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道家內(nèi)丹內(nèi)丹術(shù)之丹道養(yǎng)生內(nèi)丹術(shù)上陽子金丹
,由道醫(yī)閣整編自明代正統(tǒng)道藏:末尾篇同道中人
與至陽子田至齋
帝皇之得道者
,若羲、農(nóng)
、
黃帝焉
。仕隱而得道者,若老
、莊
、關(guān)令焉
。侯王而得道者,若子房
、淮南焉
。山巖而得道者
,若鐘、呂
、希夷焉
。道之在天地間
,成仙作fo者,歷歷不可以指數(shù)也
。后之罕聞?wù)?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茫茫而少大丈夫也
。其王公大人折?jié)下士,祗為有道存耳
。士之學(xué)無止
,亦唯未臻乎道。故明于道者
,至圣神人也
。仆以西行旅寓
,思國宣貳
,至齋田侯,扣首再三
,欲聞至道
,經(jīng)年不倦,乃授之曰:
大道者
,至人之所秘,圣師之叮嚀也
。古之真人
,行其所不能行也。宇泰定者
,發(fā)乎天光,天光發(fā)者
,人見其人
,備物以將形
,敬中以達(dá)彼
,以有為入無為
。有為者與人為徒
,無為者與天為徒
。與人為徒者
,煉先天之一氣
。與天為徒者
,煉后天自然之真
。夫人稟天地絪溫一氣而生
,從微至著
,壯而盛
,盛而衰,氣固為盛
,氣餒為衰。至人者盛則養(yǎng)之
,衰則救之
,使一氣長存,歷劫而不死者
,金丹也
。大修行人既得干金
,入于神室
,心目內(nèi)觀
,清靜光明
,以成胎嬰
,寶之十月
,出入去來無滅無生者
,天仙也。所謂氣者何也
?即兩個陰陽也
。一坤一干
,陰陽也;一男一女
,陰陽也
;一坎一離
,陰陽也
;一逆一順,陰陽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赌先A》云:至陰肅肅,至陽赫赫
,肅肅出乎天,赫赫發(fā)乎地
,兩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
。采先天,煉后天
,謂之交通
。通則[成]和
,成則物生
,物生而為嬰兒
,長大而號真人也
。
至齋言下猛悟
,期以勤行
,易其號曰至陽子
。
與初陽子王冰田
道也者
,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惟是道也
,在天地之間,旋轉(zhuǎn)干坤
,昭揭日月
,更代四時者也
。一切人也,稟大道至圣至靈之體,合大道至精至粹之用
。常人順之,是以一生一死
,若循環(huán)然
。至圣神人以此道而逆之,故成仙作fo
,而出造化之外也。三教大圣
,皆體此道而用之。儒曰修身
,釋曰修性
,道曰修命者
,即殊途而同歸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浐笾?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不達(dá)圣人之旨,各尚所聞
,而非其所是
。豈知身與性命
,必不可離者也
。若一可離則非道矣。
初陽子王舜民
,偉哉大丈夫也。出入仕途且三十年。仆聞之
,舜民之仕也,利不能移其心
,困不能改其操
,斷然有守。凡所寓以冰田自扁者
,示無纖瑕小疵焉。乙亥冬
,會溢江任所,一揖次若久要
,握手輸心,略無官況
。仆睹其氣宇高邁,骨相合仙
,因緣遭逢
,求我丹道
,遂用盟天,以青城老師金鼎火符之秘
,次第授之也。乃先除其執(zhí)著
,去其驚疑,道其緣熟
,培其根深。仆之用心又如此者
,蓋欲將師所傳
,悉授不隱
。顧惟聞道不難
,行之宜謹(jǐn)。純陽老仙云:便下手速修猶太遲
。使上士聞道
,必勤而行之,彼常人者聽之
,則且驚且疑
,不肯疾早下工
。電陣之光,石擊之火
,似箭之速,吁可畏哉
。今語初陽,其毋忽諸
。夫金丹者,金液還丹之道也
。金液者,即人身中之真氣也
。以氣合形而成真人
,是為還丹
。厥人之初生也,毓先天地至純之道
,逮二八精氣日泄而樸散
,則先天之氣不純
。且世人之壯必昏必娶者
,以續(xù)綱常也
。若也中年卻能寶愛其身者,圣人也
。孟子四十不動心。
莊子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鬃游迨烀=癯蹶栕有心晡迨卸?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而聞金丹久視之道,以其時考之
,則可矣
。況初陽子道緣既重,信心益堅
,謹(jǐn)因師旨
,授之曰:
古之真人欲理其性
,先寶其精,欲理其命
,先淳其氣
。是孟子曰:吾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害
,則塞于天地之間
。若以孟子為寓言
,則圣賢寧如是乎
?若以孟子為教言,則人一身之氣
,豈能塞乎天地哉
?然必有其道矣
。道者何耶?氣也
。氣者何耶
?命也。即經(jīng)云:天命之謂性
,率性之謂道也
。夫欲了命,必先修性
,性命雙修,何憂不仙
。且性也者何耶?義也。故孟子曰:是集義所生者
,非義襲而取之也。若義襲而取
,則物也,順也
,人也
,非金丹也
。唯集義所生
,則逆也,是所謂金丹也
。故云:配義與道
。而孔子曰:成性存存
,道義之門
。釋迦云:是諸法如義。
老子曰:上義為之而有以為。圣人之于道
,不離乎義也
。義之道大矣哉
。采鉛煉汞者
,集義也
。西南得朋者
,上義也。龍女獻(xiàn)珠者
,如義也
。是義也者,即羲之易
,一陰一陽之道也
。夫一陰者,離中之雌
;一陽者
,坎中之雄。離中之陰為火
,坎中之陽為水
。配義與道者
,以坎反上于離
,是水火既濟(jì)之道也。蓋于坎中取出陽爻,降而入于離之中
,換出陰爻
,是為地天泰也。蓋離中之陰為汞為.精
,坎中之陽為鉛為氣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缎挠〗?jīng)》云:上藥三品
,神與氣精
。然精依氣生
,神依氣玨,神
、氣
、精三者
,無一可離。此所謂道也者
,不可須臾離也
。儻精耗則氣憊,氣餒則神離
,氣憊神離
,可謂之人乎
。此所謂可離非道也
。圣師深慮世人不能明乎道,不能煉其氣
,乃借名為鉛為汞
、為鼎為爐
、為龍為虎、為砂為銀
、為刀圭、為火候
,百般譬喻
,托物假名
,以曉后之學(xué)者
,亦豈不欲人人作仙;個個成fo也
。緣為世人信之弗及
,承當(dāng)不得
,偶或就中間有一二,復(fù)為旁蹊小逕
,著相執(zhí)空,罕聞?wù)馈H舸蟪烁?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上士至人,際遇真人
,一言之下生實信心
,寶愛其身
,積累其氣,而勤行不怠者
,則高仙地位,指日可躋
。仆閱人多矣,今觀初陽子姿稟非凡,神氣充裕
,祖師金丹之道
,不敢秘者如此
。
與一陽子潘太初
老子曰: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至哉言也
。仆自獲遇至人
,盟授大道
,即欲圖就所事。而以功緣未立
,用是求諸仙經(jīng),搜奇摭粹
,作成《金丹大要》。書成之后
,不恤起處,每過名山及諸城邑
,隨方作緣
,低首下心,開導(dǎo)世人
,誘進(jìn)此道
。四三年來
,求者紛紛
,卒未見有大力量而精進(jìn)者。比謁廬山太平宮
,揖當(dāng)代主人太初潘一陽
。塵襟一見
,懼如平生
,茶罷復(fù)茶,有物外趣
。顏童髭墨,神氣裕如,膚澤臉桃
,豐標(biāo)灑落
。其剿繁治劇,若不經(jīng)心
,而待物擇交,似有定見
。顯官軒車而至者
,皆得歡心;負(fù)義蓄材而來者
,愿識其面
。頭顱且無塵俗。骨骼吻合仙姿
,平川洗滌而疏明,大山嵯峨而增秀
,天人交替,鬼神其依
。仆每嘆:夫福之與慧,二者不可得兼
。太平閑暇
,安富尊榮
,此人之福也
。通玄達(dá)妙
,研精究微
,此人之慧也
。二美具全
,則斯人也,不可以尋常而同年語
。眷顧之初
,言及丹道,仆未即應(yīng)
。既而情真語簡,好篤誼深
,敘其主領(lǐng)事繁
,已覺年光流邁
,念念急于玆事者
,更來歲而又遲也。仆睹其開心見誠,列盟奉誓
,乃授之曰:
大道者,與天地生物
,干坤覆育
,日月陰陽同其造化焉。在人之身
,不外是也
。天地以陰陽為橐籥
,人身以玄牝為崇籥
。天動地靜,動為陽而靜為陰
。陰極則萬物不生,而陽氣潛伏
,及夫剝盡,則一陽初動
,而梅先吐白者
,以陽在地中,而將復(fù)也
。世政以梅為報春之信
,故《易》之復(fù)卦曰:復(fù)
,其見天地之心乎
。復(fù)之為卦,五陰一陽
,其一陽在下,而陽為之主也
。人身亦
然
,自少而壯,壯必衰,壯為陽
,而衰屬陰
。逮乎有陰極
,則陽氣欲盡而散也
。至人于此
,則能體,天地之道
,以子為度
,以日為符
,以癸為候,以月為則
,以汞為陰
,以鉛為陽
。鉛生于癸,而癸在坎
,坎屬北方
,北乃子之正位
。天地以七日而來復(fù)
,復(fù)一也
。太陰以三日而出庚
,庚為金
,而金為干
,干之金寓于坎
。人身亦猶是
,而陽復(fù)有時
。大修行人急于癸生之時
,求彼先天真一之氣
,以為鉛也
。納此真鉛于離之中
,配以離之真火
,煅煉成丹
,故曰金丹
。則金丹者,無外乎坎離二物
。且坎離為何物
?要知只是兩個真陰真陽而已
。是知金丹之道
,不外乎陰陽也。當(dāng)其一陽初至,雖一身皆陰
,而一陽自外來
,彼一陽反為之主矣。今其號曰一陽子者
,取義于此
。一陽子既聞此道
,儻不為則亦已矣
。若也興勇猛之心,奮勤行之志
,吾知其功成也必矣。
與九宮碧陽子車蘭谷
古之真人
,其寢不夢,其息深深
。寢不夢則神存,息深深則以踵
。此即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之道
。至陰肅肅
,至陽赫赫
,赫赫發(fā)乎地,肅肅出乎天
。此即上德為之而用以為之道。無以為者
,后天自然也
。有以為者
,先天一氣也。何謂后天
?夫人稟先天一點(diǎn)真陽之氣而生,為物之最靈者。此氣日生夜長
,與天地混沌之時同其造化
。其神之所以存者-,鷙烏不能攫
,兕虎不能傷
,以其神王故也
。及乎年登二八
,真氣已盈,復(fù)遇至人授以寶身之道
,使天機(jī)不逐放事物,無勞于形
,無搖其精
,息以踵而不以喉
,與天為徒
,而世不能移其志,則比古人千二百歲
,不啻過也。此所謂后天無為之道
。何謂先天
?且人生天地間,年壯而嗜欲俱
,以酒為漿
,以妄為常,恣情縱欲
,亡精損神
,所稟先天之氣驅(qū)之勞之,猶虎奔而寓于西矣
。即如干之為物,純陽也,始交于坤
,則干之體破而為離
;坤之為物
,純陰也
,潛奪干之一陽而為坎
。由此之后,干體反虛
,坤體乃實,則離坎者
,乃干坤之繼體
。干坤順行
,男女奔放
,精竭神去,一切常人至此則已
。大修行人體金丹之道而修之,逆五行而用之
。逆者何也?坎中之陽赫赫,即干金也
。離中之陰肅肅,即坤爻也
。金丹者以坎而升于離之上,以己而合于戊之門
;伏坎中之虎,以降離中之龍
;取坎中之金
,以克離中之木
;納坎中之水
,以煉離中之火;采坎中之氣
,以補(bǔ)離中之精
;回坎中之陽
,以實離中之陰,即復(fù)純干而成真人
。《傳》云西南得朋
,伯陽云真人潛深淵,天臺云鉛見癸生須急采
,馬祖云一口吸盡西江水者,皆此還丹之道也
。故降伏自己之龍虎,采取身中之精氣
。然降伏者功在于德
,采取者不外乎道
。道無德不能采取,德非道無以降伏
。所謂采取者
,只須一時之功
,非有遲疑之事
。蓋一時者
,要在初三日內(nèi)取之
。當(dāng)此初三之夜,月生庚方之際
,此時水源至清
,渾無撓動
,急用半時采取,歸于鵲橋之東
,結(jié)成黍粒之丹,入于黃金室內(nèi)
,煉之成之
,謂之金丹,謂之先天大道
。世人一知金丹即我本來干中之真金
,則為微妙玄通之士
,而深不可識矣
。
九宮山碧陽子車蘭谷,為玄門棟梁者
,四十余年矣
。其功業(yè)設(shè)施
,表表在人耳目也。卓然道眼識人
,不似他人之忌才者。仆以不檢
,唯志于道
,不免沽癡自丑
,賈愚自賣
,既無華衣以浮飾
,不能強(qiáng)容以求知
。一揖之初
,乃即深契
,求我丹道,足所未聞
。睹其神氣裕如
,遂將祖師先天后天金丹之旨,悉以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