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道家

      道家功法:甩手功

      道醫(yī) 2023-06-24 18:15:52

      甩手功可以調(diào)理很多疾病

      ,對高身壓
      、肝病、心臟病
      、神經(jīng)衰弱、氣管炎
      、關節(jié)炎等多種慢性疾病有較顯著的療效。以下是此套功法的練習方法

       〔第一式〕

      1.兩腳平行站立與肩同寬

      ,腳趾及足跟抓壓地面。

      2.兩臂伸直自然下垂

      、五指并攏,掌心向后

      3.小腹內(nèi)收

      ,提縮肛門,腰背拔直(勿挺胸)
      ,上體放松
      ,注重下身
      ,意念中保持上輕下重。大小腿肌肉處于緊張狀態(tài)

      4.兩眼平視遠處一固定目標

      ,排除雜念,注意力集中在兩手與兩腳
      ,默數(shù)甩手次數(shù)

      5.兩臂伸直同時向前后搖甩

      。向前甩不必用力
      ,不可過高
      。臂與身體夾角在30度左右。向后甩要用力
      ,臂與身體成60度左右。這時借肌肉的反作用力
      ,使兩手自然向前彈回

      道家功法:甩手功

      6.重復甩手動作

      ,由少到多
      ,從500次逐漸增加至2000次(約40分鐘)。為了增進健康
      ,每天練兩次(每次練600-1000次);為了療病
      ,則要加倍。

      這一功法除活動機體

      ,使氣血流通
      ,增強消化力以外,并同時治療肩臂風濕性疼痛
      ,改善身體各臟器的功能

      〔第二式〕

      1.站立姿勢同第一式

      ,要求用鼻孔自然呼吸

      2.甩手的時候,頭與上體同時向左后方轉(zhuǎn)動

      ,右手甩向左前方拍擊骶骨部(臂部正后方);左手甩向右后方
      ,以手背擊右臂上部。兩眼向左后方看

      3.回轉(zhuǎn)上體向右后方轉(zhuǎn)動

      ,左手甩向右前方拍擊骶部,右手甩向左后方以手背拍擊左臂上部
      。左右交互甩拍20次。

      4.頭與上體同時向左轉(zhuǎn)

      ,右手用力甩向左方拍擊腰椎部,左手用力甩向后方
      ,以手背拍擊右腰背部
      ;再回轉(zhuǎn)上體向右,左手甩向右前方拍擊右腰椎部
      ,右手甩向左后方,以手背擊左腰部
      。左右交互甩拍20次

      5.上體向左轉(zhuǎn),右手拍左胸椎部

      ,左手背拍右腰背部
      ;再回轉(zhuǎn)向右,左手拍右胸椎部
      ,右手背拍左腰背部。左右交互甩拍20次

      6.同上

      ,左轉(zhuǎn),右手拍左肩胛骨
      ,左手拍腰背正中
      ;反之
      ,左手拍右朽胛骨
      ,右手拍腰背正中。左右20次

      7.同上

      ,左轉(zhuǎn),右手拍左頸后部
      ,左手背拍腰背正中
      ;向右轉(zhuǎn)
      ,左手拍右頸后部,右手背拍腰背正中部
      。左右20次

      8.甩手時頭的轉(zhuǎn)動叫搖天柱,上體轉(zhuǎn)動稱轉(zhuǎn)轆轤。從下到上(骶

      、腰、胸
      、肩
      、頸)五部分,各進行兩次約需5分鐘

       這一功法對增強臟腑功能有明顯作用

      〔第三式〕

      1.站立姿勢同第一式

      2.兩眼向前看

      ,上體正直,閉嘴
      ,以鼻孔自然呼吸
      ,舌尖輕抵上腭。

      3.兩手臂伸直

      ,掌心向前(拇指朝外)
      ,用力使雙臂同時向上甩過頭頂
      ,足跟隨之提起

      4.兩手從頭頂甩下來要保持直臂握拳,足尖提起

      ,以足跟站立
      ;同時提縮肛門

      5.要求甩手動作要快些,足跟

      、足尖與手的上下配合協(xié)調(diào)一致
      ,注意肛門提縮。一上一下為一次
      ,始做30次
      ,逐漸增加到100次(約需4分鐘)

      此功法可增強腿部力量

      甩手功簡介:

      甩手功是道家強身治病、安樂延年的功法

      。1960年代流行于臺灣和香港等華人社會
      。甩手功見諸于文字者,以蕭天石1963年在其主編《真本易筋經(jīng)
      、秘本洗髓經(jīng)》中較早提及

      《甩手十九訣》記載:“上宜虛

      ,下宜實。頭宜懸
      ,口宜垂
      。齒宜叩,舌宜抵
      ,津宜嚥
      。胸宜絮
      ,背宜拔,腰宜軸
      ,臂宜搖
      ,肘宜沉,腕宜重
      ,手宜劃,腹宜實
      ,跨宜松
      ,肛宜提,跟宜石
      ,趾宜抓”?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此κ指柙E〉四段:(一)內(nèi)中提。(二)展開連綿搖關節(jié)
      ,活絡舒筋濁氣沉
      ,虛實變換利開合,氣貫四肢百脈行
      。(三)兩腳踏實肩下沉,上三下七有重心
      ,能去頭重腳輕病,精氣充沛體輕靈
      。(四)甩手治病啥原因
      ,勝似推拿與金針,氣脈不通起百病
      ,心平氣和病難侵

      甩手功的特點是“上虛下實”

      ,動作柔和
      ,精神集中
      ,兩手搖動。這樣可以改變體質(zhì)上盛下虛的狀態(tài)(如高血壓
      、頭部發(fā)熱
      、四肢冰冷)
      ,使下部堅固、上身輕松,疾病自去
      。修道人入門時多傳此功
      ,做為袪病治病與強健身心之用。

      練功要領是身體站直

      ,兩腳伸直,腳趾用力抓住地上
      ,兩腳伸開與肩同寬,兩臂同方向前后擺動
      ,向后用點氣力
      ,向前不用力,由墮力自行擺回
      。練功調(diào)身,對防治疾病頗見效用
      ,但仍須注意要領和視癥狀調(diào)整練功次數(shù)。練功時以平甩為準
      ,但因師承或練功經(jīng)驗
      ,也有采高甩、低甩者
      ,因人而異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daojia/4291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道德經(jīng)》
      ,“修之天下
      ,其德乃博”
      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
      ,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修之于身
      ,其德乃真
      ;修之于家,其德乃余
      ;修之于鄉(xiāng),其德乃長
      【炁體源流】|短摘匯宗|火 候
      火 候(《伍柳仙宗?天仙正理?火候經(jīng)第四》)此直言説出火候
      ,只是呼吸二字
      。豈不見陳虛白曰:火候口訣之要
      ,當于真息中求之
      。《靈源大道歌》云:千經(jīng)萬論講玄微
      ,命蒂由來在真息
      。此又直説出,火候只是真息
      。真息者
      ,乃真人之呼吸
      ,而非口鼻之呼吸
      你的福報
      ,藏著承負
      《太上感應篇》里說:“見人之得
      。如己之得
      。見人之失。如己之失
      。不彰人短
      。不炫己長?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笨匆妱e人的過失,就如同看見自己的過失一樣
      ,要保護別人的自尊,維護別人的面子
      ,不要張揚出去
      。這樣的人
      ,是有仁愛之心的善人,連神仙都會護佑這樣的好人
      。南北朝時
      ,有個叫范元琰的人
      ,他精通經(jīng)書,學問淵博
      ,慈善待人
      。有一天范元
      2024-04-29
      你的福報,藏著承負<div   id=。" onerror="nofind(this)" >
      【炁體源流】|短摘匯宗|有爲無爲
      有爲無爲(摘自《伍柳仙宗?慧命經(jīng)?集説慧命經(jīng)第九》)大藏之教,有權(quán)法
      ,有實法,有無爲法
      ,有有爲法
      ,豈可一概論之!無爲者是養(yǎng)道胎面壁後半之法
      ,有爲者即凝集和合修慧命前半之法
      ,有憑有據(jù),乃先天意炁之妙用
      胎息:一種極為特殊的吐納方法
      判斷一門功派體系是否圓滿
      ,有許多客觀標準。一般說來
      ,缺乏吐納訓練的功法往往是不太理想,不太圓滿的
      。這當然不能一概而論,但吐納的價值確實非同尋常
      。其根本原因是:在“身法”與“心法”之間
      站樁、打坐適合共修
      站樁也是一種修行方法
      ,歷史很悠久
      ,尤其是在武學方面,樁功的作用已經(jīng)得到了公認
      ,站樁在薌翁的意拳中得到了重大發(fā)展
      ,而渾圓功宗師王安平先生亦曾是意拳門人,苦習意拳多年
      ,后其更是進一步將站樁作為修道之法
      ,并開創(chuàng)渾圓功
      張至順真人乾元觀開示|五個火球|文字版
      靈官爺衪的有腳踏風火輪
      ,跟你們說打坐
      ,先開始往腳心里走一走,我都練過
      ,開始像有螞蟻朝那個地方拱
      ,然后越拱越大,越拱越大
      ,他然后有一個火球有這么大
      追憶張至順真人|炁體源流|清靜元君坤元真經(jīng)
      孫不二祖師爾時元君在華陽洞天,與諸天延那仙姑
      、十二溪女,説坤元妙經(jīng)曰:「天陽地陰
      ,天動地靜。乾行坤順
      ,元享利貞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獨陰不長,獨陽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