴從活火發(fā)新泉。又不見今時潞公煎茶學(xué)西蜀
,定州花瓷琢紅玉
。我今貧病常苦饑
,分無玉碗捧娥眉
,且學(xué)公家作茗飲。博爐石銚行相隨
。不用撐腸拄腹文字五千卷
,但愿一甌常及睡足日高時?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和蔣夔寄茶》“老妻稚子不知愛
,一半已入姜鹽煎。人生所遇無不可
,南北嗜好知誰賢
。死生禍福久不擇
,更論甘苦爭蚩妍。知君窮旅不自釋
,因詩寄謝聊相鐫
。”
《雨中過舒教授》:“濃茗洗積昏
,妙香凈浮慮
。歸來北堂暗
,一一微螢度
。此生憂患中,一餉安閑處
。飛鳶悔前笑
,黃犬悲晚悟。自非陶靖節(jié)
,誰識此閑趣
。”
這三首詩是蘇軾借茶詠志的代表
,第一首詩的意思是說是詩人在院子中煎茶
,聽見瓶子中水沸騰的聲音,看著如同飛雪般的茶末
,萬千思緒涌上心頭
。既想到李約煎茶時最講究對水的選擇,非新泉不可
。又想到潞公在飲茶的時候最為注重對茶器的選擇
,非定州花瓷不可。而如今的自己則正處于不得意時期
,只能夠擇磚為爐
,石桃煎湯,很是清冷孤寂
。但是我們只要可以有一壺茶
,可以睡足睡好也不失為人間一件樂事。
在這首詩詞中蘇軾表現(xiàn)除了他豁達開朗、隨遇而安的人生處世哲學(xué)
。 同時詩詞中對整個煎茶的過程描寫的極為詳細,由此可見蘇軾對于茶的喜愛
。如果不是他常常親自煎茶
、品茶,很難寫出如此細致的茶詩來
。
在創(chuàng)作第二首詩時
,蘇軾正從杭州被派到密州去任職(黨派之爭的受害者)
,這個時候的蘇軾已經(jīng)正值不惑之年,并且對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在這首詩中蘇軾說雖然南方和北方的飲茶習(xí)慣有所不同
,但是卻不能夠以好和壞來進行評價,只是有所不同而已
。而對于人來講
,人不能去選擇生還是死,又何苦去爭論茶的好壞與飲茶的方式呢
。
詩人雖然看起來是在分析茶,其實是在借茶說自己的人生,意在表明
,人的生死不由得人來選擇
,所以人在哪了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表明了蘇軾豁達的心境與開闊的心胸
。
第三首詩的背景發(fā)生宋神宗熙寧年間
,王安石變法失利之后,重新開始進行改制
,在這一關(guān)鍵時期發(fā)生了烏臺詩案
。蘇軾當(dāng)時作為文壇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因為反對新法
,被抓進烏臺
,關(guān)了四個月,遭受了非人的折磨
。雖然后來蘇軾免于一死
,但是也因此被貶到黃州。
《雨中過舒教授》這首詩意思是在表明在山水之間
,
飲茶能夠讓人忘卻凡世間的憂思與苦惱,讓人的內(nèi)心平靜下來,表明了蘇軾在經(jīng)歷磨難之后的心境
。
總結(jié):茶詩的起源晚于茶文化,但茶詩是隨著茶文化的發(fā)展而產(chǎn)生的,是茶文化中的一部分
。茶詩又分為敘事型茶詩和托物言志型茶詩
。
關(guān)于茶的詩句軟筆
1.最美的茶詩(關(guān)于歷代最美的茶詩,其中帶茗字的詩詞有那些 1. 紅黍飯溪苔,清吟茗數(shù)杯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啤へ炐荨锻┙e居作》
2. 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啤っ虾迫弧肚迕骷词隆?/p>
3. 藕折蓮芽脆
,茶挑茗眼鮮?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啤ふ滦?biāo)《思越州山水寄朱慶余》
4. 淡烹新茗爽
,暖泛落花輕?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啤む嵐取段魇駜舯娝滤上隧嵓婕男」P崔處士》
5. 萸房暗綻紅珠朵
,茗碗寒供白露芽?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啤ち詈斗詈蛧浪究罩仃柸胀蕹J獭?/p>
6. 桂凝秋露添靈液
,茗折香芽泛玉英?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啤だ罴潯秳e石泉》
7. 甘瓜剖綠出寒泉
,碧甌浮花酌春茗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啤な掛铩队问糜^》
8. 青峰曉接鳴鐘寺,玉井秋澄試茗泉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啤ぬ茝┲t《拜越公墓因游定水寺有懷源老》
9. 溪浮箬葉添醅綠,泉繞松根助茗香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啤ぴS渾《湖州韋長史山居》
10. 嘗頻異茗塵心凈,議罷名山竹影移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啤S滔《宿李少府園林》
11. 濃茗洗積昏,妙香凈浮慮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巍ぬK軾《雨中過舒教授》
12. 雪花雨腳何足道,啜過始知真味永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巍ぬK軾《和錢安道寄惠建茶》
13. 且學(xué)公家作茗飲,磚爐石銚行相隨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巍ぬK軾《試院煎茶》
14. 前人初用茗飲時,煮之無問葉與骨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巍ぬK軾《次韻黃夷仲茶磨》
15. 茗碗分云微醉后,紋楸斜倚髻鬟偏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巍は蜃又N《浣溪沙》
16. 熏爐茗碗是家常
。客來長揖對胡床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巍堅伞朵较场?/p>
17. 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巍し吨傺汀段湟牟韪琛?/p>
18. 玩易焚香消永日,聽琴煮茗送殘春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巍り懹巍堕e居書事》
19. 一碗洗心茗,一瓣劫前香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ぜб怼端{(diào)歌頭》
20. 敲冰煮茗供談笑。自負平生心矯矯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ぴS楨《漁家傲》
2.有沒有關(guān)于寫茶的語句 武夷巖茶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
,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
。
茶品質(zhì)獨特,它未經(jīng)窨花
,茶湯卻有濃郁的鮮花香
,飲時甘馨可口 ,回味無究
。 武夷巖茶條形壯結(jié)
、勻整,色澤綠褐鮮潤
,沖泡后茶湯呈深橙黃色
,清澈艷麗;葉底軟亮
,葉緣朱紅
,葉心淡綠帶黃;兼有紅茶的甘醇
、綠茶的清香
;茶性和而不寒,久藏不壞
,香久益清
,味久益醇。
泡飲時常用小壺小杯
,因其香味濃郁
,沖泡五六次后余韻猶存
。 香。
武夷茶的香包括真香
、蘭香
、清香、純香
、表里如一
,曰純香;不生不熟
,曰清香
;火候停均,曰蘭香
;雨前神具
,曰真香,這四種香絕妙地融合在一起
,使得茶香清純辛銳
,幽雅文氣香高持久。 清
。
指的是湯色清澈艷亮
,茶味清純順口,回甘清甜持久
,茶香清純無雜,沒有任何異味
。香而不清是武夷巖茶種的凡品
。
甘。指茶湯鮮醇可口
、滋味醇厚
,回味甘夷。
香而不甘的茶為“苦茗”
。 活
。
指的是品飲武夷巖茶時特有的心靈感受,這種感受在“啜英咀華”時須從“舌本辯之”
,并注意“厚韻”
、“嘴底”、“杯底留香”等
。 參考~~~~~~~~
。
3.琴棋書畫,詩酒花茶 “琴棋書畫,詩酒花茶”并不是詩句
,所以沒有全詩
。
“琴
、棋、書
、畫
、詩、酒
、花
、茶”實際上是古人八大雅事。善琴者通達從容
,善棋者籌謀睿智善書者至情至性
,善畫者至善至美,關(guān).善詩者韻至心聲
,善酒者情逢知己
,善花者品性怡然,善茶者陶冶情操
。
擴展資料:在古代
,彈琴(多指彈奏古琴)、弈棋(大多指中國象棋和圍棋)
、書法
、繪畫是文人騷客(包括一些名門閨秀)修身所必須掌握的技能,故合稱琴棋書畫
,即“文人四友”
。今常表示個人的文化素養(yǎng)。
關(guān)于琴棋書畫的長聯(lián):上聯(lián):吟太白詩養(yǎng)浩然氣誦稼軒詞壯報國情品漢卿曲恤民生苦讀東坡賦懷赤子心百代文章引人手不釋卷育智士不盡下聯(lián):撫仲尼琴沐幽蘭香與堯帝棋謀天下勢法右軍書得靈性通游范寬畫入清雅境萬世經(jīng)典為士修生養(yǎng)性滋仁者無窮(聶暉撰聯(lián))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琴棋書畫
。
4.有關(guān)歷史的詩歌 茶詩在韻文類茶文化作品中數(shù)量最多
。
最早提及茶葉的詩篇,按陸羽《茶經(jīng)》所輯
,有孫楚 的《出歌》
、張載的《登成都樓詩》、左思的《嬌女詩》和王微的《雜詩》四首
,它們都是漢代以后唐 代以前的作品
。這四首詩中的一些詩句,如“姜桂茶荈出巴蜀
,椒橘木蘭出高山”(《出歌》)“芳 茶冠六清
,溢味播九區(qū)”(《登成都樓詩》)等,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茶事入詩的萌芽狀況
。
唐代 茶文化生機勃勃
、茶詩異彩紛呈,在茶詩創(chuàng)作中成就較大的應(yīng)推白居易、盧仝
、皎然
。三人中最 值得稱道的是白居易,他總共創(chuàng)作傳世茶詩60多首
,既有專門詠茶的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