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福泉山太極宮太極殿三豐祖師造像
張三豐祖師,諱名通
,又名全一
、君寶等,遼東懿州人
。因不飾邊福,又號張邋遢
。猶龍派六祖
,開創(chuàng)宗派有王屋山邋遢派、三豐自然派
、三豐派
、三豐正宗自然派、日新派
、蓬萊派
、檀塔派、
隱仙派、武當(dāng)?shù)づ傻仁當(dāng)?shù)支
。
據(jù)《張三豐先生全集》記載,三豐祖師母夢斗姆元君手招大鶴
,止屋長嘯三聲而驚寤就褥
,于四月初九子時誕生。三豐祖師豐姿魁偉
,龜形鶴骨,大耳圓目,須髯如戟
,頂作一髻
。
三豐祖師得到明朝君主的歷代敕封,其中
,明英宗賜號“通微顯化真人”,明憲宗特封號為“韜光尚志真仙”
,明世宗贈封他為“清虛元妙真君”
。道教尊為“武當(dāng)繼武真君”、“廣慈普度真君”
、“通微顯化天尊”、“飛龍濟世真人”
、“武當(dāng)繼教掌法仙師”
、“道通文遠(yuǎn)真君”、“虛微普度天尊”等
。后人編有《張三豐先生全集》,收入《道藏輯要》
。
1
、
出遼東而訪道,入終南而遇師貴州福泉山張仙祠三豐祖師造像
三豐祖師是漢留侯張良后裔
,張道陵天師裔孫張裕賢宋南渡自遷遼東,張裕賢生子昌
,昌生三豐,祖師圣父母墓在遼陽積翠山
。
曾在武當(dāng)巖壑之間云游時
,對人說“此山異日必大興”
。當(dāng)時
,五龍、南巖
、紫霄都在戰(zhàn)亂中毀壞
,三豐祖師與其弟子去荊榛
,辟瓦礫
,結(jié)草廬而居。使弟子邱元靖住五龍,盧秋云住南巖
,劉古泉、楊善登住紫霄
,乃自結(jié)草廬于展旗峰北
,曰遇真宮,筑草庵于土城
,曰會仙館,令弟子周真得守之
。太祖聽聞三豐祖師名聲
,遣使尋找并沒有找到。三豐祖師曾訪道陜西寶雞終南山
、太白山
,“學(xué)以忠孝慈恭為體,河洛易象為用”
。在武當(dāng)之后
,長居寶雞金臺觀,一天說自己馬上要死
,眾人入殮而埋葬后,聞棺內(nèi)有聲
,打開發(fā)現(xiàn)三豐祖師死而復(fù)活
。三豐祖師到四川云游,又一次回歸武當(dāng)
,歷襄漢,蹤跡益奇幻
。永樂中
,成祖遣給事中胡濴偕內(nèi)侍朱祥,赍璽書香幣到武當(dāng)山拜訪
,遍歷荒徼,很多年都沒有找到
。于是命工部侍郎郭琎
、隆平侯張信等,督丁夫三十余萬人
,大營武當(dāng)宮觀
,費以百萬計。既成
,賜名“太和太岳山”
,設(shè)官鑄印以守。天順三年
,英宗賜誥,贈為“通微顯化真人”
,終莫測其存否也
。
三豐祖師,寒暑惟一衲一蓑
,所啖升斗輒盡,或數(shù)日一食
,或數(shù)月不食
。書過目不忘。游處無恒
,或云能一日千里。善嬉諧
,旁若無人
。有問之者,終日不答一語
,及與論三教經(jīng)書,則吐辭滾滾
,皆本道德忠孝
。每遇事,輒先知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蛉迦?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兩三月始一食,然登山如飛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蚵《P雪中,齁鼾如雷
。
三豐祖師曾言“富貴如風(fēng)燈草露,光陰似雨電浮漚”,而決志求道
。延祜元年
,始入終南,得遇火龍真人
,傳以大道,更名玄素
,一名玄化
,自號玄玄子,別號昆陽
。山居四載,功效寂然
。聞近斯道者
,必須法財兩用,平生游訪
,兼頗好善
,囊篋殆空
,不覺淚下
,火龍怪之,進(jìn)告以故
,乃傳丹砂點化之訣,命出山修煉
。立辭恩師
,和光混俗者數(shù)年。泰定甲子春
,南至武當(dāng)
,調(diào)神九載而道始成
。
大道淵源
,始于
老子,一傳尹文始
,五傳而至三豐先生
。文始傳麻衣
,麻衣傳希夷
,希夷傳火龍
,火龍傳三豐?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蛞詾殡[仙派者,文始隱關(guān)令
、隱太白
,麻衣隱石堂、隱黃山
,希夷隱太華,火龍隱終南
,先生隱武當(dāng)
,此隱派之說也。故而
,三豐祖師被奉為猶龍六祖。
猶龍始祖:太上老君
,其詳不可得聞
,累世化身,未有誕生之跡
。嘗與文始言:“吾姓字渺渺,從劫至劫
,不可具述
,非虛語也”。逮商陽甲時
,分神化燕
,始寄胎于玄妙玉女八十一年。至武丁庚辰歲
,二月十五日卯時,降生在苦縣之賴鄉(xiāng)曲人里李樹下
。指李為姓
,名耳,字伯陽
。生時白首
,人號為老子
,又長耳
,號稱老聃。周初
,觀風(fēng)西岐
,自號支邑先生
。西伯欲拜為大夫
,不受,命為守藏史
,遂借隱焉
,其后或隱柱下
,或隱河上
,或號為古先生,或自為古皇
,或為伯陽父
,或為
廣成子,或結(jié)廬于河濱
,或開化于西域
。秦時稱古隱君子
,而不知太上老祖
,實隱中圣人也。
猶龍二祖:文始先生
,姓宓名喜
,字公文
,天水人
,一云成紀(jì)人。成王丁巳歲
,四月初八日吉時降生
。不求聞達(dá)
,嘗為函關(guān)令
,故稱關(guān)
尹喜。一日遇融風(fēng)三至精占風(fēng)
,紫氣東來精望氣,夜觀天理星西行過昴精天文
,知有圣人將至
。老君到關(guān)
,望其神采,大驚精相法
,拜為弟子,得聞大道
。著書九篇
,名《關(guān)尹子》,后曰《文始經(jīng)》
。西度流沙,復(fù)還中夏
,或稱尹輒
,或稱尹道士。隱居終南之陰
,人稱為“終南隱圣”
。
猶龍三祖:麻衣先生,姓李名和
,道號初陽,內(nèi)鄉(xiāng)人
,隱石堂山
。生而神奇,紺發(fā)美姿
。稍長
,厭世濁腐
,入終南靜養(yǎng)
,遇尹文始,傳以道要并相法
,命往南陽湍水旁靈堂山修煉
。洞居十九年
,冬夏恒著麻衣
,故號為麻衣子。靈山有水
,四時常溫
,名旸谷,時往沐浴
。一夕有少年十二人來拜曰:“吾屬龍也
,上帝以師道成,命吾等輔行大化”
。自是有求雨者,皆驗
。鄉(xiāng)民謁懇甚繁,別隱歙之黃山即黟山
,人稱為“黃山隱者”
。
猶龍四祖
,希夷先生,姓陳名摶
,字圖南
,號扶搖子。毫州真源人
。唐長興中
,嘗舉進(jìn)士不第,遂淡世情
,以山水為樂。居武當(dāng)二十余年
,復(fù)隱華仙云臺觀
。得蟄龍法,每臥常百余日不起
。遇海蟾,授道要
。逢麻衣子
,擁爐對坐,以鐵筋畫灰成字
,默授玄機
,并以尹文始先生相法傳之
。高隱不出
,宋太祖時賜號“白云先生”
,又賜號“希夷先生”,史稱曰“華山隱士”
。
猶龍五祖,火龍先生
,希夷高弟子也
。隱其身,并隱其姓名
。其里居不可考,即以天地為里居也
。其事跡不多著
,即以潛德為事跡也?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渡裣设b》亦只記其號
,狀其為物外風(fēng)儀
,此蓋如赤松
、黃石,世只知為古仙耳
。隱居終南,故稱“終南隱仙”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蛟毁Z得升先生也,俟博識者考之
。
猶龍六祖
,三豐先生
。
三豐祖師寶誥
始青一炁
,教闡十方。積功勛于大明
,度眾生于廛市
。遇火龍而細(xì)參至道
,入武當(dāng)而調(diào)養(yǎng)谷神
。混俗和光,經(jīng)緯五載
;入山面壁
,考驗九年。大廷朝駕顯飛升
,名山古洞留仙跡
。方方開化
,處處設(shè)壇
。演金科流傳萬世,證金丹度盡后學(xué)
。大悲大愿
。大慈大仁
。至靈至圣。至公至明
。群真一元
。始祖廣慈普度真君。通微顯化天尊
。
2、度萬三于滇海,壻女同升
;續(xù)龍虎之神通,道法兼?zhèn)洹?/strong>
貴州福泉山商圣沈萬三造像
據(jù)《洞天記》記載
,三豐祖師每喜書唐詩,作龍蛇體
,得者多刻石以為世寶
。《池州舊志》云:青牛宮石刻一律
,字體異常
,人稱仙筆
。其詩云:“仙境閑尋采藥翁
,草堂留話此宵同。試看山下云深處
,信有人間路不通
。泉引藕花來洞口,月將松影過溪東
。求名心在閑難遣
,明日馬蹄塵土中?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贝藭迫嗽娨?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嘉靖間
,都御史劉大謨跋云:是刻如雷電鬼神
,變幻莫測,卻又不失六書矩度
,信非異人不能
。九龍主人宜加呵護,若為揚車羽輪輦?cè)?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豈不可惜哉!
三豐祖師書“仙境閑尋”詩
,款落“玉皇道丈太和子書”
。按張仙曾隱元岳太和山,故自號為“太和子”
。郎草橋謂此書乃好奇未仕者所為,首曰“仙境閑尋”
,末曰“求名心在”
。仙尚有此言耶?而不知太和子者
,蓋喜唐人名作
,借以騁仙筆耳
。今四川成都府二仙庵
,亦有此碑,蓋塌本移刊者也
。又嘗見峨眉石刻有“春風(fēng)倚棹闔閭城
,帝子遠(yuǎn)辭丹鳳闕”二本
,字字作龍蛇倒綰之勢
,筆法更為奇妙,款落“張仙手題”
,然亦錄唐人句也
。
三山先生,姓沈名萬三
,一名萬山
,自號三山道士。金陵人
。秦淮大漁戶
,心慈好施
。遇三豐先生
,得授丹法,繼煉天元大藥
,服之拔宅而去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螂[天目
,或隱武當(dāng),皆無定所
,與三豐先生隱顯度世
,勅封“宏愿真人”
。元天歷戊辰元年,秋九月十八日未時誕生
。
貴州福泉山太極宮太極殿三豐祖師弟子造像
邱元靖者
,武當(dāng)?shù)朗恳病:槲涑?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三豐先生游武當(dāng),元靖與先生遇
,拜為弟子
,遂傳以道妙、命住五龍
,結(jié)庵修煉
,以了大事
。乙丑春
,太祖詔求三豐不得,乃詔元靖至
,與語
,悅之,拜監(jiān)察御史
、賜之室
,不受,復(fù)擢太常卿
,亦不受
,帝稱其清高云
。
太和四仙者
,盧秋云、周真得
、劉古泉
、楊善登
,皆楚人也
。洪武初,三豐先生入武當(dāng)
,結(jié)廬于展旗蜂上
,四人請為弟子
,遂傳以清凈守中之秘
,于是命秋云住南巖,真得住會仙館
,古泉
、善登住紫霄峰。同時靜煉
,后皆證果。
冰壺先生
,姓明名正
。內(nèi)江人。善符咒
,多奇驗。永樂中
,三豐先生游蜀
,常寓其家。玉欲以符咒傳先生
,先生笑曰:“我將以道奉子
,子乃以法授我耶?”乃作《道法會同疏》一通予之
,玉大驚
,請為弟子。居歲余
,胡濴訪先生
,逮攜玉同去,不知所之
。
貴州福泉山太極宮太極殿三豐祖師弟子造像
王宗道者
,淮安人也
。嘗從三豐先生學(xué)道
。永樂三年,成祖訪求三豐
,令覓宗道
。與胡濴同往
,召見時賜金冠鶴氅
,奉書香遍游天下。十年不遇
,及還
,賜封“圓德真人”
。后入廬山采藥
,飄然不返。
李夫子者
,名性之,楚人也
。正德間
,入太和山遇三豐先生
,傳以丹法
,遂得道。平時好端坐
,澄靜齊莊
,人號為“李夫子”
。喜辟谷
,日啜麥面湯
,人又號為“麩子李”。荊藩永定王聞而慕之
,遣校禮聘以至
,寓蘄武當(dāng)宮
。衣破衲
,不食。王屢迎入宮祈長生訣
,皆不對
,但云儒者修身齊家即道訣也
。賜金帛甚厚
,皆不顧。已而辭歸
,王乃遣校送之
,令索書報命
。至漢口舟中
,忽不見。校速舟夫過江
,至中流忽見李臥水而渡
,校上岸,李亦到岸
,忽又不見
,校急奔至山,見李坐懸?guī)r險處
,拍手而歌
,尋大呼校曰:“為吾謝王,李某不復(fù)來也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毙S鲌髸坑植灰?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后復(fù)遣校至山
,則云李尸解矣。校于歸途又見李持缽
,其行如飛
。無何,王以千宗正條幾覆國
,始悟李語非漫然也
。
夢九先生,姓汪名錫齡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罩蒽h人。曾官劍南觀察
,而宦情益淡,隱心愈深
。遇三豐先生于峨眉
,得其道妙。繼授滇南永北道
,即請終養(yǎng)
,未準(zhǔn)
。旋授河南全省河道副使
,乃便道歸省,丹成尸解
。號“圓通道人”
。校正《玄要篇》
,及著“三豐本傳”
、“顯跡”等章傳世?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滴跫壮侥?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十月十八日申時誕生。至今嘉州凌云丹霞峰之清暉閣
,即先生公余之暇潛神煉丹處也。中有靈山堂
,扁載劍南父老數(shù)百人姓名
,為先生壽,咸稱圓通祖師仁慈清凈修己治人云
。
白白先生者,不言其姓氏
。所居在青城、大峨
、嘉州山水之間
。鼓琴讀書
,酷好老莊。道光初
,遇張三豐先生于綏山,傳以交媾玄牝
、金鼎大符之妙
。既更遇純陽祖師,得聞藥物采取之微
。以是決意精修
,日與二三隱士,坐論煙霞
,品評水石
,名心之冷,殆如冰焉
。所著有《河洛易象圖解》、《
道德經(jīng)正義》
、《圓嶠內(nèi)篇》
,發(fā)明內(nèi)外丹法層次,為前古仙經(jīng)所未有
。無事則混俗和光
,默抱玄微而已
。
三豐祖師寶誥
至真?zhèn)鞯?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太清選仙。居武當(dāng)而啟教
,為文始之正傳
。如癡如醉,混仙跡于麗春
;教孝教忠,闡玄風(fēng)于華夏
。度萬三于滇海
,壻女同升;續(xù)龍虎之神通
,道法兼?zhèn)洹J綄毞ぃ套趲?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大悲大愿
。大慈大仁。至玄至妙
。至奇至神
。東華首相
。三清外臣
。雷霆神吏。靈寶天師
。太和一炁始祖
。道通文遠(yuǎn)真君。通微顯化天尊
。
3、誅殺乾坤之方士,挽回道德之宗風(fēng)
在《張三豐先生全集》中
,記載了很多三豐祖師詩挫番seng、戲弄方士
、大鬧魏祠
、道逢呂祖
、枯梅復(fù)生
、青云障暑、金箔交輝
、夢里傳方
、西溪假寐等事跡
,限于篇幅這里就不累贅了。分享一個三豐祖師“金殿飛身”的故事
。
明成祖自遇西seng哈立麻之后,頗萌道心
。尚書胡廣因言張三豐實有道法
,錄其《捷要篇》上呈帝覽之,雖不測其涯
,涘知其有合玄機
,遣使訪之。壬辰春
,又勅孫碧云至武當(dāng)拜候,三月初六日并賜書
。越三載始至武當(dāng)
,碧云呈御書,祖師覽訖
,笑答一函,碧云勸入朝
,不可留居室內(nèi)
,出則同游,令人馳報于帝
。丙申春正
,帝命安車迎請,忽又他適
,帝乃斥胡廣求之,廣大懼
,即至武當(dāng)懇禱
,祖師見其情切,乃出許其詣闕
,先自飛身而去
,帝正在朝,忽見一襤褸道人
,肩披鹿裘
,立于階前稽首冷笑。
帝問是三豐
,殷勤命坐
,即求談道,祖師遂唱“訪道求玄走盡天涯之曲”
,曲終從容下階
,一時卿云瑞靄彌滿殿廷,良久始散
,祖師去矣
。君臣嘆異,始信真仙
,及胡廣還朝
,上頗賜勞之。按明紀(jì)丁亥帝命胡濴等遍訪三豐,去十載始還
。茲連丁亥順數(shù)至丙申正是十年
,乃于五月初先有陛見之事,不知濴等還朝在五月前否
。若在五月后
,便往來相左矣。
《神仙鑒》評:仙道有易髓換骨不必蛻化者
,有育就嬰孩引神出見者
,有太陰煉形尸解成真者。皆足以證道
,而完璞之育就胎孫。三豐之飛升金殿
,非重安九鼎
,再立乾坤,何能至此
。由是而觀
丹道,豈易言哉。
三豐祖師寶誥
玉虛上相
,金闕高真。德暢人神
,經(jīng)開井鬼
。廣三千之功行,醒億萬之沈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