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天之道,其猶張弓乎
?高者抑之注解:
“天之道
,其猶張弓乎?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與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天道運行,不偏不倚
,至為公平。就象張弓射箭一樣,遇高了就壓低一些,遇低了就抬高一些,多余的減去,不夠的補足,直到達到適宜合理為止。“天之道
,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孰能以有余奉天下?唯有道者?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天之道,是減損有余的而補充不足的
誰能減損有余的豪富而救濟不足的貧困者?只有有道和“替天行道”的人才會這樣做。
天道是“中平”
。人道相反,是“兩極分化”。只有防止兩極分化,消滅懸殊的貧富差別,均貧富,等貴賤,方能合乎天道。這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是以圣人為而不恃
,功成不處,其不欲見賢?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因此
,有道的圣人為天下謀福利而不自以為是,做出了偉大的成就而不居功自傲,謙虛謹慎,含光內(nèi)斂,從來不愿彰示自己的功勞和才干。本章以射箭為喻
,闡明了天道是中平適宜。人類的行為只有合乎這一原則,才能與道合真。譯文:自然的規(guī)律,是減少有多余的來補足不夠的
孔子說“言而無文
道”是老子思想的中心概念
,老子的整個哲學系統(tǒng)都是圍繞“道”而展開的。綜觀《道德經(jīng)》洋洋五千余言,“道”這個詞在其中出現(xiàn)達七十六次之多。這些“道”字,字體符號雖然完全相同,所涵蓋的哲學思想?yún)s紛紜復雜,內(nèi)容極其豐富。本文對老子 “道”這一基本概念進行了整理剖析,旨在理順“道”之脈絡,為整體把握《老子》哲學思想打下一定基礎。《道德經(jīng)新譯》第七十七章(成圣篇第五章)
以民為心? 德普天下
(原第49章)
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