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
,下知有之注解:
“太上
“太上”指上古
“其次
,親之譽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次后
,天道的運度趨于中古,純?nèi)恼娉V?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其次
,畏之,侮之,信不足,有不信?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次后
故《虞書—益稷》中有這樣的記載:“元首(君主)明哉
,股肱(大臣)良哉。庶事康哉?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又云:“ 元首叢勝(繁瑣)哉,股肱惰哉
,萬事墜哉。”“猶其貴言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失去了真常自然之道,脫離了清靜無為之德
“功成事遂
欲使天下太平
2019年1月18日 星期五 晴
簡美路上
在喜馬拉雅上看到羅大倫博士的《道德經(jīng)》講解,就點開來聽了
《道德經(jīng)》所蘊含的思想深深地影響了一代代的中國人民;并且也不斷地吸引著國內(nèi)外學(xué)者對它做出新的闡釋、翻譯
《道德經(jīng)·第三十五章》
作者:李耳
執(zhí)大象
《道德經(jīng)·第三十五章》注釋:
1
、大象:大道之象。2
、安平太:安3
4、既:盡的意思
《道德經(jīng)·第三十五章》翻譯:
誰掌握了那偉大的“道”
《道德經(jīng)·第三十五章》解讀:
“樂與餌”指流行的仁義禮法之治
《道德經(jīng)·第三十五章》注釋作品:
《道德經(jīng)》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道德經(jīng)》的注釋作品很多
先秦至六朝:王弼《老子注》
初唐至五代:李榮《道德真經(jīng)注》唐玄宗《道德真經(jīng)注》《道德真經(jīng)疏》杜光庭《道德真經(jīng)廣圣義》
兩宋至元代:陳景元《道德真經(jīng)藏室纂微篇》《道德真經(jīng)注》宋徽宗《道德真經(jīng)注》江征《道德眞經(jīng)疏義》章安《宋徽宗道德眞經(jīng)解義》蘇轍《老子解》吳登《道德真經(jīng)注》其中歷代注疏唯唐宋最多總體理論也頗為精深
明代:憨山大師《老子道德經(jīng)憨山注》
清代:黃元吉《道德經(jīng)講義》魏源《老子本義》《論老子》
現(xiàn)代:陳鼓應(yīng)《老子今注今譯》任法融《道德經(jīng)釋義》韓金英《內(nèi)在小孩解道德經(jīng)》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ddjy_131/5988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任法融道長注解道德經(jīng)之第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