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云:“積德累功
,慈心于物積德可以滿足人的靈魂對高貴和善良的需求
慈
至微之物
方便救護
自然可以:永享福壽
慈心者,愛出于心
先賢云:一念之慈
三教百家對慈心說亦有論述
,只是著重點不同而已,于孔孟,在孔子曰“仁慈”之心《道德經》中也談到慈的問題,曰:我有三寶
老子所稱的三寶
,第一寶曰“慈”,是指對人、對事無心懷報恩之慈悲之心,處處愛人,處處仁慈,如慈母之愛子。一個人真具備以慈育物,包容萬物,天地萬物與我一體的慈悲心,必有大勇之心,故曰“慈,故能勇。”此是道家典籍中對“慈”的解讀
,后世道家著述皆循此理也。《莊子·天下》曰:以天為宗,以德為本
,以道為門,兆于變化,謂之圣人。以仁為恩《太上感應篇》開篇即曰:“禍福無門
慈者德之本
,慈者福之基。福禍無門
,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雖為玄妙,人由可知。福與禍,形屬于相。善與惡,因果所積。陰陽相濟,天地生息之道。利害同存,宇宙運行法則。世之為人
,趨利而避害。心之所愿,積福而去禍。豈不知,福禍相依皆為道。殊不明,善惡有報本心生。一切皆有法,源于身中意。唯有種善因積善業(yè),則福澤相隨。反之,則福澤消散善人之心,是道則進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我們每個人都想祈福避禍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daojia/15786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下一篇:
唯正己可以化人
,其德乃博”"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