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三點春季更朝氣
人們非常喜歡春天是因為它有朝氣,不會給人有死氣沉沉的感覺
。給人們也帶來了更多的憧憬和向往
,所以說春季是一個美好的季節(jié)
。在這個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里
,也應該注意養(yǎng)生常識
,這樣才能讓我們的身體更加的強壯健康
。
早晚開窗通風透氣

正值春夏交替
,空氣中有很多細菌流轉(zhuǎn),如果總是關門關窗
,家里的細菌就會堆積
,這樣時間長了就會出現(xiàn)人體免疫力比較低的狀態(tài),很容易出現(xiàn)過敏或者是一些疾病的出現(xiàn)
,所以一定要在早晚通風換氣
,讓房間的空氣保持清新舒爽,才能擁有健康的體魄
。
陽臺不要堆積物品
現(xiàn)在很多人住的屋子都是比較小的
,所以很多東西都是放在一起的,特別是陽臺放雜物比較多
,而且和晾曬衣服放在一起很容易出現(xiàn)細菌的滋生
。細菌都跑到衣服上,我們穿著肯定是對身體不好的;我們屋內(nèi)開窗開門通風透氣時細菌也會趁機跑進房間里
,長期與細菌共眠
,危害可想而知。
每周至少兩次清潔房間
這個時間段為了盡量避免細菌感染
,所以在春季應該活躍起來
,進行大掃除
,而且要堅持每個星期兩次,這樣可以讓房間清心干凈
。讓細菌無處藏身
,每天睡醒記得開窗讓被子給陽光消消毒。
很多人不適應氣溫的變化
,減少衣物可能會使身體受到氣溫的刺激感染上感冒
。所以春季一定要注意保暖工作,寧可熱也不要讓自己冷
。早晚要保持室內(nèi)空氣的流通
,這樣可以減少很多流行病的發(fā)生。這些常識大家一定要了解
,對生活有幫助
。
春季如何養(yǎng)生?
陽春三月,仲春時節(jié)
,陽和啟蟄
。有時春風輕拂
,有時細雨綿綿
,有時雷電交加,有時急風驟雨
。
過了驚蟄
,雨量開始增大,干渴的大地
,被滋潤
,草木逢雨開始生長,大地泛綠
,一片熱熱鬧鬧
,生機勃勃的景象。
“微雨眾卉新
,一雷驚蟄始
。”驚蟄時節(jié)
,春氣蕩漾滿乾坤
,春雷始鳴,花草樹木
,抽葉的抽葉
,開花的開花,百鳥爭鳴
,百蟲出動
。
蟄
,藏也。驚蟄
,就是驚醒藏在洞里睡覺的百蟲
。
驚蟄過后,雷電頻頻
,大地回暖
,“春江水暖鴨先知”,繁華時節(jié)終于來了
。有道是:“春雷響
,萬物長?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古稱“啟蟄”
,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三個節(jié)氣,更是干支歷卯月的起始
;時間點在農(nóng)歷每年二月初一前后(公歷3月5—6日之間)
,太陽到達黃經(jīng)345°時。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jié)
,萬物出乎震
,震為雷,故曰驚蟄
,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
驚蟄時間在公歷3月5—6日之間這是正確的
。驚蟄時節(jié)正是大好的“九九”艷陽天
,天氣轉(zhuǎn)暖,漸有春雷
,動物入冬藏伏土中
,不飲不食,稱為“蟄”
,而“驚蟄”即上天以打雷驚醒蟄居動物的日子
。這時中國大部分地區(qū)進入春耕季節(jié)。
驚蟄三候
1、初候桃始華
陽氣漸漸生發(fā)
,從驚蟄節(jié)氣開始越來越盛,桃花開始綻放
。
2、二候倉庚鳴
倉庚,黃鸝也
。黃鸝鳴叫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盖Ю嵇L啼綠映紅」便是此時的江南春景。
3、三候鷹化為鳩
鳩通常是指體型較小的食果或食種子鳥類
。驚蟄時節(jié),古人觀察到天空中雄鷹蹤跡漸少
,而布谷之類的小鳥卻多了起來
,誤以為是鷹變成了鳩。
驚蟄的特點
驚蟄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節(jié)氣
,天地間的小昆蟲
、小動物都會在這個時間逐漸蘇醒,身體變得靈活
,開始尋找食物
。
驚蟄的前后,也就是二月二的時候,古人叫做龍?zhí)ь^。將天地間的氣息比作一條龍,原來在地底下或者水底里休息,到了驚蟄的時候,龍就會抬起頭來開始仰望天空。天上的雷電也會開始在這個時候出現(xiàn) ,也是驚蟄的特點之一
。
驚蟄節(jié)氣養(yǎng)生
起居養(yǎng)生
驚蟄過后,氣溫逐漸升高
,氣候變暖,人們也就越來越會感到困乏
,這就是俗稱的“春困”
。所以只有保證良好的睡眠,才能有健康和精力充沛的工作生活
。
1、在睡前半小時摒棄雜念,心情平靜
,有利于入睡
;
2、稍微活動一下身體
,有利于身體的舒展和放松
;
3、睡前洗臉
、洗腳
,按摩面部和搓腳心
。可推動血氣運行
,溫補臟腑
,安神寧心,消除一天的疲勞
,利于入睡
。
飲食要清淡
從飲食方面來看,驚蟄時節(jié)飲食起居應順肝之性
,助益脾氣
,令五臟和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zhì)
、維生素的清淡食物
,少食動物脂肪類食物。
可多食鴨血
、菠菜
、蘆薈、水蘿卜
、苦瓜
、木耳菜、芹菜
、油菜
、山藥、蓮子
、銀耳等食物
,增強體質(zhì)抵御病菌的侵襲。油膩的食物最好不吃
,刺激性的食物
,如辣椒、蔥蒜
、胡椒也應少吃
。
驚蟄時節(jié),乍暖還寒,氣候比較干燥
,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
。生梨性寒味甘
,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
,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
。
梨的吃法很多
,比如生食、蒸
、榨汁
、烤或者煮水,特別是冰糖蒸梨對咳嗽具有很好的療效
,而且制作簡單方便
,平時不妨把其當作甜點食用。另外
,咳嗽患者還可食用蓮子
、枇杷、羅漢果等食物緩解病痛
。
疾病預防
“正氣內(nèi)存,邪不可干?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币馑际钦f
,在人體正氣強盛的情況下,邪氣不易侵入機體
,也就不會發(fā)生疾病
。所以,增強體質(zhì)
、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十分重要
。
精神上要保持愉快、心平氣和的良好心態(tài)
,切忌妄動肝火
,否則肝氣太盛,易患頭暈
、目眩
、中風和精神疾患。
春季與肝相應
,如養(yǎng)生不當則可傷肝。驚蟄時節(jié)
,屬肝病高發(fā)季節(jié)
,流感、流腦
、水痘
、帶狀皰疹、流行性出血熱等在這一節(jié)氣都易流行爆發(fā)
,因此要嚴防此類疾病
。
春捂秋凍
驚蟄節(jié)氣前后
,冷暖空氣交替開始頻繁。此時
,“春捂”不能忘
,保持微微出汗,以幫助抵御漸退的寒氣
,有助于氣血流通
,順應陽氣的升發(fā)。
運動養(yǎng)生
春暖花開
,驚蟄是陽氣上升的時節(jié)
,人們要抓緊這個時間激發(fā)體內(nèi)的陽氣。
1、伸懶腰可解乏
、醒神、增氣力
、活肢節(jié)
。所以提倡春季早起多伸懶腰。
2、春季散步可以消除疲勞
,有助于健康。散步時可配合擦雙手
、揉摩胸腹
、捶打腰背、拍打全身等動作
,有利于人體疏通氣血
,生發(fā)陽氣。
驚蟄最佳運動:放風箏
春季正是放風箏的大好時節(jié)
,放風箏這項運動同時也是我國一項傳統(tǒng)的民間體育運動
,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有強身健體
、防病治病的作用
。春天在戶外放風箏除了能強身健體,促進人體血液循環(huán)
,加快新陳代謝
,還能呼吸到室外的新鮮空氣,排出堆積在身體內(nèi)一個冬天的濁氣
,一舉多得
。是許多養(yǎng)生專家都強烈推薦的春季養(yǎng)生健體好運動。
驚蟄節(jié)氣,做好防風準備
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3個節(jié)氣
,太陽到達黃經(jīng)345度時為驚蟄
。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
,驚醒蟄伏于地下的冬眠動物
。驚蟄前后各地天氣已開始轉(zhuǎn)暖,雨水漸多
,大部分地區(qū)都已進入了春耕
。
《黃帝內(nèi)經(jīng)》說“風為百病之長”,風邪在大寒、立春
、雨水、驚蟄這四個節(jié)氣最猖狂
,它能通過侵犯體表使毛孔大開而進入人體
。像頭部、上肢
、背部等人體陽氣聚集的部位
,特別容易受到攻擊。
而人一旦受風邪侵襲就會表現(xiàn)出頭痛
、頭暈
、肩背酸痛、鼻塞等不適癥狀
。所以
,在這段時間里,我們要做好防風準備
。
第一個需要保暖的地方就是頭頸 。頭頸受風寒會帶來如頭痛、頭暈
、頸肩脹痛或感冒
、氣管炎等諸多不適。外出時可戴帽子或系一條圍巾
,不宜過早穿低領或V領上衣
。
第二個需要保暖的地方是手腕。因為手腕上有我們心經(jīng)對應的神門穴
,按照中醫(yī)的理論來說
,我們體內(nèi)的元氣循環(huán)會在神門穴經(jīng)過、停留
。如人體元氣足,病自無。尤其是老人需要注意
,外出活動時盡量在外套里穿一件袖口能達到拇指根部的長袖毛衣
,或是戴上手套。
第三個需要保暖的地方就是腰腹。人的陽氣以腎為本
,腎居于我們的腰腹部,一旦有風寒侵入人體
,腎中的陽氣就會被困于下部
,腰部以下的循環(huán)就會受到影響。這個時候
,就容易出現(xiàn)下肢麻木
、疼痛、腰膝酸軟等問題
。除借助衣服保暖外
,也可通過按摩溫暖腰腹。把手掌搓熱后
,直接捂在腰兩側(cè)處
,同時雙手順時針按揉即可。
最后需要保暖的地方是我們的小腿。要知道人體下半部血液循環(huán)比上半部差
,更易受風寒侵襲,“寒多腳下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尤其是女性朋友
,不要過早換上單薄的裙裝,否則容易導致關節(jié)炎
、婦科疾病等健康問題
。
驚蟄節(jié)氣,如何喚醒你的陽氣
一眨眼 ,驚蟄節(jié)氣已經(jīng)到來
。
“轟隆隆~”,一場春雷
,震醒了蟄伏冬眠的蟲蟻
。世間萬物一下子蘇醒了過來,“桃之夭夭
,灼灼其華”
,一切都開始恢復活力。
驚蟄后 ,陽氣初升
,此時的我們該如何順應天時養(yǎng)生,喚醒體內(nèi)的洪荒之力呢?
養(yǎng)陽當“捂”好
春雷隱隱
,猶如催促的鼓點
,震醒了沉睡的大地,振奮昏沉的人心
,也喚醒著人體的陽氣
,預示著生長的季節(jié)到了。
中醫(yī)講:“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驚蟄后,陽氣也在慢慢地向外伸展拳腳,蓬勃發(fā)展。此時,正值“倒春寒”
,陰晴不定的天氣
,很容易讓陽氣東竄西竄,一不留神就群魔亂舞
,甚至從體內(nèi)溜走
。
故而一定要注意保暖
,適當“捂”好自己的陽氣
,根據(jù)天氣情況及時增減衣物
,遵循“下厚上薄,寬松”為好
。
同時
,還需要警惕“二月春風似剪刀”,雖然春天很美好
,但春主風
,看似柔弱,卻暗藏殺機
,無孔不入
,病毒、細菌正在蠢蠢欲動
。
朋友們出門
,要記得防風、戴口罩
,別讓自己生病
。
中醫(yī)還講:“動能生陽,也能耗陽”,春天適合運動,但不適合過度,既然不能出門,就在家練練拉筋 、八段錦
、太極拳、瑜伽
、護肺操等溫和的運動,還能增強免疫力
,注意不可讓自己滿頭大汗
。
此外,如果有幸能碰上個大晴天
,不妨在陽臺上搬個躺椅或者懶人沙發(fā)
,曬曬后背,有助于從大自然中獲得陽氣
,不過
,曬的時候要注意保暖。
做點討肝兒歡心的事
春主肝
,驚蟄后
,肝兒就更活躍了。
《素問·玉機真藏論》記載道:“春脈如弦……故其氣來軟弱輕,虛而滑,端直以長,故曰弦”,春天的脈象有點像剛睡醒的孩子
,懵懵懂懂,還有點懶懶的
,輕輕摸一摸
,中間有點軟弱輕虛,而兩端就有點硬
,暗藏生發(fā)之力
,這種脈象,就像手輕輕放在琴弦上撥動的感覺
。如果此時的你
,脈象跳動過強或過軟,很可能肝兒疏泄出問題了
。
故而
,要注意討肝兒歡心,別讓它發(fā)怒
,同時要注意養(yǎng)陽
。如何討肝兒歡心呢
?
睡個好覺
別總是熬夜爆肝,讓給肝兒提供一個安靜的工作氛圍
。
保持好心情
別老生悶氣
、發(fā)脾氣,如果壓力有點大
,記得找朋友家人傾訴
,同時還可以泡點玫瑰花茶,讓肝兒感受一下春天的浪漫
,讓氣血“活”起來
。
趕跑體內(nèi)的“小人”
驚蟄節(jié)氣還流行著一種有趣的習俗叫“打小人”,最早源于驅(qū)蟲,春雷驚醒了很多害蟲
,到了這一天,人們拿著艾草熏家里的角落
。后來
,人們認為小人就像害蟲一樣,會在驚蟄那天出口傷人
,就開始流行打小人
。
這樣的習俗,在中醫(yī)看來
,也不是不可
,“肝在志為怒,喜條達而惡抑郁”
,可以通過疏泄的方式
,打跑身體里的惡魔,比如選個天氣晴好的日子
,去森林里走走
,吸納自然界的陽氣,吐出體內(nèi)的濁氣
。
吃個梨
有句老話叫:“驚蟄吃了梨,一年都精神”,天氣漸暖,中醫(yī)講“木火(肝火)刑金(肺)”,肝火就很容易過旺,容易傷害到嬌嫩的肺公舉。
因此
,此時吃點兒梨,有助于給肝兒降降火
,給肺公舉潤一潤
,并且
,春風本身就容易燥,因此潤肺也是這個季節(jié)的必要操作
,同時
,還可以吃點玉竹、桔梗
、百合
、銀耳、山藥等潤澤的食物
。
少酸增甘
飲食方面要注意少酸增甘
,多給一點小甜蜜,少一點酸溜溜
,讓肝兒像柳樹一樣舒展、開心
。
平日里可以吃點菠菜
、枸杞、蘆筍等等
,少吃羊肉
、海鮮。同時
,吃點韭菜
、薺菜等應季蔬菜,有助于更好地喚醒陽氣
。
驚蟄節(jié)氣
,如何補脾、疏肝
、宣肺
驚蟄節(jié)氣不僅是要注意保暖,同時這段時間也是萬物復蘇、各種病毒和細菌活躍的季節(jié)
,出門在外一不小心就會染上各種病癥
。那么,驚蟄節(jié)氣該如何從飲食上保護好自己的健康呢
?
食甘補脾
春天肝氣旺易傷脾 ,所以驚蟄時還應遵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yǎng)脾氣”的養(yǎng)生原則
,多吃些性溫味甘的食物以健脾
,少吃酸味食物。
甘味食物包括糯米
、黑米
、高粱
、燕麥、南瓜
、扁豆
、紅棗、桂圓
、核桃
、栗子等。甘味食物能滋補脾胃
,但要注意的是
,這里的“甘味”除了指食物的口感有點甜外,更重要的是要有補益脾胃的作用
。
在這類食物中
,首推山藥和大棗?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梢詫⒋髼椃湃胫嘀羞M行熬制
;或是將滋補平和,補脾胃
、益肺腎的山藥放入粥品中與冰糖一同熬制
,一鍋濃濃的冰糖山藥粥既甜味十足又易于消化,比較適合老人和孩子
。
山藥:味甘性平,健脾益氣
山藥肉質(zhì)細嫩,含有極豐富的營養(yǎng)保健物質(zhì)
,經(jīng)常食用可提高機體的免疫力
,平時容易出現(xiàn)多汗、反復感冒的氣虛患者在春季更應該格外注意適度增加山藥的攝入量
。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謂之“主健中補虛
、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
、長肌肉
、久服耳目聰明”?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侗静菥V目》認為山藥能“益腎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