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4iwoc"><pre id="4iwoc"></pre></ul>
    <blockquote id="4iwoc"><tfoot id="4iwoc"></tfoot></blockquote>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國學(xué)文化 >> 道德經(jīng)注解

      張其成《道德經(jīng)》第二十六章

      德玄 2024-12-23 20:35:16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
      。雖有榮觀
      ,燕處超然
      。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
      ,躁則失君


      重是輕的根本,靜是動的主宰

      。因此君子整天行動都離不開載物的車子
      。雖然有華麗的生活,卻能安居超然
      。無奈那些萬乘大國的君主卻是輕率地治理天下
      。輕率就會失去根本,躁動就會失去主宰
      0446.jpg

        “重為輕根

      。”“輕”和“重”這一組概念里面哪一個為陽
      ,哪一個為陰
      ?輕的東西、輕氣是往上升的
      ,往上跑
      ,往上升那就為陽,所以輕為陽
      。重的東西往下沉
      ,往下沉的就是陰,所以重為陰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爸貫檩p根”,如果用陰陽來替換一下
      ,那就是“陰為陽根”
      ,就是說陰的東西是陽的東西的根本。就男人和女人而言
      ,女人是男人的根本
      。所以老子崇尚陰性,崇尚女性

             “靜為躁君

      。”“靜”和“動”這一組概念里面哪一個為陽
      ,哪一個為陰
      ?靜為陰,動為陽
      ,所以靜可以主宰動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霸辍本褪莿印D憧锤≡?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那不是在動嗎
      ?靜是動的君主,靜能夠支配動
      ,靜可以制動
      。你想一個人在浮躁、盲動的狀態(tài)下能把事情辦成功嗎
      ?而一個人如果心平氣和
      、安靜恬淡,那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有人可能會說
      ,生命在于運動,不是要動嗎
      ?按照老子的話來說
      ,生命在于靜止。那我問大家
      ,究竟生命是要運動還是要靜止
      ?我想應(yīng)該按照《周易》的話來做,生命在于動靜結(jié)合
      ,“一陰一陽之謂道”嘛
      。所以道家的東西我們要學(xué),儒家的也要學(xué)
      。最重要的是看我們什么時候用道家
      ,什么時候用儒家,這才是高明的
      ,不能偏廢

             “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彼?/span>君子整天行動,都離不開那個輜重
      ,輜是車字旁
      ,就是車子,用馬載物品的車子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垂糯映鲂械臅r候,都是要乘著馬車的
      。這句話的潛臺詞
      ,實際上就是說
      ,君子干任何事情,都是抓住重要
      的方面
      ,正如毛主席說的
      ,解決問題要抓住主要矛盾。原文中的“重”可能是“輕重”的誤寫
      ,要是按照“輜重”——載物的車子來解釋太別扭了
      。而按照“輕重”來解釋就通順了。君子所有行為都離不開“輕重”二字
      。離不開“輕重”
      ,也就是離不開陰陽,干任何事情如果抓住輕重
      、陰陽就是抓住綱領(lǐng)了
      。 

              “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弊プ×溯p重,就能在榮華富貴面前安居超然
      ,這是一種多么高的人生境界啊
      “燕處”就是安然對待,很平常地對待它
      “燕”是平安
      、平靜的意思;
      “處”是對待的意思
      “超然”
      ,超脫、超凡脫俗的樣子
      因為知道榮華富貴不過是輕浮的東西
      ,如過眼煙云,轉(zhuǎn)眼即逝
      ,而心靈的淡定
      、安靜才是最重要的東西,所以他不會再去追求榮華富貴了
      ,而且很超脫

              可是這種道理不是人人都懂的,“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

      。輕則失根
      ,躁則失君”?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澳魏巍?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感嘆詞
      ,就是無奈的意思。感嘆那些“萬乘之主”卻仍然是“以身輕天下”
      。君子出行都是帶重的東西
      ,為什么帶重的東西?因為“重為輕根”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叭f乘之主”就是有一萬輛馬車的君主,在古代來說就是一個大國的君主了
      。他卻“以身輕天下”
      ,不修身養(yǎng)性,不能抓住治國的根本
      ,而用輕率的態(tài)度
      、輕率的管理方法、輕率的東西來治理天下
      。輕率的東西就是那些陽性的東西
      ,比如嚴刑酷法、窮兵黷武之類的就是陽性的東西

              有人曾經(jīng)說過

      ,管理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人管人
      ,第二個階段是制度管人
      ,第三個階段是文化管人。制度管人是陽性的
      、硬性的管理方式
      ,文化管人是陰性的、軟性的管理方式
      。在老子看來
      ,陰勝于陽,就是文化管理勝于制度管理
      。當然我們都知道制度管理也很重要
      、但陽性的東西、制度管理是比較簡單的
      ,而陰性的東西
      、文化管理是比較難的,而最有力量的恰恰是陰性的東西
      ,包括文化管理、道德
      教化
      。正如老子所說“重為輕根”
      。在這一點上孔子和老子的觀點是一致的
      ,雖然在“輕”和“重”的內(nèi)涵上老子和孔子不同,但他們都主張要重視軟性的、柔性的管理
      ,主張人心的教化
      。孔子說:“道之以政
      ,齊之以刑
      ,民免而無恥?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本褪悄阌谜?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刑法這種強硬的方法治國,老百姓倒是不敢犯罪
      ,但是他會無恥
      ,沒有羞恥感。舉個例子
      ,比如說一個人吐了一口痰
      ,好,罰五千塊錢
      ,當然他不敢再吐了
      。可是他心里不服氣
      ,他會非常恨你
      ,然后在沒人的時候,他就會多吐幾口痰
      ,這就叫“民免而無恥”
      。所以,孔夫子接著就說:“道之以德
      ,齊之以禮
      ,有恥且格?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比绻玫潞投Y——道德規(guī)范
      、陰性管理方式,老百姓不僅不會去犯罪而且還會有羞恥感了
      ,這樣的天下才真正安寧

              “輕則失根”,你的根是什么

      ?就是重
      。所以這個重,如果對一個國君來說就是穩(wěn)重
      ,做事一定要穩(wěn)重
      ,也就是說你要出一個主意的話
      ,一定要深思熟慮,不要輕率地作決定
      ,尤其是你不能輕率地去攻打別的國家
      ,這就是老子的基本觀點。春秋戰(zhàn)國時期
      ,有上百個諸侯國
      ,如果你不穩(wěn)重的話,輕率地出兵
      ,馬上就會被別人吃掉
      。“躁則失君”
      ,太躁動
      ,太狂妄,反而失去了你的主宰
      ,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沉著冷靜
      。遇事不亂,需要一種定力
      ,這種定力源自于平常的修為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daodejingzhujie/750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相關(guān)文章
      李西月《道德經(jīng)注釋》五十二
      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
      。既得其母
      ,以知其子;既知其子
      ,復(fù)守其母
      ,沒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
      ,終身不勤
      。開復(fù)歸其明,無遺身殃
      ,是謂襲常。 金丹一物
      ,豈有它哉
      ?只是先天一元真氣,古人喻為真鉛
      、為金花
      、為白雪、為白虎初弦之氣——種種喻名
      ,總不外乾坤交媾之后
      ,乾失一陽而落于坤宮,坤得此
      2024-11-14
      李西月《道德經(jīng)注釋》五十二
      陳致虛《道德經(jīng)轉(zhuǎn)語》四十八
      為學(xué)日益章第四十八為學(xué)日益
      ,為道日損
      ,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
      。無為而無不為
      。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
      ,不足以取天下
      司馬光《道德真經(jīng)論》八十
      、八十一
      【第八十章】小國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雖有舟輿
      ,無所乘之,雖有甲兵
      朱元璋《御解道德真經(jīng)》七
      天長地久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故能長久
      。天地不自生者,人本不知
      ,天地自生不生
      ,但見風(fēng)雨霜露益於世人,亙古至今不息
      ,未見天有自生者
      司馬光《道德真經(jīng)論》十五
      【第十五章】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
      ,深不可識
      。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
      ,猶兮若畏四鄰
      李榮《道德真經(jīng)注》二十三
      李西月《道德經(jīng)注釋》四十一
      第四十一章大器晚成 上士聞之
      ,勤而行之
      ;中士聞道,若存若忘
      ;下士聞道
      ,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
      ,進道若退
      ,夷道若颣,上德若谷
      ,大白若辱
      ,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
      ,質(zhì)直者渝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
      ,大音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