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這部被譽為東方哲學瑰寶的經典,蘊含著深厚的智慧和做人處事的道理
。其中,“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這一句話,更是包含了大道至簡有物混成
此章是老子象比思維定式運用的延續(xù),不過此章只是“象”的部分
本章所描述的就是第四十章這句話的“象”
此章是《道德經》中比較難以理解的一章之一
若想弄明白這個“象”與第四十章的“比”的關系,不妨先從一個問題的思考開始
那么這個“物”就是比擬化的修辭手法
其實,面對這個問題今天的人也很難回答
老子的確給出了明確答案(暫不論他的對與錯)
老子認為那種存在于世界之前的道理,它是存在的
老子猜測了這種道理的先行性,但是只是預估
,并不確定。也許有這種預先的存在,所以才說“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強為之名曰大”,意思是,我不知道他的名和字,為它取字稱為道,我又勉強為他取名叫做大。合起來便是“大道”,大道就是天道,就是在世界之前就已經存在的先天的道理道理無處不在
在道德經中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這句話的意思是:有一個物體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已存在,它是渾然天成的。這個物體不依賴于任何其他事物,卻可以衍生出宇宙萬物。一、從宇宙觀的角度來解讀
從宇宙觀的角度來看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表達了宇宙形成的觀點。它暗示著在天地誕生之前,已經有一個物體存在,這個物體具備了衍生萬物的潛力。這與現(xiàn)代科學關于宇宙起源的理論有異曲同工之妙?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二、從人生觀的角度來解讀
從人生觀的角度來看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這句話可以給我們提供很多關于如何做人、如何處事的啟示。首先,它告訴我們,存在是第一位的。只有先存在,才有可能衍生出各種事物。這與佛教中的“緣起性空”理論相呼應。其次,它還告訴我們道不是物
夷
物是什么,是屬性
。我看到桌上的水杯,其實并沒有看見真實的水杯,而是看見的水杯的色相。與“白馬非馬”的洞見一致。六祖講“仁者心動”,風不是風,幡不是幡,都是你內心沖動的感覺,萬物唯心。當然,這些對于現(xiàn)實生活,沒有太大的指導意義,對于去除執(zhí)著有點用。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強為之名曰大有形的屬性出現(xiàn)得越多
逝曰遠。莊子說“天之蒼蒼
三 從科學技術的角度來看 四、對于環(huán)境保護的啟示 “有物混成 總之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daojia/15799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上一篇:
?" rel="prev">
道德經》中萬物負陰而抱陽
下一篇:
?" rel="prev">
如何理解《道德經》中“谷神不死
,“修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