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崇真道長譯注《龍門心法· 戒行精嚴(yán)》七
?來源:大道家園作者:陳崇真道長時間:2015-07-26 21:13:16 繁體中文版
但有一句法言①
,須教大眾放心行持
。這個天上主宰
,原以好生為心
,慈悲廣大
,救度眾生。若是有犯了戒子
,從此改悔
,真心發(fā)現(xiàn),復(fù)守科條
,致嚴(yán)致精
,再不敢犯二次,如此哀懇懺悔②
,天心亦自憐憫
,赦宥還元③。我今又有一段犯了戒后又守戒的因果說與大眾知道
。一戒子自云
,受戒后忽遭魔難,開齋破戒
,無所不為
。一日夜間,夢到陰司
,看審官司
。只見陰司中,許多鬼判
,都點掛紗燈
,安排香案。少刻
,見閻王出大門
,威儀如世間天子一般。聽得判官報道
,天使已到了
,快些擺香案接詔④,與陽世官府接詔不異
。只見天使是一位仙官⑤
,頭戴一頂金蓮冠,身披五云鶴氅⑥
,手捧黃筒
,遞進去了
,眾鬼不得進去。這夢到的道人
,便亦要進去
。鬼卒嚷道:“你是什么處游魂,敢到森嚴(yán)大殿
?”一個鬼卒道:“好像個道人打扮”
。那鬼道:“前日詔書吩咐,凡修行持戒之人
,命終之日
,許具衣冠進去,光明者從正門進
,光小者東門進
,無光者革除戒名,鎖械西角門外
,按牌赴審
,你這道人又沒有光明,一團黑氣
,與我一般兒
,混充道人,快走快走
!”一手執(zhí)鐵棍來
。戒子驚醒,明明記得
。隨即翻身
,下了床,急亟凈面
,手取凈火焚香
,大生恐懼,悲哀懺悔
,痛改前非
,精嚴(yán)戒律。一日又大夢游閻府
,仍系向日所游之處
。見執(zhí)鐵棍鐵鎖的鬼卒跪道:“請問仙長
,要到何所”
?戒子回言:“我因云游到此,不敢驚動大王
,就此回去也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惫碜溲裕骸按笸跤欣灿薪湫泄饷飨砷L過去
,需在到茶廳
,先請坐下,問下名號登簿
,以便稽查
。”戒子回說:“并無公事
,不會罷了
。”隨即回身
,忽然出境
,覺來向大眾告知。前游被鬼打罵
,后游跪接問名
,本系一心之進退,即有兩樣之看承
,若非一悔前非
,依然舊時本相。見神之為道
,幽明一理
,可不懼哉!大眾
,時光容易過
,心性要光明。莫待無常⑦到
,陰司黑闇行⑧
,牛頭無好處,馬面不容情
。有過須急改
,全憑戒行精。萬法千門內(nèi)
,修心最上乘
。無岸無邊海,循戒慧⑨光明
。
注釋:
(1)法言:天尊說法之語言
,稱為法言或曰法語。
(2)懺悔:懺是“懺其前愆”(愆
,過失之意)
,悔是“悔其后過”懺悔不僅要“懺其前愆”
,以前所造的罪過要懺除。也要“悔其后過”
,讓以后的過錯不再產(chǎn)生
。這就是古圣先賢所說的“隨緣消舊業(yè),切莫造新殃”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盎谄浜筮^”也就是說所相同的過錯,以后絕對不重復(fù)犯第二次
。當(dāng)一個人真正做到了“不二過”時
,我們就可以說,他已經(jīng)完全將從前的罪過懺除掉了
。
(3)赦宥還元:赦
,寬免;宥
,原諒
、寬恕之意;元
,《性命圭旨》載:精
、氣、神謂人身之三元
,三元合一
,丹成矣。道家以人之精氣為元氣
;以人身固有之精氣為原精
;以人之靈魂為元神。人體三者
,以為修煉丹鼎功夫
。太極元氣:函三為一?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兜そ?jīng)》載:萬物生復(fù)死
,元神死復(fù)生,以神入氣穴
,
丹道自然成
。
(4)詔:詔書,以天帝名義發(fā)出的文件叫詔
,也叫詔書
。
(5)仙官:道家稱神仙之有職位者。
(6)鶴氅:用鳥羽毛做成的大衣。
(7)無常:a
、世間一切事物都處在生起、變異
,壞滅的過程中
,遷流不停,絕無常理
,稱為無常
。若從時刻不斷的生滅上看,叫“剎那無?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若就它有一定期間的連續(xù)性上看,又叫“相續(xù)無?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本文講的是“相續(xù)無常”之理
。
b
、舊時,說人死時
,勾攝生魂的使者
。(例:黑、白無常)
(8)黑闇行:即指行走在暗無天日的幽冥迷途之中
。
(9)戒慧:即戒
、定、慧
,又名三學(xué)
。“戒”是戒止惡行
,定是定心一處
;慧是破妄證真。持戒清凈心則安
,心安則可得定
,得定則可觀照分明而生智慧。
譯文:
不過天尊有一句法語
,務(wù)須教誨大家
,安心依戒持守修行。這個總御宇宙萬靈
、造化萬物的主管
,原本以好生之心,慈悲博大的胸懷救度一切眾生。如果有犯了戒的戒子
,從此改過悔悟
,道心真誠現(xiàn)前,復(fù)返原來樣子
,守持戒科律條
,達到致嚴(yán)致精,絲毫不差的程度
。相同錯誤再也不敢違犯第二次
。這樣以哀痛、懇切的真誠心
,不但懺其前愆
,更能悔其后過,天庭主宰也會因你哀痛真懺的誠心
,而由自心生起憐憫
,寬減其罪,還汝人身元體
。我現(xiàn)在有一個戒子犯戒后又守戒的因果事例
,講給大家聽,希望大家明白“修真之道”到底是什么
。
一名戒子自己講
,他受戒之后不久,忽然遭遇磨難
。從而開齋破戒
,不畏因果,無視十惡的去造做罪業(yè)
,真是無所不為
。一天夜間,于睡夢中
,他神識來到冥界的有司衙門
,觀看官衙審官司。只見冥衙官府里許多鬼吏
、判官都在忙于懸燈結(jié)彩
,安排香案的工作。一會兒
,看到閻王爺步出大門
,其儀表的威嚴(yán),進退的禮儀和人世間的帝王天子一樣
,雍容華貴
。這時就聽到判官稟報說,天帝的使者已駕到,大家快點擺好香案
,以恭接詔書
。這些與陽世間官府接詔書的禮節(jié)一模一樣。這時只見所來天使是一位仙官
,頭戴一頂金蓮冠
,身披五云鶴氅,手捧黃色詔筒
,按官階大小,依次進冥衙門內(nèi)
,眾鬼卒不得進去
。這神識于夢中的道人,順便也要跟進去
。鬼卒就沖他嚷道:“你是什么地方的浪蕩游魂
,敢來這肅穆莊嚴(yán)的大殿?”另一個鬼卒說道:“看他好像個道人的打扮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蹦莻€鬼說道:“前些天上天下發(fā)的詔書上指示,凡真誠修行
、嚴(yán)持戒律的人
,命終之日,才允許其衣冠整齊的進去
。通身散放光明者從正門進
;光小者從東門進;無光者撤銷其受戒的名分
,用刑械鎖于西角門外
;按在押牌號先后順序,前去過堂受審
。你這個道人 身上又沒有光明
,一團黑氣。跟我一個模樣
,還來渾水摸魚
,冒充道人,趕快離開
,快走!快走
!”邊說邊手拿鐵棍向他打來。
這個戒子一下子驚醒過來
,睡夢中的景象
,歷歷分明的全記得。隨即翻身下床,急如星火的洗過臉
,手拿凈火燃信香
,心中升起極大的恐懼,于道祖
、仙真座前悲泣哀告
,懺其以前所 造的罪過,定要懺除
;悔其以后的過錯不再產(chǎn)生
,誓愿今后定要痛改前非,精誠嚴(yán)持戒律
。此后一天,這個戒子又作大夢
。游于冥界閻府,還是以前夢中所到之處
。只見手拿鐵棍
、鐵鎖的鬼卒跪地問道:“請問仙長,您要到什么地方去
?”這個戒子回答說:“我因云游來到此地
,不敢驚動府上大王
,我這就回去了。”鬼卒說:“我們大王有條例規(guī)定
,凡是有戒體行持 身現(xiàn)光明的仙長路過
,需來在茶廳
,先請坐下吃茶
,問下名號登簿留存,以便日后檢查考核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苯渥踊匮缘溃骸拔也]有公事可辦,不打擾了罷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彪S即轉(zhuǎn)回身,忽然間神識出離夢境
,醒后把夢中見聞告訴給大家
。
前次夢游被鬼打罵,以后舊地重游
,受到禮遇跪接
,詢問大名。這本是出于同一心性所造善業(yè)或惡業(yè)的不同
,就導(dǎo)致上述兩種截然不同的看待與承迎
。假如不是先前一下子痛改前非
,那么到現(xiàn)在必然依舊是當(dāng)初那不是人的本來面目?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梢娭T神的行道原則
,于冥陽兩界中是同施一理的。人們怎能不心懷畏懼之心呢
?各位道眾
,時光似水 容易白白流過,但心性卻要時刻保持其慧達彼岸的光明
。千萬不要等到無常到來的命終之際
,前往冥界黑暗的陰司衙門去報到。牛頭獄吏不會帶你去好的地方
,獄吏馬面更不會對你手下留情
。為此,有罪必須馬上改正
,修行的功果
,全憑借自己嚴(yán)守戒行的精嚴(yán)功夫
。在世出世間的萬千法門之中
,xiuchi好自心,使之暗合道妙
,這是最上乘妙法
。欲出離塵世茫茫無岸無邊的苦海,必須遵循以戒得定
,以定得慧
,性慧合一,導(dǎo)歸大羅天的光明之路
。
龍門心法看了有什么用
龍門心法是佛學(xué)經(jīng)典,邊看、邊學(xué)
、邊做開智慧之法
。
法原無法因心有,心本無心為法空
。心現(xiàn)法王心現(xiàn)相
,法歸心王法歸空。要明定法非圓法
,須悟凡心即圣心
。心法法心心法法,法心解脫是知音
。
《龍門心法》之中
,包括的內(nèi)容
,分別為《心法真言》、《皈依三寶》
、《懺悔罪業(yè)》(卷首)
、《斷除障礙》、《舍絕愛緣》
、《戒行精嚴(yán)》
、《忍辱降心》、《清靜身心》
、《求師問道》
、《定慧等待》、《密行修真》(卷上)
;《報恩消災(zāi)》
、《立志發(fā)愿》、《印證效驗》
、《保命延生》(卷中)
;《闡教宏道》、《濟度眾生》
、《智慧光明》
、《神通妙用》、《了悟生死》
、《功德圓滿》(卷下)
。
《碧苑壇經(jīng)》將《參悟玄機》一篇置于最末篇,共二十二篇
。從其篇目名稱
,也可看出,王常月提倡精守戒律
,并非僅僅為了戒行精嚴(yán)
,乃是在于約制人心,以為修道之用
,故稱"心法"
。
仙四文字出處
仙劍四對話考證·出處校釋云天青:夙玉,你告訴過我
,死生在手
,變化由心,地不能埋
,天不能煞
,此之為我命在我也,不在于天
,莫非早就料到今日之局
?
原句出處為:《真氣還元銘》:言人性命生死,由人自己.人若能知自然之道,運動元和之氣,外吞二景,內(nèi)服五芽,動制百靈,靜安五臟,則寒溫饑渴不能侵,五兵白刃不能近.死生在手,變化由心,地不能埋,天不能煞.此之為我命在我也,不在于天.
注:《真氣還元銘》:題為強名子注
。據(jù)書序當(dāng)為五代粱人所撰。一卷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墩y(tǒng)
道藏》洞真部方法類有收錄。
魁召:噓為云雨
,嘻為雷霆
。通天徹地,出幽入明
,千變?nèi)f化
,何者非我!
韓菱紗:道貫三才為一氣耳
,天以氣而運行
,地以氣而發(fā)生,陰陽以氣而慘舒
,風(fēng)雷以氣而動蕩
,人身以氣而呼吸,道法以氣而感通
。
上面兩句話皆來源于——
《道法會元?卷一?清微道法樞紐》:道貫三才為一氣耳
,天以氣而運行,地以氣而發(fā)生
,陰陽以氣而慘舒
,風(fēng)雷以氣而動蕩
,人身以氣而呼吸
,道法以氣而感通。善行持者
,知神由氣
,氣由神,外想不入
,內(nèi)想不出
,一氣沖和,歸根復(fù)命
,行住坐臥
,綿綿若存,祈以養(yǎng)其浩然者
。施之于法
,則以我之真氣合天地之造化,故噓為云雨
,嘻為雷霆
,用將則元神自靈
,制邪則鬼神自伏。通天徹地
,出幽入明
,千變?nèi)f化,何者非我
!
注:《道法會元》:道法書文匯編之一
。未著編纂人姓氏。書中所收道士文論甚多
,以元末明初清微派道士趙宜真(
?~1382)之文論最多且最晚,清微派是一個宋代出現(xiàn)的道教符篆派
。卷一清微道法樞紐實際上是講清微派雷法的(雷法思想的理論依據(jù)
、行法具體方式,以及學(xué)法之人所應(yīng)遵守的基本準(zhǔn)則和行為規(guī)范等
內(nèi)容等)。
韓菱紗:水之潤下
,無孔不入
;火之炎上,無物不焚
;雷之肅斂
,無堅不摧;風(fēng)之肆拂
,無阻不透
;土之養(yǎng)化,無物不融
!
《紫霄玄真神劍譜?五行陰陽論》:五行者
,水火土木金也。陰陽者
,文武柔剛也
。文以溫養(yǎng),武以鍛煉
,柔以益補
,剛以破堅。金之柔肅斂以潤肺
,金之剛縱革以斫劈
;木之柔舒發(fā)以疏肝,木之剛曲直以推刺
;土之柔養(yǎng)化以運脾
,土之剛敦厚以沉靠;水之柔潤藏以補腎
,水之剛吞逼以纏拍
;火之柔溫煦以養(yǎng)心
,火之剛迅烈以抖撩。肝當(dāng)觀之于白虎象
,肺當(dāng)觀諸青龍
,脾當(dāng)觀諸鳳凰,腎當(dāng)觀諸龜蛇
,心當(dāng)觀諸猿馬
。故欲求勁力,需體五行之性
,水之潤下
,無孔不入,火之炎上
,無物不焚
,木之舒發(fā),無阻不破
,金之肅斂
,無堅不摧,土之養(yǎng)化
,無物不融
。雄浪排空,潤溪涓流
,靈龜負舟
,銀蛇吐信;烈炎焚空
,旭霞映日
,天馬行空,白猿跳潤
;秋風(fēng)掃葉
,白虎搏食
,勁劈華山
,幽林樵曲;青龍升淵
,雷震九曲
,松做烈飄,虬龍盤枝
;鳳凰展翅
,巨柱擎天,黃庭育嬰
,羅漢撞鐘
。此皆五勁疊運
、陰陽互根之妙用,心意混圓
、形神歸真之玄機也
!
注:《紫霄玄真神劍譜》出自武當(dāng)紫霄派玄真神劍門,開派祖師為明朝成化年間武當(dāng)紫霄官玄真道士
、江湖圈內(nèi)稱為“玄劍神掌”的玄劍子元貞道長
。
另,由于傳統(tǒng)的五行和仙劍中的五靈差風(fēng)(木)和雷(金)
,所以二者被改掉了
。
韓菱紗:不過呢,依我看修這個墓的人是個大大的外行
,洞外就有瀑布河流
,穴前去水可是大忌,俗話說“穴前水去不聚
,則生氣外泄”呢
!
《泄天機?安墳入式歌》:第一莫下去水地,立見退家計
。注:穴前水去不聚
,則生氣外泄。
注:去水
,指在穴前逕直流去
、缺乏迂回關(guān)攔之勢的水流?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拜浖艺J(rèn)為
,這種水流泄盡龍穴生氣,為立穴大忌
。(蠶豆:怪不得石沉溪洞里如此陰森……)
韓菱紗:這附近雖說幽靜
,但山上的陰氣也是很重的,我看瀑布旁那棵古樹盤根錯節(jié)
,俗話說“木下有鬼”
,陰寒至極……我真替你擔(dān)心呀!
樹指的可能是槐樹
,就是說槐樹的根是盤根錯節(jié)
,陰寒之氣聚集在根處,可拘魂魄
,如果將尸骨埋在槐樹下面的話
,魂魄會給固住而無法進入輪回,下葬死人的時候都會有顧及的(感謝上上帝版友)
不過以上解釋的是“木鬼為槐”,而非“木下有鬼”(雖然盤根錯節(jié)的樹很可能是槐樹~)
韓菱紗:(不教而殺謂之過
,我忍?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
《論語?堯曰》:不教而殺謂之虐
注:意思很好理解,事先不教育
,出了問題就殺
,這叫做虐政。
柳夢璃:夢影霧花
,盡是虛空
,因心想雜亂,方隨逐諸塵——不如~萬~般~皆~散
!
夢影霧花
,盡是虛空:
劍藏廬軒版友認(rèn)為這句讀起來像是原創(chuàng),靈感可能來自:
白居易《花非花》:花非花
,霧非霧
。夜半來,天明去
。來如春夢幾多時
?去似朝云無覓處。
劍藏廬軒注:花
、霧
、夢,這三個要素都有了
,短暫虛空的特質(zhì)也比較符合
。
心想雜亂,方隨逐諸塵:
《云笈七簽》卷八十九《諸真語論部》經(jīng)告: 天尊曰:一切眾生
,久習(xí)顛倒
。心想雜亂,隨逐諸塵
。舍一取一
,無暫休止。猶如猿猴
,游于林澤
。跳躑奔趨,不可禁止
。
注: 《云笈七簽》是擇要輯錄《大宋天宮寶藏》內(nèi)容的一部大型道教類書
。北宋天禧三年(1019),當(dāng)時任著作佐郎的張君房編成《大宋天宮寶藏》后
,又擇其精要萬余條,于天圣三年至七年(1025~1029)間輯成本書進獻仁宗皇帝。道教稱藏書之容器曰“云笈”
,分道書為“三洞四輔”七部
,故張君房在該書的序言中有“掇云笈七部之英,略寶蘊諸子之奧”等語
,因名《云笈七簽》
,原書共一百二十卷。
韓菱紗:你們看這兩只蛤蟆
,用的玉也不同
,左面是紅玉,右面是黃玉
,我猜是分別對應(yīng)“日中赤氣上皇真君”
、“月中黃氣上黃神母”,哈哈
,太陽月亮都到齊了
,可不正是暗合仙籍典故里常說的陰陽順調(diào)、天人合一
《云笈七簽?卷二十三?日月星辰部一》:
◎奔日知
日中赤氣上皇真君
,諱將車梁
,字高騫奕。此位號尊秘
,《經(jīng)》雖無存修之法
,而云知者不死。當(dāng)宜行事之始
,心存以知
,不得輒呼。月法亦然
。
◎奔月知
月中黃氣上黃神母
,諱曜道支,字玉薈條
。其奔月齋靜存思
,具如日法。
注:還是《云笈七簽》
。
。。
。
柳夢璃:“……夜半
,王夢于青云之上,太一神君現(xiàn)明輪間
,瑞氣千重
,光普三界,垂目示下爾……雞鳴日出,爐紫氣龍騰
,頂現(xiàn)暈華
,斂于赤緋玉壺,氣凝若神丸
,方知‘太仙霞丹’乃成
,王與八公頓首而拜,心悅服食
,終脫胎換骨
,白日飛升!……”
這段貌似是制作群自己搞的
,但是劍藏廬軒版友查到了如下內(nèi)容
,權(quán)當(dāng)補充:
《云笈七簽?-卷七十一?金丹部九》諸丹目錄三品:
初陳神仙大丹異名三十四種:
太一玉粉丹、太一召魂丹